具有内嵌式滑移凸轮的枢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69106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内嵌式滑移凸轮的枢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揭示一种枢轴,尤指具有内嵌式滑移凸轮的枢轴。
背景技术
目前折合式电子产品主要由第一相对枢转体与第二相对枢转体相互枢接而构成, 利用第一相对枢转体与第二相对枢转体共同沿着一个旋转轴达成展开动作或是折合动作。 这种技术经常使用在行动电话、笔记型计算机、或是掌上型电子器材。上述的折合式电子产品都会采用枢纽装置来达到使第一相对枢转体与第二相对枢转体展开或折合的动作。这些常见的枢纽装置通常会利用一个滑动凸轮与一个固定凸轮相互配合定位来产生两个定位位置的效果,进而达成展开与收合的定位位置。传统的枢纽装置利用一个转轴一一的穿过滑动凸轮、固定凸轮、弹性装置与两个固定片,两个固定片是分别用来与第一相对枢转体与第二相对枢转体结合固定,而弹性装置是提供滑动凸轮与固定凸轮彼此配合定位的力量。其缺失在于,因为现有枢纽装置的每个零件都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堆栈在转轴上, 所以转轴的长度必须能够容纳全部的零件,组装较为麻烦,而且在组装完成后,整个枢纽装置沿着旋转轴位置的长度会影响折合式电子产品在旋转轴位置的长度,也就是说,折合式电子产品在设计时的尺寸就会受限于枢纽装置,这种情况在某些设计需求,如掌上型电子器材的设计,就容易发生产品宽度无法有效缩减的问题。再者,传统枢纽装置的滑动凸轮沿着转轴移动时,其滑移时仅与转轴的外表面接触,这样的设计容易导致滑动凸轮偏摆甚至晃动的问题,使得枢纽装置在枢转过程中不顺畅,甚至产生异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利用缩短枢轴的长度来达到有效缩减产品宽度的效果,内嵌凸轮枢设于轴件且内嵌凸轮能够滑动但无法转动的嵌设于第一结合座的滑移孔内,内嵌凸轮的外周缘呈非圆形状而嵌设于滑移孔内,故能够于滑移孔内沿着轴线滑动,但无法于滑移孔内转动,如此内嵌凸轮不易发生偏摆卡住的问题,而且还可以缩短轴件在轴线方向上的长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内嵌式滑移凸轮的枢轴,其包括有一个第一结合座,第一结合座固定于折合式电子产品的第一相对枢转体,第一结合座的一端形成有一个第一枢接部,第一枢接部开设有一个非圆形的滑移孔,滑移孔沿着一个轴线延伸贯穿第一枢接部;一个轴件,轴件沿着所述的轴线而枢设于第一结合座的第一枢接部,且第一结合座能够与轴件产生相对的枢转关系;一个内嵌凸轮,内嵌凸轮枢设于轴件且内嵌凸轮能够滑动的嵌设于第一结合座的滑移孔内,内嵌凸轮的外周缘呈非圆形状故无法于滑移孔内转动,内嵌凸轮开设有一个轴孔,所述内嵌凸轮的轴孔枢接于轴件,且能够产生相对的枢转关系;一个第二结合座,第二结合座固定于折合式电子产品的第二相对枢转体,第二结合座的一端形成一个凸轮部,所述第二结合座的凸轮部枢设于轴件且能够选择性的与内嵌凸轮配合定位;一个弹簧,弹簧设于轴件且顶推于内嵌凸轮,用以提供内嵌凸轮与第二结合座的凸轮部配合定位的力,如此内嵌凸轮不易发生偏摆卡住的问题,而且还可以缩短轴件在轴线方向上的长度。本实用新型具有内嵌式滑移凸轮的枢轴,内嵌凸轮具有彼此相反且间隔分离的一个公凸轮面与一个抵接面,所述第二结合座的凸轮部具有一个母凸轮面,所述的母凸轮面能够选择性的与内嵌凸轮的公凸轮面配合定位,轴件的两端之间设有一个挡止部,所述的弹簧两端分别顶推于轴件的挡止部与内嵌凸轮的抵接面。本实用新型具有内嵌式滑移凸轮的枢轴,第一枢接部具有一个厚度,内嵌凸轮的抵接面至公凸轮面的底部之间形成一个最短距离,所述第一结合座的第一枢接部的厚度大于内嵌凸轮的最短距离,使内嵌凸轮能够受到滑移孔良好的包覆而让内嵌凸轮的滑移动作更加顺畅,不易发生偏摆卡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内嵌式滑移凸轮的枢轴,内嵌凸轮的抵接面至公凸轮面的凸块之间形成一个最长距离,所述第一结合座的第一枢接部的厚度小于内嵌凸轮的最长距离,能够有效的缩短枢轴在轴线方向上的长度,进而缩短折合式电子产品于轴线方向上的距离。本实用新型具有内嵌式滑移凸轮的枢轴,第一枢接部由呈片体状的第一结合座直接弯折而成,第一枢接部的厚度大体上等于第一结合座呈片体结构的厚度,第一枢接部的厚度大于所述内嵌凸轮最长距离与最短距离的距离差,故内嵌凸轮于滑移孔内移动时并不会脱离滑移孔。本实用新型具有内嵌式滑移凸轮的枢轴,内嵌凸轮的公凸轮面设有彼此相邻的至少一个凸块及至少一个底部,第二结合座的母凸轮面设有彼此相邻的至少一个凹槽及至少一个顶部。本实用新型具有内嵌式滑移凸轮的枢轴,内嵌凸轮的凸块与底部呈扇形分布在内嵌凸轮的公凸轮面,凸轮部的凹槽与顶部呈扇形分布在凸轮部的母凸轮面。本实用新型具有内嵌式滑移凸轮的枢轴,内嵌凸轮的公凸轮面由两个相对一百八十度设置的凸块与两个相邻于所述凸块的底部所构成,凸轮部的母凸轮面系由两个相对一百八十度设置的凹槽与两个相邻于所述凹槽的顶部所构成。本实用新型具有内嵌式滑移凸轮的枢轴,第一结合座还弯折形成有一个与第一枢接部相对的第二枢接部,第二枢接部开设有一个圆形的轴孔,轴孔沿着所述的轴线延伸贯穿第二枢接部,轴件沿着所述的轴线枢设于第一结合座的第二枢接部。本实用新型具有内嵌式滑移凸轮的枢轴,其还包括有一个第三结合座,所述的第三结合座枢接于轴件且固定于折合式电子产品的第二相对枢转体。本实用新型具有内嵌式滑移凸轮的枢轴,第三结合座的一端弯折形成一个枢转部,枢转部开设有一个圆形的轴孔,所述枢转部的轴孔沿着所述的轴线延伸贯穿第三结合座的枢转部,第三结合座的轴孔枢接于轴件,使第三结合座能够与第一结合座产生相对的枢转关系,轴件的一端设有一个限止部,所述轴件的限止部能够限制于第二结合座的凸轮部,使第二结合座枢设于轴件上,轴件相反于限止部的一端设有一个限位部,第三结合座的枢转部位于轴件的限位部与第一结合座的第二枢接部之间。本实用新型具有内嵌式滑移凸轮的枢轴,第三结合座的枢转部相对于第一结合座的第二枢接部凸设有一个挡块,第三结合座的挡块能够选择性的抵靠在第二枢接部一侧所形成的一个连接部,用以限制第三结合座相对于第一结合座枢转时的展开角度。本实用新型具有内嵌式滑移凸轮的枢轴,轴件为圆柱状,而内嵌凸轮的轴孔、第一结合座的轴孔、第二结合座的轴孔与第三结合座的轴孔都是圆形。本实用新型具有内嵌式滑移凸轮的枢轴,第一结合座的第一枢接部相对于第二结合座的凸轮部凸设有一个挡块,第一结合座的挡块能够选择性的抵靠在凸轮部一侧所形成的一个连接部,用以限制第二结合座相对于第一结合座枢转时的展开角度。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内嵌式滑移凸轮的枢轴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内嵌式滑移凸轮的枢轴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内嵌式滑移凸轮的枢轴的凸轮配合定位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沿图3中的4-4割面线所取的剖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沿图3中的5-5割面线所取的剖面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延续,表示第二、三结合座相对于第一结合座枢转时的动作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沿图6中的7-7割面线所取的剖面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图6的延续,表示第二、三结合座相对于第一结合座枢转后的状态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沿图8中的9-9割面线所取的剖面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内嵌式滑移凸轮的枢轴的立体外观图,表示第二、三结合座相对于第一结合座枢转后的状态图。附图标记说明10-枢轴;20-第一结合座;21-第一枢接部;211-滑移孔;22-第二枢接部;221-轴孔;23-结合孔;24-挡块;25-连接部;30-轴件;31-限止部;32-挡止部;33-限位部;40-内嵌凸轮;41-公凸轮面;411-凸块;412-底部;42-抵接面;43-轴孔; 50-第二结合座;51-凸轮部;52-结合孔;53-母凸轮面;531-凹槽;532-顶部;54-轴孔; 55-连接部;60-弹簧;70-第三结合座;71-枢转部;72-结合孔;74-轴孔;75-挡块;L-轴线;T-厚度;Dl-最短距离;D2-最长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具有内嵌式滑移凸轮的枢轴10包括有一个第一结合座20、一个枢接于第一结合座20的轴件30、一个嵌设于第一结合座20的内嵌凸轮40、一个枢接于轴件30的第二结合座50与一个顶推于内嵌凸轮40的弹簧60 ;其中第一结合座20固定于折合式电子产品的第一相对枢转体(图中未示,例如行动装置的主机)。第一结合座20呈片体结构,第一结合座20的一端弯折形成有一个第一枢接部21,第一枢接部21开设有一个非圆形的滑移孔211,滑移孔211沿着一个轴线L延伸贯穿第一枢接部21。第一枢接部21具有一个厚度T(见图4)。第一结合座20相反于第一枢接部21的一端开设有多数个结合孔23,以供结合于折合式电子产品的第一相对枢转体。
6[0036]第一结合座20还弯折形成有一个与第一枢接部21相对的第二枢接部22,第二枢接部22开设有一个圆形的轴孔221,轴孔221沿着所述的轴线L延伸贯穿第二枢接部22。轴件30呈圆柱状且沿着所述的轴线L而枢设于第一结合座20的第一枢接部21, 使第一结合座20能够与轴件30产生相对的枢转关系。在本实施例中,轴件30同时穿设于第一枢接部21的滑移孔211与第二枢接部22 的轴孔221,使轴件30沿着所述的轴线L枢设于第一结合座20的第一枢接部21与第二枢接部22,通过独立的轴件30能够同时获得两个枢转支点,提高第一结合座20相对于轴件 30枢转时的稳定性,进一步还能够提高折合式电子产品的结构强度,有效避免折合式电子产品的第一相对枢转体及第二相对枢转体(图中未示,例如行动装置的屏幕)晃动的问题。请同时参照图3至图5,内嵌凸轮40枢设于轴件30且内嵌凸轮40能够滑动但无法转动的嵌设于第一结合座20的滑移孔211内。内嵌凸轮40的外周缘呈非圆形状而嵌设于滑移孔211内,故能够于滑移孔211内沿着轴线L滑动,但无法于滑移孔211内转动,如此内嵌凸轮40不易发生偏摆卡住的问题,而且还可以缩短轴件30在轴线L方向上的长度。内嵌凸轮40具有彼此相反且间隔分离的一个公凸轮面41与一个抵接面42,内嵌凸轮40的公凸轮面41设有彼此相邻的至少一个凸块411及至少一个底部412,内嵌凸轮 40的凸块411与底部412呈扇形分布在内嵌凸轮40的公凸轮面41。本实施例中,内嵌凸轮40的公凸轮面41由两个相对一百八十度设置的凸块411与两个相邻于所述凸块411的底部412所构成。内嵌凸轮40的抵接面42呈平面状。内嵌凸轮40的抵接面42至公凸轮面41的底部412之间形成一个最短距离D1,内嵌凸轮40的抵接面42至公凸轮面41的凸块411之间形成一个最长距离D2,所述第一结合座20的第一枢接部21的厚度T大于内嵌凸轮40的最短距离D1,使内嵌凸轮40能够受到滑移孔211良好的包覆而让内嵌凸轮40的滑移动作更加顺畅,不易发生偏摆卡住的问题。 而所述第一结合座20的第一枢接部21的厚度T小于内嵌凸轮40的最长距离D2,能够有效的缩短枢轴10在轴线L方向上的长度,进而缩短折合式电子产品于轴线L方向上的距离。由于所述第一结合座20的第一枢接部21的厚度T介于内嵌凸轮40的最短距离 Dl及最长距离D2之间,所以能够同时达到让内嵌凸轮40于滑移孔211内的滑移动作更加顺畅的优点及有效的缩短枢轴10在轴线L方向上的长度的双重功效。因为第一枢接部21是由呈片体状的第一结合座20直接弯折而成,所以第一枢接部21的厚度T大体上等于第一结合座20呈片体结构的厚度。而第一枢接部21的厚度T 大于所述内嵌凸轮40最长距离D2与最短距离Dl的距离差,所以内嵌凸轮40于滑移孔211 内移动时并不会脱离滑移孔211。内嵌凸轮40开设有一个贯穿公凸轮面41与抵接面42且呈圆形的轴孔43,所述内嵌凸轮40的轴孔43枢接于轴件30,且能够产生相对的枢转关系。第一结合座20相对于轴件30枢转时,能够同时带动内嵌凸轮40相对于轴件30转动。第二结合座50枢接于轴件30且固定于折合式电子产品的第二相对枢转体。第二结合座50呈片体结构,且第二结合座50的一端弯折形成一个凸轮部51,所述第二结合座 50的凸轮部51枢设于轴件30且能够选择性的与内嵌凸轮40配合定位。第二结合座50相反于凸轮部51的一端开设有至少一个结合孔52,以供结合于折合式电子产品的第二相对枢转体。[0046]所述的凸轮部51具有一个母凸轮面53,所述的母凸轮面53能够选择性的与内嵌凸轮40的公凸轮面41配合定位。第二结合座50的母凸轮面53设有彼此相邻的至少一个凹槽531及至少一个顶部532,凸轮部51的凹槽531与顶部532呈扇形分布在凸轮部51 的母凸轮面53。本实施例中,凸轮部51的母凸轮面53由两个相对一百八十度设置的凹槽 531与两个相邻于所述凹槽531的顶部532所构成。第二结合座50的凸轮部51开设有一个圆形的轴孔M,所述凸轮部51的轴孔M 沿着所述的轴线L延伸贯穿第二结合座50的凸轮部51。第二结合座50的轴孔M枢接于轴件30,使第二结合座50能够与第一结合座20产生相对的枢转关系,令第二结合座50的凸轮部51能够选择性的与内嵌凸轮40配合定位。轴件30的一端设有一个限止部31,所述轴件30的限止部31能够限制于第二结合座50的凸轮部51相反于母凸轮面53的一侧,使第二结合座50枢设于轴件30上。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轴件30的限止部31是一个垫片。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结合座20的第一枢接部21相对于第二结合座50的凸轮部51 凸设有一个挡块M,第一结合座20的挡块M能够选择性的抵靠在凸轮部51 —侧所形成的一个连接部55,用以限制第二结合座50相对于第一结合座20枢转时的展开角度。弹簧60设于轴件30且顶推于内嵌凸轮40,用以提供内嵌凸轮40与第二结合座 50的凸轮部51配合定位的力。于本实施例中,弹簧60采用压缩弹簧,但不限于此。轴件30的两端之间设有一个挡止部32,所述的弹簧60两端分别顶推于轴件30的挡止部32与内嵌凸轮40的抵接面42。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轴件30的挡止部32是一个垫片。于本实施例中,枢轴10还包括有一个第三结合座70,所述的第三结合座70枢接于轴件30且固定于折合式电子产品的第二相对枢转体。第三结合座70呈片体结构,且第三结合座70的一端弯折形成一个枢转部71,枢转部71开设有一个圆形的轴孔74,所述枢转部71的轴孔74沿着所述的轴线L延伸贯穿第三结合座70的枢转部71。第三结合座70 的轴孔74枢接于轴件30,使第三结合座70能够与第一结合座20产生相对的枢转关系。第三结合座70相反于枢转部71的一端开设有至少一个结合孔72,以供结合于折合式电子产品的第二相对枢转体。由于第三结合座70与第二结合座50都是固定于折合电子产品的第二相对枢转体,且独立的轴件30同时枢设于第三结合座70的轴孔74与第二结合座50的轴孔M,故同时获得两个枢转支点,提高第二结合座50与第三结合座70相对于第一结合座20枢转时的稳定性,进一步还能够提高折合式电子产品的结构强度,有效避免折合式电子产品的第一相对枢转体及第二相对枢转体晃动的问题。轴件30相反于限止部31的一端设有一个限位部33,所述第三结合座70枢设于轴件30上,且第三结合座70的枢转部71位于轴件30的限位部33与第一结合座20的第二枢接部22之间。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轴件30的限位部33是一个凸缘。于本实施例中,第三结合座70的枢转部71相对于第一结合座20的第二枢接部22 凸设有一个挡块75,第三结合座70的挡块75能够选择性的抵靠在第二枢接部22 —侧所形成的一个连接部25,用以限制第三结合座70相对于第一结合座20枢转时的展开角度。由于本实用新型枢轴的轴件30为圆柱状,而内嵌凸轮40的轴孔43、第一结合座20的轴孔221、第二结合座50的轴孔M与第三结合座70的轴孔74都是圆形,所以当第一结合座20相对于第二结合座50与第三结合座70枢转时,内嵌凸轮40于滑移孔211内仍然能够顺畅的移动,不会产生过大的摩擦阻力,特别适用于无需重负荷的折合式电子产品, 使其枢转时更加轻易与顺畅。参照图3至图5,表示枢轴10的第二结合座50与第三结合座70尚未相对于第一结合座20枢转的状态。此时凸轮部51的凹槽531能够容纳内嵌凸轮40的凸块411,使内嵌凸块40的凸块411被弹簧60顶推而抵靠在凸轮部51的凹槽531,形成配合定位。如图3所示,当第二结合座50与第一结合座20的夹角为四十二度时,凹槽531与连接在其顺时针方向的顶部532之间所形成的斜坡,是抵靠在凸块411与连接在其顺时针方向的底部412之间所形成的边坡。这时折合式电子产品的第一相对枢转体与第二枢转体之间形成定位状态。参照图6与图7,为枢轴的第二结合座50与第三结合座70相对于第一结合座20枢转时的状态。此时内嵌凸块40的凸块411被弹簧60顶推而抵靠在凸轮部51的顶部532, 这时折合式电子产品的第一相对枢转体与第二相对枢转体正在进行相对转动的动作。参照图8至图10,为枢轴的第二结合座50与第三结合座70相对于第一结合座20 枢转后的状态。当第三结合座70以挡块75挡止于第一结合座20的连接部25后,完成展开动作。如图8所示,当第二结合座50与第一结合座20的夹角为一百六十度时,凹槽531 与连接在其逆时针方向的顶部532之间所形成的斜坡,是抵靠在凸块411与连接在其逆时针方向的底部412之间所形成的边坡。这时折合式电子产品的第一相对枢转体与第二枢转体之间也会形成定位状态。惟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举凡数值的变更或等效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新型专利涵盖的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内嵌式滑移凸轮的枢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个第一结合座,第一结合座固定于折合式电子产品的第一相对枢转体,第一结合座的一端形成有一个第一枢接部,第一枢接部开设有一个非圆形的滑移孔,滑移孔沿着一个轴线延伸贯穿第一枢接部;一个轴件,轴件沿着所述的轴线而枢设于第一结合座的第一枢接部,且第一结合座能够与轴件产生相对的枢转关系;一个内嵌凸轮,内嵌凸轮枢设于轴件且内嵌凸轮能够滑动的嵌设于第一结合座的滑移孔内,内嵌凸轮的外周缘呈非圆形状故无法于滑移孔内转动,内嵌凸轮开设有一个轴孔,所述内嵌凸轮的轴孔枢接于轴件,且能够产生相对的枢转关系;一个第二结合座,第二结合座固定于折合式电子产品的第二相对枢转体,第二结合座的一端形成一个凸轮部,所述第二结合座的凸轮部枢设于轴件且能够选择性的与内嵌凸轮配合定位;一个弹簧,弹簧设于轴件且顶推于内嵌凸轮,用以提供内嵌凸轮与第二结合座的凸轮部配合定位的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内嵌式滑移凸轮的枢轴,其特征在于,内嵌凸轮具有彼此相反且间隔分离的一个公凸轮面与一个抵接面,所述第二结合座的凸轮部具有一个母凸轮面,所述的母凸轮面能够选择性的与内嵌凸轮的公凸轮面配合定位,轴件的两端之间设有一个挡止部,所述的弹簧两端分别顶推于轴件的挡止部与内嵌凸轮的抵接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内嵌式滑移凸轮的枢轴,其特征在于,第一枢接部具有一个厚度,内嵌凸轮的抵接面至公凸轮面的底部之间形成一个最短距离,所述第一结合座的第一枢接部的厚度大于内嵌凸轮的最短距离,使内嵌凸轮能够受到滑移孔的包覆而让内嵌凸轮滑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内嵌式滑移凸轮的枢轴,其特征在于,内嵌凸轮的抵接面至公凸轮面的凸块之间形成一个最长距离,所述第一结合座的第一枢接部的厚度小于内嵌凸轮的最长距离,能够有效的缩短枢轴在轴线方向上的长度,进而缩短折合式电子产品于轴线方向上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内嵌式滑移凸轮的枢轴,其特征在于,第一枢接部由呈片体状的第一结合座直接弯折而成,第一枢接部的厚度大体上等于第一结合座呈片体结构的厚度,第一枢接部的厚度大于所述内嵌凸轮最长距离与最短距离的距离差,故内嵌凸轮于滑移孔内移动时并不会脱离滑移孔。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内嵌式滑移凸轮的枢轴,其特征在于,内嵌凸轮的公凸轮面设有彼此相邻的至少一个凸块及至少一个底部,第二结合座的母凸轮面设有彼此相邻的至少一个凹槽及至少一个顶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内嵌式滑移凸轮的枢轴,其特征在于,内嵌凸轮的凸块与底部呈扇形分布在内嵌凸轮的公凸轮面,凸轮部的凹槽与顶部呈扇形分布在凸轮部的母凸轮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内嵌式滑移凸轮的枢轴,其特征在于,内嵌凸轮的公凸轮面由两个相对一百八十度设置的凸块与两个相邻于所述凸块的底部所构成,凸轮部的母凸轮面由两个相对一百八十度设置的凹槽与两个相邻于所述凹槽的顶部所构成。
9.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内嵌式滑移凸轮的枢轴,其特征在于,第一结合座还弯折形成有一个与第一枢接部相对的第二枢接部,第二枢接部开设有一个圆形的轴孔,轴孔沿着所述的轴线延伸贯穿第二枢接部,轴件沿着所述的轴线枢设于第一结合座的第二枢接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内嵌式滑移凸轮的枢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个第三结合座,所述的第三结合座枢接于轴件且固定于折合式电子产品的第二相对枢转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内嵌式滑移凸轮的枢轴,其特征在于,第三结合座的一端弯折形成一个枢转部,枢转部开设有一个圆形的轴孔,所述枢转部的轴孔沿着所述的轴线延伸贯穿第三结合座的枢转部,第三结合座的轴孔枢接于轴件,使第三结合座能够与第一结合座产生相对的枢转关系,轴件的一端设有一个限止部,所述轴件的限止部能够限制于第二结合座的凸轮部,使第二结合座枢设于轴件上,轴件相反于限止部的一端设有一个限位部,第三结合座的枢转部位于轴件的限位部与第一结合座的第二枢接部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内嵌式滑移凸轮的枢轴,其特征在于,第三结合座的枢转部相对于第一结合座的第二枢接部凸设有一个挡块,第三结合座的挡块能够选择性的抵靠在第二枢接部一侧所形成的一个连接部,用以限制第三结合座相对于第一结合座枢转时的展开角度。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具有内嵌式滑移凸轮的枢轴,其特征在于,轴件为圆柱状,而内嵌凸轮的轴孔、第一结合座的轴孔、第二结合座的轴孔与第三结合座的轴孔都是圆形。
14.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内嵌式滑移凸轮的枢轴,其特征在于,第一结合座的第一枢接部相对于第二结合座的凸轮部凸设有一个挡块,第一结合座的挡块能够选择性的抵靠在凸轮部一侧所形成的一个连接部,用以限制第二结合座相对于第一结合座枢转时的展开角度。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内嵌式滑移凸轮的枢轴,其包括有一个第一结合座,第一结合座的第一枢接部开设有一个非圆形的滑移孔;一个轴件枢设于第一结合座的第一枢接部;一个内嵌凸轮枢设于轴件且能够滑动的嵌设于滑移孔内,内嵌凸轮开设有一个轴孔,所述内嵌凸轮的轴孔枢接于轴件,且能够产生相对的枢转关系;一个第二结合座,其一端形成一个凸轮部,所述第二结合座的凸轮部枢设于轴件且能够选择性的与内嵌凸轮配合定位;一个弹簧,弹簧设于轴件且顶推于内嵌凸轮,如此内嵌凸轮不易发生偏摆卡住的问题,而且还可以缩短轴件在轴线方向上的长度。
文档编号F16C11/12GK202073909SQ201120185859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3日
发明者林朝吉 申请人:陆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