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斗门的连杆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2784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斗门的连杆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连杆机构,具体涉及ー种用于斗门的连杆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行业内通用的连杆机构大多数采用单电机结构。但单电机只能同步控制左斗门和右斗门的开合,不便于灵活操作。而随着设计的不断改良,市面上逐渐出现了双电机连杆机构。双电机可分别控制左斗门和右斗门,从而实现左斗门、右斗门的独立开合。但由于采用双电机的结构,大大増加了连杆机构的制作成本,不利于生产的大規模展开。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g在于提供ー种用于斗门的连杆机构,通过单电机便可分别控制左斗门和右斗门的开闭,提高其灵活性;通过减少电机的数量,节省了连杆机构的制作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用于斗门的连杆机构,包括输出轴、固定在输出轴上的曲柄、横向固定在曲柄的连接杆;曲柄的轴线与输出轴的轴线垂直;连杆机构还包括外架、铰接在外架上的右斗门、右一连杆、右二连杆、右三连杆;右一连杆上设置有与外架铰接的第一铰接点,右三连杆的后端铰接在右斗门上;右一连杆、右ニ连杆和右三连杆依次首尾铰接;右一连杆的前端设置在输出轴的上方,右一连杆的前端与输出轴轴线的距离小于曲柄的旋转半径;连杆机构还包括铰接在外架上的左斗门、左ー连杆、左ニ连杆、左三连杆;左ー连杆上设置有与外架铰接的第二铰接点,左三连杆的后端铰接在左斗门上;左ー连杆、左ニ连杆和左三连杆依次首尾铰接;左一连杆的前端设置在输出轴的下方,左一连杆的前端与输出轴轴线的距离小于曲柄的旋转半径。输出轴由电机驱动。右一连杆的前端与输出轴轴线的距离等于左ー连杆的前端与输出轴轴线的距离。本实用新型所阐述的用于斗门的连杆机构,其有益效果在于I、通过单电机便可分别控制左斗门和右斗门的开闭,提高其灵活性;2、通过减少电机的数量,节省了连杆机构的制作成本;3、其结构简単,拆装简便,可利于广泛使用。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斗门的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左斗门的开启状态示意图;图3为图I的右斗门的开启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斗门的连杆机构做进一步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思路。如图1、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斗门的连杆机构,包括输出轴I、固定在输出轴I上的曲柄12。该曲柄12的轴线与输出轴I的轴线垂直。曲柄12上还横向设置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的轴线平行于输出轴I的轴线。输出轴I由电机4驱动。该连杆机构还包括外架、铰接在外架上的右斗门24、右一连杆21、右二连杆22、右三连杆23 ;右ー连杆21上设置有与外架铰接的第一铰接点25,右三连杆23的后端铰接在右斗门24上;右ー连杆21、右二连杆22和右三连杆23依次首尾铰接;右ー连杆21的前端 设置在输出轴I的上方,右一连杆21的前端与输出轴I轴线的距离小于曲柄12的旋转半径;连杆机构还包括铰接在外架上的左斗门34、左ー连杆31、左ニ连杆32、左三连杆33 ;左ー连杆31上设置有与外架铰接的第二铰接点35,左三连杆33的后端铰接在左斗门34上;左ー连杆31、左ニ连杆32和左三连杆33依次首尾铰接;左ー连杆31的前端设置在输出轴I的下方,左ー连杆31前端与输出轴I轴线的距离小于曲柄12的旋转半径。右一连杆21的前端与输出轴I轴线的距离等于左ー连杆31的前端与输出轴I轴线的距离,可优化该连杆机构的性能和便于装配。使用时,可先启动电机4,输出轴I转动,并带动曲轴12绕输出轴I的轴线转动,连接杆11在曲轴12的带动下,向下旋转90度,并抵接于左ー连杆31 ;左ー连杆31在连接杆11的作用力下,以第二铰接点35为支点做杠杆运动,而左三连杆33在左ニ连杆32的拉カ下运动,促使左斗门34开启。连接杆11继续转动,待其转动至水平位置时,左ー连杆31复位,左斗门34关闭。而当连接杆11在曲轴12的带动下,向上旋转90度,并抵接于右一连杆21 ;右ー连杆21在连接杆11的作用力下,以第一铰接点25为支点做杠杆运动,而右三连杆23在右二连杆22的拉カ下运动,促使右斗门24开启。连接杆11继续转动,待其转动至水平位置时,右一连杆21复位,右斗门24关闭。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斗门的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 连杆机构包括输出轴、固定在输出轴上的曲柄、横向固定在曲柄的连接杆;曲柄的轴线与输出轴的轴线垂直; 连杆机构还包括外架、铰接在外架上的右斗门、右一连杆、右二连杆、右三连杆;右一连杆上设置有与外架铰接的第一铰接点,右三连杆的后端铰接在右斗门上;右一连杆、右二连杆和右三连杆依次首尾铰接;右一连杆的前端设置在输出轴的上方,右一连杆的前端与输出轴轴线的距离小于曲柄的旋转半径; 连杆机构还包括铰接在外架上的左斗门、左一连杆、左二连杆、左三连杆;左一连杆上设置有与外架铰接的第二铰接点,左三连杆的后端铰接在左斗门上;左一连杆、左二连杆和左三连杆依次首尾铰接;左一连杆的前端设置在输出轴的下方,左一连杆的前端与输出轴轴线的距离小于曲柄的旋转半径。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斗门的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输出轴由电机驱动。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斗门的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右一连杆的前端与输出轴轴线的距离等于左一连杆的前端与输出轴轴线的距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斗门的连杆机构,包括输出轴、固定在输出轴上的曲柄、横向固定在曲柄的连接杆;连杆机构还包括外架、铰接在外架上的右斗门、右一连杆、右二连杆、右三连杆;连杆机构还包括铰接在外架上的左斗门、左一连杆、左二连杆、左三连杆。通过单电机便可分别控制左斗门和右斗门的开闭,提高其灵活性;通过减少电机的数量,节省了连杆机构的制作成本;其结构简单,拆装简便,可利于广泛使用。
文档编号F16H21/40GK202418463SQ20112054174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1日
发明者刘华 申请人:刘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