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折叠式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92113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折叠式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一种携带式电子装置的周边配件有夫,尤指ー种可供携帯式电子装置摆置、并可方便收纳而携帯的折叠式支撑架。
背景技术
由于3C产业的发展迅速,且为了提供人们外出时使用,而发展出众多的携帯式电子装置,诸如PDA(个人数字助理)、MP3、手机、游戏机、掌上型、平板型电脑、笔记本电脑、超轻薄笔记本电脑等,以便人们在外行进中可随时随地使用。同时,也有在室内使用的场合与 需求,可将携带式电子装置放置在如桌面等处上使用,因而有了供携帯式电子装置置放的支撑架等产品问世。然而,传统用于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支撑架,不外乎利用三角原理而使携带式电子装置能呈不同倾斜角度的摆置外,却在收合上往往因折叠后而増加整体的厚度,不利于收纳或携帯,难以配合携帯式电子装置的轻、薄、短、小等特性而随之携帯。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为改善并解决上述的缺失,于是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折叠式支撑架,其可縮小支撑架收合后所占的空间,以便能配合携帯式电子装置一同携帯。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折叠式支撑架,包括—支臂,其一端设有ー第一枢轴;ー撑托件,其一端设有ー第二枢轴;以及两根承载杆,彼此间隔而枢设于该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间,以包围形成一中空容置区;其中,该支臂与该撑托件分别经该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与该两根承载杆相枢接,能翻转于所述中空容置区内而收合。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折叠式支撑架,其中,该支臂一端设有ー第一枢轴部,该第一枢轴即容置于该第一枢轴部内。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折叠式支撑架,其中,该撑托件一端设有ー第二枢轴部,该第二枢轴即容置于该第二枢轴部内。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折叠式支撑架,其中,该支臂另一端具有一抵缘,并由该抵缘向外弯折延伸出ー抵板。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折叠式支撑架,其中,该抵板底面设有止滑垫。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折叠式支撑架,其中,该支臂上形成有镂空部。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折叠式支撑架,其中,该撑托件呈ー L形板。[0017]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折叠式支撑架,其中,该撑托件另一端设有ー挡板,且该撑托件顶面及该挡板内面设有止滑垫。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折叠式支撑架,其中,该撑托件上形成有镂空部。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折叠式支撑架,其中,该两根承载杆的内侧分别形成有ー嵌缘,并套设有ー呈带状的止滑圏。 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折叠式支撑架,其中,各该止滑圈包含一上帯部、一下帯部以及两个圈部,且该两个圈部分别连接于该上帯部和下帯部的两端处,该上带部并突出于该承载杆表面。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折叠式支撑架,其中,该两根承载杆与该支臂能开启呈ー夹角,所述夹角的范围为75°至85°间。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折叠式支撑架,其中,该两根承载杆与该支臂能开启呈ー夹角,所述夹角为8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支臂与撑托件可收合于中空容置区内,而与两根承载杆并列呈平板状,由此达到縮小空间而达上述的目的。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呈展开状态的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呈展开状态的侧面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供携帯式电子装置摆置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呈收合状态的侧面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呈收合状态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支臂I ;第一枢轴部10 ;第ー枢轴100 ;抵缘11 ;抵板110 ;止滑垫111 ;镂空部12 ;撑托件2 ;第二枢轴部20 ;第二枢轴200 ;挡板21 ;镂空部22 ;止滑垫23 ;承载杆3 ;中空容置区30 ;嵌缘31 ;止滑圈32 ;上带部320 ;下带部321 ;圈部322 ;携带式电子
装置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进ー步揭露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參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參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请參阅图I、图2及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呈展开状态的立体图、及本实用新型呈展开状态的侧面剖视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折叠式支撑架,用以供ー携帯式电子装置4 (如图4所示)承载以便观看或摆置,并能收折而便于携带(如图6所示);该折叠式支撑架包括ー支臂I、一撑托件2、以及两个承载杆3 ;其中该支臂I可呈ー长条板状,用以将携带式电子装置4支撑至所需的仰角并维持于该角度的状态下。该支臂I 一端设有ー第一枢轴部10,以供ー第一枢轴100容置其内,而另一端则设有ー抵缘11,可进ー步由该抵缘11向外弯折延伸出ー抵板110,以增加与如桌面等处的接触面积,以分担支撑カ而能供摆置于其上的携帯式电子装置4更稳固地置放,且于该抵板110底面亦可增设一止滑垫111,可防止与接触面发生打滑等。此外,该支臂I上可形成有镂空部12,以通过镂空部12来减轻支臂I的重量并可降低材料成本。该撑托件2可呈ー「L」形板,但不以此为限,用以撑托于携带式电子装置4下缘处,以供携带式电子装置4可被上述支臂I所支撑。该撑托件2 —端设有ー第二枢轴部20,以供一第二枢轴200容置其内,而另一端则可进一步设置ー挡板21,使携帯式电子装置4于置放时,其下缘可大略地被定位在撑托件2上。该撑托件2上亦可形成有镂空部22,并可于撑托件2顶面及挡板21内面设置止滑垫23,以增加与携帯式电子装置4的摩擦カ而防止打滑。该两根承载杆3彼此间隔而枢设于支臂I与撑托件2的第一、ニ枢轴100、200间,以包围形成一中空容置区30,而两根承载杆3用以供携带式电子装置4摆置于其上,并可分 别于两根承载杆30的内侧形成ー嵌缘31,以供ー呈带状的止滑圈32套设;而在本实用新型所举的实施例中,各止滑圈32包含一上带部320、一下带部321以及两个圈部322,且两个圈部322分别连接于上、下帯部320、321的两端处而构成,且上带部320能突出于承载杆3表面,以与携带式电子装置4的背部相接触,可增加携带式电子装置4摆置于两根承载杆3上的摩擦力,使携帯式电子装置4能更稳固地被摆置于其上。是以,凭借上述的构造组成,即可得到本实用新型携帯式电子装置的折叠式支撑架。据此,如图3所示,当该折叠式支撑架呈展开状态时,两根承载杆3会与支臂I间产生ー夹角a,该夹角a较佳的范围可设定在75°至85°间(本实用新型所举的实施例为80° ),以供携带式电子装置4可以较适合供使用者观看的仰角摆置(如图4所示)。再者,如图5所示,而当欲收合该折叠式支撑架时,只需将支臂I与撑托件2朝向两根承载杆3间的中空容置区30翻转,即可令支臂I与撑托件2 —井被收容于所述中空容置区30内,进而与两根承载杆3并列呈一平板状(如图6所示);如此,由于本实用新型可收折呈一平板状,以有效縮小支撑架收合后所占的空间,进而能便于配合携帯式电子装置4一同携帯。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为不可多得的新型实用新型产品,其确可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而解决现有技术的缺失,又因极具新颖性及进步性,完全符合新型专利申请要件,爰依专利法提出申请,敬请详查并赐准本案专利,以保障实用新型的设计人的权利。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即拘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合予陈明。
权利要求1.一种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折叠式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支臂,其一端设有一第一枢轴; 一撑托件,其一端设有一第二枢轴;以及 两根承载杆,彼此间隔而枢设于该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间,以包围形成一中空容置区; 其中,该支臂与该撑托件分别经该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与该两根承载杆相枢接,能翻转于所述中空容置区内而收合。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折叠式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支臂一端设有一第一枢轴部,该第一枢轴即容置于该第一枢轴部内。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折叠式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撑托件一端设有一第二枢轴部,该第二枢轴即容置于该第二枢轴部内。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折叠式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支臂另一端具有一抵缘,并由该抵缘向外弯折延伸出一抵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折叠式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抵板底面设有止滑垫。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折叠式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支臂上形成有镂空部。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折叠式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撑托件呈一L形板。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折叠式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撑托件另一端设有一挡板,且该撑托件顶面及该挡板内面设有止滑垫。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折叠式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撑托件上形成有镂空部。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折叠式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两根承载杆的内侧分别形成有一嵌缘,并套设有一呈带状的止滑圈。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折叠式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各该止滑圈包含一上带部、一下带部以及两个圈部,且该两个圈部分别连接于该上带部和下带部的两端处,该上带部并突出于该承载杆表面。
1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折叠式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两根承载杆与该支臂能开启呈一夹角,所述夹角的范围为75°至85°间。
1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折叠式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两根承载杆与该支臂能开启呈一夹角,所述夹角为80°。
专利摘要一种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折叠式支撑架,包括一支臂、一撑托件、以及两根承载杆,且支臂一端设有一第一枢轴,而撑托件一端则设有一第二枢轴,两根承载杆彼此间隔而枢设于第一、二枢轴间,以包围形成一中空容置区;其中,支臂与撑托件分别经第一、二枢轴与两根承载杆相枢接,能翻转于所述中空容置区内而收合。通过支臂与撑托件可收合于中空容置区内,而与两根承载杆并列呈平板状,由此达到缩小空间及便于携带的目的。
文档编号F16M11/24GK202419073SQ201220008570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0日
发明者张峻哲, 林本田, 涂文平, 石清峰 申请人: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