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零件的卡接固定装置及两个零件的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01123阅读:8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个零件的卡接固定装置及两个零件的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两个零件的卡接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通过至少一个这种固定装置互相固定的两个机动车零件的组件。
背景技术
例如文献W02006/120344描述了上述类型的固定装置,用于机动车的转向柱的两个盖饰元件之间的固定。该文献中描述的固定装置被布置为允许通过固定装置的弹性变形将两个盖饰元件分隔开,使得能够容易地拆卸盖饰元件。这种固定装置允许通过零件的一个对另一个的简单的加压来使一个零件简单地与另一零件固定,以便使第一卡接构件进入到互补的第二卡接构件中,并保证第一构件的卡爪的尖部与第二构件的卡接臂的接合表面之间的配合。另外,该固定装置的实现相当简单,并且可以很容易地结合到要固定的零件中。实际上,可以将固定卡爪与零件中的一个零件制成一单一部件,例如通过模制实现,并将卡接装置与另一零件制成一单一部件,例如通过模制或冲压实现。但是,这种固定装置的使用不适于其它类型的机动车零件的固定,比如将衬板零件固定在机动车外壳上,例如在门板上或在机动车车顶上。实际上,如果在互相固定的零件之间施加非常大的力,例如在机动车受到碰撞的情况下,第一卡接构件可能从第二卡接构件脱出并且因此零件会分离,在衬板零件弹入机动车驾驶室的情况下,可能对机动车的乘客构成危险。
为确保该固定对这样的力的承受强度而提出的固定装置通常形状复杂,当固定装置与要固定的零件以单一部件实现时,不能进行简单的脱模。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通过提出一种固定装置来克服这些缺点,该固定装置对于要固定的零件而言,应用和结合简单,同时保证这些零件之间的可靠固定,能够抵抗零件之间的很大的分离力。为此,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接固定装置,它包括—第一零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构件,所述第一^^接构件包括至少一个带有尖部的卡爪;一第二零件,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卡接构件互补的第二卡接构件,所述第二卡接构件包括至少一个卡接臂,该卡接臂包括适于与尖部配合的接合表面;其中,第二零件还包括推臂,该推臂在卡爪的对着尖部且与所述尖部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施加应力,尖部和接合表面布置为在卡接构件的卡接状态下、在推臂在该表面上的应力的作用下互相抵靠。如果在第一与第二零件之间施加较大的分离力,例如当机动车受到碰撞时,推臂保证尖部保持抵靠接合表面,而在尖部与支承尖部的卡爪之间形成的角度阻止尖部克服推臂的作用相对于接合表面而移动。因此,即使在第一和第二零件之间施加较大应力的情况下,第一和第二卡接构件之间仍保持配合。卡接构件的形状使得可以容易地将固定装置与要固定的零件结合,例如第一和第二卡接构件分别与第一和第二零件制成单一部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的其它特征一卡爪还包括臂,所述臂支承所述尖部,尖部与所述臂形成基本在90°到130°之间的角度;一卡接臂与推臂分隔开,以便限定卡爪的尖部在所述臂之间的通过开口 ;一通过开口的宽度小于或等于臂的厚度;一卡接臂和/或推臂是可弹性变形的卡爪,以便允许在卡爪进入通过开口时使臂互相分开,并且在卡接构件的卡接状态下,使推臂抵靠卡爪的表面;一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基本平行于卡爪延伸的肋,所述肋布置为在卡接构件的卡接状态下,在两个零件之间施加压力,使得尖部压靠接合表面;一卡接臂和/或推臂通过减薄部分与第二零件连接;一肋相对于卡爪布置为位于减薄部分以外;一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延伸在卡爪与第一零件之间的加强肋,所述肋至少延伸在卡爪的在尖部以下延伸的一部分上;以及一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延伸在卡接臂和/或推臂与第二零件之间的加强肋。本实用新型还涉及通过上述固定装置相互固定的两个机动车零件的组件,其中一个零件与第一卡接构件制成单一部件,另一个零件与第二卡接构件制成单一部件。

阅读下面作为例子给出并参照附图进行的描述,可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方面和优点,在附图中一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的示意立体图,第一卡接构件与第二卡接构件配合;一图2是固定装置的沿图1的II 一 II轴线的示意剖面图;—图3是结合到一个要固定的零件中的图1固定装置的第一卡接构件的示意立体图;以及一图4是结合到另一个要固定的零件中的图1固定装置的第二卡接构件的示意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描述包括第一零件I和第二零件2的固定装置,其能够使所述零件互相固定,例如把衬板零件固定在机动车门板上或者固定在机动车外壳的另一零件上的固定装置。尽管本说明书是参照机动车零件之间的固定进行的,但显然本实用新型也应用于其它类型零件的固定,同样可应用于汽车工业之外。该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卡接构件和第二卡接构件6,第一卡接构件包括与第一零件I连在一起的固定卡爪4,第二卡接构件6与第一卡接构件互补并与第二零件2连在一起,如图3、4所示。当固定卡爪4与第二卡接构件6配合时,如图1、2所示,第一零件I与第二零件2的固定得到保证。固定卡爪4和第二卡接构件6例如分别来自第一零件I和第二零件2的材料,也就是说,固定卡爪4与第一零件I制成单一部件,第二卡接构件6与第二零件2制成单一部件,如图2、3和4所示。如图2所示,固定卡爪4总体上沿固定方向F从第一零件I突起延伸。固定卡爪4包括从第一零件I的朝向第二零件2的表面开始沿着固定方向F延伸的臂8,臂8通过底部10连接到该表面。该臂还包括从底部10沿固定方向F向第二零件2延伸的主要部分12。根据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底部10的厚度小于主要部分12的厚度,使得固定卡爪4相对于第一零件I具有一定的挠性,从而较小厚度的底部10形成的减薄部分允许固定卡爪4相对于第一零件I有轻微的摆动间隙。另外,该厚度减薄有利地能够减小零件I的与零件2相对的表面上的外观缺陷的风险,这在第一零件I形成衬板零件及与零件2相对的该表面从机动车驾驶室可见时特别有利。
主要部分12包括沿着与固定方向F不同的方向从臂8突起的尖部14,以便与臂8形成一角度α。角度α基本在90°到130°之间。根据一具体实施方式
,角度α等于115。。尖部14在主要部分12的自由端部,即与底部10相对的部分,从主要部分12突起,并且延伸在臂8的第一表面16上。如图1 一 3所示,尖部14通过将尖部14的自由端与臂8的第一表面16进行连接的卵形头部18与主要部分12连接,使得固定卡爪4具有从第一表面16突起的圆弧形端部。臂8的与第一表面16相反的第二表面20从底部10到头部18的端部基本上是平面的。根据一实施方式,固定卡爪4从底部10到头部18的长度I基本上在5mm — 25mm之间,例如等于8mm、12mm或18mm。尖部14从第一表面16到它的自由端的长度I’基本上在Imm到3mm之间,例如等于2mm。如图3所示,固定卡爪4还通过在第二表面20 —侧的两个加强肋22和在第一表面16 一侧的一个加强肋24与第一零件I连接。这些肋22和24从第一零件I的朝向第二零件2的表面延伸直到在底部10与主要部分12之间的接合区域,并且剖面形状基本上为三角形,如图2所示。这些肋22、24使得能够控制固定卡爪4相对于第一零件I的挠性。实际上,是这些肋尤其延伸在臂8的较小厚度的整个底部10上,这能够保证仅是延伸在肋22和24上方的主要部分12相对于第一零件I是挠性的。当然,加强肋22和24的数量和位置不限于上面描述的实施方式,而是可以根据固定卡爪4的挠性或刚性的需要而改变。如图1、2和4所示,第二卡接构件6包括从与第二零件2的朝向第一零件I的表面相反的表面开始、从第二零件2突起延伸的卡接臂26。而第二零件2包括从与第二零件2的朝向第一零件I的表面相反的表面开始、从第二零件2突起延伸的推臂27。这些臂26和27延伸在开在第二零件2中的孔口 28的两侧,并布置为在孔口 28之上互相靠近,如图2和4所示。因此臂26和27相对于第二零件2和固定卡爪4是倾斜的。如下面将要描述的,臂26和27的延伸在孔口 28上方的自由端部彼此分隔开的距离基本上等于、甚至稍微小于臂8的主要部分12的厚度,以便限定臂8和尖部14的通过开口 30。卡接臂26和推臂27彼此分隔开,也就是说它们在其自由端处沿与固定方向F垂直延伸的方向不互相接合。更特别的是,它们的侧端不互相连接,使得卡接臂26和推臂27可以互相独立地移动。[0037]根据一实施方式,通过开口 30的宽度略小于臂8的主要部分12的厚度。例如,该宽度比臂8的主要部分12的厚度小0 — 0. 5mm,特别是小O. 2mm。当固定卡爪4与第二卡接构件6配合时,卡接臂26与臂8的第一表面16相面对地延伸,并且推臂27与臂8的第二表面20相面对地延伸,如图1和2所示。与固定卡爪4的第一表面16相面对延伸的卡接臂26在其自由端带有与尖部14接合的接合表面32。该接合表面基本上与尖部14平行延伸,也就是说它也与固定方向F形成角度α。尖部14和接合表面32形成互相平行的平面表面。如图2所示,当固定卡爪4与第二卡接构件6配合时,尖部14和接合表面32互相抵靠,使得固定卡爪4被尖部14和接合表面32沿第一和第二零件分离的方向(与图2的箭头F相反的方向)保持在通过开口 30中。互相平行延伸的尖部14和接合表面32能够吸收第一和第二卡接构件之间沿这些表面的长度(尖部14的长度)方向的间隙,但也可以吸收沿与该长度垂直的方向、即沿这些表面的宽度方向的间隙。与固定卡爪的第二表面20相面对延伸的推臂27在其自由端带有将尖部14推压抵靠接合表面32的推压表面33。推压表面33与固定卡爪4的第二表面20基本平行延伸,即沿固定方向F延伸,并布置为向由卡爪4的第二表面20的一部分形成的卡爪的表面34施加压力,以便迫使尖部14抵靠接合表面32。卡爪的表面34与带有接合表面32的卡接臂26的自由端、尖部14以及头部18的一部分相面对地延伸,推压表面33抵靠与臂8的第一表面16相反的第二表面20的表面34,使得其施加分布在臂8的主要部分12的一部分上、特别是与尖部14相面对的部分上的压力。 推压表面33可以在臂8的第二表面20的表面34上施加应力,这是因为推压表面33被由弹簧爪形成的推臂27支承,正如卡接臂26支承接合表面32 —样。弹簧爪是指可弹性变形的爪。臂26和27的挠性是通过在每个臂26和27的与第二零件2连接之处的底部延伸的减薄部分36而得到的。该减薄部分36例如通过材料减薄形成。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只有卡接臂26通过减薄部分36与第二零件2连接。因此只使卡接臂26而不是推臂27具有挠性。与第一零件I类似,一些加强肋(未示出)从臂26和/或27的与第一零件I相对的表面延伸,并且使这些臂26和/或27与第二零件2的其它部分连接,使得能够控制这些臂26和/或27的挠性以及由推臂27施加在固定卡爪4和接合表面32上的力。这些加强肋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卡接臂26和/或推臂27的挠性或刚性的需要而变化。在将第一零件I固定在第二零件2上时,通过抵抗臂26和27的复位力使固定卡爪4进入通过开口 30中。因此,当固定卡爪4与第二卡接构件6配合时,推臂27对固定卡爪4施加应力,因此接合表面32被卡接臂26的复位力推压顶靠尖部4。另外,由于固定卡爪4的挠性,所以固定卡爪4在推臂27的应力作用下被推靠到接合表面32。因此保证第一和第二卡接构件之间的无间隙配合、以及第一和第二零件之间的牢固固定。如果在两个零件之间施加分离力,例如在机动车碰撞的作用下,可以理解,由于作用在推臂27、尖部14和接合表面32之间的应力以及由于尖部14与卡爪4的臂8之间形成的角度α,所以固定卡爪4的头部18不能从通过开口 30脱出。因此,第一零件I不能沿与图2的箭头F的方向相反的分离方向与第二零件2分离。要指出的是,使臂26和27互相弹性分开的头部18的圆形形状便于固定卡爪4通过孔口 28进入通过开口 30,直至头部18和尖部14经过通过开口 30。因此,组装力减小。在头部18从开口 30通过后,臂26和27由于它们的弹性迅速压靠臂8的主要部分12,接合表面32滑动抵靠尖部14。固定装置另外包括在第一和第二零件之间、在固定卡爪4两侧与固定卡爪4基本平行延伸的两个肋38,如图2和3所示。根据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这些肋38与固定卡爪4分隔开,并与第一零件I连在一起。因此,根据该实施方式,肋38从第一零件I的朝向第二零件2的表面突起。肋38布置为在固定卡爪4与第二卡接构件6配合时、相对于卡爪4在减薄部分36之外(即在臂26和27的两侧)抵靠或轻微约束第二零件2,如图2所示。因此肋38在两个要固定的零件之间施加压力,并把尖部14压靠到接合表面32。因此,这些肋38能够通过与尖部14和接合表面32的配合来阻止零件中的一个零件沿着固定方向F或分离方向相对于另一个零件的运动。根据另一实施方式,这些肋38与第二零件2连在一起,并在臂26和27的两侧由减薄部分36分隔开,并从第二零件2的朝向第一零件I的表面突起。因此肋38被设置为,当固定卡爪4与第二卡接构件6配合时抵靠或轻微约束第一零件I。与材料减薄部分36错开设置的这些肋38有利地使得可以通过抵靠在第一和第二零件之间来改善臂26和27的挠性。这样,上述固定装置允许第一和第二零件之间不费力的组装和可靠的固定,该固定是在尖部14与接合表面32之间、在推压表面33与固定卡爪4的第二表面20的表面34之间无间隙地实现的。如前面描述的,两个零件之间的分离力,甚至很大的分离力,例如每个固定装置约15daN的力,也不会导致固定卡爪4从开口 30脱出。所谓的分离力,是指任何能够使第一零件与第二零件分开的力,例如由于对由第一和第二零件形成的组件的碰撞而导致的力。由于推压表面33和肋38,所以尖部14保持牢固地抵靠接合表面32。这样,固定卡爪4与臂26和27之间的振动被吸收,并且固定卡爪4与臂26和27之间的力被承受。因此当机动车移动时,固定装置不会由于振动而产生噪音。为了解除第一和第二零件之间的固定,只需施加用于使臂26和27互相分开的力,例如手动或借助工具或其它方式拉动其中的一个臂。该装置的另一优点是,由于彼此之间平行的尖部14和接合表面32所形成的平面、以及由于卡接臂26和推臂27的挠性,所以能够在三个方向吸收第一和第二零件之间的间隙和/或公差。可以在第一和第二零件之间设置多个固定装置。这些固定装置可以容易地与第一和第二零件结合。特别地,如果第一零件I是通过注塑实现的,则固定卡爪4可以在注塑设备中实现,没有第一零件I的脱模的特定困难。实际上,尖部14与臂8之间的角度α是开放角,并形成小的底切(contred6pouille),这使得可以在模腔中通过简单的活动滑块形成该突肩。因此,与固定装置具有复杂形状的情况相比,用于实现第一零件I的设备体积较小,并且需要较少的零件。无论臂26和27通过注塑实现或板材冲压或其它方式实现,实现臂26和27都没有特别的困难。
权利要求1.一种卡接固定装置,包括一第一零件(I ),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卡接构件,所述第一卡接构件包括至少一个带有尖部(14)的卡爪(4);一第二零件(2),其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卡接构件互补的第二卡接构件,所述第二卡接构件包括至少一个卡接臂(26),该卡接臂包括适于与所述尖部(14)配合的接合表面 (3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零件(2)还包括推臂(27),该推臂在所述卡爪(4)的对着尖部 (14)且在与所述尖部(14)相反的一侧的表面(34)上施加应力,所述尖部(14)和所述接合表面(32 )布置成在卡接构件的卡接状态下,在所述推臂(27 )在所述表面(34)上的应力的作用下互相抵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4)还包括臂(8),所述臂(8) 支承所述尖部(14),所述尖部(14)与所述臂(8)形成角度(α ),所述角度(α )基本介于 90。和130。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臂(26)与所述推臂(27) 分隔开,以便限定所述卡爪(4)的尖部(14)在所述臂(26、27)之间的通过开口(3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开口(30)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臂(8)的厚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臂(26)和/或所述推臂(27) 是可弹性变形的卡爪,以便允许在所述卡爪(4)进入通过开口(30)时使所述臂(26、27) 互相分开,以及在所述卡接构件的卡接状态下,使所述推臂(27)抵靠所述卡爪(4)的表面 (3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基本平行于卡爪(4 )延伸的肋(38 ),所述肋(38 )布置为在所述卡接构件的卡接状态下,在两个零件(1、 2 )之间施加压力,使得所述尖部(14 )压靠所述接合表面(32 )。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臂(26)和/或所述推臂(27) 通过减薄部分(36 )与所述第二零件(2 )连接。
8.如权利要求7从属于权利要求6时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肋(38)布置成相对于卡爪(4)位于减薄部分(36)以外。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延伸在所述卡爪(4)和所述第一零件(I)之间的加强肋(22、24),所述加强肋(22、24)至少延伸在所述卡爪(4)的在所述尖部(14)以下延伸的一部分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延伸在所述卡接臂(26)和/或所述推臂(27)与所述第二零件(2)之间的加强肋。
11.两个机动车零件(1、2)的组件,所述零件(1、2)通过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至10 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相互固定,所述零件中的一个零件(I)与所述第一卡接构件制成单一部件,另一个零件(2)与所述第二卡接构件制成单一部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个零件的卡接固定装置,包括-第一零件(1),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卡接构件,第一卡接构件包括至少一个带有尖部(14)的卡爪(4);-第二零件(2),其包括至少一个与第一构件互补的第二卡接构件,第二卡接构件包括至少一个卡接臂(26),该卡接臂包括适于与尖部(14)配合的接合表面(32);第二零件(2)还包括推臂(27),该推臂在卡爪(4)的一表面(34)上施加应力,尖部(14)和接合表面(32)布置成在推臂(27)的应力作用下互相抵靠。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两个零件的组件。
文档编号F16B5/06GK202867446SQ20122018923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9日
发明者P·德默尔坦, J·特米诺 申请人:佛吉亚汽车内部设备工业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