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式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02846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叶片式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叶片式减震器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叶片式减震器,具体而言涉及通过外缸与叶片轴之间的相对转动 来衰减震动的叶片式减震器。
背景技术
[0002]减震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车辆。尤其在装甲车辆中,减震器是悬挂装置的通用部 件,并安装在车体和承重轮之间。它的主要功能是缓冲地面对车体的冲击,减弱车身的震动 并吸收冲击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保护车体及悬挂装置不受损坏,提高车辆的舒适性和良好 的行驶能力。因此,减震器必须满足减震能力强、散热性能好、工作稳定和耐久可靠的要求。[0003]目前,装甲车辆上使用的减震器多为叶片式液压减震器和摩擦式减震器。摩擦式 减震器采用摩擦片作为减震元件,由于摩擦片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磨损,故其摩擦力不能持 续保持设计值,导致减震器不能稳定工作;并且摩擦面的磨耗导致其耐久度不足,因此摩擦 式减震器很难满足车辆的减震要求。现有的叶片式液压减震器通常采用液压油作为工作介 质来产生减震器所要求的阻尼力。由于液压油的凝固点高、粘温系数随温度变化较大,对工 作温度的范围要求较为苛刻,所以在较低或较高的温度条件下它都不适合作为工作介质, 并且液压油的粘度较低,对减震器的密封要求较高,容易泄漏。除此之外,参见图5,现有的 叶片式液压减震器通常采用在叶片轴104的叶片上设置阻尼孔102来产生阻尼力,由于液 压油的粘度较低,减震器中其他位置的小缝隙或小孔都会对阻尼性能造成影响,因此,这类 液压减震器在叶片的外周与外缸101的内壁之间设置铜质的密封装置103。在此情况下,在 长时间的工作过程中,铜质的密封装置103磨损较严重,导致减震器的叶片与外缸101配合 处产生缝隙,从而引起密封装置失效,阻尼力减小,影响减震器的使用寿命。实用新型内容[0004]如前所述,期望能够提供一种叶片式减震器,能够保证减震器工作的连续可靠性, 又可以保证减震器的较长使用寿命。[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叶片式减震器,包括外缸和叶片轴。所述叶片轴可转动地 位于所述外缸内,所述叶片轴在沿其轴线的两个端部的外周与所述外缸的内周密封接触, 并且其两个端部封闭,在与所述叶片轴的两个端部之间的部分对应的部分处,所述外缸具 有从其内壁延伸到所述叶片轴的外壁的多个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叶片轴的外壁可相对旋 转,所述叶片轴具有从其外壁向所述外缸的内壁延伸的多个叶片,所述叶片的外周与所述 外缸的内壁之间具有阻尼缝隙,由此,所述叶片和所述隔板将所述叶片轴与所述外缸之间 的空间划分为多个工作腔。在所述叶片轴内设置有由所述多个工作腔共用的补偿腔,所述 补偿腔通过设置在所述叶片轴上的通孔和单向阀与所述多个工作腔的每个相通,所述通孔 允许补偿腔与相应的工作腔之间的双向流动,所述单向阀仅允许从补偿腔向相应的工作腔 的单向流动。所述工作腔内和所述补偿腔内填充有弹性胶体。所述减震器构成为,在所述 叶片轴相对于所述外缸转动时,所述工作腔根据叶片轴的转动方向而形成为高压腔和低压腔,高压腔中的弹性胶体通过阻尼缝隙流入低压腔,补偿腔中的弹性胶体通过相应的通孔 和单向阀流入低压腔,高压腔中的弹性胶体通过相应的通孔流入补偿腔。[0006]如前所述的减震器采用阻尼缝隙产生阻尼力,缝隙阻尼力的滞回曲线为“回”字 形,曲线与孔隙阻尼力的相比更加饱满,这种特性决定了减震器可以迅速对振动进行响应, 迅速吸收震动,快速产生较大的阻尼力,有效的消耗掉震动中的能量。[0007]在该叶片式减震器中,所述弹性胶体的粘度可以在1,000至50,000, OOOcst之间。[0008]在该叶片式减震器中,所述隔板与所述叶片轴的外壁可以进行旋转密封。[0009]在该叶片式减震器中,所述补偿腔内可以设置有一可动部,所述可动部与所述补 偿腔内壁密封接触,并且所述可动部可动,从而将所述补偿腔以容积可变的方式划分为填 充有高压气体的气腔和容纳弹性胶体并与所述多个工作腔的每个相通的胶腔,所述胶腔内 的胶体在气腔压力的作用下通过所述通孔和所述单向阀向所述低压腔内流动。[0010]在该叶片式减震器中,在所述气腔的与所述可动部相对的底部还可以设置有充气 阀,用于向所述气腔内填充气体。[0011]在该叶片式减震器中,在所述胶腔的与所述可动部相对的端部上设置有排气阀, 用于在减震器安装时使所述叶片式减震器内的空气排出。[0012]在该叶片式减震器中,所述胶腔的与所述可动部相对的端部可以由密封所述叶片 轴内的补偿腔的堵盖构成。[0013]在该叶片式减震器中,所述可动部可以是与所述补偿腔的内壁进行滑动密封的活塞。[0014]在该叶片式减震器中,在每个所述叶片上还可以设置有可将相邻的两个所述工作 腔连通的以下三种阀中的至少一种溢流阀,其在两端的压差大于预定压力值时打开;温 度感应阀,其在温度高于预定温度值时打开;以及单向阀。[0015]在该叶片式减震器中,所述叶片轴可以在沿其轴线的两个端部的外周与所述外缸 的内周之间设置有密封件,并且所述叶片轴上可以设置有泄压孔,所述泄压孔将所述胶腔 与所述叶片轴的端部的外周相连,以在所述叶片式减震器的工作过程中将高压流体在冲击 到所述密封件之前泄流回所述胶腔中。[0016]在该叶片式减震器中,所述外缸可以包括彼此紧固的外缸缸体和缸盖,以将所述 叶片轴限定在所述外缸缸体内部。[0017]在该叶片式减震器中,在所述缸盖上可以设置有排气阀,用于在所述叶片式减震 器安装时使所述叶片式减震器内的空气排出。[0018]在该叶片式减震器中,所述叶片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所述隔板的数量可以为两个; 并且所述叶片和所述隔板可以交替地布置。[0019]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叶片式减震器,能够保证减震器工作的连续可靠性, 又可以保证减震器的较长使用寿命。


[0020]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叶片式减震器的俯视剖视图。[0021]图2示出沿着图1中的线1-1所取的剖视图。[0022]图3示出沿着图1中的线I1-1I所取的剖视图。[0023]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减震器的局部俯视剖视图,示意性地 示出了减震器的工作过程。[0024]图5是现有技术的减震器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叶片式减震器的俯视剖视图。图2示出沿 着图1中的线1-1所取的剖视图。图3示出沿着图1中的线I1-1I所取的剖视图。减震器 主要包括外缸1、叶片轴10和活塞13。此外,减震器还可以包括导向密封系统18、堵盖7、 单向阀9、充气阀12等。[0026]外缸I整体是具有通孔的圆筒体。通孔用于容纳如下文详述的叶片轴10,从而将 叶片轴10限定在外缸I的内部。此外,在轴线方向上,通孔的中部的直径显著大于两端的 直径,从而在该中部处,在缸体的内壁与叶片轴的外壁之间形成腔体空间。由于制造和组装 的需要,外缸I可以包括彼此紧固的缸体3和缸盖4。[0027]叶片轴10可转动地位于外缸I内。叶片轴10在沿其轴线的两个端部的外周与外 缸I的内周密封接触。从装配的角度,为了便于实现这样的密封接触,可以使叶片轴10的 两个端部的外径略小于两个端部之间的中部的外径,这样形成的两个台阶部分别与外缸I 的两个端部的相应部分配合。外缸I在腔体空间中具有从其内壁延伸到叶片轴10的外壁 的多个隔板19,隔板19与叶片轴10的外壁进行可旋转的密封。例如,如图2所示,通过密 封导向系统18,实现叶片轴10的端部的外周与外缸I的内周之间,以及叶片轴的外壁与隔 板之间的密封。密封导向系统18可以根据需要包括轴承和密封件等。叶片轴10在腔体空 间中具有从其外壁向外缸I的内壁延伸的多个叶片20,并且叶片20的外周与外缸I的内壁 之间具有阻尼缝隙14。由此,叶片20和隔板19将叶片轴与外缸I之间的腔体空间划分为 多个工作腔16。叶片和隔板的数量以及布置方式不受限制。在图1至3所示的实施例中, 两个隔板19和两个叶片20交替地布置,从而将叶片轴与外缸I之间的腔体空间分成四个 工作腔16。在工作腔16中填充有弹性胶体。[0028]在叶片轴10内设置有由全部工作腔16共用的补偿腔,补偿腔用于填充弹性胶体 并与各个工作腔连通,来对工作腔提供补偿,其具体结构将在下文进一步详述。在如图1至 3所示的实施例中,作为可动部的活塞13设置在补偿腔中,通过密封导向组件21与补偿腔 的内壁进行可滑动的密封接触,从而将补偿腔分成气腔11和胶腔8两部分。堵盖7构成胶 腔8的与活塞13相对的端部,并将胶腔密封。胶腔8内填充弹性胶体,胶腔8通过设置在 叶片轴中的各个单向阀9及通孔15而分别与四个工作腔16中的每个连通。通孔15允许 胶体在胶腔8与相应的工作腔16之间的双向流动,而单向阀9仅允许胶体从胶腔8向相应 的工作腔16的单向流动。气腔11可以在底部设置充气阀12,用于向气腔11内填充高压气 体。由于气腔11填充了高压气体,并且活塞13可滑动,因此,气腔11可以向胶腔8提供压 力补偿和体积补偿,可以进一步确保胶腔8对工作腔的压力补偿作用。可选地,可以设置弹 性隔膜来代替活塞13作为可动部,在此情况下,弹性隔膜的外周可以与补偿腔的内壁固定 地配合,弹性隔膜通过弯曲变形来提供压力和体积的补偿。还可选地,气腔11也可以由其 他压力补偿装置,例如弹簧装置来代替,在此情况下,胶腔8本身成为补偿腔。[0029]优选地,可以在叶片轴上设置泄压孔2,泄压孔2将胶腔8与密封导向系统的中间位置(具体而言,叶片轴的端部的外周)连通,用于在减震器的工作过程中将高压流体在冲 击到密封件之前泄流回到胶腔8中,以保护密封件免受高压流体冲击,延长密封件的使用 寿命。[0030]此外,优选地,在叶片轴10的叶片20上可以设置常闭的溢流阀17,当减震器的工 作压力超过预定值时,溢流阀17打开,实现了相当于阻尼缝隙增大的等效效果,从而使得 减震器的阻尼力减小,减震器的温度升高的速度减慢,直到达到温度不再升高的平衡状态。 这可以保护密封系统,避免因减震器温度过高而失效。溢流阀17可以用单向阀或者当温 度高于预定值时打开的温度感应阀来代替。或者,可以设置溢流阀、单向阀和温度感应阀的 各种组合。即,可以设置溢流阀、单向阀和温度感应阀中的至少一者。[0031]此外,优选地,在叶片轴的堵盖7和外缸I的缸盖4上分别设置安装用的排气阀6, 用于将安装过程中封存在相应腔体内的空气排出。具体而言,在安装时,用铣扁顶丝拧入排 气阀6,这样在安装过程中封存在减震器内的空气就会从被顶丝顶开的空隙中排出。[0032]以下参照图4描述本实施例的减震器的工作过程。在图4中,将四个工作腔分别 用16A-16D表示,并在适当情况下统称为工作腔16 ;四个单向阀分别用9a-9b表示,并在适 当情况下统称为单向阀9。[0033]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臂5(图2)的一端与叶片轴10之间采用花键连接或者过盈配 合连接,然后再焊接,以保证两个零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连接臂5的另一端连接到将承重 轮与车体之间的相对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的装置。外缸I的外周固定到车体。当然,可以 理解的是,也可以将连接臂的一端固定到外缸,并将叶片轴固定到车体。[0034]当车辆在行驶时遇到颠簸路面时,车体相对于承重轮的上下相对运动带动连接臂 5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叶片轴10与连接臂5固定在一起,因而随着连接臂5的旋转而同 向转动,由此叶片轴上的叶片挤压弹性胶体,被叶片压缩的两个工作腔16形成高压腔,另 外两个工作腔16形成低压腔。由于压差的作用,高压腔中的弹性胶体通过阻尼缝隙14流 入低压腔,产生动态阻尼力;补偿腔中的弹性胶体通过叶片轴上的相应的通孔15和单向阀 9流入低压腔,高压腔中的一部分弹性胶体通过相应的通孔15流入补偿腔。在弹性胶体的 这种流动过程中,产生阻尼力,减弱地面对车体的冲击,耗散振动能量。[0035]具体而言,参见图4,胶腔8与四个工作腔16中的每个均通过相应的单向阀9及 通孔15连通。当叶片轴10逆时针转动时,工作腔16B与工作腔16D形成瞬时高压腔,工作 腔16A与工作腔16C则形成瞬时低压腔。由于压差作用,高压的工作腔16B和16D中的弹 性胶体通过阻尼缝隙14流入低压的工作腔16A和16C而产生动态阻尼力,并且补偿腔的胶 腔8与两个低压的工作腔16A和16C相连的两个单向阀9a和9c打开,同时在补偿腔的气 腔11持续对胶腔8的压力的作用下,胶腔8中的弹性胶体通过单向阀9a和9c及相应的通 孔15压入低压腔,实现工作过程中弹性胶体的自动补偿,避免出现因在高速运动过程中低 压腔产生瞬时真空而导致反转时阻尼力不连续的现象;同时,由于压差作用,使得胶腔8与 高压的工作腔16B和16D相连的两个单向阀9b和9d关闭,高压的工作腔16B和16D中的 一部分弹性胶体通过相应的通孔15流向胶腔8,这样通过通孔15既可以产生一部分小孔阻 尼力,也可以向胶腔8中补充一部分弹性胶体,保证补偿机构的连续运行。当叶片轴顺时针 转动时,工作腔16B和16D形成瞬时低压腔,而工作腔16A和16C则形成瞬时高压腔,其工 作原理与叶片轴逆时针旋转时相似。[0036]本实施例的减震器具有如下优点[0037]1.本实施例的减震器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减震器采用阻 尼缝隙产生阻尼力,而一般的减震器采用阻尼孔产生阻尼力。在采用阻尼孔产生阻尼力的 情况下,孔隙阻尼力的滞回曲线为椭圆形,而缝隙阻尼力的滞回曲线为“回”字形,这样的滞 回曲线更加饱满,可以保证减震器在动作刚开始的时候就能够立刻达到所设计的阻尼力的 较大值,而当减震器反向转动时,其阻尼力的值由正向的较大值迅速地达到反向的较大值, 并且可以持续保持到减震器的下次转向。这种特性决定了减震器可以迅速对振动进行响 应,迅速减震,快速产生较大的阻尼力,有效的消耗掉振动中的能量,保护车辆。[0038]2.本实施例的减震器的使用寿命比一般的液压减震器的使用寿命更长。[0039]首先,本实施例的减震器采用缸体的内壁与叶片轴的叶片之间的阻尼缝隙产生阻 尼力,不存在疲劳件磨损的情况,因此阻尼力值较稳定,保证了减震器较长的使用寿命。如 前文所述,现有的叶片式液压减震器均采用在叶片轴上放置阻尼孔来产生阻尼力,因为液 压油的粘度很小,减震器中其他地方较小的缝隙或者孔都会对其阻尼性能造成影响,因此 这种液压减震器在其叶片轴的叶片处放置有铜质材料的密封装置,如图5所示,并且这样 的密封装置与外缸的内表面接触紧密,达到消除叶片与外缸之间间隙的作用。因此这种情 况下,在长时间的工作过程中,铜质的密封装置磨损较为严重,导致减震器的叶片与外缸配 合处生成缝隙,密封装置失效,阻尼力减低,因此对减震器的寿命影响较大。[0040]其次,因为本实施例的减震器使用弹性胶体作为工作介质,弹性胶体为高粘度的 半流态高分子材料,相对于粘度低的液压油,在相同的密封条件下,弹性胶体减震器更加不 容易泄漏,因此减震器的工作寿命更长。[0041]再次,因为减震器的叶片轴上设置有泄压孔2。在工作过程中,当高压流体流向密 封导向系统时,由泄压孔2将高压流体泄流回补偿腔中的胶腔8,既可以向补偿腔的胶腔8 中回流一部分胶体,保证补偿腔运行的连续可靠性,又可以保护密封系统免受高压流体冲 击,延长密封的使用寿命。由于减震器的主要失效形式就是密封系统的失效,因此这进而保 证了减震器拥有较长的使用寿命。[0042]3.根据具体的应用场合,减震器的叶片轴的叶片上可以设置有溢流阀17、温度感 应阀和单向阀中的至少一种。[0043]当车辆面对较复杂的工作环境,减震器的转速超过额定转速较多时,减震器阻抗 力超过额定阻抗力。如果减震器阻抗力过大,会对设备造成较大的冲击,对车体及车上设备 的安全产生严重影响。而且,减震器的内部压强也会增大,当内部压强过大时,减震器的密 封及结构件的强度会受到影响而下降,导致减震器的寿命降低。通过本实施例的减震器设 置的溢流阀17,当内部压强过大时,达到阀17的开启压力使得阀17打开,等效于减震器的 阻尼缝隙14变大,因此减震器的阻抗力降低,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或者,当减震器内部的 温度较高时,如果继续保持阻尼力的大小,则由于减震器的阻尼动作使得温度持续升高,可 能对减震器密封及内部结构造成破坏。因此,可以设置温度感应阀,在高于设定温度时打 开,减小阻尼力,抑制减震器的升温速度,从而保护减震器密封及内部结构。[0044]此外,个别实际道路情况对车辆减震器的力值要求有所不同,可能会要求减震器 的复原阻力与压缩阻力大小不同,这样可以在叶片轴上加装单向阀来实现这样的应用场口 ο[0045]4.本实施例的减震器的堵盖及缸盖上可以优选地设置有安装用的排气阀6。在设 置排气阀6的情况下,安装时用铣扁顶丝拧入排气阀6,这样在安装过程中封存在减震器内 的空气就会从被顶丝顶开的空隙中排出,这种排气阀可以保证安装完毕后减震器内不会存 在空气,不会产生由于空气存在导致减震器运动过程中存在空行程,这样减震器就可以产 生比较理想的力值曲线,更好的保护车上人员及设备的安全。[0046]5.减震器可以优选地设置有压力和体积的补偿机构,例如,在实施例中,压力和体 积补偿机构通过气腔和活塞来实现。压力和体积补偿机构主要有如下两个作用[0047]第一,可迅速有效的补偿工作腔中因高速动作而产生的真空,保证减震器阻尼力 值的连续性。在安装时,向气腔11内充入高压气体,建立初始压力,在减震器工作过程中, 胶腔8与成为低压腔的工作腔16之间的单向阀9打开,胶腔8与成为高压腔的工作腔16 之间的单向阀9关闭,胶腔8内的部分弹性胶体在气腔压力的作用下,由单向阀9流入低压 腔,同时,高压腔内的一部分弹性胶体在高压的作用下,由通孔15流入胶腔内,实现了由胶 腔8向低压腔补充弹性胶体的过程,避免出现因在高速动作过程中低压腔产生瞬时真空而 导致反转时阻尼力不连续的情况。[0048]第二,可根据弹性胶体的体积变化进行体积的补偿。因为弹性胶体具有一定的热 胀冷缩性能,当减震器在工作过程中因温度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导致弹性胶体体积变化 时,此补偿机构也可根据弹性胶体因热胀冷缩产生的体积变化量的大小而进行自动补偿, 保证每个减震器在高低温使用情况下不产生空行程,有效地保护车体、车上人员及车上设 备的安全。[0049]可以理解的是,压力和体积补偿机构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也可以由弹性隔膜来 代替活塞,由弹性构件来代替气腔,或者也可以仅由弹性隔膜来代替活塞和气腔两者。当 然,在相同的体积的情况下,气腔提供的反力大于弹性构件。[0050]前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 可以有各种修改和改变。[0051]例如,在前述实施例中,给出了减震器用于装甲车辆的示例。但是,显然,根据本实 用新型的减震器可以用于其他车辆,也可以用于除了车辆之外其他具有两个可相对运动部 分的装置以用于减震。[0052]此外,在前述实施例中,在叶片上设置溢流阀、温度感应阀和单向阀。但是这样的 设置并不是必须的。在内部压强过大的可能性较低的使用场合,也可以不设置这样的溢流 阀、温度感应阀或单向阀。[0053]此外,前述实施例给出了叶片的数量为两个、隔板的数量为两个且叶片和隔板交 替地布置的示例。但是,叶片和隔板的数量不受限制,而且,可以理解的是,叶片和隔板也不 一定需要交替地布置。只要通过叶片和隔板将叶片轴与外缸之间的腔体空间分为多个体积 可变的工作腔即可。[0054]此外,在前述实施例中,外缸的隔板与叶片轴的外壁进行可旋转的密封。但是,只 要隔板和叶片能够划分工作腔并且外缸和叶片轴(即隔板与叶片轴的外壁)可以进行相对 旋转,隔板也可以不与叶片轴的外壁进行密封。例如,可以在隔板与叶片轴的外壁之间设置 小的间隙。[0055]如前所述,尽管说明书中已经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 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当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含义来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叶片式减震器,包括外缸(3,4)和叶片轴(10),其中 所述叶片轴可转动地位于所述外缸内,所述叶片轴在沿其轴线的两个端部的外周与所述外缸的内周密封接触,并且其两个端部封闭,在与所述叶片轴的两个端部之间的部分对应的部分处,所述外缸具有从其内壁延伸到所述叶片轴的外壁的多个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叶片轴的外壁可相对旋转,所述叶片轴在沿其轴线的所述两个端部之间的部分处具有从其外壁向所述外缸的内壁延伸的多个叶片,所述叶片的外周与所述外缸的内壁之间具有阻尼缝隙(14),由此,所述叶片和所述隔板将所述叶片轴与所述外缸之间的空间划分为多个工作腔(16); 在所述叶片轴内设置有由所述多个工作腔共用的补偿腔,所述补偿腔通过设置在所述叶片轴上的通孔(15)和单向阀(9)分别与所述多个工作腔的每个相通,所述通孔允许补偿腔与相应的工作腔之间的双向流动,所述单向阀仅允许从补偿腔向相应的工作腔的单向流动; 所述工作腔内和所述补偿腔内填充有弹性胶体; 所述减震器构成为,在所述叶片轴相对于所述外缸转动时,所述工作腔根据叶片轴的转动方向而形成为高压腔和低压腔,高压腔中的弹性胶体通过所述阻尼缝隙流入低压腔,补偿腔中的弹性胶体通过相应的通孔和单向阀流入低压腔,高压腔中的弹性胶体通过相应的通孔流入补偿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式减震器,其中, 所述弹性胶体的粘度在1,000至50,000, OOOcst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式减震器,其中, 所述隔板与所述叶片轴的外壁进行旋转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式减震器,所述补偿腔内设置有一可动部,所述可动部与所述补偿腔内壁密封接触,并且所述可动部可动,从而将所述补偿腔以容积可变的方式划分为填充有高压气体的气腔(11)和容纳弹性胶体并与所述多个工作腔的每个相通的胶腔(8),所述胶腔内的胶体在气腔压力的作用下通过所述通孔和所述单向阀向所述低压腔内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叶片式减震器,其中, 在所述气腔的与所述可动部相对的底部还设置有充气阀(12),用于向所述气腔内填充气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叶片式减震器,其中, 在所述胶腔的与所述可动部相对的端部上设置有排气阀,用于在所述叶片式减震器安装时使所述叶片式减震器内的空气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叶片式减震器,其中 所述胶腔的与所述可动部相对的端部由密封所述叶片轴内的补偿腔的堵盖(7)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叶片式减震器,其中, 所述可动部是与所述补偿腔的内壁进行滑动密封的活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式减震器,其中, 在每个所述叶片上还设置有可将相邻的两个所述工作腔连通的以下三种阀中的至少一种溢流阀,其在两端的压差大于预定压力值时打开;温度感应阀,其在温度高于预定温度值时打开;以及单向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式减震器,其中,所述叶片轴在沿其轴线的两个端部的外周与所述外缸的内周之间设置有密封件,并且所述叶片轴上设置有泄压孔(2),所述泄压孔将所述胶腔与所述叶片轴的端部的外周相连,以在所述叶片式减震器的工作过程中将高压流体在冲击到所述密封件之前泄流回所述胶腔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式减震器,其中,所述外缸包括彼此紧固的外缸缸体和缸盖,以将所述叶片轴限定在所述外缸缸体内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叶片式减震器,其中,在所述缸盖上设置有排气阀,用于在所述叶片式减震器安装时使所述叶片式减震器内的空气排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叶片式减震器,其中,所述叶片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隔板的数量为两个;并且所述叶片和所述隔板交替地布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叶片式减震器,包括外缸、叶片轴、和活塞。叶片轴可转动地位于所述外缸内,外缸具有从其内壁延伸到叶片轴的外壁并可与之进行相对旋转的多个隔板,叶片轴具有从其外壁向外缸的内壁延伸的多个叶片,叶片的外周与外缸的内壁之间具有阻尼缝隙。由此,叶片轴与外缸之间的空间被划分为多个工作腔。在叶片轴内设置有由这些工作腔共用的补偿腔,该补偿腔通过设置在叶片轴上的通孔和单向阀与多个工作腔的每个相通,通孔允许双向流动,单向阀仅允许补偿腔向工作腔的单向流动。工作腔内和补偿腔内填充有弹性胶体。通过这样的配置,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器能够保证减震器工作的连续可靠性,又可以保证减震器的较长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16F9/36GK202867681SQ201220222099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4日
发明者宫树森, 周阳, 郑召丰, 王庆, 王丽萍, 于龙 申请人:北京金自天和缓冲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