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减速器总成和主减速器传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17722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主减速器总成和主减速器传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主减速器总成和主减速器传动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减速器总成,具体地,涉及一种可选装限滑差速器的主减 速器及其传动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汽车行业的整车设计中,设计思想逐渐朝向平台化、模块化方向发展,以通过尽 可能地提高零部件的通用化率来节约研发、管理等成本。然而这种整车通用化的设计思想 与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之间却存在一定的矛盾,因为用户需求不尽相同,同一款车型就衍生 出多种配置,这就与整车通用化的策略相悖。因此,在汽车部件设计时,需要兼顾考虑通用 化和适应不同配置的需求。就汽车后车桥上的主减速器总成而言,其中的限滑差速器和差 速器总成都惯常集成设计在主减速器壳体内。然而因为这种集成设计中的限滑差速器的取 消或增加都很困难,导致难以面对希望主减速器轻量化和适时地安装与应用限滑差速器的 用户需求。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主减速器总成,以及一种主减速器传动结构,在该 主减速器总成中可选装限滑差速器,以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主减速器总成,该主减速器总成包括后 主减速器壳体和安装在该后主减速器壳体内的差速器总成,所述后主减速器壳体的输出端 形成有具有接口的接合面,所述差速器总成的差速器壳体从所述接合面的接口内伸出,并 且该差速器壳体的伸出部形成为空心管形状以供半轴穿过,所述接合面上具有安装结构以 能够安装端盖或者用于将所述差速器壳体与所述半轴选择性锁合的限滑差速器。[0005]优选地,所述后主减速器壳体在所述接合面上形成有作为所述安装结构的凸缘, 该凸缘上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后主减速器壳体与端盖或者限滑差速器之间通过与所述安 装孔相配合的紧固件紧固连接。[0006]优选地,该主减速器总成还包括限滑差速器,该限滑差速器通过所述安装结构固 定安装到所述后主减速器壳体上,所述差速器壳体的伸出部伸入所述限滑差速器内并与该 限滑差速器的限滑差速器输入轴固定连接。[0007]优选地,所述伸出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花键,所述限滑差速器输入轴的内周面 上形成有与所述外花键相配合的内花键。[0008]可选择地,所述伸出部与所述限滑差速器输入轴之间形成为平键连接。[0009]优选地,该主减速器总成还包括端盖,该端盖通过所述安装结构固定安装到所述 后主减速器壳体上,其中,所述端盖上设有中心孔,所述差速器壳体的伸出部插入所述中心 孔内并承压在该中心孔的周壁上,所述伸出部的外周面与所述中心孔的内周壁之间设有密 封圈。[0010]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主减速器传动结构,该传动结构包括半轴和主减速器总成,该主减速器总成包括限滑差速器和安装在后主减速器壳体内的差速器总成,其中所述后主减速器壳体的输出端形成有具有接口的接合面,所述限滑差速器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后主减速器壳体的接合面上,所述差速器总成的差速器壳体从所述接合面的接口内伸出,该伸出部伸入所述限滑差速器内并与该限滑差速器的限滑差速器输入轴固定连接; 所述半轴的一端与所述差速器总成的半轴齿轮固定连接,另一端从所述伸出部内伸出并穿过所述限滑差速器,其中所述半轴与所述限滑差速器的限滑差速器输出轴固定连接。[0011]优选地,所述伸出部形成为空心管形状,该伸出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花键,所述限滑差速器输入轴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外花键相配合的内花键。[0012]优选地,所述半轴穿过所述限滑差速器输出轴并与该限滑差速器输出轴的内周面之间形成为花键连接。[0013]优选地,所述限滑差速 器还包括能够将所述限滑差速器输入轴与限滑差速器输出轴锁合在一起的摩擦片。[00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主减速器总成和主减速器传动结构中,通过在后主减速器壳体的输出端设计具有接口的接合面以可拆卸地接合限滑差速器,从而可选装电子限滑差速器,以适应不同的用户需求。根据用户的需求,在不需要装配电子限滑差速器时,用端盖代替电子限滑差速器并固定在接合面上,防止灰尘进入和润滑油泄漏。[0015]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0016]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0017]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主减速器总成的组装结构示意图;[0018]图2为图1中的端盖的立体示意图;[0019]图3为图2中的端盖的横截面剖视图;[0020]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的主减速器传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0021]附目g标记说明[0022]I后主减速器壳体2半轴[0023]3差速器壳体4限滑差速器[0024]5紧固件6端盖[0025]7半轴齿轮A接合面[0026]31伸出部41限滑差速器输入轴[0027]42限滑差速器输出轴43摩擦片[0028]61中心孔62周壁[0029]63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0031]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 述用词。[003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主减速器总成,该主减速器总成包括后主减 速器壳体I和安装在该后主减速器壳体I内的差速器总成,其中,后主减速器壳体I的输出 端形成有具有接口的接合面A,差速器总成的差速器壳体3从接合面A的接口内伸出,并且 该差速器壳体3的伸出部31形成为空心管形状以供半轴2穿过,接合面A上具有安装结构 以能够安装端盖6或者用于将差速器壳体3与半轴2选择性锁合的限滑差速器4。作为总 的构思,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主减速器总成通过在后主减速器壳体I的输出端设计具有接口 的接合面A以可拆卸地安装限滑差速器4,从而可选装电子限滑差速器4,以适应不同的用 户需求。根据用户的需求,在不需要装配电子限滑差速器4时,用端盖6代替电子限滑差速 器4并固定在接合面A上,防止灰尘进入和润滑油泄漏。因此,在接合面A上需要设计安装 结构以安装端盖6或限滑差速器4。并且,接合面A上还需设计接口以供差速器壳体3伸出 并与所接合的限滑差速器4的内部结构相连,以便限滑差速器4在运行时能将差速器壳体 3与穿过该差速器壳体3的半轴2选择性锁合。从而在一侧的轮毂打滑时,将差速器壳体3 的速度直接传递给两侧半轴2,而不再通过差速器壳体3内的行星齿轮和半轴齿轮等传动, 换言之使得差速器失效,从而避免产生打滑现象。[0033]为了在接合面A上设计安装结构以安装端盖6或限滑差速器4,如图1所示,后主 减速器壳体I在接合面A上形成有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安装结构的凸缘,该凸缘上设 有多个安装孔,后主减速器壳体I与端盖6或者限滑差速器4之间通过与安装孔相配合的 紧固件5紧固连接。图1可见,端盖6或者限滑差速器4上同样地设计了相应的凸缘和安 装孔,以供紧固件5的紧固连接。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的是,这种可拆卸的安装 结构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卡槽锁合结构、榫槽配合、螺纹连接及其结合方式等等,而不限 于本实施方式所表述的。[0034]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主减速器总成在后主减速器壳体I上通过安装结构固定安 装限滑差速器4时,参见图4,差速器壳体3的伸出部31应伸入限滑差速器4内并与该限滑 差速器4的限滑差速器输入轴41固定连接。如图1和图4所示,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伸出部3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花键,限滑差速器输入轴41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与外花键相 配合的内花键。这样通过牢靠传递扭矩的花键配合将差速器壳体3与限滑差速器输入轴41 固定连接并传动。伸出部31和限滑差速器输入轴41内形成内腔,不影响半轴2的通过性。 当然,伸出部31与限滑差速器输入轴41之间还可以形成例如平键连接等多种固定连接方 式,在此不再 例举。[0035]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主减速器总成在后主减速器壳体I上通过安装结构固定安 装端盖6时,如图2所示,该端盖6上可设有中心孔61以供该伸出部31和半轴2通过。其 中差速器壳体3的伸出部31优选为插入中心孔61内并承压在该中心孔61的周壁62 (如 图3所示)上,从而方便地与限滑差速器输入轴41形成稳固连接,该连接结构能够具有支 撑。如图3所示,伸出部31的外周面与中心孔61的内周壁之间设有密封圈63,以防止润滑 油漏出。[0036]当上述主减速器总成在后主减速器壳体I的输出端上可拆卸地固定安装限滑差 速器4时,该主减速器总成上安装输出轴即半轴2以将动力传递给轮毂。因此,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主减速器传动结构,该传动结构包括半轴2和主减速器总成,该主减速器总 成包括限滑差速器4和安装在后主减速器壳体I内的差速器总成,其中,限滑差速器4可拆 卸地安装在后主减速器壳体I的输出端上,差速器总成的差速器壳体3从后主减速器壳体I 内伸出,该伸出部31伸入限滑差速器4内并与该限滑差速器4的限滑差速器输入轴41固定 连接;半轴2的一端与差速器总成的半轴齿轮7固定连接,另一端从伸出部31内伸出并穿 过限滑差速器4,其中半轴2与限滑差速器4的限滑差速器输出轴42固定连接。这种主减 速器传动结构中,如图4所示,限滑差速器4在运行时可通过内部的摩擦片43将限滑差速 器输入轴41与限滑差速器输出轴42锁合在一起,这样由于限滑差速器输入轴41固定连接 差速器壳体3,而限滑差速器输出轴42固定连接半轴2,因而也就将半轴2与差速器壳体3 锁合,半轴2在差速器总成内固定连接的半轴齿轮7则空转。当限滑差速器4不运行时,限 滑差速器输入轴41和限滑差速器输出轴42分别自由地跟随差速器壳体3和半轴2转动, 半轴2通过半轴齿轮7与差速器总成内的行星齿轮(未显示)连接传动。[0037]其中,参见图4,伸出部31形成为空心管形状,该伸出部3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花 键,限滑差速器输入轴41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与外花键相配合的内花键。伸出部31与限滑 差速器输入轴41形成牢固的花键配合。半轴2穿过限滑差速器输出轴42并与该限滑差速 器输出轴42的内周面之间形成为花键连接,同样形成牢固的花键连接。而且,半轴2在差 速器总成内与半轴齿轮7之间也优选为花键连接。[0038]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 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 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0039]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 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 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0040]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 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1.主减速器总成,该主减速器总成包括后主减速器壳体(I)和安装在该后主减速器壳体(I)内的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主减速器壳体(I)的输出端形成有具有接口的接合面(A),所述差速器总成的差速器壳体(3)从所述接合面(A)的接口内伸出,并且该差速器壳体(3)的伸出部(31)形成为空心管形状以供半轴(2)穿过,所述接合面(A)上具有安装结构以能够安装端盖(6 )或者用于将所述差速器壳体(3 )与所述半轴(2 )选择性锁合的限滑差速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减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主减速器壳体(I)在所述接合面(A)上形成有作为所述安装结构的凸缘,该凸缘上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后主减速器壳体(I)与端盖(6)或者限滑差速器(4)之间通过与所述安装孔相配合的紧固件(5)紧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减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该主减速器总成还包括限滑差速器(4),该限滑差速器(4)通过所述安装结构固定安装到所述后主减速器壳体(I)上,所述差速器壳体(3)的伸出部(31)伸入所述限滑差速器(4)内并与该限滑差速器(4)的限滑差速器输入轴(4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减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部(3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花键,所述限滑差速器输入轴(41)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外花键相配合的内花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减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部(31)与所述限滑差速器输入轴(41)之间形成为平键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减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该主减速器总成还包括端盖 (6 ),该端盖(6 )通过所述安装结构固定安装到所述后主减速器壳体(I)上,其中,所述端盖(6)上设有中心孔(61),所述差速器壳体(3)的伸出部(31)插入所述中心孔(61)内并承压在该中心孔(61)的周壁(62)上,所述伸出部(31)的外周面与所述中心孔(61)的内周壁之间设有密封圈(63)。
7.主减速器传动结构,该传动结构包括半轴(2)和主减速器总成,该主减速器总成包括限滑差速器(4)和安装在后主减速器壳体(I)内的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主减速器壳体(I)的输出端形成有具有接口的接合面(A),所述限滑差速器(4)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后主减速器壳体(I)的接合面(A)上,所述差速器总成的差速器壳体(3)从所述接合面 (A)的接口内伸出,该伸出部(31)伸入所述限滑差速器(4)内并与该限滑差速器(4)的限滑差速器输入轴(41)固定连接;所述半轴(2)的一端与所述差速器总成的半轴齿轮(7)固定连接,另一端从所述伸出部(31)内伸出并穿过所述限滑差速器(4 ),其中所述半轴(2 )与所述限滑差速器(4)的限滑差速器输出轴(42)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减速器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部(31)形成为空心管形状,该伸出部(3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花键,所述限滑差速器输入轴(41)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外花键相配合的内花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减速器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轴(2)穿过所述限滑差速器输出轴(42)并与该限滑差速器输出轴(42)的内周面之间形成为花键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减速器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滑差速器(4)还包括能够将所述限滑差速器输入轴(41)与限滑差速器输出轴(42)锁合在一起的摩擦片(4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主减速器总成和主减速器传动结构,该主减速器总成包括后主减速器壳体(1)和安装在该后主减速器壳体内的差速器总成,后主减速器壳体的输出端形成有具有接口的接合面(A),差速器总成的差速器壳体(3)从接合面的接口内伸出,并且该差速器壳体的伸出部(31)形成为空心管形状以供半轴(2)穿过,接合面上具有安装结构以能够安装端盖(6)或者用于将差速器壳体与半轴选择性锁合的限滑差速器(4)。通过在后主减速器壳体的输出端设计具有接口的接合面以可拆卸地接合限滑差速器,从而可选装电子限滑差速器。在不需要装配电子限滑差速器时,可用端盖代替电子限滑差速器固定在接合面上,防止灰尘进入和润滑油泄漏。
文档编号F16H48/40GK202834002SQ20122048377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0日
发明者兰远锋, 赵鹏, 谷慧思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