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供油系统的脱压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19899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供油系统的脱压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油系统或注油机,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供油系统的脱压阀。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容积式供油系统中会使用泵浦间歇性地将润滑油由主流道供给至出油管路。其中,在泵浦间歇性的停止状态下,管路中的润滑油会暂时失压,让管路末端的分配器得以定量供油,并让出油管路中的润滑油可以经由另一脱压管路回流至润滑油储槽,此过程一般称为“脱压”,以泄除出油管路中的油压。为了避免脱压过程中,出油管路中的润滑油逆流至主流道,可以在主流道与出油管路之间的连通室处安设一脱压阀,该脱压阀可在泵浦运作时使主流道与出油管路彼此连通,而在泵浦停止时封闭该连通室,使主流道与出油管路无法连通。但是,当润滑油中含有异物时,这些异物有时候会刚好位于该连通室处,导致泵浦停止时,脱压阀无法完全封闭连通室,致使润滑油在脱压过程中逆流至主流道,因而影响后续供油量的控制,且此问题在微量供油及需快速脱压的条件下特别明显。因此,如何避免或至少减缓上述问题,是本领域人士亟待努力的方向。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重流道封闭机制的脱压阀,当其中一个因异物阻碍而无法顺利作用时,另一个仍可有效封闭流道。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供油系统的脱压阀,供连接供油系统的主流道、出油管路及脱压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脱压阀包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内壁及一第二内壁,所述第一内壁定义一阀室,所述第二内壁定义一连通室连通所述阀室与所述主流道,所述阀室更供连通出油管路及脱压管路;一阀体,能在一脱压位置及一入油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阀体包括一第一密封块,位于所述阀体一端,且所述第一密封块位于所述阀室内,当所述阀体位于所述脱压位置时,所述第一密封块未封闭所述脱压管路的一脱压口,当所述阀体位于所述入油位置时,所述第一密封块封闭所述脱压口 ;一呈筒状的头部,位于所述阀体另一端,且所述头部位于所述连通室内,所述头部具有一腔室、以及一开口供连通所述主流道与所述腔室,所述头部具有一大径段邻近所述主流道、及一小径段远离所述主流道,所述大径段实质贴抵于所述第二内壁,所述小径段与第二内壁之间定义一通道,于所述小径段形成有至少一通孔通连于所述腔室与通道之间;一颈部,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块与所述头部的小径段;一第二密封块,设于所述腔室内并能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位移,所述第二密封块位于第一位置时为挡止并封闭所述腔室的开口,所述第二密封块位于第二位置时则未挡止于所述腔室的开口而使腔室连通于主流道;一伞形件,套设于所述阀体的颈部且位于第一密封块与头部之间,所述伞形件位于所述连通室内,所述伞形件具有可变形性而选择性地成为一正常态或一压缩态,所述伞形件在正常态时为贴抵所述第二内壁并封闭所述连通室,所述伞形件于压缩态时则未封闭所述连通室而使所述通道连通于阀室;一第一弹性件,抵顶于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阀体之间并提供所述阀体朝所述脱压位置移动的弹性预力;一第二弹性件,抵顶于所述头部与所述第二密封块之间并提供所述第二密封块朝所述第一位置移动的弹性预力。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颈部由一自所述小径段朝所述第一密封块延伸的插柱所定义,所述第一密封块具有一插孔用于容设所述插柱末端。所述本体具有一位于所述第一、第二内壁交接处的阶面,所述第一密封块具有一凸缘,当所述阀体位于所述脱压位置时,所述凸缘挡止于所述阶面。所述凸缘上形成有至少一贯孔,当所述阀体位于所述脱压位置时,所述贯孔连通于所述阀室与连通室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块具有一半球面,当所述阀体位于所述入油位置时,所述半球面封闭所述脱压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二密封块选择性挡止腔室的开口作为第一个流道封闭机制,并利用伞形件的变形性作为第二个流道封闭机制,两者在泵浦开始运作时使对应的流道连通,并在泵浦停止运作时封闭对应的流道,当其中一个因异物阻碍而无法顺利封闭流道时,另一个仍可正常作用,以避免或至少减缓润滑油由出油管路逆流至主流道的现有结构缺点。

[0013]图[0014]图[0015]图[0016]图[0017]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及功效,现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脱压阀I供使用于一供油系统,该供油系统包括一主流道2、一出油管路3、一脱压管路4、一连通于主流道2的泄气阀5、一同样连通于主流道2的安全阀6、一连通于出油管路3的分配器(图中未示)及一泵浦8,其中,本实用新型的脱压阀I供连接主流道2、出油管路3及脱压管路4,泵浦8用于将润滑油槽(图中未示)中的润滑油加压供给至主流道2,润滑油中的气泡大部分可由泄气阀5卸除,安全阀6则用于在液压过高时作为主流道2中润滑油的泄压安全装置,分配器用于将出油管路3中的润滑油分配至末端要受润滑的机台或场合(图中未示),而脱压管路4则用于使出油管路3中多余的润滑油回流至润滑油槽。请同时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的脱压阀I包括一本体10、一阀体20、一第一弹性件30及一第二弹性件40。本体10具有一第一内壁11、一第二内壁12及一位于第一、第二内壁11、12交接处的阶面13,第一内壁11定义一阀室14,第二内壁12定义一连通室15连通阀室14及主流道2,阀室14供连通出油管路3及脱压管路4,且脱压管路4包括一脱压接头9插接于阀室14 一端。阀体20可在一脱压位置及一入油位置之间移动,阀体20包括一位于其一端的第一密封块21、一位于其另一端的呈筒状的头部22,及一位于第一密封块21与头部22之间的颈部225。第一密封块21位于阀室14内,且第一密封块21具有一径向突出的凸缘211、多个形成于凸缘211的贯孔212、一半球面213及一插孔214 ;当阀体20位于脱压位置时(如图
2、图5所示),第一密封块21并未封闭脱压管路4位于脱压接头9的一脱压口 91,此时凸缘211挡止于阶面13,而贯孔212则连通于阀室14与连通室15之间。当阀体20位于入油位置时(如图3、图4所示),第一密封块21的半球面213封闭脱压口 91。但第一密封块21可不具有凸缘211,例如将第一密封块21加粗,也可在脱压位置直接挡止于阶面13。另外,半球面213也可以其他形状如楔形替代,只要能将脱压口 91封闭即可。头部22位于连通室15内,且头部22具有一腔室221及一开口 222供连通腔室221及主流道2,头部22具有一大径段223邻近主流道2、以及一小径段224连接于大径段223且远离主流道2,大径段223实质贴抵于第二内壁12,小径段224与第二内壁12之间定义一通道226,于小径段224则形成有至少一通孔227连通于腔室221与通道226之间。颈部225连接于第一密封块21与头部22的小径段224,颈部225由一自小径段224朝第一密封块21延伸的插柱225a所定义,插柱225a末端插设于第一密封块21的插孔214内,两者可利用紧配、螺固、胶合或其他适当固定方式来将第一密封块21与头部22连接在一起。但颈部225也可以其他等效的结构加以实现。第二密封块23设于腔室221内并可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位移,第二密封块23位于第一位置时(如图2、图5所示)为挡止并封闭腔室221的开口 222,第二密封块23位于第二位置时(如图3、图4所示)则未挡止于腔室221的开口 222而使腔室221连通于主流道2。伞形件24设于第一密封块21与头部22之间而套设于由插柱225a所定义的颈部225,伞形件24位于连通室15内,且伞形件24可由橡胶或类似材质制成而具有可变形性,并选择性地成为一正常态或一压缩态,伞形件24在正常态时为贴抵第二内壁12并封闭连通室15 (如图2、图3、图5所示),伞形件24于压缩态时则未封闭连通室15使通道226连通于阀室14 (如图4所示)。第一弹性件30抵顶于第一内壁11与阀体20之间并提供阀体20朝脱压位置移动的弹性预力,而第二弹性件40则抵顶于头部22与第二密封块23之间并提供第二密封块23朝第一位置移动的弹性预力。以下将配合图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首先,如图2所示,在泵浦开始运作前,主流道2内的润滑油的油压不足以抵抗第一、第二弹性件30、40的弹性预力而推动阀体20及第二密封块23,此时主流道2因受第二密封块23阻挡而无法与腔室221连通,而通道226也因受正常态的伞形件24阻挡而无法与阀室14连通。如图3所示,当泵浦开始运作而使主流道2内的油压升高时,主流道2内的润滑油首先会施力于第二密封块23,且所施加的力量会大于第二弹性件40的弹性预力,使得第二密封块23由第一位置被推向第二位置,进一步使主流道2与腔室221连通。同时,润滑油施加给头部22的力量也会大于第一弹性件30的弹性预力,使得阀体20本身也由脱压位置移动至入油位置,此时第一密封块21的半球面213封闭脱压口 91,使得阀室14与脱压管路4不相连通。如图4所示,经由腔室221、通孔227进入通道226的润滑油会压迫伞形件24,使其变形成为压缩态,进一步使得通道226连通于阀室14,润滑油即可经由阀室14进入出油管路3 ;另一方面,由于半球面213封闭了脱压口 91,因此阀室14内的润滑油不致在此时溢漏至脱压管路4。如图5所示,待供给预定量的润滑油后,泵浦会停止工作,此时主流道2的油压骤降,第一、第二弹性件30、40会将阀体20及第二密封块23分别推回脱压位置及第一位置,而伞形件24也会受阀室14内的润滑油经由各贯孔212压迫而回复至正常态,使得阀室14内的润滑油无法回到通道226及腔室221,而腔室221内的润滑油也因第二密封块23的阻挡而无法回到主流道2,由此达成双重密封效果。另一方面,第一密封块21的半球面213脱离脱压口 91,阀室14内仍具有油压的润滑油会推开脱压接头9的止逆阀92,使得阀室14与脱压管路4连通以泄除阀室14及出油管路3内的油压,以利后续分配器进行精准且定量的供油动作。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二密封块23及伞形件24达成双重的密封效果,因此即便润滑油中的异物刚好卡在开口 222或伞形件24处而使第二密封块23及伞形件24其中一个无法封闭时,另一个仍可将流道加以封闭,以此避免或大幅减少因脱压阀卡到异物而导致润滑油逆流回主流道2的情形。最后,必须再次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在前述实施例中所揭示的构成组件仅为举例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案的范围,其他等效组件的替代或变化,也应被本案的专利保护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供油系统的脱压阀,供连接供油系统的主流道、出油管路及脱压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脱压阀包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内壁及一第二内壁,所述第一内壁定义一阀室,所述第二内壁定义一连通室连通所述阀室与所述主流道,所述阀室更供连通出油管路及脱压管路;一阀体,能在一脱压位置及一入油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阀体包括一第一密封块,位于所述阀体一端,且所述第一密封块位于所述阀室内,当所述阀体位于所述脱压位置时,所述第一密封块未封闭所述脱压管路的一脱压口,当所述阀体位于所述入油位置时,所述第一密封块封闭所述脱压口 ;一呈筒状的头部,位于所述阀体另一端,且所述头部位于所述连通室内,所述头部具有一腔室、以及一开口供连通所述主流道与所述腔室,所述头部具有一大径段邻近所述主流道、及一小径段远离所述主流道,所述大径段实质贴抵于所述第二内壁,所述小径段与第二内壁之间定义一通道,于所述小径段形成有至少一通孔通连于所述腔室与通道之间;一颈部,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块与所述头部的小径段;一第二密封块,设于所述腔室内并能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位移,所述第二密封块位于第一位置时为挡止并封闭所述腔室的开口,所述第二密封块位于第二位置时则未挡止于所述腔室的开口而使腔室连通于主流道;一伞形件,套设于所述阀体的颈部且位于第一密封块与头部之间,所述伞形件位于所述连通室内,所述伞形件具有可变形性而选择性地成为一正常态或一压缩态,所述伞形件在正常态时为贴抵所述第二内壁并封闭所述连通室,所述伞形件于压缩态时则未封闭所述连通室而使所述通道连通于阀室;一第一弹性件,抵顶于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阀体之间并提供所述阀体朝所述脱压位置移动的弹性预力;一第二弹性件,抵顶于所述头部与所述第二密封块之间并提供所述第二密封块朝所述第一位置移动的弹性预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供油系统的脱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由一自所述小径段朝所述第一密封块延伸的插柱所定义,所述第一密封块具有一插孔用于容设所述插柱末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供油系统的脱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一位于所述第一、第二内壁交接处的阶面,所述第一密封块具有一凸缘,当所述阀体位于所述脱压位置时,所述凸缘挡止于所述阶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供油系统的脱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上形成有至少一贯孔,当所述阀体位于所述脱压位置时,所述贯孔连通于所述阀室与连通室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供油系统的脱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块具有一半球面,当所述阀体位于所述入油位置时,所述半球面封闭所述脱压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供油系统的脱压阀,其用于连接供油系统的主流道、出油管路及脱压管路,该脱压阀包括一阀体、一第二密封块及一伞形件,该阀体包括一第一密封块、一呈筒状的头部及一颈部,其中第二密封块及伞形件可分别将流道加以封闭而成为双重流道封闭机制,因此即便第二密封块及伞形件其中一个受异物挡止而无法封闭流道时,另一个仍可封闭流道,使出油管路中的润滑油不致逆流至主流道。
文档编号F16K23/00GK202852112SQ20122052177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2日
发明者蔡维哲, 蔡新华 申请人:裕祥精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