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箱换挡保护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41911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变速箱换挡保护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变速箱换挡保护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变速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速箱换挡保护机构。
背景技术
采用主副箱结构的变速箱,一般是副箱连接输出轴,所受扭矩比主箱大。副箱挂档不到位,副箱同步器就不能完全啮合,此时,如果主箱挂档,大的输入扭矩容易导致同步器损坏,降低变速箱使用寿命。正确的换挡过程是:主箱在空挡位,副箱开始挂档,副箱挂档到位后,主箱挂档。而手动换挡时,由于驾驶员不易准确判断副箱挂档是否已经到位,也就不能保证副箱挂档到位后主箱才挂档,为此,必须提供一种换挡保护机构,保证副箱挂档到位后,主箱才挂挡,提高变速箱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速箱换挡保护机构,以解决主副箱型变速器副箱挂档不到位,主箱就开始挂档,导致变速箱损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速箱换挡保护机构,包括带锁档凹槽的副箱拨叉轴、锁片、带锁档槽的主箱拨叉轴、盖板、销轴和拉簧;锁片通过销轴安装于盖板和上盖之间;拉簧一端连接盖板,另一端连接锁片;锁片呈薄片状,其一端设有与副箱拨叉轴的锁档凹槽相配合的接触区,另一端设有与主箱拨叉轴的锁档槽相配合的工作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副箱拨叉轴穿过变速箱壳体进入主箱接触锁片的接触区,副箱拨叉轴远离主箱的一端通过螺母与汽缸内的活塞连为一体;气缸与副箱壳体连接在一起,副箱壳体与变速箱壳体连接在一起;活塞在气缸内如后两运动终点对应副箱高低两个档位。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锁片上设有与上盖相配合的导向凸出板。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盖板上设有位于锁片下方的保护折弯。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副箱拨叉轴位于挂档到位位置时,锁片的接触区与副箱拨叉轴的锁档凹槽两侧中一侧的非锁档凹槽区接触,锁片的接触区被副箱拨叉轴顶起,锁片的工作区位于主箱拨叉轴的锁档槽外。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副箱拨叉轴位于挂档不到位位置时,锁片的接触区与副箱拨叉轴的锁档凹槽区接触,锁片的工作区位于主箱拨叉轴的锁档槽内。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盖板通过螺栓固定在上盖上,上盖与变速箱壳体连接在一起。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能够很好的防止副箱挂档不到位,主箱就开始挂档的情况发生,延长变速箱使用寿命。2、采用纯机械结构,性能可靠。[0015]3、零件数量少,结构简单,实现容易。4、可以在不采用拨叉架形式的变速箱上使用此机构,即可以在不改变现有变速箱结构的基础上使用此机构。5、整个机构安装在上盖上,拆卸、安装、维护都比较方便且对现有结构影响较小。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沿图1a中A-A线的剖视图;图1c为沿图1b中B-B线的剖视图;图2a为本实用新型位于副箱挂档不到位的示意图;图2b为副箱挂档不到位时,锁片与主箱拨叉轴、副箱拨叉轴的配合示意图;图3为副箱拨叉轴末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主箱拨叉轴末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a为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b为图6a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a至图6b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变速箱换挡保护机构,包括带锁档凹槽
5.1的副箱拨叉轴5、带导向凸出板10.3的锁片10、带锁档槽11.1的主箱拨叉轴11、带保护折弯8.1的盖板8、销轴12和拉簧7。副箱拨叉轴5穿过变速箱壳体6进入主箱16,通过螺母I与活塞2连为一体。活塞2在气压作用下在气缸3内前后滑动,带动副箱拨叉轴5和固定于副箱拨叉轴5上的副箱拨叉4前后运动,前后两运动终点对应副箱15高低两个档位。气缸3与副箱壳体17连接在一起,副箱壳体17与变速箱壳体6连接在一起。锁片10呈薄片状,包括后端的接触区10.1和前端的工作区10.2,靠近接触区
10.1处设有转轴孔,转轴孔与工作区10.2之间设有导向凸出板10.3。锁片10通过销轴12、拉簧7和盖板8连接在上盖9上,锁片10前后方向分别由上盖9和盖板8定位;盖板8通过螺栓13固定在上盖9上,上盖9与变速箱壳体6连接在一起。拉簧7 —端挂在盖板8上,一端挂在锁片10上。锁片10的触发区10.1与穿过变速箱壳体6的副箱拨叉轴5接触,锁片工作区10.2能够卡入主箱拨叉轴11的锁档槽11.1内。主箱拨叉14固定在主箱拨叉轴11上,随主箱拨叉轴11前后滑动,主箱拨叉轴11支撑在上盖9上,主箱拨叉轴11有前中后三个位置,其中前后两端对应两个档位,中间位置对应空挡位置。副箱拨叉轴5有高档到位、低挡到位和不到位三个位置,对应副箱15挂档到位和不到位,当副箱拨叉轴5挂档到位时如图1所示,锁片的接触区10.1与副箱拨叉轴5的非锁档凹槽区5.2接触,即锁片的接触区10.1被副箱拨叉轴5顶起;当副箱拨叉轴5挂档不到位时如图2所示,所述锁片的接触区10.1与副箱拨叉轴的锁档凹槽区5.1接触,即锁片接触区10.1落入锁档凹槽5.1内。锁片10有锁止和脱锁两个位置,当锁片10处于脱锁位置时如图1所示,锁片的工作区10. 2从主箱拨叉轴的锁档槽11.1内退出,锁片的接触区10.1与副箱拨叉轴上的非锁档凹槽区5. 2接触。当锁片10处于锁止位置时如图2所示,锁片的工作区10. 2卡入主箱拨叉轴11锁档槽11.1内,锁片10的接触区10.1落入副箱拨叉轴上的锁档凹槽区5.1内。锁片10可以贴着上盖9和盖板8绕销轴12旋转。当锁片10处于脱锁位置时,锁片工作区10. 2的前面已经与上盖9分离,此时,锁片10绕销轴12小的径向摆动会导致锁片10与上盖9干涉。导向凸出板10. 3的存在,可以保证锁片10绕销轴12径向摆动时,导向凸出板10. 3仍与上盖9贴合,防止锁片工作区10. 2与上盖9干涉。同时,导向凸出板10. 3还能增强锁片10的强度。盖板8由螺栓13固定在上盖9上,可以防止销轴12轴向移动,并作为锁片10后面的导向面。当锁片10处于锁止位置时,如果驾驶员对主箱16挂档,盖板8阻挡锁片移动进而阻止主箱拨叉轴11轴向移动,达到锁档的作用。同时,保护折弯8.1的存在,可以防止拉簧7失效时,锁片10在重力作用下落入主箱16内,导致变速箱损坏。副箱拨叉轴5挂档到位时,副箱拨叉轴5处于高档或低档位置,对应的活塞2处于前后两个终点位置,此时,锁片的接触区10.1受副箱拨叉轴5推动退出副箱拨叉轴上的锁档凹槽区5.1与非锁档凹槽区5. 2接触,克服拉簧7作用力绕销轴12旋转,锁片工作区
10.2从主箱拨叉轴的锁档槽11.1内退出如图1所示,此时,主箱拨叉轴11可以前后滑动,驾驶员能够对主箱16进行换挡操作。副箱拨叉轴5挂档不到位时,锁片10在拉簧7作用力下绕销轴12旋转,锁片触发区10.1落入副箱拨叉轴的锁档凹槽5.1内,锁片工作区10. 2卡入主箱拨叉轴的锁档槽
11.1内如图2所示,由于主箱拨叉轴11被卡住,不能前后滑动,因此驾驶员不能对主箱16进行换挡操作。
权利要求1.一种变速箱换挡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带锁档凹槽(5.1)的副箱拨叉轴(5)、锁片(10)、带锁档槽(11.1)的主箱拨叉轴(11)、盖板(8)、销轴(12)和拉簧(7);锁片(10)通过销轴(12)安装于盖板(8)和上盖(9)之间;拉簧(7)—端连接盖板(8),另一端连接锁片(10);锁片(10)呈薄片状,其一端设有与副箱拨叉轴(5)的锁档凹槽(5.1)相配合的接触区(10.1),另一端设有与主箱拨叉轴(11)的锁档槽(11.1)相配合的工作区(1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换挡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副箱拨叉轴(5)穿过变速箱壳体(6)进入主箱(16)接触锁片(10)的接触区(10.1),副箱拨叉轴(5)远离主箱(16)的一端通过螺母(I)与汽缸(3)内的活塞(2)连为一体;气缸(3)与副箱壳体(17)连接在一起,副箱壳体(17 )与变速箱壳体(6 )连接在一起;活塞(2 )在气缸(3 )内前后两运动终点对应副箱(15)高低两个档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换挡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锁片(10)上设有与上盖(9)相配合的导向凸出板(1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换挡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盖板(8)上设有位于锁片(10)下方的保护折弯(8.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换挡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副箱拨叉轴(5)位于挂档到位位置时,锁片(10)的接触区(10.1)与副箱拨叉轴(5)的锁档凹槽(5.1)两侧中一侧的非锁档凹槽区(5.2)接触,锁片(10)的接触区(10.1)被副箱拨叉轴(5)顶起,锁片(10)的工作区(10.2)位于主箱拨叉轴(11)的锁档槽(11.1)夕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换挡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副箱拨叉轴(5)位于挂档不到位位置时,锁片(10)的接触区(10.1)与副箱拨叉轴(5)的锁档凹槽区(5.1)接触,锁片(10)的工作区(10.2)位于主箱拨叉轴(11)的锁档槽(11.1)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换挡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盖板(8)通过螺栓(13)固定在上盖(9)上,上盖(9)与变速箱壳体(6)连接在一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速箱换挡保护机构,包括带锁档凹槽的副箱拨叉轴、锁片、带锁档槽的主箱拨叉轴、盖板、销轴和拉簧;锁片通过销轴安装于盖板和上盖之间;拉簧一端连接盖板,另一端连接锁片;锁片呈薄片状,其一端设有与副箱拨叉轴的锁档凹槽相配合的接触区,另一端设有与主箱拨叉轴的锁档槽相配合的工作区。本实用新型能够很好的防止副箱挂档不到位,主箱就开始挂档的情况发生,延长变速箱使用寿命;采用纯机械结构,性能可靠;零件数量少,结构简单,实现容易;可以在不采用拨叉架形式的变速箱上使用此机构,即可以在不改变现有变速箱结构的基础上使用此机构;整个机构安装在上盖上,拆卸、安装、维护都比较方便且对现有结构影响较小。
文档编号F16H61/22GK202914712SQ20122056219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9日
发明者许国界, 赵建平 申请人: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