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蜗轮和旋转执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47279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蜗轮和旋转执行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蜗轮和旋转执行器。
背景技术
自适应车灯转向系统AFS是一种智能灯光调节系统,可自动控制汽车车灯实时进行照明角度的调整。AFS中关键的部件之一就是旋转执行器。所述旋转执行器包括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可采用蜗轮和蜗杆啮合接触方式实现,所述蜗杆采用注塑方式生产。然而,现有蜗轮在采用注塑方式生产过程中,由于蜗轮轮齿的两个端部凸起而中部凹陷,塑件难以脱模,造成蜗轮注塑成型困难,无法大批量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蜗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蜗轮无法注塑成型的问题。一种蜗轮,包括:第一蜗轮件、第二蜗轮件和连接件;所述第一蜗轮件的轮齿与第二蜗轮件的轮齿扣合构成所述蜗轮的轮齿;所述第一蜗轮件的轮齿和第二蜗轮件的轮齿形状相同。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扭簧、第一定位键和第二定位键;所述第一定位键位于所述第一蜗轮件的内侧,所述第二定位键位于所述第二蜗轮件的内侧;所述第一蜗轮件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键与所述扭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蜗轮件通过所述第二定位键与所述扭簧的另一端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蜗轮件和第二蜗轮件的边缘位置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任一所述定位孔与其所在的蜗轮件的一个轮齿位置对应,所述定位孔的圆心与其对应轮齿的顶点位于所述蜗轮件同一直径上;在所述第一蜗轮件上任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二蜗轮件上任一定位孔插定位销,扭簧发生形变。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所述蜗轮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蜗轮与蜗杆之间存在啮合间隙,降低了所述传动装置转角精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旋转执行器,所述旋转执行器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蜗轮。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两个蜗轮件分别注塑,并通过连接件将所述两个蜗轮件扣合成一完整蜗轮,由于每个蜗轮件的轮齿仅具有原蜗轮轮齿端部的一个凸起,避免了原蜗轮轮齿由于两端凸起而中部凹陷造成的脱模困难现象,因此注塑后容易脱模,解决了现有蜗轮难以注塑成型的问题;其次,所述蜗轮装设有扭簧及定位孔,在扭簧形变状态下,所述蜗轮与蜗杆啮合时受到扭簧反弹力作用接触面完全贴合,达到了消除蜗轮与蜗杆间啮合间隙的目的。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一种蜗轮爆炸结构示意图;图1b为图1a所述的蜗轮其中一个蜗轮件结构示意图;图1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一种蜗轮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一种蜗轮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公开的又一种蜗轮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蜗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蜗轮难以注塑成型的问题。图1a为所述蜗轮各部件的爆炸图,图1b示出了所述蜗轮的其中一个蜗轮件,图1c示出了所述蜗轮的立体结构,图1d示出了所述蜗轮的纵向剖面结构。参见图1a-图lb,所述蜗轮包括:第一蜗轮件1、第二蜗轮件2和连接件;所述第一蜗轮件的轮齿与第二蜗轮件的轮齿扣合构成所述蜗轮的轮齿;所述第一蜗轮件的轮齿和第二蜗轮件的轮齿形状相同,如图1c所示。现有蜗轮因侧壁轮齿两端凸起而中部凹陷,若采用注塑方式生产,难以脱模,参见图1山所述蜗轮轮齿的两端凸起部分包括所述第一蜗轮件I上的第一凸起6和所述第二蜗轮件2上的第二凸起7,由于所述蜗轮件仅具有现有技术中所述蜗轮的一个凸起,可实现塑件轻松脱模。所述连接件可以是销接件,或是与所述蜗轮件固定连接的螺纹部件,作为优选,参见图1a-图1b,本实施例的所述连接件包括:扭簧3、第一定位键4 (参见图1a)和第二定位键5 (参见图1b);所述第一定位键4位于所述第一蜗轮件I的内侧,所述第二定位键5位于所述第二蜗轮件2的内侧;所述第一蜗轮件I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键4与所述扭簧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蜗轮件2通过所述第二定位键5与所述扭簧3的另一端连接。[0040]另外,可从图1a-图1b中看到,所述第一蜗轮件I设置有供扭簧套接的凸起,所述第二蜗轮件2扣合于所述凸起处。上述实施例通过设置两个蜗轮件分别注塑,并通过连接件将所述两个蜗轮件扣合成一完整蜗轮,由于每个蜗轮件的轮齿仅具有现有技术中蜗轮轮齿端部的一个凸起,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蜗轮轮齿由于两端凸起中部凹陷造成的脱模困难现象,注塑后容易脱模,从而解决了现有蜗轮难以注塑成型的问题。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又提出了一种蜗轮,用于消除蜗轮与蜗杆之间的传动侧隙,包括:所述第一蜗轮件I和第二蜗轮件2的边缘位置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任一所述定位孔与其所在的蜗轮件上一个轮齿位置对应,所述定位孔的圆心与其对应轮齿顶点位于所述蜗轮件同一直径上。图2示出了所述蜗轮的其中一种情况,但并不局限。所述第一蜗轮件I上设有两个定位孔,包括:第一定位孔11,用于与所述第一蜗轮件I的第一轮齿21对应;第二定位孔12,用于与所述第一蜗轮件I的第二轮齿22对应;所述第二蜗轮件2上设有第三定位孔13,用于与所述第二蜗轮件2的第三轮齿23对应;所述第一蜗轮件I上第一轮齿21沿逆时针方向相邻的轮齿为第四轮齿24 ;当所述第四轮齿24与所述第三轮齿23扣合为一完整蜗轮轮齿时,扭簧3处于自然状态,根据需要的预紧力,调整第三定位孔13与所述第二蜗轮件2上定位孔相对位置关系,使扭簧3发生形变:当第三定位孔13与第一定位孔11对应,此时第三轮齿23与第一轮齿21扣合为一完整蜗轮轮齿,扭簧3发生形变,将蜗轮蜗杆啮合安装,在扭簧3反弹力作用下,所述蜗轮的轮齿与蜗杆接触面完全贴合,从而达到了消除蜗轮与蜗杆间啮合间隙的目的;当第三定位孔13与第二定位孔12对应,此时第三轮齿23与第二轮齿22扣合为一完整蜗轮轮齿,扭簧3发生形变,此时,由于第二定位孔12与第三定位孔13对应时,相比第一定位孔11与第三定位孔13对应时,所述扭簧3的形变量增大,将蜗轮蜗杆啮合安装,在扭簧3反弹力作用下,所述蜗轮的轮齿与蜗杆接触面完全贴合,蜗轮与蜗杆间啮合更加紧密。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可设置不同数目的定位孔,并调节所述蜗轮件上定位孔的对应位置关系,所述扭簧可产生大小不同的反弹力,使蜗轮与蜗杆间啮合紧密度可调。上述实施例通过在所述蜗轮中设置扭簧及其定位孔,根据需要的预紧力,调节所述蜗轮件上定位孔相对位置,插上定位销,使处于自然状态的扭簧产生形变,在蜗轮蜗杆嵌合安装后,拔下定位销,使所述蜗轮与蜗杆在扭簧反弹力作用下接触面完全贴合,从而达到了消除蜗杆与蜗轮间啮合间隙的目的,进而提高了旋转执行器转角精度。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旋转执行器,包括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所述的蜗轮,所述旋转执行器还包括与所述蜗轮配合使用的蜗杆;关于所述蜗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参见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对应附图及说明,不再赘述。综上所述,[005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两个蜗轮件分别注塑,并通过连接件将所述两个蜗轮件扣合成一完整蜗轮,由于每个蜗轮件的轮齿仅具有原蜗轮轮齿端部的一个凸起,避免了原蜗轮轮齿由于两端凸起而中部凹陷造成的脱模困难现象,注塑后容易脱模,从而解决了现有蜗轮难以注塑成型的问题。其次,所述蜗轮装设有扭簧及定位孔,在扭簧形变状态下,蜗轮与蜗杆啮合时受到扭簧反弹力作用接触面完全贴合,达到了消除蜗轮与蜗杆间啮合间隙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蜗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蜗轮件、第二蜗轮件和连接件; 所述第一蜗轮件的轮齿与第二蜗轮件的轮齿扣合构成所述蜗轮的轮齿; 所述第一蜗轮件的轮齿和第二蜗轮件的轮齿形状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 扭簧、第一定位键和第二定位键; 所述第一定位键位于所述第一蜗轮件的内侧,所述第二定位键位于所述第二蜗轮件的内侧; 所述第一蜗轮件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键与所述扭簧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蜗轮件通过所述第二定位键与所述扭簧的另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蜗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蜗轮件和第二蜗轮件的边缘位置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 任一所述定位孔与其所在的蜗轮件的一个轮齿位置对应,所述定位孔的圆心与其对应轮齿的顶点位于所述蜗轮件同一直径上; 在所述第一蜗轮件上任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二蜗轮件上任一定位孔插定位销,扭簧发生形变。
4.一种旋转执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或3任一项所述的蜗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蜗轮和旋转执行器,所述蜗轮通过设置两个蜗轮件分别注塑,并通过连接件将所述两个蜗轮件扣合成一完整蜗轮,由于每个蜗轮件的轮齿仅具有原蜗轮轮齿端部的一个凸起,避免了原蜗轮轮齿由于两端凸起而中部凹陷造成的脱模困难现象,注塑后容易脱模,从而解决了现有蜗轮难以注塑成型的问题。
文档编号F16H55/22GK203009773SQ20122067934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0日
发明者程爱明, 杨轩, 王文平, 李海岩 申请人: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