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刹车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65900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机动车刹车盘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动车刹车盘,应用于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的碟刹系统;包括圆形盘体(1),所述盘体(1)沿周向均匀开设贯穿盘体(1)的散热孔(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盘体(1)的两侧,由各所述散热孔(10)连缀成的环形带(100)上,每隔二个散热孔(100),设有一个具有流线型表面的隆起体(2),且所述盘体(1)两侧的所述隆起体(2)的位置交错设置。该刹车盘不仅具有良好的通风散热性能,并且便于制造,成本较低,强度较大。
【专利说明】机动车刹车盘
[0001]本申请是针对申请号为201210151721.3,申请日为2012-05-16,专利名称为机动
车刹车盘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
【技术领域】
[0003]本发明涉及机动车配件领域,具体地,一种机动车碟刹系统的刹车盘,包括盘体和散热孔。
[0004]【背景技术】
[0005]在汽车等机动车系统中,刹车机构普遍采用碟刹机构,其主要构造如下:车轮转轴上固结刹车盘,刹车盘边缘处设有液压压紧装置,当刹车时,只需通过液压系统将压紧装置中的摩擦片抱紧刹车盘,则刹车盘在摩擦作用下快速减速。由于汽车的巨大动能需要在短时间内耗散,而该种耗散基本上都体现在刹车盘的摩擦热上,因此,在刹车过程中,刹车盘将迅速发热。因此,刹车盘的散热是车辆优化设计中很有必要考虑的问题。
[0006]对于目前的刹车盘,汽车刹车盘与摩托车刹车盘有所不同,汽车刹车盘厚度较大,其散热孔沿刹车盘径向开设,该种刹车盘虽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但制造难度较大,需要较高成本的铸造模具;摩托车刹车盘采用薄片结构,散热孔直接贯穿刹车盘,且沿周向均匀分布,而为了获得贯穿散热孔的气流,通常将刹车盘制造成凸台形,如此,刹车盘的强度将受到很大影响,在频繁急刹车过程中,刹车盘容易变形报废。
[0007]
【发明内容】

[0008]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车刹车盘,该刹车盘不仅具有良好的通风散热性能,并且便于制造,成本较低,强度较大。
[0009]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机动车刹车盘包括圆形盘体,所述盘体沿周向均匀开设贯穿盘体的散热孔;在所述盘体的一侧,由各所述散热孔连缀成的环形带上,每隔一个散热孔,设有一个具有流线型表面的隆起体。
[0010]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刹车盘随车轮高速旋转时,由各所述散热孔连缀成的环形带的表面掠过高速旋转气流,由于刹车盘一侧的所述环形带上,各散热孔之间具有隆起体,而另一侧的散热孔之间为平面,因此,所述环形带两侧的气流速度大不相同,无隆起体侧的气压将明显高于有隆起体侧的气压,从而使盘体无隆起体侧的空气快速流向有隆起体侧,形成良好的通风散热效应;并且,由于盘体散热孔为贯穿式孔,隆起体设于盘体表面,无论机床加工或铸造加工,均十分便利,成本低廉;且盘体为规则的圆形盘,强度较高。
[0011]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该机动车刹车盘包括圆形盘体,所述盘体沿周向均匀开设贯穿盘体的散热孔;在所述盘体的两侧,由各所述散热孔连缀成的环形带上,每隔二个散热孔,设有一个具有流线型表面的隆起体,且所述盘体两侧的所述隆起体的位置交错设置。
[0012]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刹车盘随车轮高速旋转时,盘体两侧所述环形带上的气流均要流经所述隆起体以及散热孔之间的平面,综合表现为,气流爬向隆起体之时为慢流,而冲下隆起体之时为快流,从而使各散热孔两侧的气压强弱交替调换,则各散热孔中的横向气流流向依次交替变化,如,前一个散热孔中的气流从左向右流,则相邻的散热孔中的气流从右向左流,如此,不仅具有了第一种技术方案的通风散热效果,并且,还可以使每两个散热孔所包围的盘体局部区域表面形成附加的局部气流循环,进一步增强了散热效果;该方案的加工成本,盘体强度亦与第一种技术方案相近。
[0013]作为上述两种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散热孔为圆形孔、圆角矩形孔或圆角三角形孔,所述隆起体相对于所述盘体的投影形状与所述散热孔的形状相适应,共同连缀成与所述盘体同心的圆环带。
[0014]作为上述两种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隆起体可以为焊接于盘体表面的金属体,亦可以是胶粘于盘体表面的塑胶体。
[0015]【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机动车刹车盘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机动车刹车盘实施例一的原理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机动车刹车盘实施例二的原理示意图。
[0019]【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其中,该机动车刹车盘包括圆形盘体1,所述盘体I中央开设车轴配合孔11,盘体I沿周向均匀开设贯穿盘体I的散热孔10 ;在所述盘体I的一侦牝由各所述散热孔10连缀成的环形带100上,每隔一个散热孔10,设有一个具有流线型表面的隆起体2 ;所述环形带100,可近似看作由各所述散热孔10共同的内外包切线围成;注:图1中为了图面清楚起见,环形带100画得离所述包切线较远。
[0021]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孔10为圆形孔,所述隆起体2相对于所述盘体I的投影形状与所述散热孔10的形状相适应,共同连缀成与所述盘体I同心的环形带100,本实施例中,所述隆起体2的投影呈隆起的弧形段,弧形段的两边沿并行于所述环形带100之间,弧形段的两端则呈圆滑的坡状。
[0022]需要指出的是,所述隆起体2相对于所述盘体I的投影形状与所述散热孔10的形状相适应,意指隆起体2上下两侧与所述环形带100近似相切,隆起体2两端与散热孔10近似贴近;如,当圆形散热孔10周向分布密度较大时,所述隆起体2也可以是凸起的半球形,如此亦是一种适应方式;除本实施例外,所述散热孔10也可以是圆角矩形孔或圆角三角形孔,则按照上述原则调整所述隆起体的形状即可,如,圆角矩形孔对应圆角矩形隆起体,圆角三角形孔对应圆角倒三角形隆起体,此处不再作图赘述。
[0023]另外,所述隆起体2可以为焊接于盘体表面的金属体,亦可以是胶粘于盘体表面的塑胶体,通常,采用塑胶体成本低廉,工艺简单,且便于更换,效果十分优越,但值得注意的是,塑胶体必须耐高温。
[0024]下面阐述实施例一的原理,该实施例沿一条半径切开,并展开后,如图2所示,当刹车盘盘体I随车轮高速旋转时,由各所述散热孔10连缀成的环形带的表面掠过高速旋转气流,由于盘体I 一侧的所述环形带上,各散热孔10之间具有隆起体2,而另一侧的散热孔10之间为平面,因此,所述环形带两侧的气流路径不同,分别如图2中虚线箭头所示,从而造成两侧的气流速度大不相同,明显地,无隆起侧的气流速度要低于有隆起侧的气流速度,因此,无隆起体侧的气压将明显高于有隆起体侧的气压,从而使盘体无隆起体侧的空气快速流向有隆起体侧,如图2中短箭头所示,形成良好的通风散热效应。
[0025]实施例二
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由于已对实施例一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因此,本实施例二中仅给出刹车盘的展开图,并予以说明,在实施例二中,该机动车刹车盘包括圆形盘体1,所述盘体I沿周向均匀开设贯穿盘体的散热孔10 ;在所述盘体I的两侧,由各所述散热孔10连缀成的环形带上,每隔二个散热孔10,设有一个具有流线型表面的隆起体2,且所述盘体I两侧的所述隆起体2的位置交错设置。
[0026]对于散热孔10与隆起体2的具体形状,可与实施例一等同。
[0027]下面阐述实施例二的原理:当刹车盘随车轮高速旋转时,盘体I两侧所述环形带上的气流均要流经所述隆起体2以及散热孔10之间的平面,如图3中虚线箭头所示,分析可知,气流爬向隆起体2之时为慢流,而冲下隆起体2之时为快流,从而使各散热孔10两侧的气压强弱交替调换,则各散热孔10中的横向气流流向依次交替变化,如,前一个散热孔中的气流从左向右流,则相邻的散热孔中的气流从右向左流,如图3中横贯盘体I的短线箭头所示,如此,不仅具有了实施例一的通风散热效果,并且,由于相邻散热孔中气流方向相反,将牵引该相邻散热孔之间的盘体表面的气流作补偿式流动,从而使每两个散热孔所包围的盘体局部区域表面形成附加的局部气流循环,图3中示意出了两处局部气流循环,可见,相对于实施例一,其增加了盘体I表面的散热,进一步增强了散热效果。值得指出的是,图3中平行于盘体I表面的短线箭头并非是该处的实际气流流向,而是由散热孔的交替横向气流所引起的一个平行于盘体表面的附加气流分量。
[0028]上述两个实施例,由于盘体散热孔10为贯穿式孔,隆起体2设于盘体I表面,无论机床加工或铸造加工,均十分便利,成本低廉;且盘体I为规则的圆形盘,强度较高;该种刹车盘可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上。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机动车刹车盘,包括圆形盘体(1),所述盘体(I)沿周向均匀开设贯穿盘体(I)的散热孔(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盘体(I)的两侧,由各所述散热孔(10)连缀成的环形带(100)上,每隔二个散热孔(100),设有一个具有流线型表面的隆起体(2),且所述盘体(I)两侧的所述隆起体(2)的位置交错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刹车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10)为圆形孔、圆角矩形孔或圆角三角形孔,所述隆起体(2)相对于所述盘体(I)的投影形状与所述散热孔(10)的形状相适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车刹车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隆起体(2)为焊接于盘体表面的金属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车刹车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隆起体(2)为胶粘于盘体表面的塑胶体。
【文档编号】F16D65/12GK103671642SQ201310740654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6日
【发明者】马根昌 申请人:苏州市伦琴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