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胎瓶用组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07911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补胎瓶用组接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补胎瓶用组接头,包括:设有气阀的接头本体中气密组设有可旋转的流体流向转换构件,流体流向转换构件中设有居中的中央通道与位于两侧的第一、第二侧通道,接头本体前端设有组接件将流体流向转换构件予以限位,另设有旋钮连接该流体流向转换构件,用以转动流体流向转换构件,使流体流向转换构件能切换至其中央通道两端分别连通接头本体的气源输入管与流体输出管,第一侧通道与第二侧通道成封闭的状态,或切换为第一侧通道连通接头本体的气源输入管与进气流道,第二侧通道连通接头本体的输出流道与流体输出管,中央通道成封闭的状态。该组接头可供使用者选择对轮胎灌注胶水补胎或直接对轮胎打气的操作功能,一物二用,使用方便。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汽车、机车、自行车等车辆轮胎补胎用途的补胎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补胎瓶用组接头。 补胎瓶用组接头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补胎瓶的组成,通常包含内装有胶水的瓶体,以及装设于瓶体瓶口的组接头。 当使用者使用该补胎瓶对轮胎补胎时,通过补胎瓶的组接头一侧的气源输入端连接打气 筒、电动打气机等打气装置,组接头另一侧的流体输出端外接导管连接轮胎的气门嘴。其 次,利用打气装置将高压空气通过组接头灌入内装有胶水的瓶体内,使胶水随着高压空气 通过组接头的流体输出端、导管灌入轮胎,使胶水于轮胎内填补破洞,待补胎后,拆下补胎 瓶,再以打气装置连接轮胎气门嘴,对轮胎打气。
[0003] 前述补胎瓶虽能对轮胎进行补胎,但是,其组接头仅为单纯的连接功能,组接头本 身不具备切换补胎与单独打气的流体流向切换功能,故当补胎瓶藉由打气装置将瓶内胶水 灌入轮胎中完成补胎后,因打气装置无法直接经由补胎瓶的组接头对轮胎打气,必须将补 胎瓶拆下,再将打气装置连接轮胎气门嘴对轮胎打气,因此使用者在此使用的过程中有操 作不便、费时费工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补胎瓶用组接头,以解决现有补胎瓶不具备 切换补胎与单独打气功能,使用者在补胎与轮胎打气操作不便的问题。
[0005] 一种补胎瓶用组接头,包括:
[0006] 接头本体,其包括座体、气源输入管以及流体输出管,所述座体于其底部形成一开 口朝下的瓶口组接槽,于所述瓶口组接槽上方形成开口朝前的圆形活动槽,且于所述圆形 活动槽与所述瓶口组接槽之间具有隔板部,所述座体中还间隔设有分别自所述圆形活动槽 底部通过所述隔板部向下延伸的进气流道与输出流道,所述气源输入管与流体输出管径向 对称地成形于所述座体相对两侧且分别连通所述圆形活动槽,所述气源输入管邻近所述进 气流道,所述流体输出管邻近所述输出流道;
[0007] 气阀,设于所述接头本体的进气流道;
[0008] 流体流向转换构件,可旋转地气密枢设于所述接头本体的圆形活动槽中,该流体 流向转换构件包含中央通道、第一侧通道以及第二侧通道,所述中央通道径向贯穿所述流 体流向转换构件,所述中央通道两端分别为中央入口与中央出口,所述第一侧通道与第二 侧通道对称设置于所述中央通道两侧,所述第一侧通道两端分别为第一入口与第一出口, 所述第二侧通道两端分别为第二入口与第二出口,所述第一侧通道的第一入口与第二侧通 道的第二出口相对于所述中央通道中间呈径向对称,所述第一侧通道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第 二侧通道的第二入口分别位于所述中央通道的中央入口两侧;
[0009] 组接件,设于所述接头本体的座体前端,对所述流体流向转换构件限位;以及
[0010] 旋钮,位于所述接头本体与组接件的前方,组接于所述流体流向转换构件,并能转 动所述流体流向转换构件切换为所述中央通道的中央入口与中央出口分别连通所述接头 本体的气源输入管与流体输出管,所述第一侧通道与第二侧通道成封闭的状态,或切换为 所述第一侧通道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接头本体的气源输入管、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进气 流道,所述第二侧通道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输出流道,所述第二出口连通所述流体输出管, 所述中央通道成封闭的状态。
[0011] 根据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以下优选的技术方案:
[0012] 所述流体流向转换构件包含旋转件以及密封套环,所述旋转件包含有流向转换区 段以及伸至所述流向转换区段前方的连接部,以所述连接部组接所述旋钮,所述密封套环 套设于该流向转换区段外侧,能与所述旋转件一同旋转,所述密封套环外周面气密接触所 述接头本体的圆形活动槽槽壁,所述中央通道、第一侧通道及第二侧通道设于所述旋转件 的流向转换区段与其外侧的密封套环中,所述第一侧通道与第二侧通道为90度弯折状的 通道。
[0013] 所述流向转换区段位与所述旋转件的中段,所述旋转件于所述流向转换区段前方 具有前端部,所述连接部自前端部内部朝前凸伸,所述旋转件的前端部外周面套设有断面 呈V形的密封环圈,并以V形断面的开口端朝向后地组设于所述旋转件前端部外周面,所 述密封环圈径向挤压地气密接触所述接头本体的圆形活动槽槽壁。
[0014] 所述流体流向转换构件于流向转换区段后端具有后端部,该后端部形成限位凹 部,所述接头本体的座体于其圆形活动槽后端形成限位块,限位块位于所述限位凹部,用以 限制所述流体流向转换构件的旋转角度。
[0015] 所述流向转换区段位于旋转件的中段,所述旋转件于所述流向转换区段前方具有 前端部,所述连接部自前端部内部朝前凸伸,所述旋转件的前端部外周面套设有断面呈V 形的密封环圈,并以V形断面的开口端朝向后地组设于所述旋转件前端部外周面,所述密 封环圈径向挤压地气密接触所述接头本体的圆形活动槽槽壁;所述流体流向转换构件于所 述流向转换区段后端具有后端部,该后端部形成限位凹部,所述接头本体的座体于其圆形 活动槽后端形成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限位凹部,用以限制所述流体流向转换构件 的旋转角度。
[0016] 所述旋转件的流向转换区段外周面设有复数凸肋,所述密封套环内周面形成复数 凹槽,每个所述凸肋置入相对的所述凹槽中。
[0017] 所述旋钮上还设有指示标记,用以指示所述流体流向转换构件的切换位置。
[0018] 所述气阀包含阀杆与弹性阀套,所述阀杆具有开口朝上的中孔以及位于所述中孔 底端的封闭端,所述阀杆中段设有自外周面径向连通所述中孔的气孔,所述阀杆顶端组接 所述接头本体的进气流道,所述弹性阀套套设于所述阀杆具有气孔的外周面,闭合气孔。
[0019] 所述组接件包含组接环部以及自所述组接环部后侧凸伸的复数扣片,所述扣片末 端各具有扣槽,所述接头本体的座体外周面形成复数勾块,所述组接环部接合于所述接头 本体的圆形活动槽前端口,所述扣片的扣槽分别扣接于相应的所述勾块中定位,所述流体 流向转换构件通过所述组接环部组接旋钮。
[0020] 所述接头本体的瓶口组接槽为圆形槽,所述瓶口组接槽周壁形成有螺纹;所述气 源输入管与流体输出管外周面各套设至少一个密封环圈,于所述瓶口组接槽顶部设有环形 密封垫。
[0021] 所述接头本体的座体外周面于流体输出管侧边设有卡勾,所述座体底部形成弹 扣。
[0022] 所述接头本体的瓶口组接槽为圆形槽,于该瓶口组接槽周壁形成有螺纹;所述气 源输入管与流体输出管外周面各套设至少一个密封环圈,于所述瓶口组接槽顶部设有环形 密封垫,所述座体外周面于所述流体输出管侧边设有卡勾,于座体底部形成弹扣。
[002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4] 本实用新型的补胎瓶用组接头,通过在接头本体中装设置可旋转的流体流向转换 构件,在所述流体流向转换构件中设有居中的中央通道与位于两侧的第一、第二侧通道,所 述流体流向转换构件连接一旋钮,而能经由旋转转动流体流向转换构件,使流体流向转换 构件能切换至其中央通道两端分别连通接头本体的气源输入管与流体输出管,第一侧通道 与第二侧通道成封闭的状态,或切换为第一侧通道连通接头本体的气源输入管与进气流 道,第二侧通道连通接头本体的输出流道与流体输出管,中央通道成封闭的状态。该组接头 装设于补胎瓶的瓶体上,能连接于打气装置与轮胎之间,提供使用者以简便的旋转动作选 择对轮胎灌注胶水补胎或直接对轮胎打气的操作功能,一物二用,使用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0026] 图2是图1所示组接头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7] 图3是图1所示组接头的较佳实施例的另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8] 图4是图2及图3所示组接头的较佳实施例中流体流向转换构件的分解示意图。
[0029] 图5是图1至图3所示组接头的较佳实施例组设于补胎瓶上,切换至补胎用途的 流体流向状态后的剖视示意图。
[0030] 图6是图1至图3所示组接头的较佳实施例组设于补胎瓶上,切换至补胎用途的 流体流向状态后的剖视示意图。
[0031] 图7是图1至图3所示组接头的较佳实施例组设于补胎瓶上,旋转旋钮切换至单 纯打气用途的流体流向状态后的剖视示意图。
[0032] 图8是图1至图3所示组接头的较佳实施例组设于补胎瓶上,旋转旋钮切换至单 纯打气用途的流体流向状态后的剖视示意图。
[0033] 附图标记说明:
[0034] 10接头本体 313凸肋
[0035] 11座体 314前端部
[0036] 111瓶口组接槽 315後端部
[0037] 112圆形活动槽 316限位凹部
[0038] 113隔板部 32密封套环
[0039] 114弹扣 321凹槽
[0040] 115勾块 33中央通道
[0041] 116限位块 331中央入口
[0042] 12气源输入管 332中央出口
[0043] 13流体输出管 34第一侧通道
[0044] 14进气流道 341第一入口
[0045] 15输出流道 342第一出口
[0046] 16密封环圈 35第二侧通道
[0047] 17环形密封垫 351第二入口
[0048] 18 卡勾 352 第二出口
[0049] 20气阀 36密封环圈
[0050] 21阀杆 40组接件
[0051] 211中孔 41组接环部
[0052] 212封闭端 42扣片
[0053] 213气孔 43扣槽
[0054] 22弹性阀套 50旋钮
[0055] 30流体流向转换构件 51指示标记
[0056] 31旋转件 52插孔
[0057] 311流向转换区段 60瓶体
[0058] 312 连接部 61 瓶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59] 下面对照附图并结合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60] 如图1至图3以及图5所示,所述组接头包含一接头本体10、一气阀20、一流体流 向转换构件30、一组接件40以及一旋钮50。
[0061] 如图2或图3,配合图5及图6所示,所述接头本体10包含一座体11、一气源输入 管12以及一流体输出管13,座体11底部形成一开口朝下的瓶口组接槽111,用以固接于补 胎瓶的瓶体的瓶口处,座体11还具有一位于瓶口组接槽111上方的圆形活动槽112,以及 一位于圆形活动槽112与瓶口组接槽111之间的隔板部113,圆形活动槽112开口朝前,座 体11中还间隔设置有分别自圆形活动槽112底部通过隔板部113向下延伸的一进气流道 14与一输出流道15,所述气源输入管12与流体输出管13呈径向对称地成形于座体11相 对两侧且分别连通圆形活动槽112,气源输入管12邻近进气流道14,流体输出管13邻近输 出流道15。
[0062] 如图2或图3,配合图5及图6所示,前述接头本体10中,该瓶口组接槽111为圆 形槽,于该瓶口组接槽111周壁形成有螺纹,使接头本体10能以螺接方式固定于补胎瓶的 瓶口处。所述气源输入管12与流体输出管13外周面各套设至少一密封环圈16,接头本体 10的座体11于瓶口组接槽111顶部设有一环形密封垫17,当接头本体10组设于补胎瓶的 瓶口时,环形密封垫17能紧抵于瓶口顶缘与隔板部113底面之间呈密封状态。
[0063] 如图1至图3所示,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接头本体10于其座体11外周面相对于 流体输出管13侧边设有一卡勾18,用以将流体输出管13外接的部件固定于接头本体10 上。所述接头本体10还可于其座体11底部形成一弹扣114,使接头本体10螺设于补胎瓶 的瓶体瓶口处,弹扣114能抵止于补胎瓶的瓶体上定位。
[0064] 如图5所示,所述气阀20包含一阀杆21与一弹性阀套22,阀杆21中具有一开口 朝上的中孔211以及一位于中孔211底端的封闭端212,阀杆21中段设有一自外周面径向 连通中孔211的气孔213,弹性阀套22是橡胶或其他具有弹性的材料所制成的管形部件,弹 性阀套22套设于阀杆21具有气孔213的外周面,将气孔213予以闭合,气阀20以其阀杆 21顶端组接接头本体10的进气流道14。
[0065] 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流体流向转换构件30可旋转地枢设于接头本体10的圆 形活动槽112中,流体流向转换构件30周面与接头本体10的圆形活动槽112槽壁气密接 触,所述流体流向转换构件30包含有一中央通道33、一第一侧通道34以及一第二侧通道 35,所述中央通道33、第一侧通道34与第二侧通道35为各自独立的通道,所述中央通道33 径向贯穿流体流向转换构件30,且中央通道33两端分别为一中央入口 331与一中央出口 332,第一侧通道34与第二侧通道35对称设置于中央通道33两侧,第一侧通道34两端分 别为一第一入口 341与一第一出口 342,第二侧通道35两端分别为一第二入口 351与一第 二出口 352,第一侧通道34的第一入口 341与第二侧通道35的第二出口 352位于流体流向 转换构件30相对两侧且相对于中央通道33中间呈径向对称,即第一入口 341与第二出口 352的连线垂直于中央通道33,第一侧通道34的第一出口 342与第二侧通道35的第二入 口 351分别位于中央通道33的中央入口 331两侧。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一侧通道34与第 二侧通道35为90度弯折状的通道。藉此,使流体流向转换构件30能够切换为中央通道33 的中央入口 331与中央出口 332分别连通接头本体10的气源输入管12与流体输出管13, 第一侧通道34与第二侧通道35成封闭的状态,或者,切换为第一侧通道34的第一入口 341 连通接头本体10的气源输入管12、第一出口 342连通进气流道14,第二侧通道35的第一 入口 341连通输出流道15,第二出口 352连通流体输出管13,中央通道33成封闭的状态。 [0066] 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流体流向转换构件30包含一旋转件31以及一密封套环 32,所述旋转件31包含有一流向转换区段311以及一伸至流向转换区段311前方的连接部 312,所述密封套环32套设于该流向转换区段311外侧,且能与旋转件31 -同旋转,密封套 环32外周面气密接触接头本体10的圆形活动槽112槽壁,所述中央通道33、第一侧通道 34及第二侧通道35设于旋转件31的流向转换区段311与其外侧的密封套环32中。所述 旋转件31的流向转换区段311外周面设有复数凸肋313,密封套环32内周面形成复数凹 槽321,密封套环32套设于旋转件31的流向转换区段311外周面,每一凸肋313置入相对 的凹槽321中,使密封套环32能与旋转件31稳固结合,而能防止密封套环32与旋转件31 间相对滑移。
[0067] 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流体流向转换构件30中,所述流向转换区段311位于旋 转件31的中段,所述旋转件31还于流向转换区段3113前方具有一前端部314,连接部312 自前端部314内部朝前凸伸,所述连接部312可为二前后平行排列的凸柱。旋转件31的前 端部314外周面套设有一密封环圈36,所述密封环圈36为橡胶或其他具有压缩回复弹性的 材料所制成的构件,密封环圈36的断面呈V形的环圈,并以V形断面的开口端朝向后地组 设于旋转件31前端部外周面,使密封环圈36以径向挤压方式气密接触接头本体10的圆形 活动槽112槽壁而能产生良好的密封效果。
[0068] 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流体流向转换构件30于流向转换区段311后端具有一后 端部315,该后端部形成一限位凹部316,所述接头本体10的座体11于其圆形活动槽112 后端形成一限位块116,限位块116位于限位凹部316,用以限制流体流向转换构件30的旋 转角度,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流体流向转换构件30可作90度范围内的旋转。
[0069] 如图2、图3及图6所示,所述组接件40组设于接头本体10的座体11前端,并将 流体流向转换构件30予以限位,使流体流向转换构件30能于接头本体10中定点旋转。本 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组接件40包含一组接环部41以及自组接环部41后侧凸伸的复数扣 片42,所述扣片42末端各具有一扣槽43,另于接头本体10的座体11外周面形成复数勾块 115,该组接件40以其组接环部41接合于接头本体10的圆形活动槽112前端口处,并以该 些扣片42的扣槽43分别扣接于相应的勾块115中定位,流体流向转换构件30的连接部 312通过组接环部41。
[0070] 如图2、图3及图6所示,所述旋钮50位于接头本体10与组接件40的前方且组设 于流体流向转换构件30的连接部312,提供使用者经由旋钮50带动流体流向转换构件30 于接头本体10的圆形活动槽112中旋转。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旋钮50背面设有二插孔 52,该二插孔52提供流体流向转换构件30的连接部312二凸柱插接其中,使旋钮50与流 体流向转换构件30结合一起而能连动。旋钮50上还设有一指示标记51,用以指示流体流 向转换构件30的流体流向切换位置。
[0071] 本创作补胎瓶的组接头于使用时,如图5及图6所示,其以接头本体10底部的瓶 口组接槽111组设固定于补胎瓶内装有胶水的瓶体60瓶口处,以接头本体10 -侧的气源 输入管12外接打气装置,接头本体10另一侧的流体输出管13外接具有接头的导管,并以 该导管末端的接头组接轮胎的气门嘴。
[0072] 如图5及图6所示,当对轮胎进行补胎时,经由旋钮50旋转接头本体10内的流体 流向转换构件30,使该流体流向转换构件30切换至第一侧通道34的第一入口 341连通接 头本体10的气源输入管12、第一出口 342连通进气流道14,第二侧通道35的第一入口 341 连通输出流道15,第二出口 352连通流体输出管13,中央通道3c成封闭的状态。之后,由 打气装置对该组接头输入高压空气,使高压空气通过气源输入管12、流体流向转换构件30 的第一侧通道34以及通过气阀20推开其外侧的弹性阀套22后,高压空气灌入内装有胶水 的密闭瓶体60内,胶水随高压空气自接头本体10的输出流道15、通过流体流向转换构件 30的第二侧通道35、流体输出管13及其外接的导管后,使胶水由轮胎气门嘴灌入轮胎内, 填补轮胎的破洞。
[0073] 如图7及图8所示,,当补胎后欲对轮胎进行打气时,其系经由旋钮90度旋转接头 本体10内的流体流向转换构件30,使流体流向转换构件30切换至中央通道33两端的中央 入口 331与中央出口 332分别连通接头本体10的气源输入管12与流体输出管13,第一侧 通道34与第二侧通道35封闭而不连通内装有胶水的瓶体的状态,此时,由打气装置对该组 接头输入高压空气即通过气源输入管12、流体流向转换构件30的中央通道33、流体输出管 13及其外接的导管后,直接由轮胎气门嘴灌入轮胎内进行打气。
[0074]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 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 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补胎瓶用组接头,包括: 接头本体,其包括座体、气源输入管以及流体输出管,所述座体于其底部形成一开口朝 下的瓶口组接槽,于所述瓶口组接槽上方形成开口朝前的圆形活动槽,且于所述圆形活动 槽与所述瓶口组接槽之间具有隔板部,所述座体中还间隔设有分别自所述圆形活动槽底部 通过所述隔板部向下延伸的进气流道与输出流道,所述气源输入管与流体输出管径向对称 地成形于所述座体相对两侧且分别连通所述圆形活动槽,所述气源输入管邻近所述进气流 道,所述流体输出管邻近所述输出流道; 气阀,设于所述接头本体的进气流道; 流体流向转换构件,可旋转地气密枢设于所述接头本体的圆形活动槽中,该流体流向 转换构件包含中央通道、第一侧通道以及第二侧通道,所述中央通道径向贯穿所述流体流 向转换构件,所述中央通道两端分别为中央入口与中央出口,所述第一侧通道与第二侧通 道对称设置于所述中央通道两侧,所述第一侧通道两端分别为第一入口与第一出口,所述 第二侧通道两端分别为第二入口与第二出口,所述第一侧通道的第一入口与第二侧通道的 第二出口相对于所述中央通道中间呈径向对称,所述第一侧通道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侧 通道的第二入口分别位于所述中央通道的中央入口两侧; 组接件,设于所述接头本体的座体前端,对所述流体流向转换构件限位;以及 旋钮,位于所述接头本体与组接件的前方,组接于所述流体流向转换构件,并能转动 所述流体流向转换构件切换为所述中央通道的中央入口与中央出口分别连通所述接头本 体的气源输入管与流体输出管,所述第一侧通道与第二侧通道成封闭的状态,或切换为所 述第一侧通道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接头本体的气源输入管、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进气流 道,所述第二侧通道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输出流道,所述第二出口连通所述流体输出管,所 述中央通道成封闭的状态。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胎瓶用组接头,其特征是:所述流体流向转换构件包含旋转 件以及密封套环,所述旋转件包含有流向转换区段以及伸至所述流向转换区段前方的连接 部,以所述连接部组接所述旋钮,所述密封套环套设于该流向转换区段外侧,能与所述旋转 件一同旋转,所述密封套环外周面气密接触所述接头本体的圆形活动槽槽壁,所述中央通 道、第一侧通道及第二侧通道设于所述旋转件的流向转换区段与其外侧的密封套环中,所 述第一侧通道与第二侧通道为90度弯折状的通道。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胎瓶用组接头,其特征是:所述流向转换区段位与所述旋转 件的中段,所述旋转件于所述流向转换区段前方具有前端部,所述连接部自前端部内部朝 前凸伸,所述旋转件的前端部外周面套设有断面呈V形的密封环圈,并以V形断面的开口 端朝向后地组设于所述旋转件前端部外周面,所述密封环圈径向挤压地气密接触所述接头 本体的圆形活动槽槽壁。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胎瓶用组接头,其特征是:所述流体流向转换构件于流向转 换区段后端具有后端部,该后端部形成限位凹部,所述接头本体的座体于其圆形活动槽后 端形成限位块,限位块位于所述限位凹部,用以限制所述流体流向转换构件的旋转角度。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胎瓶用组接头,其特征是:所述流向转换区段位于旋转件的 中段,所述旋转件于所述流向转换区段前方具有前端部,所述连接部自前端部内部朝前凸 伸,所述旋转件的前端部外周面套设有断面呈V形的密封环圈,并以V形断面的开口端朝 向后地组设于所述旋转件前端部外周面,所述密封环圈径向挤压地气密接触所述接头本体 的圆形活动槽槽壁;所述流体流向转换构件于所述流向转换区段后端具有后端部,该后端 部形成限位凹部,所述接头本体的座体于其圆形活动槽后端形成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 所述限位凹部,用以限制所述流体流向转换构件的旋转角度。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补胎瓶用组接头,其特征是:所述旋转件的流向转换区段外周 面设有复数凸肋,所述密封套环内周面形成复数凹槽,每个所述凸肋置入相对的所述凹槽 中。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补胎瓶用组接头,其特征是:所述旋钮上还设有指示标记,用以 指示所述流体流向转换构件的切换位置。
8. 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补胎瓶用组接头,其特征是:所述气阀包含阀杆与弹性 阀套,所述阀杆具有开口朝上的中孔以及位于所述中孔底端的封闭端,所述阀杆中段设有 自外周面径向连通所述中孔的气孔,所述阀杆顶端组接所述接头本体的进气流道,所述弹 性阀套套设于所述阀杆具有气孔的外周面,闭合气孔。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补胎瓶用组接头,其特征是:所述组接件包含组接环部以及自 所述组接环部后侧凸伸的复数扣片,所述扣片末端各具有扣槽,所述接头本体的座体外周 面形成复数勾块,所述组接环部接合于所述接头本体的圆形活动槽前端口,所述扣片的扣 槽分别扣接于相应的所述勾块中定位,所述流体流向转换构件通过所述组接环部组接旋 钮。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补胎瓶用组接头,其特征是:所述接头本体的瓶口组接槽为圆 形槽,所述瓶口组接槽周壁形成有螺纹;所述气源输入管与流体输出管外周面各套设至少 一个密封环圈,于所述瓶口组接槽顶部设有环形密封垫。
11. 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补胎瓶用组接头,其特征是:所述接头本体的座体外周 面于流体输出管侧边设有卡勾,所述座体底部形成弹扣。
12.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补胎瓶用组接头,其特征是:所述接头本体的瓶口组接槽为圆 形槽,于该瓶口组接槽周壁形成有螺纹;所述气源输入管与流体输出管外周面各套设至少 一个密封环圈,于所述瓶口组接槽顶部设有环形密封垫,所述座体外周面于所述流体输出 管侧边设有卡勾,于座体底部形成弹扣。
【文档编号】F16L39/06GK203836455SQ201420216618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9日
【发明者】王伟吉 申请人:大大电子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