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管管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27913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冷管管夹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公开了一种制冷管管夹结构,包括固定连接的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前侧板包括至少两组圆弧槽和至少一组安装部,且各组所述圆弧槽的圆弧半径不完全相等;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至少一组第一安装孔,所述后侧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同轴设置的第二安装孔。该管夹可同时固定多组制冷管路,并且可按照制冷管路的装配工位,将管路与管夹进行预装配,避免管夹固定时,对管路逐个进行调节,更方便装配。
【专利说明】一种制冷管管夹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管管夹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汽车空调系统中,制冷管路为制冷系统的连接部件,管路一般尺寸较长,通常需要采用管夹将其固定于车身上,以保证可靠性,防止抖动磨损造成冷媒泄露。传统的制冷管管夹如图1所示,为单管管夹结构,包括管路固定部I’和连接部2’,使用时,需要采用螺栓穿过所述连接部2’将其固定在车身上。在双空调系统的车型中,由于制冷管路较多,使用这种单管管夹存在操作麻烦,装配效率低的问题;同时由于各个管路单独固定,管路固定时,需要同时满足各个管路布置工位和管夹固定工位的要求,因此,装配时,常常需要操作人员进行不断调整,使用不方便。
[0003]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设计更合理的管夹结构,方便用于多管路固定。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管管夹结构,可方便用于多管路固定,并且能够与制冷管路预装为整体结构,统一安装,便于装配。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制冷管管夹结构,包括固定连接的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前侧板包括至少两组圆弧槽和至少一组安装部,且各组所述圆弧槽的圆弧半径不完全相等;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至少一组第一安装孔,所述后侧板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同轴设置。
[0007]优选地,所述后侧板的侧边边缘上铰接有卡脚,所述卡脚与所述前侧板上的安装部卡接。
[0008]优选地,所述后侧板的至少一端端头为弯折端头,所述前侧板对应的端头也为弯折端头,且所述前侧板的弯折端头和所述后侧板的弯折端头相互卡扣连接。
[0009]优选地,位于所述前侧板边缘的一组所述圆弧槽上开设有开槽。
[0010]优选地,所述圆弧槽和所述安装部交替布置,所述后侧板为平板。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孔为腰形孔。
[0012]优选地,所述前侧板与管路接触的表面和所述后侧板与管路接触的表面分别设有聚乙烯防护膜。
[00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管管夹结构,包括固定连接的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前侧板包括至少两组圆弧槽和至少一组安装部,且各组所述圆弧槽的圆弧半径不完全相等,所以该管夹可用于同时固定多组制冷管路,所述圆弧槽的形状、个数及布置可根据制冷系统中管路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设计,因此,所述管路和该管夹可按照管路的装配工位进行预安装;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至少一组第一安装孔,所述后侧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同轴设置的第二安装孔,预安装为整体的管夹和管路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装配到整车中,与现有技术相比,不需要对管路进行过多的调节,装配更为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并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0015]图1为传统管夹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管管夹结构的轴测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管管夹结构的左视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管管夹结构装配状态爆炸图。
[0019]其中上述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
[0020]I’-固定部,2’-连接部;
[0021]1-前侧板,2-后侧板,3-制冷管路,4-安装支架;11_圆弧槽,12-安装部,13-开槽;21_卡脚;
[0022]a-第一安装孔,b-第二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介绍。
[0024]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管管夹结构,包括固定连接的前侧板I和后侧板2,所述前侧板I包括至少两组圆弧槽11和至少一组安装部12,且各组所述圆弧槽11的圆弧半径不完全相等,因此可将多组制冷管路同时固定在该管夹上;所述圆弧槽11的半径、个数及分布可根据制冷管路的装配工位进行选择设计,因此可按照管路的装配工位,将制冷管路和管夹进行预装配,组成整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圆弧槽11为四组,圆弧半径分别为9mm、16mm、12mm和12_,可用于常见的管路的固定;所述安装部12上开设有至少一组第一安装孔a,所述后侧板2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a同轴设置的第二安装孔b,预装配后的整体结构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a和所述第二安装孔b进行整车装配,避免了传统管夹固定过程中,对管路进行逐个调节,装配过程更为方便。
[0025]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预装后的制冷管路3和管夹通过安装支架4与整车连接,安装支架3可通过铆钉固定在车身纵梁上,且安装支架3上设有凸焊螺母,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a、第二安装孔b和所述凸焊螺母,对管夹进行锁紧固定。
[0026]所述第一安装孔a优选为腰形孔,方便在由加工误差的情况下进行装配调节。
[0027]为了方便管夹与制冷管路的与装配,所述前侧板I和所述后侧板2采用卡接的方式,所述后侧板2上铰接有卡脚21,所述卡脚21设置在所述后侧板的侧边边缘,并与所述前侧板I上的安装部12卡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脚21为四组,对称布置,在所述圆弧槽中固定好制冷管路后,通过所述卡脚21将所述前侧板I和所述后侧板2卡紧。
[0028]进一步地,所述后侧板2的至少一端端头为弯折端头,所述前侧板I对应的端头也为弯折端头,且两个端头相互卡扣连接,保证顶端卡死,使前后侧板连接更为牢靠。
[0029]可以理解地,所述前侧板I和所述后侧板2也可通过螺栓连接等其他可拆卸式固定方式。
[0030]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前侧板I边缘的一组所述圆弧槽11上开设有开槽13,所述开槽13用于减小弯折应力,同时具有减重的作用。
[0031]另外,所述圆弧槽11和所述安装部12优选交替布置,所述后侧板2优选为平板,更利于制冷管路的固定,也利于管夹的装配。
[0032]所述前侧板I与管路接触的表面和所述后侧板2与管路接触的表面还分别具有聚乙烯防护膜,防止管路磨损。
[003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夹结构,不仅可用于制冷管路的固定,还可用在其他系统中多管路的同时固定。
[0034]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制冷管管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的前侧板(1)和后侧板(2),所述前侧板(1)包括至少两组圆弧槽(11)和至少一组安装部(12),且各组所述圆弧槽(11)的圆弧半径不完全相等;所述安装部(12)上开设有至少一组第一安装孔,所述后侧板(2)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化),且所述第二安装孔㈦与所述第一安装孔⑷同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管管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板(2)的侧边边缘上铰接有卡脚(21),所述卡脚(21)与所述前侧板(1)上的安装部(12)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管管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板(2)的至少一端端头为弯折端头,所述前侧板(1)对应的端头也为弯折端头,且所述前侧板(1)的弯折端头和所述后侧板(2)的弯折端头相互卡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管管夹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前侧板(1)边缘的一组所述圆弧槽(11)上开设有开槽(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管管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槽(11)和所述安装部(12)交替布置,所述后侧板(2)为平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管管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仏)为腰形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管管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板(1)与管路接触的表面和所述后侧板(2)与管路接触的表面分别设有聚乙烯防护膜。
【文档编号】F16L3/22GK204239898SQ201420732832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7日
【发明者】崔建维, 曹皇亲, 王海萍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