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41834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所述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具备紧固连结机构和一对夹持部件,所述一对夹持部件具备在被螺栓连结的双凸缘部的外侧面上能够分别抵接的推压部,所述紧固连结机构在将该双夹持部件的推压部紧靠(当て付けた)于双凸缘部的外侧面的状态下,将该双夹持部件在凸缘接合方向上拉近来紧固固定。



背景技术:

作为该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方案,在双夹持部件的凸缘接合方向上相对置的部位,形成有在比双凸缘部的外周面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形成的一对螺栓螺纹接合孔(紧固连结机构的一例),在双夹持部件处在将比螺栓螺纹接合孔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处形成的推压部紧靠于双凸缘部的外侧面的状态下,使双螺纹螺栓(紧固连结机构的一例)贯通一对螺栓螺纹接合孔来螺纹接合。

此外,作为该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如下方案,双夹持部件的一方构成为具备一对脚部的大致コ字形状部件(大致U字形状部件),双夹持部件的另一方借助螺纹接合装接于一对脚部中的一方的螺栓(紧固连结机构的一例)来构成,螺栓的末端及コ字形状部件的该螺栓未被装接的另一方的脚部的内周面设为将双凸缘部的外侧面分别推压的推压部。并且,构成为,使螺栓螺纹接合于一方的脚部,进一步锁紧(締め込む),由此,使螺栓的末端及另一方的脚部的内周面分别抵接于凸缘部的外侧面,借助一对夹持部件(コ字形状部件(U字形状部件)及螺栓)将凸缘部紧固固定。

使用这些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将一对夹持部件借助紧固连结机构紧固固定,由此加上借助多个螺栓・螺母产生的双凸缘部的接合强度,也能够补充由紧固连结机构产生的紧固连结强度,在对双凸缘部作用弯曲方向或拉伸方向的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双凸缘部分离,保持气密性。

专利文献1 : 日本特许第4157413号公报。

专利文献2 : 日本特许第4363565号公报。

这里,为了使包括双凸缘部的管路的耐震性进一步提高,希望将已有或新设的双凸缘部加固成具有与耐震管路同等(離脱防止力が3DkN以上(D是公称直径))的耐震性能A级的性能。

此外,希望如下结构,即使在双凸缘部作用弯曲方向或拉伸方向的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双凸缘部的分离,切实地防止在内部流通的流体的泄漏。

进而,在双凸缘部的一方为在短管或检修阀等的一端侧形成的凸缘部的情况下,在将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装接至该双凸缘部时,该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有可能与在短管或检修阀等的另一端侧形成的凸缘部方式干涉,所以希望能够尽可能防止该干涉的结构。

着眼于这些点,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中,具备在双凸缘部的外侧面分别抵接的推压部的一对夹持部件借助贯通在该推压部的径向外侧形成的一对螺栓螺纹接合孔来螺纹接合的双螺纹螺栓来紧固固定,由此一对夹持部件实际上只不过被一对螺栓螺纹接合孔及双螺纹螺栓紧固固定。因此,在对双凸缘部作用弯曲方向或拉伸方向的力时,该力经由凸缘部及一对夹持部件集中于一对螺栓螺纹接合孔和双螺纹螺栓的螺纹接合部位,有双螺纹螺栓伸长或螺纹接合部位的螺纹脊被破坏等的情况,有双凸缘部分离的可能性。该情况下,有流体从双凸缘部间泄漏的可能性,并且难以将双凸缘部加固成具有与上述耐震管路同等的耐震性能的程度。

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中,构成为螺栓被从管轴向的外侧螺纹接合装接于コ字形状部件(U字形状部件)的一方的脚部,该螺栓的末端抵接于凸缘部的外侧面。因此,在コ字形状部件(U字形状部件)的管轴向的外侧部位,需要使螺栓螺纹接合装接于一方的脚部的作业用空间,在双凸缘部的一方是形成在短管或检修阀等的一端侧的凸缘部的情况下,在双凸缘部上装接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时,有可能该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的螺栓与形成在短管或检修阀等的另一端侧的凸缘部干涉而难以装接或不能装接。此外,若螺栓的末端抵接于凸缘的外侧面,则构成该外侧面受到损伤或腐蚀等的原因,并且若为了防止该损伤而在螺栓的末端装接保护部件,则该螺栓向コ字形状部件(U字形状部件)的管轴向的外侧部位突出的突出余量变大,若不在该外侧部位形成较大的作业用空间,则有可能将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装接于双凸缘部变得更加困难或不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该实际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所述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能够将包括双凸缘部的管路加固成具备既定的耐震性能的耐震管路,并且能够简便且廉价地防止双凸缘部的分离或偏差。

涉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具备紧固连结机构和一对夹持部件,前述一对夹持部件具备推压部,前述推压部能够分别抵接至被螺栓连结的双凸缘部的外侧面,前述紧固连结机构在将该双夹持部件的推压部紧靠至双凸缘部的外侧面上的状态下,将该双夹持部件在凸缘接合方向上拉近来紧固固定,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双夹持部件的凸缘接合方向上相对置的部位上,在比前述双凸缘部的外周面更靠径向外侧位置的位置处形成有从凸缘接合方向嵌合的内嵌合部和外嵌合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一对夹持部件的在凸缘接合方向相对置的各部位上,在比双凸缘部的外周面更靠径向外侧位置处形成有从凸缘接合方向嵌合的内嵌合部和外嵌合部,所以若将一对夹持部件的各推压部分别紧靠于双凸缘部的外侧面的状态下将紧固连结机构紧固,则随着双夹持部件在凸缘接合方向上被拉近,内嵌合部嵌合于外嵌合部内,呈内嵌合部和外嵌合部在凸缘接合方向(轴向)上重叠的状态。

由此,在一对夹持部件借助紧固连结机构被紧固固定的状态下,即使在对双凸缘部作用朝向弯曲方向(径向)的力的情况下,除了紧固连结机构的紧固连结部位以外,在内嵌合部和外嵌合部的重叠部位也能够承接该力,所以能够实现作用于紧固连结机构的紧固连结部位的应力的减少。因此,能够使由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产生的双凸缘部的接合强度提高,能够防止双凸缘部的分离或偏差及与此相伴的流体的泄漏,也能够实现管路的耐震性能的提高。

由此,能够将包括双凸缘部的管路加固成具备既定的耐震性能(脱离防止力为3DkN以上(D为公称直径))的耐震管路,并且能够简便且廉价地防止双凸缘部的分离或偏差。

涉及本发明的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的又一技术方案是,在前述双夹持部件的前述内嵌合部和前述外嵌合部嵌合的状态下,由一方的夹持部件的推压部、前述内嵌合部、另一方的夹持部件的推压部和前述外嵌合部形成的凹部构成为,相对于双凸缘部的螺栓连结部位的相邻部位能够从径向外侧外嵌装接,并且前述外嵌合部构成为借助与双凸缘部的外周面的抵接限制于设定外嵌装接位置的装接限制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将由双夹持部件的双推压部、内嵌合部及外嵌合部形成的凹部相对于双凸缘部的螺栓连结部位的周向的相邻部位从径向外侧外嵌装接时,呈位于比双凸缘部的外周面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外嵌合部抵接于该外周面的状态,所以能够将该外嵌合部设为,能够将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限制于设定外嵌装接位置的装接限制部,能够实现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的装接作业的容易化及可靠化。此外,在一对夹持部件借助紧固连结机构被紧固固定的状态下,内嵌有内嵌合部的外嵌合部的外表面抵接于双凸缘部的外周面,所以在对双凸缘部作用弯曲方向(径向)的力的情况下,该外嵌合部的外表面和双凸缘部的外周面的抵接部位也能够承接该力,能够实现作用于紧固连结机构、内嵌合部和外嵌合部的重叠部位的应力的减少。

因此,能够将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容易地装接于双凸缘部,并且能够使由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产生的双凸缘部的接合强度更加提高,能够更切实地防止双凸缘部的分离或偏差及与此相伴的流体的泄漏,也能够实现管路的耐震性能的提高。

涉及本发明的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的又一技术方案是,构成为前述内嵌合部和前述外嵌合部不能相对旋转的嵌合形状。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内嵌合部和外嵌合部绕凸缘接合方向不能相对旋转的状态下被嵌合,所以能够防止内嵌合部和外嵌合部的相对旋转,即,能够防止一对夹持部件彼此的相对旋转。由此,在将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装接至双凸缘部上时,能够使双夹持部件的内嵌合部和外嵌合部嵌合,由此能够将一对夹持部件彼此的相对位置关系定位为所期待的位置关系,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向双凸缘部的装接作业。

涉及本发明的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的又一技术方案是,前述内嵌合部和前述外嵌合部分别构成为筒状,在该内嵌合部和外嵌合部的筒状内部空间内插通有前述紧固连结机构的紧固连结螺栓。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构成为筒状的外嵌合部内嵌合内嵌合部,进而,在内嵌合部内的筒状内部空间中插通紧固连结机构的紧固连结螺栓,所以能够兼用作处于双凸缘部的外周面的径向外侧位置的内嵌合部及外嵌合部的配设部位和紧固连结螺栓的配设部位。由此,能够使被装接于双凸缘部的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及紧固连结螺栓的凸缘接合方向(轴向)上的尺寸、及该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的径向外侧(径向)上的尺寸都变小,能够节省空间。

涉及本发明的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的又一技术方案是,在前述双夹持部件的一方设置有脱落防止臂,前述脱落防止臂能够相对于将双凸缘部连结的连结螺栓的头部或与该连结螺栓螺纹接合的连结螺母从径向内侧抵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即使在由于自重或地震等在双凸缘部产生翘曲、变形或相对的偏差等的情况下,脱落防止臂从径向内侧抵接至连结螺栓的头部或连结螺母,能够防止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从双凸缘部脱落。

涉及本发明的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的又一技术方案是,前述脱落防止臂形成为,相对于前述连结螺栓的头部或前述连结螺母从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旋入的凹状。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脱落防止臂形成为相对于连结螺栓的头部或连结螺母从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旋入的凹状,所以即使在双凸缘部上发生翘曲、变形或相对的偏差等的情况下,形成为凹状的脱落防止臂切实地抵接于连结螺栓的头部或连结螺母,能够维持抵接状态,能够更切实地防止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从双凸缘部脱落。此外,同样地,在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被设置在双凸缘部的周向的任一部位的情况下,都能够防止该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从双凸缘部向下方侧脱落。

涉及本发明的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的又一技术方案是,前述脱落防止臂从前述双夹持部件的一方的径向内侧的部位延展地形成,其延展方向设定为,与使前述紧固连结螺栓向紧固侧旋转时设有该脱落防止臂的一方的夹持部件发生从动旋转的方向相同的方向。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从双夹持部件的一方的径向内侧的部位延展地形成的脱落防止臂的延展方向被设定成,与使紧固连结螺栓向紧固侧旋转时设有该脱落防止臂的一方的夹持部件发生从动旋转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所以即使伴随着紧固连结螺栓的紧固,一方的夹持部件发生从动旋转,脱落防止臂也抵接于连结螺栓的头部或连结螺母,阻止进一步的从动旋转。此外,一方的夹持部件被推压部及凸缘部的外侧面、脱落防止臂和连结螺栓的头部或连结螺母支承,所以能够稳定地进行紧固连结螺栓的紧固作业。

涉及本发明的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的又一技术方案是,前述脱落防止臂的与前述凸缘部的外侧面面对的侧面配置在,与设置有该脱落防止臂的一方的夹持部件的推压部的推压面相比从前述凸缘部的外侧面分离的一侧。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脱落防止臂的与凸缘部的外侧面面对的侧面配置在,与设置有该脱落防止臂的一方的夹持部件的推压部的推压面相比从凸缘部的外侧面分离的一侧,所以即使在将紧固连结机构紧固来将推压部的推压面推压至凸缘部的外侧面的情况下,脱落防止臂不与凸缘部的外侧面抵接,不对脱落防止臂直接作用载荷,能够防止脱落防止臂的损坏。

涉及本发明的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的又一技术方案是,前述紧固连结机构由前述紧固连结螺栓和母螺纹部构成,前述紧固连结螺栓相对于前述内嵌合部和前述外嵌合部的筒状内部空间从前述外嵌合部的外侧插入,前述母螺纹部与形成在前述内嵌合部的内周面上的前述紧固连结螺栓螺纹接合。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紧固连结机构由前述紧固连结螺栓和母螺纹部构成,前述紧固连结螺栓相对于内嵌合部和外嵌合部的筒状内部空间从外嵌合部的外侧插入,前述母螺纹部与形成在内嵌合部的内周面上的前述紧固连结螺栓螺纹接合,所以能够使母螺纹部位于筒状内部空间内的内嵌合部与外嵌合部的重叠部位,能够使紧固连结螺栓的长度较短。由此,即使在对应凸缘部的公称直径或设计压力来改变各凸缘部的壁厚的情况下,也能够良好地防止紧固连结螺栓的末端向筒状内部空间的外部突出,能够不损害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的外观,节约空间。

涉及本发明的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的又一技术方案是,前述紧固连结机构由前述紧固连结螺栓和紧固连结螺母构成,前述紧固连结螺栓相对于前述内嵌合部和前述外嵌合部的筒状内部空间从一方的外侧以贯通状态插入,前述紧固连结螺母从另一方的外侧与该紧固连结螺栓的突出公螺纹部螺纹接合。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紧固连结机构由紧固连结螺栓和紧固连结螺母构成,前述紧固连结螺栓相对于内嵌合部和外嵌合部的筒状内部空间从一方的外侧以贯通状态插入,前述紧固连结螺母从另一方的外侧与该紧固连结螺栓的突出公螺纹部螺纹接合,所以仅将内嵌合部及外嵌合部形成为筒状即可,不需要形成螺纹脊,所以能够简便且廉价地构成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

涉及本发明的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的又一技术方案是,前述母螺纹部形成在前述内嵌合部的内周面的外嵌合部侧的一端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母螺纹部形成在内嵌合部的内周面的外嵌合部侧的一端部,所以该母螺纹部位于与被插通在内嵌合部和外嵌合部的筒状内部空间中的紧固连结螺栓的头部接近的位置。由此,母螺纹部和紧固连结螺栓的公螺纹部的螺纹接合部位接近紧固连结螺栓的头部与外嵌合部抵接的位置,能够使凸缘接合方向(轴向)的紧固连结螺栓的头部与该螺纹接合部位的距离比较小,即使在双凸缘部作用弯曲方向(径向)或拉伸方向(轴向)的力的作用情况下,也能够良好地防止紧固连结螺栓的伸展或破坏。即,能够防止紧固连结螺栓的伸展等,所以能够良好地防止双凸缘部的分离或偏差及与此相伴的流体的泄漏。此外,若能使该距离比较小,则作为紧固连结螺栓能够使用通用的螺栓,能够将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设为廉价的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双凸缘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双凸缘部的侧视图。

图3是双凸缘部的纵剖视图

图4是表示第1夹持部件的大致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第2夹持部件的大致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第1及第2夹持部件的装接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第1及第2夹持部件的大致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第1及第2夹持部件的装接状态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第1及第2夹持部件的装接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第1及第2夹持部件的装接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涉及另一实施方式的第1及第2夹持部件的装接状态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涉及另一实施方式的第1及第2夹持部件的装接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涉及另一实施方式的第1及第2夹持部件的装接状态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图10对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P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图3表示流体配管系(管路)的途中的凸缘接合部,在作为流体管的一例的铸铁制的两个水道管1、1的端部分别向径向外侧延展地形成为圆板状的双凸缘部1A、1B,在以环状使薄膜状的垫圈2夹装于双凸缘部1A、1B间的状态下,借助多个连结螺栓4A及连结螺母4B(在本实施方式各有8个)来连结。在双凸缘部1A、1B上,在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有在凸缘接合方向(轴向)上贯通的多个贯通孔3(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在8处),在这些贯通孔3中插通有连结螺栓4A,该连结螺栓4A的公螺纹部4b的末端侧螺纹接合固定有连结螺母4B。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双凸缘部1A、1B是所谓的RF形凸缘。

这里,以下,在双凸缘部1A、1B中,分别将水道管1突出的一侧的面设为外侧面1a、1a,将双凸缘部1A、1B借助连结螺栓4A及连结螺母4B被连结时在凸缘接合方向(轴向)上相互对置的面设为接合面1b、1b,进而,将双凸缘部1A、1B的径向外侧的面设为外周面1c、1c来说明。

如图4~图9所示,涉及本申请的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P具备第1夹持部件5及第2夹持部件6和紧固连结机构7,在如上所述地被螺栓连结的双凸缘部1A、1B中,前述第1夹持部件5具备能够与凸缘部1A的外侧面1a抵接的推压部5C,前述第2夹持部件6具备能够与凸缘部1B的外侧面1a抵接的推压部6B,前述紧固连结机构7在将这些第1夹持部件5的推压部5C及第2夹持部件6的推压部6B分别紧靠在双凸缘部1A、1B的外侧面1a、1a的状态下,将该第1夹持部件5及第2夹持部件6在凸缘接合方向(轴向)上拉近来紧固固定。

如图4及图6~图9所示,第1夹持部件5由金属材料构成,一体地具备内嵌合部5A、檐状部5B、推压部5C来构成,前述内嵌合部5A形成为在横截面观察外表面5a为大致四边形状且内周面5b为圆形状的大致有底方筒状(筒状的一例),前述檐状部5B在内嵌合部5A的一端部,从该内嵌合部5A的外表面5a遍及整周延展到外侧,前述推压部5C从檐状部5B的四边中的一边进一步向外侧延展。

内嵌合部5A形成为在侧面观察为大致正方形(参照图4)、在内嵌合部5A内,形成有能够供后述的紧固连结机构7的紧固连结螺栓7A的公螺纹部7a插通的圆筒状的筒状内部空间5c。筒状内部空间5c的内径形成为比紧固连结螺栓7A的公螺纹部7a的外径稍大。

檐状部5B形成为在侧面观察为大致正方形,在横截面观察时在中央部上贯通形成有上述筒状内部空间5(参照图4)。

在筒状内部空间5c中,在形成有檐状部5B及推压部5C的一侧开口地形成,在与形成檐状部5B及推压部5C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能够与紧固连结螺栓7A的公螺纹部7a螺纹接合的母螺纹部5d以将内嵌合部5A的底部贯通的状态开口地形成。即,母螺纹部5d在内嵌合部5A的筒状内部空间5c的内周面5b处,在与形成有檐状部5B及推压部5C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形成。

推压部5C形成为在侧面观察时为端部稍窄的形状(参照图4(a)),形成为在纵剖面观察时随着趋向末端侧来向母螺纹部5d侧倾斜的锥形形状,推压部5C的母螺纹部5d侧的面的末端部位作为与内嵌合部5A的外表面5a垂直的推压面5e来形成。

如图5~图9所示,第2夹持部件6由金属部件构成,构成为一体地具备外嵌合部6A、推压部6B、脱落防止臂6C,前述外嵌合部6A形成为在横截面观察时外表面6a及内表面6b为大致四边形状的大致有底方筒状(筒状的一例),前述推压部6B在外嵌合部6A的一端部从该外嵌合部6A的外表面6a的四边中的一边向外侧延展,前述脱落防止臂6C从推压部6B的末端部延展地形成。

外嵌合部6A形成为在侧面观察时为大致正方形(参照图5),在外嵌合部6A内形成有能够供第1夹持部件5的内嵌合部5A插入的筒状内部空间6c。筒状内部空间6c形成为在横截面观察时为大致正方形,形成为在横截面观察时比大致正方形的内嵌合部5A稍大。因此,内嵌合部5A的外表面5a和外嵌合部6A的内表面6b的嵌合形状形成为,若使内嵌合部5A插入(嵌合)至外嵌合部6A的筒状内部空间6c,则在插入方向(筒状内部空间6c的长度方向)上能够滑动,但绕插入方向(绕沿筒状内部空间6c的长度方向的轴)上不能相对旋转。

此外,在筒状内部空间6c中,与形成有推压部6B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开口地形成,形成有推压部6B的一侧为,能够插入紧固连结螺栓7A的公螺纹部7a且不能供头部7b插通的插通孔6d在将外嵌合部6A的底部贯通的状态下开口地形成。另外,在紧固连结螺栓7A的公螺纹部7a被插通于插通孔6d的状态下,在公螺纹部7a的外周面和插通孔6d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既定的隙间(参照图9)。

推压部6B与上述第1夹持部件5的推压部5C同样,形成为在侧面观察时端部稍窄的形状(参照图5(a)),形成为在纵剖面观察时随着趋向末端侧来向与形成有推压部6B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倾斜的锥形形状,推压部6B的与插通孔6d相反的一侧的面的末端部位作为与外嵌合部6A的外表面6a垂直的推压面6e来形成。

脱落防止臂6C是形成为从在侧面观察时端部较窄的形状的推压部6B的末端部凹状地延展地形成的大致U字形状部件(参照图5(a)、(c)),以能够将连结螺栓4A的头部4a的至少一部分包围的方式,形成为直径比头部4a的外周稍大。此外,形成为,在纵剖面观察时,构成脱落防止臂6C的面中,筒状内部空间6c的长度方向的与插通孔6d相反的一侧的面退向比推压面6e靠插通孔6d侧。

如图6~图9所示,紧固连结机构7由上述紧固连结螺栓7A和母螺纹部5d构成,上述紧固连结螺栓7A从外嵌合部6A的外侧经由插通孔6d被插入至筒状内部空间6c内,上述母螺纹部5d形成在内嵌合部5A的内周面5b上。

接着,对在借助多个连结螺栓4A及连结螺母4B连结的双凸缘部1A、1B上装接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P的作业工序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将在凸缘接合方向上相对置的部位上形成的第1夹持部件5的内嵌合部5A及第2夹持部件6的外嵌合部6A,以该内嵌合部5A从内嵌合部5A的底部侧(母螺纹部5d侧)内嵌于外嵌合部6A的筒状内部空间6c的方式,在比双凸缘部1A、1B的外周面1c、1c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从凸缘接合方向嵌合。

此时,内嵌合部5A的外表面5a和外嵌合部6A的内表面6b形成为在横截面观察时为不能相对旋转的大致正方形,所以在被定位在使第1夹持部件5的推压部5C和第2夹持部件6的推压部6B在同方向上延展的所期待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状态下,能够使其容易地嵌合。即,以第1夹持部件5的推压部5C的推压面5e和第2夹持部件6的推压部6B的推压面6e在凸缘接合方向上对置的方式,内嵌合部5A被嵌合于外嵌合部6A。

如图7所示,在内嵌合部5A和外嵌合部6A嵌合的状态下,在纵剖面观察时由第1夹持部件5的推压部5C、内嵌合部5A的外表面5a、第2夹持部件6的推压部6B、外嵌合部6A的外表面6a形成大致U字形状的凹部C,将该凹部C构成为相对于双凸缘部1A、1B的周向的螺栓连结部位的相邻部位能够从径向外侧外嵌装接。因此,上述内嵌合部5A和外嵌合部6A的嵌合如下进行,在凸缘接合方向上,第1夹持部件5的推压部5C的推压面5e和第2夹持部件6的推压部6B的推压面6e的间隔变成暂时比凸缘部1A的外侧面1a和凸缘部1B的外侧面1a的间隔大的程度。

另外,上述内嵌合部5A和外嵌合部6A的嵌合构成为能够将凸缘接合方向的内嵌合部5A和外嵌合部6A的重叠部位的大小(嵌合距离)在既定范围内任意地调整,构成为伴随该调整,能够将第1夹持部件5的推压部5C的推压面5e和第2夹持部件6的推压部6B的推压面6e的间隔在既定范围内任意地调整。因此,在分别适当地设定凸缘接合方向的内嵌合部5A和外嵌合部6A的重叠部位的大小(嵌合距离)、及推压面5e和推压面6e的间隔的状态下,能够借助后述的紧固连结机构7将第1夹持部件5和第2夹持部件6紧固固定。

并且,在将凹部C相对于双凸缘部1A、1B的螺栓连结部位的相邻部位外嵌装接时,使推压部6B延展的一侧的外嵌合部6A的外表面6a(凹部C的一部分)至少抵接于双凸缘部1A、1B的外周面1c、1c的一方,由此,能够将第1夹持部件5及第2夹持部件6在所期待的设定外嵌装接位置装接(参照图7及图9)。即,推压部6B延展的一侧的外嵌合部6A的外表面6a作为通过与双凸缘部1A、1B的外周面1c、1c的抵接限制于设定外嵌装接位置的装接限制部发挥功能。

接着,将凹部C装接于设定外嵌装接位置后,在使推压部6B延展的一侧的外嵌合部6A的外表面6a至少抵接于双凸缘部1A、1B的外周面1c、1c的一方的状态下,至第1夹持部件5的推压部5C的推压面5e抵接于凸缘部1A的外侧面1a且第2夹持部件6的推压部6B的推压面6e抵接于凸缘部1B的外侧面为止,一直将内嵌合部5A及外嵌合部6A在凸缘接合方向拉近来使内嵌合部5A嵌合于外嵌合部6A的筒状内部空间6c(参照图7及图9)。

此时,成为使形成为相对于与第2夹持部件6相邻的连结螺栓4A的头部4a从凸缘部1B的径向内侧旋入径向外侧的凹状的第2夹持部件6的脱落防止臂6C,相对于该连结螺栓4A的头部4a从径向内侧抵接或接近的状态(参照图6及图8)。该脱落防止臂6C的延展方向设定为,与使紧固连结螺栓7A向紧固侧旋转时设置有该脱落防止臂6C的第2夹持部件6从动旋转的方向为同方向。即,脱落防止臂6C形成为,在侧面观察时,从第2夹持部件6的推压部6B的末端部,向以在外嵌合部6A的中央部上形成的插通孔6d为中心的紧固连结螺栓7A的紧固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紧固连结螺栓7A为右螺纹,所以以插通孔6d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即,从插通孔6d相对于推压部6B延展的方向朝向推压部6B的右侧方向)延展。

接着,将紧固连结螺栓7A的公螺纹部7a从凸缘接合方向的外嵌合部6A的外侧经由插通孔6d插入至筒状内部空间6c内,至该紧固连结螺栓7A的头部7b抵接于外嵌合部6A的外侧面(图中未示出)为止,使其螺纹接合于被嵌合在筒状内部空间6c处的内嵌合部5A的母螺纹部5d来紧固固定。该紧固连结螺栓7A的紧固固定时,假设第2夹持部件6在紧固方向从动旋转,脱落防止臂6C也从径向内侧抵接至相邻的连结螺栓4A的头部4a,阻止进一步的从动旋转。此外,第2夹持部件6被推压部6B及凸缘部1B的外侧面1a、脱落防止臂6C和连结螺栓4A的头部4a支承,所以能够使紧固连结螺栓7A的紧固作业稳定地进行。

另外,脱落防止臂6C的与凸缘部1B的外侧面1a面对的侧面,配置在设有该脱落防止臂6C的与第2夹持部件6的推压部6B的推压面6e相比靠从凸缘部1B的外侧面1a分离的一侧。因此,即使在将紧固连结螺栓7A紧固来将推压部6B的推压面6e推压至凸缘部1B的外侧面1a的情况下,脱落防止臂6C不与凸缘部1B的外侧面1a抵接,在脱落防止臂6C上不直接施加载荷,能够防止脱落防止臂6C的损坏。

因此,在将两推压部5C、6B分别紧靠于双凸缘部1A、1B的外侧面1a、1a的状态下将第1夹持部件5及第2夹持部件6在凸缘接合方向上拉近,在内嵌合部5A嵌合于外嵌合部6A内、内嵌合部5A和外嵌合部6A在凸缘接合方向(轴向)上重叠的状态下能够紧固固定。并且,在该被紧固固定的状态下,呈推压部6B延展的一侧的外嵌合部6A的外表面6a抵接于双凸缘部1A、1B的外周面1c、1c的至少一方的状态。

此外,紧固固定的状态下,内嵌合部5A的母螺纹部5d位于接近于紧固连结螺栓7A的头部7b的位置,所以母螺纹部5d和紧固连结螺栓7A的公螺纹部7a的螺纹接合部位接近于紧固连结螺栓7A的头部7b与外嵌合部6A的外侧面抵接的位置,能够使凸缘接合方向(轴向)的紧固连结螺栓7A的头部7b与该螺纹接合部位的距离比较小。由此,即使在对双凸缘部1A、1B作用弯曲方向(径向)或拉伸方向(轴向)的力的情况下,也能够良好地防止紧固连结螺栓7A的伸展和破坏,能够良好地防止双凸缘部1A、1B的分离或偏差及伴随于此的流体的泄漏。进而,能够使母螺纹部5d位于筒状内部空间5c、6c内的内嵌合部5A和外嵌合部6A的重叠部位,能够使紧固连结螺栓7A的长度比较短,能够良好地防止紧固连结螺栓7A的末端向筒状内部空间5c、6c的外部突出,能够在不损害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P的外观的情况下实现节省空间。

接着,将上述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P装接后,相对于双凸缘部1A、1B的其他所有的螺栓连结部位的相邻部位,将另外的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P从径向外侧顺次外嵌装接。另外,该外嵌装接根据需要,也可以仅相对于螺栓连结部位的相邻部位的一部分进行。

由此,在第1夹持部件5及第2夹持部件6借助紧固连结机构7被紧固固定的状态下,即使对双凸缘部1A、1B作用向弯曲方向(径向)的力的情况下,除了紧固连结机构7的紧固连结部位以外,还能够用内嵌合部5A和外嵌合部6A的重叠部位承接该力,能够实现作用于紧固连结机构7的紧固连结部位的应力的减少。此外,在第1夹持部件5及第2夹持部件6借助紧固连结机构7被紧固固定的状态下,内嵌有内嵌合部5A的外嵌合部6A的外表面抵接于双凸缘部1A、1B的外周面1c、1c的至少一方,所以在对双凸缘部1A、1B作用弯曲方向(径向)的力的情况下,也能够用该外嵌合部6A的外表面6a和双凸缘部1A、1B的外周面1c、1c的抵接部位承接该力,能够实现对紧固连结机构7、内嵌合部5A和外嵌合部6A的重叠部位作用的应力的减少。进而,在紧固连结螺栓7A的公螺纹部7a被插通于插通孔6d的状态下,公螺纹部7a的外周面和插通孔6d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既定的隙间,所以对双凸缘部1A、1B作用朝向弯曲方向(径向)的力,即使在万一紧固连结螺栓7A在径向上稍微发生位移的情况下,只要是该既定的隙间程度的位移,就能够在紧固连结螺栓7A的公螺纹部7a不抵接于插通孔6d的情况下,防止紧固连结螺栓7A的伸展和破坏。

因此,能够将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P容易地装接于双凸缘部1A、1B,并且进一步使由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P产生的双凸缘部1A、1B的接合强度提高,能够更切实地防止双凸缘部1A、1B的分离或偏差及伴随于此的自来水(流体的一例)的泄漏,也能够实现管路的耐震性能的提高。

由此,能够将包括双凸缘部1A、1B的管路加固成具备既定的耐震性能(脱离防止力为3DkN以上(D为公称直径))的耐震管路,并且能够简便且廉价地防止双凸缘部1A、1B的分离或偏差。

此外,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P在构成为筒状的外嵌合部6A内嵌合内嵌合部5A,进而,在内嵌合部5A内的筒状内部空间5c插通紧固连结机构7的紧固连结螺栓7A,所以能够兼用作位于双凸缘部1A、1B的外周面1c、1c的径向外侧位置的内嵌合部5A及外嵌合部6A的配设部位和紧固连结螺栓7A的配设部位。由此,能够使装接在双凸缘部1A、1B上的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P及紧固连结螺栓7A的凸缘接合方向(轴向)的尺寸、及该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P的径向外侧(径向)的尺寸都变小,能够节省空间。

进而,在由于自重或地震等,在双凸缘部1A、1B上产生翘曲或变形或相对的偏差等的情况下,形成为凹状的脱落防止臂6C也与连结螺栓4A的头部4a切实地抵接,能够维持抵接状态,能够更切实地防止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P从双凸缘部1A、1B脱落。此外,同样地,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P被设置于双凸缘部1A、1B的周向的某一部位的情况下,都能够防止该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P从双凸缘部向下方侧脱落。

这里,如上所述,构成为,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P将第1夹持部件5的内嵌合部5A和第2夹持部件6的外嵌合部6A的凸缘接合方向(轴向)的重叠部位的大小(嵌合距离)在既定范围内任意地调整,由此第1夹持部件5的推压部5C的推压面5e和第2夹持部件6的推压部6B的推压面6e的间隔能够在既定范围内任意地调整。

因此,对应于双凸缘部1A、1B的公称直径和设计压力,在双凸缘部1A、1B的壁厚被改变的情况下,例如,如图10所示,即使在对比双凸缘部1A、1B的壁厚薄的壁厚的双凸缘部10A、10B装接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P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调整(在图10将嵌合距离调整为较大)内嵌合部5A和外嵌合部6A的重叠部位的大小(嵌合距离),在使第1夹持部件5的推压部5C的推压面5e抵接于凸缘部10A的外侧面10a且使第2夹持部件6的推压部6B的推压面6e抵接于凸缘部10B的外侧面10a的状态下,使紧固连结螺栓7A的公螺纹部7a螺纹接合在内嵌合部5A的母螺纹部5d处,将内嵌合部5A及外嵌合部6A、乃至第1夹持部件5及第2夹持部件6良好地紧固固定在双凸缘部10A、10B上。

这样,即使在对应凸缘部1A、1B的公称直径或设计压力改变各凸缘部1A、1B的壁厚的情况下,紧固连结机构7由紧固连结螺栓7A和母螺纹部5d构成,前述紧固连结螺栓7A相对于内嵌合部5A和外嵌合部6A的筒状内部空间5c、6c从外嵌合部6A的外侧经由插通孔6d被插入,前述母螺纹部5d在内嵌合部5A的内周面5b上形成,与紧固连结螺栓7A螺纹接合,使母螺纹部5d位于筒状内部空间5c、6c内的内嵌合部5A与外嵌合部6A的重叠部位的外嵌合部6A侧的一端部,所以母螺纹部5d和紧固连结螺栓7A的公螺纹部7a的螺纹接合部位接近于紧固连结螺栓7A的头部7b与外嵌合部6A抵接的位置,能够使凸缘接合方向(轴向)的紧固连结螺栓7A的头部7b和该螺纹接合部位的距离比较小,即使在对双凸缘部1A、1B作用弯曲方向(径向)或拉伸方向(轴向)的力的情况下,也能够良好地防止紧固连结螺栓7A的伸展和破坏。此外,只要能够使该距离比较小,就能够作为使用通用的螺栓作为紧固连结螺栓7A,能够将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P设置成较为廉价。

〔其他实施方式〕

(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将双凸缘部1A、1B借助8对连结螺栓4A及连结螺母4B来连结,但能够对应于凸缘部1A、1B的公称直径或设计压力等,适当地调整连结螺栓4A及连结螺母4B的数量。例如,如图11所示,构成为将双凸缘部11A、11B借助4对连结螺栓4A及连结螺母4B连结,也能够构成为在螺栓连结部位的相邻部位上装接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P。

(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双凸缘部1A、1B上装接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P时,使第1夹持部件5的内嵌合部5A和第2夹持部件6的外嵌合部6A某种程度地嵌合后,将由内嵌合部5A、推压部5C、外嵌合部6A和推压部6B形成的凹部C外嵌装接于双凸缘部1A、1B,但是也可以适当地改变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P的装接顺序。

例如,使第2夹持部件6的推压部6B与凸缘部1B的外侧面1a抵接,使脱落防止臂6C从凸缘部1B的径向内侧抵接或接近于连结螺栓4A的头部4a,进而,使外嵌合部6A位于凸缘部1B的外周面1c的径向外侧,在此状态下,使第1夹持部件5的内嵌合部5A从凸缘接合方向嵌合至上述外嵌合部6A内,并且使推压部5C抵接于凸缘部1A的外侧面1a。之后,使紧固连结螺栓7A的公螺纹部7a经由外嵌合部6A的插通孔6d与内嵌合部5A的母螺纹部5d螺纹接合,也能够将第1夹持部件5及第2夹持部件6与两连结凸缘部1A、1B外嵌装接。

此外,例如,也可以是以下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将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P装接在双凸缘部1A、1B上时,在使第1夹持部件5的内嵌合部5A和第2夹持部件6的外嵌合部6A某种程度地嵌合时,使紧固连结螺栓7A的公螺纹部7a经由外嵌合部6A的插通孔6d与内嵌合部5A的母螺纹部5d某种程度地螺纹接合,之后将第1夹持部件5及第2夹持部件6的凹部C与双连结凸缘部1A、1B外嵌装接,之后,将紧固连结螺栓7A最终紧固。

(C)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将脱落防止臂6C仅设置在第2夹持部件6上,但根据需要,也可以构成为设置在第1夹持部件5及第2夹持部件的双方或一方上,该情况下,构成为将脱落防止臂6C相对于连结螺栓4A的头部4a或连结螺母4B从双凸缘1A、1B的径向内侧抵接或接近。

此外,也可以构成为,不将脱落防止臂6C形成为相对于连结螺栓4A的头部4a或连结螺母4B,从双凸缘1A、1B的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旋入的凹状,仅是相对于连结螺栓4A的头部4a或连结螺母4B从双凸缘1A、1B的径向内侧抵接的棒状部件。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省略脱落防止臂6C。

(D)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第1夹持部件5上设置内嵌合部5A,在第2夹持部件6上设置外嵌合部6A,但也可以在第1夹持部件5上设置外嵌合部,在第2夹持部件6上设置内嵌合部。

(E)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将第1夹持部件5的内嵌合部5A和第2夹持部件6的外嵌合部6A的嵌合形状、即在横截面观察时内嵌合部5A的外表面5a及外嵌合部6A的内表面6b的形状设置为大致正方形,但只要够成为在内嵌合部5A和外嵌合部6A被嵌合的状态下绕凸缘接合方向不能相对旋转,也可以采用其他嵌合形状。例如,可以构成为,在横截面观察时,将内嵌合部5A的外表面5a及外嵌合部6A的内表面6b的形状构成为椭圆形状、多边形状等。

(F)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夹持部件5的内嵌合部5A构成为有底筒状,在内部形成筒状内部空间5c,在内嵌合部5A的底部开口地形成母螺纹部5d,并且将第2夹持部件6的外嵌合部6A构成为有底筒状,在内部形成筒状内部空间6c,在外嵌合部6A的底部形成插通孔6d,由此将紧固连结机构7由被插通至该插通孔6d且与母螺纹部5d螺纹接合的紧固连结螺栓7A和该母螺纹部5d构成,但第1夹持部件5、第2夹持部件6及紧固连结机构7的结构能够适当地改变。

例如,如图12所示,构成为,具备能够将第1夹持部件50的内嵌合部50A内嵌至第2夹持部件51的外嵌合部51A的外径的大致方棒状,将第2夹持部件51的外嵌合部51A构成为筒状。另外,第1夹持部件50具备上述实施方式的檐状部5B及推压部5C,第2夹持部件51具备上述实施方式的推压部6B。并且,也可以构成为,在内嵌合部50A的末端侧,具备公螺纹部52a的螺栓52在凸缘接合方向(内嵌合部50A的长度方向)上突出地形成,在外嵌合部51A内内嵌合部50A不能相对旋转地嵌合的状态下,公螺纹部52a的末端向外嵌合部51A的外侧突出,紧固连结螺母53从外嵌合部51A的外侧抵接至外表面侧为止螺纹接合于该突出部分,第1夹持部件50及第2夹持部件51被紧固固定。

此外,例如,如图13所示,将第1夹持部件60的内嵌合部60A构成为筒状,设置成以下构造,具备将该内嵌合部60A以不能相对旋转的状态下能够内嵌至第2夹持部件61的外嵌合部61A上的外径,并且具备能够形成筒状内部空间63的内径,前述内部空间63能够供紧固连结螺栓62的公螺纹部(图中未示出)插通。即,在内嵌合部60A不形成母螺纹部。另外,第1夹持部件60具备上述实施方式的檐状部5B及推压部5C,第2夹持部件61具备上述实施方式的推压部6B(插通孔6d)。并且,紧固连结机构7具备紧固连结螺栓62和紧固连结螺母64,前述紧固连结螺栓62相对于内嵌合部60A和外嵌合部61A的筒状内部空间63、6c从一方的外侧以贯通状态插入,前述紧固连结螺母64从另一方的外侧螺纹接合至紧固连结螺栓62的突出公螺纹部62a上。并且,也可以构成为,以在外嵌合部61A内嵌合有内嵌合部60A的状态,突出公螺纹部62a向外嵌合部61A的外侧突出,紧固连结螺母64从外嵌合部61A的外侧至抵接于外表面侧为止螺纹接合于该突出公螺纹部62a,第1夹持部件60及第2夹持部件61被紧固固定。

由此,仅将内嵌合部60A及外嵌合部61A形成为筒状,不需要在二者上形成螺纹脊,所以能够将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P简便且廉价地构成。

(G)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第1夹持部件5的内嵌合部5A构成为有底筒状,在内部形成筒状内部空间5c,在该筒状内部空间5c处,将形成有檐状部5B及推压部5C的一侧开口地形成,但也可以构成为,将该开口地形成的部位借助由橡胶等构成的栓部件封闭。由此,能够良好地防止灰尘等侵入至筒状内部空间5c内,并且还能够实现外观的提高。

(H)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双凸缘部1A、1B构成为所谓的RF形凸缘来进行说明,但只要是凸缘接合即可,也可以是其他的凸缘接合,例如,也可以是所谓的GF形凸缘。

(I)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P装接在形成在作为构成流体配管系(管路)的流体管的一例的铸铁制的两个水道管1、1上的双凸缘部1A、1B上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作为流体管,也可以是气体或液体流通的管。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以上说明,能够提供一种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所述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将包括双凸缘部的管路加固为具备既定的耐震性能的耐震管路,并且能够简便且廉价地防止双凸缘部的分离或偏差。

附图标记说明

1 水道管(流体管)

1A 凸缘部

1B 凸缘部

1a 外侧面

1c 外周面

4A 连结螺栓

4a 头部

4B 连结螺母

5 第1夹持部件(夹持部件)

5A 内嵌合部

5C 推压部

5a 外表面

5b 内周面

5c 筒状内部空间

5d 母螺纹部(紧固连结机构)

5e 推压面

6 第2夹持部件(夹持部件)

6A 外嵌合部

6B 推压部

6C 脱落防止臂

6a 外表面(装接限制部)

6b 内表面

6c 筒状内部空间

6d 插通孔

6e 推压面

7 紧固连结机构

7A 紧固连结螺栓(紧固连结机构)

7a 公螺纹部

62 紧固连结螺栓(紧固连结机构)

62a 突出公螺纹部

64 紧固连结螺母(紧固连结机构)

P 凸缘接合部加固夹具

C 凹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