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非开挖整体内衬修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42156阅读:10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道非开挖整体内衬修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市政工程中的排水管道,具体涉及一种管道非开挖整体内衬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排水管网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是城市水污染防治和城市排涝、防洪的骨干设施,是衡量现代化城市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有3大类,一类是采用树脂固化的方法在管道内部形成新的排水管道,如CIPP现场固化工艺等;一类是采用小管穿大管的方式,在原有管道内部套入小的排水管道,以解决燃眉之急,如短管内衬、U型管拖入等工艺;最后一类是采用螺旋制管的方式在原有管道的内部采用缠绕法形成一条新管道,如螺旋缠绕法等。

软管内衬法,也称原位固化法(CIPP),是在现有的旧管道内壁上衬一层浸渍液态热固性树脂的软衬层,通过加热(利用热水、热汽或紫外线等)或常温使其固化,形成与旧管道紧密配合的薄层管,管道断面几乎没有损失,但其流动性能大大改善。

常用的翻转法内衬修复技术进行施工时,将与管径相匹配的,用于内衬软管材料固定和翻转的导入筒固定在地面的翻转台上,直接将内衬用软管材料的内侧翻转出来后,固定在导入筒下口。然后从导入筒的上口放入软管材料,并灌入水以后,利用该软管材料兼做增压管实施内衬材料的翻转。内衬软管材料翻转到检查井内以后,再由人工下到检查井底部,将垂直向下的内衬软管材料转弯90度成水平方向后,导入待修复管道内直到完成翻转。施工完毕后,需将管道两头的端部材料进行切除,这样在施工井侧从翻转用导入筒至检查井底部为止约5米用于增压的内衬软管被切下来成为废料,增加了施工成本。同时,实施翻转施工时内衬软管材料需要通过人工转向90度后导入待修复管道,浪费时间和人力、增加施工风险。另外,由于直接内衬软管材料兼做增压管,因此无法在合适处加装水位观察用管,不便实时查看材料翻转时的增压水位,施工过程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道非开挖整体内衬修复方法,其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管道非开挖整体内衬修复方法,所述方法涉及CIPP翻转,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涉及的设备包括有:

导入筒(1);

连接导入筒与翻转筒(4)的、折叠式的增压套筒(3);

所述翻转筒(4)呈类弧形;

一侧贯入翻转筒,用于灌注水,翻转所述内衬用软管材料的第一水管路(5);

由导入筒筒口导入,位于翻转筒内,终端连接于翻转后的材料尾部的第二水管路(6);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内衬用软管材料的拉入

首先用绳子将内衬用软管材料拴住,其次由导入筒筒口拉入,直至拉出翻转筒筒口,最后将内衬用软管材料的内面翻出后固定于翻转筒外侧;

S2:内衬用软管材料的翻转

由第一水管路注入冷水,将水的势能及动能转化成内衬用软管材料的翻转的动能,完成内衬用软管材料的自行翻转;

S3:热水固化

由第二水管路注入热水,同时,通过第一水管路的水泵抽取,以此形成水流回路,以便热水充满整个内衬软管,热水固化内衬软管。

所述增压套筒部分可折叠组合安装,方便操作,减少工程施工的运输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管道非开挖整体内衬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翻转筒由至少4块钣金件呈类弧形状焊接而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管道非开挖整体内衬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翻转筒的直径为30cm—40cm。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管道非开挖整体内衬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二水管路由一个水管构成,在水管的末端开设3-5个溢流孔,所述溢流孔的孔径与水管截面积的比例为1:3.5—1:4.2;

在所述水管的水平方向上,由水平方向的始端至溢流孔之间2米等距设置有至少两组小孔,每一组小孔由4个呈上下左右分布的小孔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管道非开挖整体内衬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导入筒的直径为30cm-40cm。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管道非开挖整体内衬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翻转筒的外弧侧还设置一水位观察口,所述水位观察口用于连接水位观察管 (7),所述水位观察管沿增压套筒延伸方向设置,在所述水位观察管上标有刻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管道非开挖整体内衬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增压套筒为折叠可拆卸组合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管道非开挖整体内衬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增压套筒长度为4m—6m。

本发明的一种管道非开挖整体内衬修复方法,既能节省翻转台至待修复管道为止的内衬软管材料,又能便捷快速地把内衬软管材料导入待修复的管道内,既不需要通过导入筒上口加水,又能方便的查看增压套管内水压,并且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改进部分所涉及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改进部分所涉及的步骤框图;

图3为本发明中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导入筒;2为固定架;3为增压套筒;4为翻转筒;5为第一水管路;6为第二水管路;7为水位观察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种管道非开挖整体内衬修复方法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如图1、2所示的一种管道非开挖整体内衬修复方法,涉及CIPP翻转,所述方法涉及的设备包括有:导入筒(1);连接导入筒与翻转筒(4)的、折叠式的增压套筒(3);所述翻转筒(4)呈类弧形;一侧贯入翻转筒,用于灌注水,翻转所述内衬用软管材料的第一水管路(5);由导入筒筒口导入,位于翻转筒内,终端连接于翻转后的材料尾部的第二水管路(6);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内衬用软管材料的拉入

首先用绳子将内衬用软管材料拴住,其次由导入筒筒口拉入,直至拉出翻转筒筒口,最后将内衬用软管材料的内面翻出后固定于翻转筒外侧;

S2:内衬用软管材料的翻转

由第一水管路注入冷水,将水的势能及动能转化成内衬用软管材料的翻转的动能,完成内衬用软管材料的自行翻转;

S3:热水固化

由第二水管路注入热水,同时,通过第一水管路的水泵抽取,以此形成水流回路,以便热水充满整个内衬软管,热水固化内衬软管。

其中,所述的翻转筒由至少4块钣金件呈类弧形状焊接而成。

其中,所述翻转筒的直径为30cm—40cm。

其中,所述的第二水管路由一个水管构成,在水管的末端开设3-5个溢流孔,所述溢流孔的孔径与水管截面积的比例为1:3.5—1:4.2;

在所述水管的水平方向上,由水平方向的始端至溢流孔之间2米等距设置有至少两组小孔,每一组小孔由4个呈上下左右分布的小孔构成。

其中,所述的导入筒的直径为30cm-40cm。

其中,在所述翻转筒的外弧侧还设置一水位观察口,所述水位观察口用于连接水位观察管(7),所述水位观察管沿增压套筒延伸方向设置,在所述水位观察管上标有刻度。

其中,所述的增压套筒为折叠可拆卸组合式,其由软管构成,减少工程施工的运输空间。

其中,所述的增压套筒长度为4m—6m。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其具体施工过程为:将内衬软管材料通过预先穿在装置中的绳子捆绑住以后,拉到翻转筒下口、翻转并通过绑带固定在翻转筒,然后将翻转筒放入检查井内的待修复管道的管口位置后,通过进出水管向翻转装置内加水增压。内衬软管材料在2-3米水压作用下,自行翻转进入待修复的管道,直至材料完成翻转置入待修复管道内。本装置设计合理,内衬软管材料通过翻转装置进入管道更加容易,节约成本,每次可以节省5米内衬软管材料。使用方便,可以通过进水管直接加水,不用再将水管从顶部加水。由进出水口加水,即可利用水压自行翻转,内衬软管材料可自动转向导入待修复管道,不用人工下井将材料转向90度才能导入待修复管道。可以通过水位管内显示的水位情况,随时掌握翻转时的水位高度。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在使用本发明的改进工艺完成翻转施工后,进入加热循环施工,首先将第二水管路的水管系在内衬软管材料的尾部,随着内衬软管材料的翻转完成施工布设,其次,通过连接在树脂软管材料上的第二水管路,将热水锅炉内出来的热水送到翻转后的内衬软管材料内,通过进出水口将混合后的温水利用热水泵抽出送到锅炉内继续加热,保持翻转装置内5米水压,循环加热,直至内衬软管硬化。在循环加热过程中可以利用 热水泵通过进出水管直接抽水,不用再将水管从顶部放入装置抽水。加热循环时可以通过水位管内显示的水位情况,随时掌握翻转装置内的水位高度,不用人工爬上施工塔上导入筒口查看水位,保证装置内5米水压,确保软管完全胀开,贴牢管壁。

本发明的一种管道非开挖整体内衬修复方法,针对非开挖整体内衬修复中的水压翻转工艺进行改进,所述的改进通过相应的设备改进及其随之的相应方法得以体现,首先将导入筒由原先的固定式分设为两部分——即:导入筒部分及增压套筒部分,所述增压套筒部分可折叠,减少工程施工的运输空间;其次在增压套筒之后接续翻转筒,所述翻转筒呈类弧形状设置,用以满足内衬修复材料的自行翻转,省却人工作业,实现简洁有效的半自动化;再次,将原先与热水固化用的管道一起设置的用于冷水推进翻转的进水管道的竖直方向部分设立于外部,方便了热水固化管路的多样化布置;本发明的一种管道非开挖整体内衬修复方法,既能节省翻转台至待修复管道为止的内衬软管材料,又能便捷快速地把内衬软管材料导入待修复的管道内,既不需要通过导入筒上口加水,又能方便的查看增压套管内水压,并且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