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驱动系统的旋转轴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35648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驱动系统的旋转轴密封结构,且更具体地涉及这样一种用于车辆的驱动系统的旋转轴密封结构,其密封当旋转轴可旋转地插入驱动系统的壳体的轴孔时产生的间隙。

背景技术:
当将旋转轴可旋转地插入壳体的轴孔中时,密封构件被安装,用以防止储存在壳体中并被要求润滑壳体内的机构部或使其以液压方式运转的润滑油经由轴孔泄漏到外面,或者防止异物进入轴孔。如在驱动系统(诸如车辆的变速器和差速器)的情况中,当水容易从外面倾洒到轴孔附近时,出于保护密封构件使其防水的目的而使水转向的导流装置(deflector)在相对于密封构件沿轴向的外侧被安装在旋转轴上。已知一种结构,其中导流装置覆盖有从壳体沿轴向向外延伸的顶冠部(canopyportion),使得导流装置不太可能从壳体的径向外侧被溅上水(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献第2011-58524号(JP2011-58524A))。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如上文所述,通过在壳体中提供的导流装置覆盖有顶冠部的结构,轴孔被形成为使得顶冠部与旋转轴之间的间隙及顶冠部与导流装置之间的间隙沿直线被设置为朝向沿轴向的内侧,所以存在着由于水经由这些间隙进入到密封构件上而使密封性能下降的可能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驱动系统的旋转轴密封结构,其中水不太可能越过导流装置到达密封构件。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驱动系统的旋转轴密封结构。该旋转轴密封结构包括:壳体,在壳体的端部具有轴孔;旋转轴,由壳体支撑,该旋转轴经由轴孔延伸到壳体之外的外部空气中;以及密封机构,置于轴孔与旋转轴之间。壳体包括顶冠部和凹进部。顶冠部沿旋转轴的轴向延伸以便围绕旋转轴。凹进部从顶冠部的端面沿轴向与顶冠部同轴地凹进。密封机构包括导流装置和密封构件。导流装置包括扩展部和穿入部。扩展部以液密方式被固定到旋转轴并径向向外扩展。穿入部从扩展部沿轴向弯曲并延伸到凹进部中。密封构件是弹性体,并包括旋转轴滑动接触部和延伸部。旋转轴滑动接触部相对于壳体与旋转轴之间的导流装置在壳体侧以液密方式被固定在轴孔中,且与旋转轴以液密方式滑动接触。延伸部沿轴向延伸并与扩展部以液密方式滑动接触。通过上述构造,壳体包括:顶冠部,沿旋转轴的轴向延伸以便围绕旋转轴;以及凹进部,从顶冠部的端面沿轴向与顶冠部同轴地凹进;并且密封机构包括导流装置,该导流装置包括:扩展部,以液密方式被固定到旋转轴并径向向外扩展;以及穿入部,从扩展部沿轴向弯曲并延伸到凹进部中。因此,由顶冠部、凹进部和导流装置形成了迷宫密封(labyrinth),所以,水不太可能越过导流装置进入密封构件。因此,能够改善密封构件的密封功能。在上述方案中,在延伸部的外周部径向向外扩展的状态下,延伸部可与扩展部以液密方式滑动接触。通过上述构造,由于充分地确保了密封构件的延伸部与导流装置的扩展部之间的接触面积,能够抑制接触压力的变化,因此能够可靠地阻止诸如水之类的异物进入轴孔。在延伸部和扩展部之间并未形成围绕密封构件的延伸部和扩展部彼此滑动接触的部分的空隙。在上述方案中,顶冠部可在其下部具有缺口。通过上述构造,即使当水进入顶冠部与导流装置的穿入部之间的间隙时,水会沿着导流装置的穿入部向下流动,经由缺口从该间隙落下并随后被排放到壳体的外面。在上述方案中,旋转轴可以是后轮侧驱动轴,且顶冠部可在其车辆后侧部具有缺口。通过上述构造,顶冠部的车辆后侧部(缺口设置在此处)是这样一个位置,在该位置上,被前轮等溅起的路面上的水不太可能被倾洒到顶冠部内,因此由于顶冠部的存在而能够确保水难以进入导流装置。在上述方案中,顶冠部的端面与穿入部的远端彼此重叠的第一重叠距离以及壳体的端部的端面与穿入部的远端彼此重叠的第二重叠距离可大于旋转轴沿轴向的移动量。通过上述构造,即使当旋转轴沿轴向被移位该移动量时,从顶冠部的外周经由顶冠部、凹进部和导流装置朝向密封构件并未形成沿直线的间隙,而是由顶冠部、凹进部和导流装置保持了迷宫密封,所以,水不太可能越过导流装置进入密封构件。因此,能够防止密封构件的密封功能的下降。在上述方案中,可确保延伸部与扩展部之间的接触面积。通过上述构造,能够抑制接触压力的变化,所以能够可靠地阻止诸如水之类的异物进入轴孔。在上述方案中,可由顶冠部、凹进部和导流装置形成迷宫密封。通过上述构造,水不太可能越过导流装置进入密封构件,所以能够防止密封构件的密封功能的下降。在上述方案中,旋转轴可包括凸缘部,该凸缘部位于相对于顶冠部的端面沿轴向的外侧,且该凸缘部的外径可大于顶冠部的外径。通过上述构造,能够借助凸缘部来阻止水从旋转轴的外侧流向顶冠部。附图说明下文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且其中:图1是示出本发明所应用到的车辆的后驱动桥的示意性构造的概略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后驱动桥的局部放大纵向剖视图;图3是图2中的部分A的放大视图;以及图4是当沿图3中的B方向观看时第二分体壳体部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下文参照的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或相应的构件。图1是示出电动四轮驱动车辆中的后驱动桥10的构造的概略图,该后驱动桥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驱动系统的旋转轴密封结构所应用到的车辆的驱动系统。后驱动桥10是用于车辆的双轴电动驱动系统。后驱动桥10包括作为驱动源的电动马达11、第一减速齿轮对14、第二减速齿轮对16和差速齿轮单元19,它们都位于驱动桥壳体20内。第一减速齿轮对14设置在电动马达11的输出轴12与平行于输出轴12的副轴(countershaft,中间轴)13之间。第二减速齿轮对16设置在副轴13与平行于副轴13且与电动马达11同轴的差速器壳体(differentialcase,差速器箱)15之间。差速齿轮单元19包括设置在差速器壳体15之内的差速机构17。差速齿轮单元19通过利用从电动马达11经由第一减速齿轮对14和第二减速齿轮对16传递的转矩来驱动一对后轮侧驱动轴18(每个后轮侧驱动轴是旋转轴的一个示例)旋转。电动马达11的转子11a被联接到输出轴12的中心部。一对轴承21被装配到输出轴12的两端。由此,输出轴12被驱动桥壳体20经由该对轴承21可旋转地支撑。第一减速齿轮对14由小直径的副轴驱动齿轮(counterdrivegear,中间驱动齿轮)22和大直径的副轴从动齿轮(counterdrivengear,中间从动齿轮)23构成。副轴驱动齿轮22一体地固定到输出轴12的一端的远端侧。在副轴从动齿轮23与副轴驱动齿轮22啮合的状态下,副轴从动齿轮23被一体地固定到副轴13的一端侧。一对轴承24分别装配到副轴13的两端。副轴13被驱动桥壳体20经由该对轴承24可旋转地支撑。第二减速齿轮对16被布置成能够沿驱动轴18的轴线18a的方向相对于第一减速齿轮对14被移位。第二减速齿轮对16由小直径的最终驱动齿轮25和大直径的最终从动齿轮26构成。最终驱动齿轮25一体地固定到副轴13的另一端。最终从动齿轮26被布置成能够从副轴驱动齿轮22沿轴线18a的方向移位。最终从动齿轮26被装配到差速器壳体15的外周部,并在最终从动齿轮26与最终驱动齿轮25啮合的状态下被一体地固定。一对轴承27分别装配到差速器壳体15的两个轴向端部的外周。因此,差速器壳体15和一体地固定到差速器壳体15的最终从动齿轮26被驱动桥壳体20经由该对轴承27可旋转地支撑。差速机构17是众所周知的所谓锥齿轮类型。差速机构17包括一对侧齿轮28和一对小齿轮30。该对侧齿轮28沿着差速器壳体15内的旋转轴线彼此相对。该对小齿轮30被小齿轮轴29可旋转地支撑在这对侧齿轮28之间,且每个小齿轮均与该对侧齿轮28啮合。在小齿轮轴29垂直于差速器壳体15的旋转轴线的状态下,小齿轮轴29被固定到差速器壳体15。该对驱动轴18分别一体地联接到该对侧齿轮28。包括差速器壳体15和差速机构17的差速齿轮单元19通过利用从电动马达经由第一减速齿轮对14和第二减速齿轮对16传递的转矩来驱动该对驱动轴18旋转,同时允许该对驱动轴18之间存在转速差。该对驱动轴18中的一个插入穿过中空的圆筒形输出轴12并且联接到一对后轮31中的车辆左侧后轮。如图1所示,驱动桥壳体20由沿轴线18a方向的四个分体部形成。分隔构件20d是驱动桥壳体20的部件且具有圆筒形状。分隔构件20d将驱动桥壳体20的内部分隔成第一容纳空间20L和第二容纳空间20R。第一减速齿轮对14被容纳在第一容纳空间20L中。第二减速齿轮对16被容纳在第二容纳空间20R中。驱动桥壳体20还包括圆筒形的第一分体壳体部20a、盖形的第二分体壳体部20b(其为壳体的一个示例)和盖形的第三分体壳体部20c。第一分体壳体部20a被固定到分隔构件20d的一侧(图1中的左侧)。第一分体壳体部20a限定第一容纳空间20L。第二分体壳体部20b被固定到分隔构件20d的另一侧(图1中的右侧)。第二分体壳体部20b限定第二容纳空间20R。第三分体壳体部20c主要容纳电动马达11。第一分体壳体部20a、第二分体壳体部20b、第三分体壳体部20c和分隔构件20d是驱动桥壳体20的部件,且它们通过螺栓(图中未示出)以油密的方式彼此紧固,如图1所示。这些分体壳体部20a、20b、20c和分隔构件20d由铸造轻合金制成,例如由压铸铝或类似物制成。上述一对轴承21中的一个和上述一对轴承27中的一个由分隔构件20d支撑。如图1到图3中所示,驱动轴18中的一个由第二分体壳体部20b支撑,并从设置在第二分体壳体部20b的端部处的相应的轴孔42延伸到第二分体壳体部20b外部的大气中。副轴从动齿轮23和最终从动齿轮26被构造成进行旋转以便通过汲取储存于驱动桥壳体20的底部中的润滑油而将润滑油供给到被润滑的部分。即,根据本实施例的后驱动桥10中采用汲取润滑。汲取润滑通过汲取储存于驱动桥壳体20内的底部的润滑油而将润滑油供给到这些被润滑的部分。这些被润滑的部分例如为第一减速齿轮对14与第二减速齿轮对16的啮合部、差速机构17的齿轮啮合部和旋转滑动部、轴承21、24、27等等。如图2中所示,由最终从动齿轮26汲取的润滑油经由设置在侧壁20b1上的肋板39被引导到设置在第二分体壳体部20b的侧壁20b1处的该对轴承27中的一个。由此,轴承27被润滑。为了减少润滑油对副轴从动齿轮23的搅拌阻力,驱动桥壳体20包括第一收集槽32,该第一收集槽用于储存一部分被汲取的润滑油,以便降低储存于驱动桥壳体20的底部的润滑油的油面位置,该搅拌阻力随着车速V的增加而增加。第一油通道33设置在驱动桥壳体20的第一分体壳体部20a内。第一油通道33将由第一减速齿轮对14的副轴从动齿轮23汲取的润滑油引导到第一收集槽32。储存于第一收集槽32中的润滑油从设置在第一收集槽32中的润滑油供给口(图中未示出)被供给到被润滑的部分,并由于润滑油积聚到预定量或超过预定量而从第一收集槽32溢出,或者作为从设置在第一收集槽32的底部的排出口(图中未示出)自然排出的油而被供给到需要润滑的部分,这些需要润滑的部分例如为由于驱动桥壳体20中的底部的油面位置下降而未浸入润滑油中的轴承和油密封件。由此,润滑油返回到驱动桥壳体20内的底部。另一方面,第二油通道34设置在驱动桥壳体20的第二分体壳体部20b之内。第二油通道34将被第二减速齿轮对16的最终从动齿轮26汲取的润滑油引导到第二收集槽35。与第一收集槽32一样,第二收集槽35被设置为用以储存被汲取的润滑油并降低储存在驱动桥壳体20内的底部的润滑油的油面位置。被引导到第二收集槽35的润滑油从排出孔(图中未示出)自然地排出,并返回到驱动桥壳体20内的底部。接下来,将参照附图描述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被应用到后驱动桥10的该对驱动轴18的旋转轴密封结构。如图1所示,该旋转轴密封结构包括密封机构40。每个密封机构40被置于该对驱动轴18的一个与对应的轴孔42之间,并防止异物从外部空气中进入到相应的轴孔42中。为了描述方便起见,将以位于图1中的右侧的密封机构40为代表进行描述。至于位于图1的左侧的密封机构40,除了布置的取向沿横向颠倒之外,其构造与右侧的密封机构相似,所以省略该密封机构的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密封机构40包括密封构件41。密封构件41密封当驱动轴18可旋转地插入设置在驱动桥壳体20的第二分体壳体部20b中的轴孔42内时所具有的间隙。密封构件41具有油密封功能和防尘密封功能。油密封功能防止储存在驱动桥壳体20内并被要求润滑或以液压方式运转驱动桥壳体20内的诸如轴承27之类的机构部的润滑油经由轴承孔42泄漏到外部。防尘密封功能防止异物进入到轴孔42内。如图3所示,密封构件41由诸如橡胶之类的弹性体形成,且被第二分体壳体部20b支撑。密封构件41包括环形的第一密封唇部41a(其为旋转轴滑动接触部的一个示例)和第二密封唇部41b(其为延伸部的一个示例)。第一密封唇部41a相对于第二分体壳体部20b和驱动轴18之间的导流装置43(稍后描述)在第二分体壳体部20b侧上以液密方式固定在轴孔42中。第一密封唇部41a与驱动轴18以液密方式滑动接触。第二密封唇部41b沿轴线18a的方向延伸,并与导流装置43的扩展部43a以液密方式滑动接触。密封构件41的第二密封唇部41b在第二密封唇部41b的外周部径向向外扩展的状态下与扩展部43a以液密方式滑动接触。扩展部43a以液密方式固定到驱动轴18,并径向向外扩展。因此,充分保证了密封构件41的第二密封唇部41b与导流装置43的扩展部43a之间的接触面积,且能够抑制接触压力的变化,所以能够可靠地阻止诸如水之类的异物进入轴孔42。密封构件41的第二密封唇部41b在第二密封唇部41b的外周部径向向外扩展且扩展部43a固定到驱动轴18并径向向外扩展的状态下与扩展部43a以液密方式滑动接触。与在第二密封唇部41b的外周部径向向内扩展且扩展部43a固定到驱动轴18并径向向外扩展的状态下第二密封唇部41b与扩展部43a以液密方式滑动接触的情况相比,在第二密封唇部41b与扩展部43a之间不具有围绕第二密封唇部41b与扩展部43a彼此滑动接触的部分的空隙,所以能够防止水的积聚等等。因此,能够防止密封构件41的密封功能的下降。如图2和图3所示,如在诸如后驱动桥10之类的驱动系统的壳体中,当水容易从外面倾洒到轴孔42的附近时,为了保护密封构件41免于接触水而将水进行转向的导流装置43相对于密封构件41在沿轴线18a的方向的外侧以液密方式被固定到驱动轴18上。第二分体壳体部20b包括顶冠部44。顶冠部44从其端部20b4沿轴线18a的方向延伸以便围绕驱动轴18。因此,第二分体壳体部20b被构造为使水不太可能从驱动桥壳体20的径向外侧被倾洒到导流装置43上。如图2至图4所示,凹进部45在相对于顶冠部44的径向内侧从顶冠部44的端面44a沿轴线18a的方向同轴地凹进第二分体壳体部20b内。如图3所示,导流装置43包括扩展部43a和穿入部43b。扩展部43a以液密方式固定到驱动轴18,并径向向外扩展。穿入部43b从扩展部43a沿轴线18a的方向弯曲,并延伸到凹进部45中。如图3所示,通过设置沿轴线18a的方向延伸以便围绕驱动轴18的顶冠部44、从顶冠部44的端面44a沿轴线18a的方向与顶冠部同轴地凹进的凹进部45、以及以液密方式固定到驱动轴18并延伸到凹进部45中的导流装置43,从顶冠部44的外周经由顶冠部44、凹进部45和导流装置43朝向密封构件41并不形成沿直线的间隙,而是顶冠部44、凹进部45和导流装置43形成迷宫密封。因此水不太可能越过导流装置43进入密封构件41。因此,能够防止密封构件41的密封功能的下降。设置了三重防异物措施,即:从第二分体壳体部20b的端部20b4沿轴线18a的方向伸出以便围绕驱动轴18的顶冠部44、与导流装置43的扩展部43a以液密方式滑动接触的第二密封唇部41b、以及与驱动轴18以液密方式滑动接触的第一密封唇部41a。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异物经由轴孔42进入第二分体壳体部20b。顶冠部44或凹进部45可由与第二分体壳体部20b分开的另一构件来提供;然而,当顶冠部44或凹进部45与第二分体壳体部20b一体地形成时,不需要顶冠部44或凹进部45的组装,因此制造简单。如图3所示,第一重叠距离L1和第二重叠距离L2被设定成大于驱动轴18沿轴线18a的方向的移动量S。第一重叠距离L1是顶冠部44的端面44a与导流装置43的穿入部43b的远端43b1彼此重叠的距离。第二重叠距离L2是第二分体壳体部20b的端部20b4与导流装置43的穿入部43b的远端43b1彼此重叠的距离。由于后驱动桥10的运转产生驱动轴18沿轴线18a的方向的移动量S。因此,通过此构造,即使当后驱动桥10运转且驱动轴18沿轴线18a的方向移位此移动量S时,从顶冠部44的外周经由顶冠部44、凹进部45和导流装置43朝向密封构件41并不形成沿直线的间隙,而是由顶冠部44、凹进部45和导流装置43形成迷宫密封。因此水不太可能越过导流装置43进入密封构件41。因此,能够防止密封构件41的密封功能的下降。在密封构件41的第二密封唇部41b与导流装置43的扩展部43a之间的干涉量(interference)大于驱动轴18沿轴线18a的方向的移动量S的状态下,第二密封唇部41b与导流装置43的扩展部43a接触。因此,即使当后驱动桥10运转且驱动轴18沿轴线18a的方向移位此移动量S时,第二密封唇部41b能够保持与导流装置43的扩展部43a的接触,所以第二密封唇部41b表现出防尘密封功能。因此,能够防止密封构件41的密封功能的下降。如图4所示,顶冠部44在其车辆后下侧部具有缺口44b。即使当水进入顶冠部44与导流装置43的穿入部43b之间的间隙时,水会沿着导流装置43的穿入部43b向下流动,经由缺口44b从该间隙落下并随后被排放到第二分体壳体部20b的外面。顶冠部44的车辆后下侧部(缺口44b设置在该处)位于这样一个位置,在该位置上,被前轮(图中未示出)等溅起的路面上等处的水不太可能被倾洒到顶冠部44内,所以由于顶冠部44的存在而能够确保水难以进入导流装置43。如图3所示,驱动轴18包括凸缘部18b,该凸缘部18b位于相对于顶冠部44的端面44a沿轴线18a方向的外侧。驱动轴18的凸缘部18b的外径D2大于顶冠部44的外径D1,所以借助凸缘部18b能够阻止水从驱动轴18的外侧(图3中的右侧)流向顶冠部44。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驱动系统的旋转轴密封结构包括车辆的后驱动桥10(其为驱动系统的一个示例)的第二分体壳体部20b(其为壳体的一个示例)、驱动轴18(其为旋转轴的一个示例)和密封机构40。驱动轴18由第二分体壳体部20b支撑,并经由设置在第二分体壳体部20b的端部20b4处的轴孔42延伸到第二分体壳体部20b之外的空气中。密封机构40被置于轴孔42与驱动轴18之间,并防止异物从外部空气进入轴孔42。第二分体壳体部20b包括顶冠部44和凹进部45,顶冠部44沿驱动轴18的轴线18a的方向延伸以便围绕驱动轴18。凹进部45从顶冠部44的端面44a沿轴线18a的方向与顶冠部44同轴地凹进。密封机构40包括导流装置43和密封构件41。导流装置43包括扩展部43a和穿入部43b。扩展部43a以液密方式被固定到驱动轴18并径向向外扩展。穿入部43b从扩展部43a沿轴线18a的方向弯曲并延伸到凹进部45中。密封构件41是弹性体,并包括第一密封唇部41a(其为旋转轴滑动接触部的一个示例)和第二密封唇部41b(其为延伸部的一个示例)。第一密封唇部41a相对于第二分体壳体部20b与驱动轴18之间的导流装置43在第二分体壳体部20b侧上以液密方式被固定在轴孔42中,且与驱动轴18以液密方式滑动接触,第二密封唇部41b沿轴线18a的方向延伸并与扩展部43a以液密方式滑动接触。因此,通过设置沿驱动轴18的轴线18a的方向延伸以便围绕驱动轴18的顶冠部44、从顶冠部44的端面44a沿轴线18a的方向与顶冠部44同轴地凹进的凹进部45、以及以液密方式固定到驱动轴18并延伸到凹进部45中的导流装置43,由顶冠部44、凹进部45和导流装置43形成了迷宫密封,所以,水不太可能越过导流装置43进入密封构件41。因此,能够改善密封构件41的密封功能。如上所述,通过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驱动系统的旋转轴密封结构,在第二密封唇部41b的外周部径向向外扩展的状态下,密封构件41的第二密封唇部41b与导流装置43的扩展部43a以液密方式滑动接触。由此,充分地保证了密封构件41的第二密封唇部41b与导流装置43的扩展部43a之间的接触面积,且能够抑制接触压力的变化,所以能够可靠地阻止诸如水之类的异物进入轴孔42。因为在第二密封唇部41b的外周部径向向外扩展的状态下,密封构件41的第二密封唇部41b与导流装置43的扩展部43a以液密方式滑动接触,所以在第二密封唇部41b与扩展部43a之间并不形成围绕密封构件41的第二密封唇部41b与扩展部43a彼此滑动接触的部分的空隙,所以能够防止水的积聚等等。如上所述,通过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驱动系统的旋转轴密封结构,顶冠部44在其下部具有缺口44b。因此,即使当水进入顶冠部44与导流装置43的穿入部43b之间的间隙时,水会沿着导流装置43的穿入部43b向下流动,经由缺口44b从该间隙落下并随后被排放到第二分体壳体部20b的外面。该旋转轴是后轮侧驱动轴18,并且顶冠部44在其车辆后下侧部具有缺口44b。顶冠部44的车辆后下侧部(缺口44b设置在此处)位于这样一个位置,在该位置上,被前轮(图中未示出)等溅起的路面上等处的水不太可能被倾洒到顶冠部44内,所以由于顶冠部44的存在而能够确保水难以进入导流装置43。如上所述,通过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驱动系统的旋转轴密封结构,顶冠部44的端面44a与导流装置43的穿入部43b的远端43b1彼此重叠的第一重叠距离L1、和第二分体壳体部20b的端部20b4的端面与导流装置43的穿入部43b的远端43b1彼此重叠的第二重叠距离L2大于驱动轴18沿轴线18a的方向的移动量S。因此,即使当驱动轴18沿轴线18a的方向移位此移动量S时,从顶冠部44的外周经由顶冠部44、凹进部45和导流装置43朝向密封构件41并不形成沿直线的间隙,而是由顶冠部44、凹进部45和导流装置43保持迷宫密封,所以,水不太可能越过导流装置43进入密封构件41。因此,能够防止密封构件41的密封功能的下降。在本实施例中,可采用下列构造来获得上述的有益效果。即,当确保了密封构件41的第二密封唇部41b与导流装置43的扩展部43a之间的接触面积时,能够抑制接触压力的变化,所以能够可靠地阻止诸如水的异物进入轴孔42。当顶冠部44、凹进部45和导流装置43形成迷宫密封时,水不太可能越过导流装置43进入密封构件41,所以能够防止密封构件41的密封功能的下降。驱动轴18包括凸缘部18b,该凸缘部18b位于相对于顶冠部44的端面44a沿轴线18a的方向的外侧,且当凸缘部18b的外径D2大于顶冠部44的外径D1时,借助凸缘部18b能够阻止水从驱动轴18的外侧流向顶冠部44。当存在有多个实施例时,除另有说明之外,显然各个实施例的特征部分被允许根据需要而彼此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