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41774阅读:1500来源:国知局
电磁连接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磁连接装置,诸如电磁制动器或电磁离合器。更特定地,本申请涉及一种包括阻尼构件的电磁连接装置,所述阻尼构件减少当电枢受一种吸引目标构件所吸引时所产生的撞击声。



背景技术:

一种现有的电磁制动器或电磁离合器包括被电磁力吸引到吸引目标构件的一种电枢。所述电枢和所述吸引目标构件由金属制成。为此,当所述电枢被电磁力吸引至所述吸引目标构件时,由所述金属构件的碰撞而生成了如金属声般的冲击声或碰撞声响。该冲击声或碰撞声响带来令人不快的感受或不稳定性,它最好尽可能小。

例如在专利文献1或2中描述了能够减少所述冲击声的一种常规电磁连接装置。

在专利文献1中所披露的电磁连接装置包括夹在电枢与吸引目标构件之间的阻尼构件。所述阻尼构件包括形成为环形板形状的弹性构件和固定到所述弹性构件的环形板形的耐磨构件。所述弹性构件的材料是橡胶或树脂材料。

所述阻尼构件被储存于向所述吸引目标构件的摩擦表面敞开的环形凹槽内。在所述阻尼构件被安装至所述吸引目标构件上的情况下,所述阻尼构件的所述耐磨构件从所述吸引目标构件的摩擦表面突伸至所述电枢侧。

当所述电枢被推压抵靠所述耐磨构件时,所述阻尼构件的所述弹性构件受压缩。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所描述的所述电磁连接装置中,由于所述电枢被所述吸引目标构件的吸引而产生的撞击通过所述弹性构件减小,所述撞击声变小。

在专利文献2中所披露的电磁连接装置包括阻尼构件,所述阻尼构件使用当电枢受吸引目标构件吸引时所产生的磁性来执行阻尼。在专利文献2中所描述的吸引目标构件包括向所述摩擦表面敞开的第一环形凹槽,和向所述电枢的相反侧敞开的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储存电磁线圈。

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和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经由多个连通孔而彼此连通。所述阻尼构件的轴部延伸穿过所述连通孔。

所述阻尼构件包括储存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中的环形板形摩擦部,储存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中的环形板形致动器部,连接所述摩擦部与所述致动器部的轴部,以及偏压所述致动器部至所述电枢的相反侧的弹簧构件。所述轴部延伸穿过所述弹簧构件。所述弹簧构件在被压缩时被插入于所述致动器部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底部之间。在所述电磁线圈没有被激励的情况下,当所述致动器部被所述弹簧构件推到所述电磁线圈侧时所述摩擦部被储存于所述第一转子中。

当所述电磁线圈被激励,并且所述致动器部由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底部以磁性方式吸引时,所述摩擦部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突伸至所述电枢侧。即,当所述电枢受所述吸引目标构件吸引时,所述阻尼构件的摩擦部在所述吸引目标构件之前接触所述电枢。因此,在专利文献2中所描述的电磁连接装置中,当所述电枢挤压所述阻尼构件克服作用于所述阻尼构件的致动器部上的磁性吸引时,由所述电枢受所述吸引目标构件吸引所产生的撞击被减少。

相关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号9-329157

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号5-42773。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待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所描述的弹性构件在电枢与吸引目标构件间隔开的状态下支撑耐磨构件。为此,所述弹性构件需要被形成为能够正确地支撑所述耐磨构件的形状。如果所述耐磨构件的支撑不稳定,则在所述电枢与所述吸引目标构件间隔开的情况下所述耐磨构件的摩擦表面可以倾斜并且接触所述电枢。因此,存在着对于所述弹性构件的形状的约束。所述弹性构件的形状例如被限于板形。

当所述弹性构件具有板形时,则不可能通过使用难以弹性变形的材料制成的所述弹性构件来升起所述阻尼构件。此原因如下:当使用难以弹性变形的板形弹性构件时,在压缩所述弹性构件时所述电枢移动的移动速度降低,并且从所述电磁线圈的激励开始至所述电枢受所述吸引目标构件的磁性吸引所必需的时间变长。因而,由于所述电枢受所述吸引目标构件的磁性吸引的响应降低,则不能使用能够获得高阻尼效果的材料制成的弹性构件,如上所述。

当通过运用一种在不使用耐磨构件的情况下使得所述弹性构件与所述电枢接触的布置来改变所述弹性构件的形状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该问题。然而,当运用此布置时,所述弹性构件磨损,或者由所述磨损所产生的磨损粉末散落。另外,所述弹性构件可能破裂。

在专利文献2中所描述的阻尼构件通过组合多个零件而形成。在组装所述阻尼构件的操作中,需要同时进行将所述阻尼构件组装到所述吸引目标构件的操作。当组装所述阻尼构件时,首先,多个轴部被安装到所述摩擦部上。接下来,所述轴部延伸穿过所述吸引目标构件的连通孔,并且所述弹簧构件被装配到突伸入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的轴部上。所述致动器部被焊接到在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中的轴部的远端处的小直径部。

在使用专利文献2中所描述的所述阻尼构件的电磁连接装置中,因为组装所述阻尼构件的操作复杂,则生产率低。

本发明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并且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连接装置,其能够获得高阻尼效果和提升生产率且同时防止弹性构件暴露到摩擦表面。

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连接装置,包括:电枢,所述电枢包括形成于一端处的接触表面并且可沿着与所述接触表面垂直的轴线移动;吸引目标构件,所述吸引目标构件包括配置成当所述电枢移动时与所述电枢的接触表面相接触的接触表面,所述吸引目标构件在沿着所述轴线的方向上的移动被调节;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产生穿过所述电枢和所述吸引目标构件的磁通量并且导致所述吸引目标构件以磁性方式吸引所述电枢;弹簧构件,所述弹簧构件在所述电枢与所述吸引目标构件沿着所述轴线分离开的方向上偏压所述电枢;以及阻尼构件,所述阻尼构件被安装在作为所述电枢和所述吸引目标构件之一的第一构件上,并且朝向作为所述电枢和所述吸引目标构件中另一个的第二构件;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包括形成与所述第二构件的接触表面的第一壁,以及沿着所述轴线从所述第一壁的边缘部延伸至所述第二构件相反侧的第二壁;所述阻尼构件包括:阻尼器盖,所述阻尼器盖包括沿着所述第一壁延伸的邻接部和沿着所述第二壁延伸的接合部;和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被固定到所述邻接部以便被夹在所述第一壁和所述阻尼器盖的邻接部之间;所述阻尼器盖从所述第二构件的一侧被放置到所述第一构件上,并且当所述接合部与所述第二壁接合时候被保持在所述第二壁上以便可沿着所述轴线移动,并且所述第一壁包括凹部,所述凹部被构造成用以在向所述吸引目标构件吸引所述电枢的过程中储存受第二构件推压的所述阻尼器盖的邻接部。

技术效果

在根据本发明的电磁连接装置中,在以磁性方式将所述电枢向所述吸引目标构件吸引的过程中,所述阻尼构件的阻尼器盖和所述第二构件彼此接触。当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从该状态彼此接近时,所述弹性构件被压缩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阻尼器盖的邻接部之间。

当所述弹性构件以此方式弹性变形时,所述电枢的动能减少。

在以磁性方式将所述电枢向所述吸引目标构件吸引的过程中,所述阻尼器盖的邻接部被储存于所述第一构件的凹部中。在那之后,在动能已减少的状态下,所述电枢被所述吸引目标构件以磁性方式吸引。

因此,根据本发明,有可能提供一种当所述电枢受所述吸引目标构件磁性吸引时产生小的撞击声的电磁连接装置。所述弹性构件不会暴露于所述第一构件的摩擦表面并且不会接触所述第二构件。因此,所述弹性构件在与所述第二构件接触的情况下没有磨损,并且没有所述弹性构件的磨损粉末生成。

所述弹性构件经由所述阻尼器盖受所述第一构件支撑。为此,因为所述弹性构件的形状的自由度变高,则所述弹性构件可以被形成为即便在使用难以弹性变形的材料作为所述弹性构件的材料的情况下也能够相对容易地弹性变形的形状。因此有可能获得响应和阻尼效果都高的阻尼构件。

所述阻尼器盖被放置到作为所述电枢和所述吸引目标构件之一的第一构件上以便支撑所述弹性构件,并且被保持在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二壁上。

为此,所述阻尼构件能够被容易地安装到所述第一构件上。

因此,根据本发明,有可能提供一种能够获得高阻尼效果并且提升生产率且同时防止所述弹性构件向所述摩擦表面暴露的电磁连接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电磁连接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沿着图1中的线II-II截取的阻尼构件的剖视图;

图3是沿着图2中的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4是沿着图2中的线IV-IV截取的剖视图;

图5是沿着图2中的线V-V截取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电磁连接装置的放大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其图示出非连接状态;以及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电磁连接装置的放大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其图示出连接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图1至图7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磁连接装置。在此实施例中,将解释本发明被应用到电磁离合器的示例。

如图1所示的电磁离合器1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电磁连接装置,并且包括转子3和朝向所述转子3的电枢4,输入轴2延伸穿过转子3。

所述输入轴2被连接至驱动装置(未示出)。所述驱动装置具有在所述输入轴2在向前方向旋转的操作状态与所述输入轴2沿反向旋转的操作状态之间切换的功能。所述输入轴2经由双向离合器5连接至输出轴6。

所述双向离合器5等效于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号2013-174345中所披露的双向离合器。

所述双向离合器5具有在所述输入轴2的旋转被传送到所述输出轴6的接合状态与所述输入轴2能够相对于所述输出轴6旋转的脱离状态之间切换的功能。如果所述双向离合器5处于接合状态,则所述输入轴2的旋转被传输至所述输出轴6,而与所述输入轴2的旋转方向无关。如果所述双向离合器5处于脱离状态,则所述输入轴2相对于所述输出轴6自由地旋转,而与所述输入轴2的旋转方向无关。

所述双向离合器5包括切换构件7,所述切换构件7被构造成在所述接合状态与所述脱离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切换构件7能够沿所述输入轴2的轴向方向相对于所述双向离合器5的其余构件移动。当所述切换构件7在图1中向左移动(在所述电枢4(待稍后描述)被所述转子3以磁性方式吸引的方向上),所述双向离合器5被设置在所述脱离状态。当所述切换构件7在图1中向右侧移动时,所述双向离合器5被设置处于接合状态。应注意到,所述切换构件7的移动方向不限于以上所述,并且可以是与以上所述方向相反的方向。

所述切换构件7被压配合于所述电枢4的管状部8(待在稍后描述)中并且与所述电枢4一体地移动。

所述电磁离合器的转子3由磁性材料形成为环形。所述输入轴2被压配合于所述转子3的轴向部中。即,所述转子3在其沿所述输入轴2的轴向方向的移动被调节的情况下被安装在所述输入轴2上,并且与所述输入轴2一体地旋转。在此实施例中,所述转子3构成本发明中的“吸引目标构件”以及“第二构件”。

所述摩擦表面11(接触表面)被形成在朝向所述电枢4的转子3的一部分上。向所述电枢4的相反侧敞开的环形凹槽12被形成在所述电枢4的相反侧上的转子3中。场芯部13被插入到所述环形凹槽12内,而不与所述转子3接触。所述场芯部13包括缠绕成环形形状的电磁线圈14,并且被固定到固定壳体(未示出)。

所述电磁线圈14被线圈绕线筒15和线圈盖16所覆盖并且被储存于场芯部13中。引线17被连接至所述电磁线圈14的绕线端。所述引线17延伸穿过所述线圈绕线筒15并且被引导至所述场芯部13的外侧。所述线圈绕线筒15在所述轴向方向保持所述电磁线圈14的一端。所述电磁线圈14被装配于所述线圈绕线筒15中。所述线圈盖16在所述轴向方向被放置于所述电磁线圈14的另一端上并且被填隙片(未示出)锁定于所述场芯部13的敞开部13a处。

所述电枢4通过磁性材料形成为预定形状。当所述电磁线圈14被激励时,所述电枢4与所述转子3协同形成磁性回路以穿过磁通量φ。根据此实施例的电枢4包括形成为环形板形状的平坦部22,其具有朝向所述转子3的摩擦表面11的摩擦21(接触表面),以及在周缘侧上从所述平坦部22的边缘延伸至所述转子3的相反侧的管状部8。在此实施例中,所述电枢4对应于本发明中的“第一构件”。所述电枢4的平坦部22构成本发明中的“第一壁”,并且所述管状部8构成本发明中的“第二壁”。当电枢4朝所述转子3移动时,所述平坦部22的摩擦表面21接触所述转子3的摩擦表面11。

支撑构件23延伸穿过所述平坦部22的轴向部分。所述支撑构件23被形成为环形形状并且位于与所述环形平坦部22相同的轴线上。所述平坦部22被支撑于所述支撑构件23的外表面上以便沿轴向方向和圆周方向可动。

所述输入轴2延伸穿过所述支撑构件23的轴向部。所述支撑构件23被压配合且固定到所述输入轴2上。

所述电枢4的内表面被装配到所述支撑构件23上以便在所述输入轴2的轴向方向上可旋转且移动。即,所述电枢4能够沿着与所述摩擦表面21垂直的轴线(所述输入轴2的轴线C)移动并且也能够绕所述输入轴2的轴线C相对于所述转子3旋转。

根据此管状部的所述管状部8被形成为圆筒形并且安装到如上所述的所述双向离合器5的切换构件7上。根据本实施例的电枢4在与所述转子3分离开的方向上受设置于所述双向离合器5上的弹簧构件24偏压。在所述电磁线圈14未被激励的情况下,所述电枢4被保持在以一段预定气隙G(见图6)远离所述转子3的摩擦表面11的位置处。

阻尼构件25被安装到所述电枢4的外周上,如图1所示。所述阻尼构件25包括朝向所述转子3的阻尼器盖26,以及固定到所述阻尼器盖26的弹性构件27。所述阻尼构件25从所述转子3的侧部被放置到形成在介于所述电枢4的所述平坦部22与管状部8之间的连接部处的拐角部28上。

所述阻尼器盖26通过将金属板弯曲为预定形状而形成,并且所述阻尼器盖26通过所述管状部8保持以便在沿着所述输入轴2的轴线C的方向上可移动。如图6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所述阻尼器盖26包括形成为在沿着所述管状部8的外表面的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圆筒形形状的接合部31,以及在沿着所述平坦部22的径向方向上从所述接合部31的一端向内延伸的环形板形邻接部32。

与形成在所述管状部8的外表面中的环形凹槽33相接合的多个凸起34被形成于所述接合部31上。通过利用压缩模制使得所述接合部31的部分在径向方向上局部地向内突伸,形成根据本实施例的凸起34。所述凸起34被设置在所述接合部31的圆周方向上以预定间隔分离开的位置处。所述凸起34被形成在图2中以符号A指示的位置处。所述环形凹槽33的凹槽宽度大于所述凸起34的构造宽度。所述凸起34的构造宽度是在所述输入轴2的轴向方向上的凸起34的长度。为此,所述接合部31以可拆分的方式与所述管状部8相接合以便被允许在沿着轴线C的方向上移动一段预定长度。

所述邻接部32在所述径向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转子3的摩擦表面11在所述径向方向上的宽度。所述邻接部32的内边缘被弯曲成具有指向所述转子3相反侧的远端的形状。在朝向所述邻接部32的所述电枢4的平坦部22中形成了凹部35。如图7所示,所述凹部35的尺寸被形成为呈整体地储存所述邻接部32。

如图2所示,所述弹性构件27被形成为沿邻接部32延伸而且同时与所述邻接部32的内边缘和外边缘间隔开的环形形状。如图6中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弹性构件27由橡胶制成并且通过硫化粘接而被固定至所述邻接部32,以便夹在所述邻接部32与所述平坦部22之间。

与所述输入轴2的轴线C垂直的平坦压缩表面35a被形成在所述平坦表面22的与所述弹性构件27接触的一部分上。从所述输入轴2的轴向方向观看的压缩表面35a具有环形形状。如图6所示,通过包括所述压缩表面35a和连接至所述压缩表面35a的内边缘的环形间隙凹槽35b,形成了上述凹部35。如图7所示,所述间隙凹槽35b被形成为能够储存所述邻接部32的内边缘部的形状。

如图2所示,所述弹性构件27包括沿所述邻接部32形成为环形形状的基部36,以及都从所述基部36突伸的多个第一凸出部37和多个第二凸出部38。所述基部36、所述第一凸出部37、以及所述第二凸出部38通过整体模制而被一体地形成。

如图3所示,所述基部36被形成为具有梯形截面。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凸出部37包括从所述基部36突伸的柱状部37a,以及从所述柱状部37a的远端面突伸的峰部37b。当从所述输入轴2的轴向方向观看时,所述柱状部37a被形成为呈在所述弹性构件27的圆周方向上弯曲的椭圆形状。所述峰部37b被形成为具有在所述弹性构件27的圆周方向上延伸的峰状截面。所述第一凸出部37的高度(即介于所述第一凸出部37的远端与所述邻接部32之间的长度)H1大致比所述基部36的高度Hb(见图3)大三倍。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凸出部37被设置在将具有环形形状的所述弹性构件沿圆周方向划分为预定数目零件的多个位置处。根据此实施例的第一凸出部37被设置于将所述弹性构件27沿圆周方向均等地划分为12个零件的多个位置处。所述第一凸出部37的高度、体积和数目能够适当地与当所述电枢4被所述转子3以磁性方式吸引时所产生的撞击的幅度一致地被改变。

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凸出部38被形成为从所述基部36突伸的柱状部。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凸出部38被定位在布置于所述弹性构件27的圆周方向上的多个第一凸出部37之间。当从所述输入轴2的轴向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二凸出部38被形成为呈在所述弹性构件27的圆周方向上弯曲的椭圆形状。所述椭圆的长度比所述第一凸出部37的长度长。所述第二凸出部38的高度H2比所述第一凸出部37的高度H1更小。所述第二凸出部38的高度、体积和数目能够适当地与当所述电枢4被所述转子3以磁性方式吸引时所产生的撞击的幅度一致地被改变。

即,所述弹性构件27包括多个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37和所述第二凸出部38),它们在沿着所述输入轴2的轴线C的方向上的长度彼此不同。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凸出部37的高度H1被设置为使得在所述第一凸出部37的远端与所述电枢4的压缩表面35a相接触的情况下形成比介于所述转子3与所述邻接部32之间的气隙G狭窄的间隙d。

具有上述结构的所述阻尼构件25在所述电枢4被组装到双向离合器5的情况下被安装到所述电枢4的外周上。此安装操作是通过将所述阻尼构件25的所述接合部31放置到所述电枢4的拐角部28上并且压缩所述阻尼构件25以便在所述接合部31中推压所述拐角部28来执行的。通过这种推压,所述接合部31弹性变形,并且所述凸起34进入所述电枢4的环形凹槽33。当所述凸起34进入所述环形凹槽33时,所述阻尼构件25接合所述电枢4。

在具有所述电枢4的电磁离合器1中,当所述电磁线圈14被激励时,所述磁通量φ(见图1)流至所述场芯部13、所述转子3和所述电枢4,并且所述电枢4被所述转子3以磁性方式吸引。当所述电枢4被所述磁性吸引从如图6所示的初始位置移动到所述转子3的侧部时,所述阻尼器盖26的邻接部32首先撞击所述转子3的摩擦表面11。即便在所述阻尼器盖26撞击所述转子3之后,所述电枢4连续地移动至所述转子3的侧部。

当所述电枢4相对于所述阻尼器盖26移动至所述转子3的侧部时,所述弹性构件27的第一凸出部37被压缩并且弹性变形。当所述第一凸出部37发生弹性变形时,所述电枢4的动能减少。当所述第一凸出部37的变形量增加,并且所述电枢4进一步移动时,所述第二凸出部38撞击所述电枢4的压缩表面35a。所述第二凸出部38被压缩并且弹性地变形。因此,在以磁性方式吸引所述电枢4至所述转子3的过程中,设置于所述弹性构件27上的所述多个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37和所述第二凸出部38)被从高度最大的(在沿着所述输入轴2的轴线C的方向上的高度最大)第一凸出部37开始依序地压缩。

当所述第二凸出部38受压缩时,所述电枢4的动能减少。在那之后,如图7所示,所述电枢4在所述动能被所述第一凸出部37和第二凸出部38的弹性变形减少的情况下受所述转子3的磁性吸引。与此同时,所述阻尼器盖26的邻接部32被储存在所述电枢4的凹部35中。

为此,因为所述电枢4在移动速度随着动能的减少而降低的情况下被所述转子3吸引,则在吸引时产生的撞击声变小。因此,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电磁离合器,当所述电枢4被所述转子3磁性吸引时产生小的撞击声。所述弹性构件27不会暴露于所述电枢4的摩擦表面21并且不会接触所述转子3。因此,所述弹性构件27在与所述转子3接触的情况下没有磨损,并且没有所述弹性构件27的磨损粉末生成。

所述弹性构件27经由所述阻尼器盖26通过所述电枢4支撑。为此,因为所述弹性构件27的形状的自由度变高,则所述弹性构件27可以被形成为即便难以弹性变形的材料用作所述弹性构件27的材料的情况下也能够相对容易地弹性变形的形状。因此有可能获得响应和阻尼效果都高的阻尼构件25。

根据本发明的阻尼器盖26从所述转子3的侧部被放置到所述电枢4上,并且当所述接合部31与所述电枢4的管状部8相接合时被保持至所述管状部8以便能够沿着所述输入轴2的轴线C移动。为此,所述阻尼构件25能够被容易地安装到所述电枢4上。

因此,根据此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能够获得高阻尼效果并且提升生产率同时防止所述弹性构件27暴露至所述电枢4的摩擦表面21的电磁离合器。

在此实施例中,所述阻尼器盖26的接合部31与形成在所述电枢4的外周上的拐角部28相接合,由此将所述阻尼构件25组装至所述电枢4。所述阻尼构件25能够被组装到所述电枢4而不使用工具。因此可以提供一种能够更容易地组装所述阻尼构件25的电磁离合器。

根据本实施例的所述弹性构件27包括多个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37和所述第二凸出部38),它们在沿着所述输入轴2的轴线C的方向上的长度彼此不同。在将所述电枢4磁性吸引到所述转子3的过程中,这些凸出部从沿所述输入轴2的轴线C的方向上的长度最大的凸出部(第一凸出部37)被依序地压缩。

为此,在将所述电枢4磁性地吸引至所述转子3的过程的初始阶段中,所述弹性构件27的阻力或拖曳力变小。这意味着当作用于所述电枢4上的磁性吸引力相对较小时,所述电枢4以高的响应而移动。因此,根据此实施例,可以提供电枢4具有更高响应的电磁离合器。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转子3和电枢4被形成为圆筒形形状。然而,这些构件的形状能够被适当地改变。

根据此实施例的阻尼构件25被安装至所述电枢4的外周上。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所述阻尼构件25能够被设置于所述转子3的外周上。所述阻尼构件25可被安装于具有环形形状的电枢4的内表面上,或具有环形形状的转子3的内表面上。

磁性地吸引所述电枢4的所述构件不限于所述转子3。例如,可以采用在如日本专利公开号2010-59984所披露的一种其中所述电枢被所述场芯部磁性吸引的布置。在此情况下,所述阻尼构件25被安装于所述电枢4和所述场芯部之一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已解释了其中本发明被应用到电磁离合器1的示例。然而,本发明也可适用于电磁制动器。

附图标记的解释

1 电磁离合器;

3 转子(吸引目标构件);

4 电枢;

8 管状部(第二壁);

11,21 摩擦表面;

14 电磁线圈;

22 平坦部(第一壁);

24 弹簧构件;

25 阻尼构件;

26 阻尼器盖;

27 弹性构件;

28 拐角部;

31 接合部;

32 邻接部;

33 环形凹槽;

35 凹部;

37 第一凸出部;

38 第二凸出部;

C 轴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