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螺母预紧滚珠丝杠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29039阅读:2950来源:国知局
双螺母预紧滚珠丝杠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滚珠丝杠副传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螺母预紧滚珠丝杠副。



背景技术:

目前,精密的滚珠丝杠副传动,除要求一定的单向进给精度外,还应严格控制轴向间隙,否则,当丝杠反向回转时,将产生空回误差。为了消除轴向间隙引起的空回误差,滚珠丝杠副一般采用双螺母预紧。双螺母垫片式预紧是最常用的双螺母预紧方式。申请号为CN201020514599.8的专利公开了双螺母插管垫片预紧式滚珠丝杠副,其预紧的结构是在丝杠上套有主螺母和副螺母,主螺母和副螺母左右放置,在主螺母和副螺母之间设有垫片,主螺母、副螺母和垫片通过连接键固定连接。调整垫片的厚度,使主螺母与副螺母沿轴向产生背向位移,以达到双螺母预紧和调隙的目的。双螺母垫片式预紧的特点是预紧力的大小在出厂前由制造厂调整好,售出后一般用户不能进行再调整。双螺母垫片式预紧的缺点是调整预紧力需要反复修配垫片并反复装拆垫片,生产效率低。另外,磨损后的滚珠丝杠副重新调整预紧力需要更换并反复修配垫片,维修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紧力调整方便,丝杠、螺母磨损后能自动消除丝杠与螺母之间的轴向间隙的双螺母预紧滚珠丝杠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螺母预紧滚珠丝杠副,包括丝杠、主螺母、副螺母、预紧块、压紧条;所述丝杠上套有主螺母和副螺母,在主螺母朝着副螺母的端部设有主槽,在副螺母朝着主螺母的端部设有副槽,主螺母端部上的主槽与副螺母端部上的副槽一一相互对齐;所述主槽的底面是倾斜的或副槽的槽底面是倾斜的,或者主槽的底面与副槽的槽底面都是倾斜的;所述预紧块设有斜面,预紧块镶嵌在主螺母的主槽与副螺母的副槽内并能在主槽、副槽内移动,主槽、副槽的两侧面与预紧块上对应的面接触,预紧块的斜面与主槽的底面接触或与副槽的槽底面接触;所述压紧条设置在主螺母与副螺母的对接处的周围且压在或间接压在预紧块上,压紧条具有一定弹性。

本发明所述的双螺母预紧滚珠丝杠副的预紧原理是:预紧块镶嵌在主螺母端部上的主槽与副螺母端部上的副槽内,使主螺母与副螺母不能产生相对转动。设置在主螺母与副螺母对接处的周围且压在或间接压在预紧块上的压紧条,使预紧块向丝杠轴心方向压紧,预紧块的斜面对主槽的倾斜的底面或对副槽的倾斜的槽底面产生压力,该压力的轴向分力推动主螺母与副螺母沿轴向产生背向位移,从而消除螺母与丝杠之间的间隙,并在主螺母、副螺母与丝杠之间产生预紧力。当螺母、丝杠磨损后,压紧条的弹性力进一步推动预紧块沿主槽与副槽向丝杠轴心方向移动并压紧,实现螺母、丝杠磨损后能自动消除螺母与丝杠之间的间隙之功能。另外,改变压紧条的弹性力的大小就能调整主螺母、副螺母与丝杠之间的预紧力。如果压紧条与预紧块之间设有垫片,改变垫片的厚度也能调整主螺母、副螺母与丝杠之间的预紧力。

进一步的,还包括螺栓、螺帽;所述压紧条的两端用螺栓、螺帽组成的紧固件连接,压紧条与螺栓、螺帽组成的紧固件构成封闭的环形。优选的,所述压紧条的数量为2个或2个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条的两端连接,压紧条构成封闭的环形。进一步的,还包括压紧螺钉;所述压紧条上开设螺孔;所述压紧螺钉与压紧条上的螺孔旋接,压紧螺钉的一端与预紧块接触。进一步的,在所述预紧块上开设沉孔,压紧螺钉的一端插入预紧块的沉孔。优选的,所述预紧块的数量是2个,压紧螺钉的数量是1个。

进一步的,还包括螺杆、螺帽;所述主螺母与副螺母各开设螺孔;所述螺杆与主螺母、副螺母上的螺孔旋合;所述压紧条的数量与预紧块的数量相同,压紧条的两端都开设通孔并使通孔套在螺杆上;所述螺帽旋在螺杆上并将压紧条压紧。

本发明所述的双螺母预紧滚珠丝杠副具有结构简单,预紧力调整方便,丝杠、螺母磨损后能自动消除丝杠与螺母之间的轴向间隙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双螺母预紧滚珠丝杠副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是本发明所述的双螺母预紧滚珠丝杠副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在本发明的基本结构上增加螺栓、螺帽,压紧条的两端用螺栓、螺帽组成的紧固件连接的结构;

图4示出了压紧条的数量为2个,压紧条被螺栓、螺帽组成的紧固件串连连接成封闭的环形的结构;

图5示出了压紧条的两端连接,使压紧条构成封闭的环形的结构;

图6示出了在封闭的环形压紧条上增设压紧螺钉,预紧块上开设沉孔,压紧螺钉的一端插入预紧块的沉孔的结构;

图7示出了压紧条的两端开设通孔,通孔套在连接于主螺母、副螺母的螺杆上,压紧条被旋在螺杆上的螺帽压紧的结构;

图8是图7的B-B剖面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丝杠,2——主螺母,3——副螺母,4——预紧块,

5——主槽,5-1——副槽,6——底面,6-1——槽底面,7——斜面,8——压紧条,

9——压紧螺钉,10——沉孔,11——螺栓,12——螺帽,13——螺杆,14——通孔,

15——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1、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基本结构,一种双螺母预紧滚珠丝杠副,包括丝杠1、主螺母2、副螺母3、预紧块4、压紧条8。所述丝杠1上套有主螺母2和副螺母3,在主螺母2朝着副螺母3的端部设有主槽5,在副螺母3朝着主螺母2的端部设有副槽5-1,主螺母2端部上的主槽5与副螺母3端部上的副槽5-1一一相互对齐。所述主槽5的底面6是倾斜的(如图7所示)或副槽5-1的槽底面6-1是倾斜的(如图1所示),或者主槽5的底面6与副槽5-1的槽底面6-1都是倾斜的。如图1、图7所示,所述预紧块4设有斜面7,预紧块4镶嵌在主螺母2的主槽5与副螺母3的副槽5-1内并能在主槽5、副槽5-1内移动,如图2、图8所示,主槽5、副槽5-1的两侧面与预紧块4上对应的面接触,预紧块4的斜面7与主槽5的底面6接触(如图7所示)或与副槽5-1的槽底面6-1接触(如图1所示)。所述压紧条8用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造,使压紧条8具有弹性,压紧条8设置在主螺母2与副螺母3的对接处的周围且压在预紧块4上。压紧条8压在预紧块4上的结构可以是压紧条8直接压在预紧块4上,图1、图2示出了压紧条8直接压在上方的预紧块4上;压紧条8压在预紧块4上的结构也可以是压紧条8间接压在预紧块4上,图1、图2示出了压紧条8通过垫片15间接压在下方的预紧块4上,图6示出了压紧条8通过压紧螺钉9间接压在下方的预紧块4上。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双螺母预紧滚珠丝杠副的预紧原理是:预紧块4镶嵌在主螺母2端部上的主槽5与副螺母3端部上的副槽5-1内,使主螺母2与副螺母3不能产生相对转动。设置在主螺母2与副螺母3对接处的周围且压在预紧块4上的压紧条8,使预紧块4向丝杠1轴心方向压紧,预紧块4的斜面7对主槽5的倾斜的底面6或对副槽5-1的倾斜的槽底面6-1产生压力,该压力的轴向分力推动主螺母2与副螺母3沿轴向产生背向位移,从而消除主螺母2、副螺母3与丝杠1之间的间隙,并在主螺母2、副螺母3与丝杠1之间产生预紧力。当主螺母2、副螺母3与丝杠1磨损后,压紧条8的弹性力进一步推动预紧块4沿主槽5与副槽5-1向丝杠1轴心方向移动并压紧,实现主螺母2、副螺母3与丝杠1磨损后能自动消除主螺母2、副螺母3与丝杠1之间的间隙之功能。另外,改变压紧条8的弹性力的大小就能调整主螺母2、副螺母3与丝杠1之间的预紧力。如果压紧条8与预紧块4之间设有垫片15,改变垫片15的厚度也能调整主螺母2、副螺母3与丝杠1之间的预紧力。

为方便调节压紧条8压在预紧块4上的力的大小,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可改进。如图3所示,增加螺栓11、螺帽12;所述压紧条8的两端用螺栓11、螺帽12组成的紧固件连接,压紧条8、螺栓11、螺帽12组成封闭的环形并围绕在主螺母2与副螺母3对接处的周围。旋紧螺栓11、螺帽12组成的紧固件,使压紧条8收紧,压紧条8压在预紧块4上的力增加。反之则减少。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压紧条8的数量为2个或2个以上,压紧条8被螺栓11、螺帽12组成的紧固件串连连接成封闭的环形并围绕在主螺母2与副螺母3对接处的周围。

为进一步增加压紧条8压在预紧块4上的力,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可改进。如图5所示,所述压紧条8的两端连接,使压紧条8构成封闭的环形。为调节压紧条8压在预紧块4上的力,还可改进,如图6所示,增加压紧螺钉9;所述压紧条8上开设螺孔;所述压紧螺钉9与压紧条8上的螺孔旋接,压紧螺钉9的一端压在预紧块4上。旋紧压紧螺钉9,压紧螺钉9对预紧块4施加向丝杠1轴心方向的压力,将预紧块4向丝杠1轴心方向压紧,该压力的反作用力施加在压紧条8上,使压紧条8弹性变形而蓄积弹性力,当主螺母2、副螺母3与丝杠1磨损后,弹性变形的压紧条8回弹,弹性力进一步推动预紧块4向丝杠1轴心方向移动并压紧,实现主螺母2、副螺母3与丝杠1磨损后能自动消除主螺母2、副螺母3与丝杠1之间的间隙之功能。还可进一步改进,如图6所示,在所述预紧块4上开设沉孔10,压紧螺钉9的一端插入预紧块4的沉孔10,沉孔10对压紧螺钉9限位,从而防止压紧条8移位。优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预紧块4的数量是2个,压紧螺钉9的数量是1个。

本发明的基本结构还可改进。如图7、图8所示,增加螺杆13、螺帽12;所述主螺母2与副螺母3各开设螺孔;所述螺杆13与主螺母2、副螺母3上的螺孔旋合;所述压紧条8的数量与预紧块4的数量相同,压紧条8的两端都开设通孔14并使通孔14套在螺杆13上;所述螺帽12旋在螺杆13上并将压紧条8压紧,迫使压紧条8产生弹性变形并将预紧块4向丝杠1轴心方向压紧。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