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洁气体灭火器阀门装检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50679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洁气体灭火器阀门装检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属于灭火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洁气体灭火器阀门装检方法。



背景技术:

灭火器是一种可携式灭火工具。灭火器内放置化学物品或灭火气体、固体,用以救灭火灾。灭火器是常见的防火设施之一,存放在公众场所或可能发生火灾的地方,不同种类的灭火筒内装填的成分不一样,是专为不同类型的火警而设灭火器其种类多样,功能及使用环境各异。目前比较主流的灭火器基本都是通过按压阀门的方式来对灭火器进行开启,使灭火器中的灭火物质(如干粉、灭火专用清洁气体等)喷出,以实现其灭火功能。灭火器阀门结构要包括四个部分:上阀门座、带有阀芯的顶杆、弹簧及下立管座,目前对灭火器阀门的安装,主要也是通过人工或机械半自动来实现,在装配时,采用依次装配的形式,效率偏低且装配较为不便;此外,装配完成后、出厂前,采用安装到实际灭火器罐上进行检测的方式,检测效率较低,操作便捷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能有效对清洁气体灭火器阀门进行组装装配,组装效率高、定位和安装效果好,且装配后可进行简单快的检测,可保障产品质量的清洁气体灭火器阀门装检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清洁气体灭火器阀门装检方法,所述清洁气体灭火器阀门包括上阀门座、阀芯组件、弹簧及下立管座,上阀门座上设有阀座内通道,阀芯组件包括顶杆、设置在顶杆上的杆密封圈及设置在顶杆上且用于阻断阀座内通道的阀芯,杆密封圈处在阀芯上方,上阀门座上端设有与阀座内通道连通的调节通孔,杆密封圈可与调节通孔滑动密封配合,杆密封圈可与调节通孔互相挤压,上阀门座侧壁上设有与阀座内通道连通的出口道,上阀门座下端设有与阀座内通道连通的进口道,进口道中设有内螺纹,下立管座上设有可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下立管座内具有贯穿下立管座轴向的管座内通道,下立管座内设有用于支撑弹簧的环形支撑缘,环形支撑缘设于管座内通道内壁上,包括以下步骤:

a.将上阀门座竖直固定,将阀芯组件以上阀门座在上、下立管座在下的形式,从下向上置入上阀门座中,使顶杆上端穿过调节通孔,并使杆密封圈进入调节通孔中,杆密封圈与调节通孔之间互相挤压,从而使阀芯组件与上阀门座临时固定在一起;

b.将弹簧竖直置入带有外螺纹的下立管座中,使弹簧下端架靠在环形支撑缘上;

c.将经a步骤组装后的阀芯组件及上阀门座从上向下置于经c步骤组装后的下立管座及弹簧上,阀芯接触弹簧上端,利用内螺纹与外螺纹的配合,将下立管座与上阀门座固定在一起,固定完成后,阀芯压住弹簧上端,弹簧处在压缩状态,阀芯阻断阀座内通道。

作为优选,在步骤a与步骤b之间还具有一装紧检测步骤d:将临时固定在一起的阀芯组件与上阀门座悬空,固定住顶杆上端,观察上阀门座是否会向下滑落,若不会滑落,则可以继续后续步骤,若会滑落,则需重新施行a步骤。

作为优选,还包括介质流通性检测装置,所述介质流通性检测装置包括用于固定上阀门座的第一阀座夹持机械手、处在第一阀座夹持机械手下方的第一密封充气座、用于被出口道喷出气流吹动的吹移结构及用于下压顶杆的开阀结构,开阀结构包括用于下压顶杆的压板及用于带动压板上下移动的开阀电缸,吹移结构包括吹移固定座、设于吹移固定座上的弹簧基座、设于吹移固定座上的标示槽、与弹簧基座连接的吹移弹簧及与吹移弹簧连接的受吹块,受吹块与吹移固定座滑动连接,受吹块处在标示槽与进口道之间,第一密封充气座上设有第一气压传感器、用于与下立管座下端端面接触密封的第一密封圈及用于向管座内通道供气的第一给气道,第一给气道内设有第一给气单向阀,第一给气道通过第一输气软管连通至一第一供气泵;

在步骤c之后还具有一介质流通性检测步骤e:利用第一阀座夹持机械手夹住上阀门座,并将上阀门座连同整个装配好的清洁气体灭火器阀门以上阀门座在上、下立管座在下的形式进行固定,且固定时,让下立管座下端端面压住第一密封圈,启动供气泵,让供气泵经第一输气软管、第一给气道对管座内通道及阀座内通道进行供气,由第一气压传感器检测管座内通道内的气压,待管座内通道内的气压达到检测值后,停止供气,利用开阀电缸带动压板将顶杆下压,带动阀芯向下移动,阀座内通道被打开启通,气流从出口道喷出,并吹向受吹块,受吹块移动、吹移弹簧压缩,观察受吹块的位置,若受吹块能够移动通过标示槽,则判断清洁气体灭火器阀门的阀内介质流通性合格,随后开阀电缸复位,机械手松开上阀门座。

作为优选,还包括密封性检测装置,所述密封性检测装置包括用于固定上阀门座的第二阀座夹持机械手、处在第二阀座夹持机械手下方的第二密封充气座及用于检测出口道是否漏气的微移动结构,第二密封充气座包括外包筒及与外包筒连接的底板,外包筒竖直布置且上下两端均开口,底板封住外包筒下端开口,外包筒内侧壁上设有用于与下立管座外侧壁接触的第二密封圈,底板上设有第二气压传感器、用于向管座内通道供气的第二给气道,第二给气道内设有第二给气单向阀,第二给气道通过第二输气软管连通至一第二供气泵,微移动结构包括一竖直布置且上端固定的悬绳及设置在悬绳下端且可被出口道泄露气流吹动的微动球;

所述第二密封圈为具有充气内腔的充气密封圈,密封性检测装置还包括密封性检测固定座、推拉基座、与第二密封充气座连接的充气座竖导杆及用于带动推拉基座上下移动的推拉电缸,充气座竖导杆上设有上推块及下推块,密封性检测固定座上设有密封座竖导杆,密封座竖导杆上设有上限位座及下限位座,推拉基座处在上推块与下推块之间,推拉基座与充气座竖导杆滑动配合,推拉基座处在上限位座与下限位座之间,推拉基座与密封座竖导杆滑动配合,密封性检测固定座上设有换气装置,换气装置包括与密封性检测固定座连接的阀筒及穿过阀筒且可在阀筒内上下移动的阀柱,阀筒竖直布置且阀柱与阀筒之间形成通气间隙,阀柱竖直布置且阀柱上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阀密封圈、第二阀密封圈及第三阀密封圈,阀柱上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气口、第二气口及第三气口,第一气口与外界连通,第二气口通过密封输气管连通至第二密封圈,第三气口通过第三输气软管连通至第二输气软管,第三输气软管内设有管内通气单向阀;

在竖直方向上:当推拉基座接触上限位座时,第一气口处在第一阀密封圈与第二阀密封圈之间,第二气口及第三气口均处在第二阀密封圈与第三阀密封圈之间;当推拉基座接触下限位座时,第一气口及第二气口均处在第一阀密封圈与第二阀密封圈之间,第三气口处在第二阀密封圈与第三阀密封圈之间;

在步骤c或e之后还具有一密封性检测步骤f:利用第二阀座夹持机械手夹住上阀门座,并使上阀门座在上、下立管座在下,利用推拉电缸带动推拉基座上移,同时带动上推块、第二密封充气座及阀柱一起上移,电缸带动推拉基座接触上限位座后暂停,此时第二密封圈处在下立管座外侧壁与外包筒内侧壁之间,启动供气泵,对充气密封圈、管座内通道及阀座内通道进行供气,由第二气压传感器检测管座内通道内的气压,待管座内通道内的气压达到检测值后,停止供气,观察微动球是否晃动,若无明显晃动,则判断清洁气体灭火器阀门的阀内密封性合格,此时第二密封圈与下立管座外侧壁之间互相压紧,推拉电缸带动推拉基座下移复位,推拉基座下移时,带动阀柱下移,使第一气口与第二气口连通,从而第二密封圈中的气体开始向外界排出,推拉基座继续下移并接触下推动块,此时第二密封圈与下立管座外侧壁之间压紧力已经较小,推拉基座可以向下拉动第二密封充气座,并使第二密封充气座落下复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能有效对清洁气体灭火器阀门进行组装装配,组装效率高、定位和安装效果好,且装配后可进行简单快的检测,可保障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介质流通性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密封性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换气装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清洁气体灭火器阀门1、上阀门座11、阀座内通道11a、出口道11b、阀芯组件12、顶杆12a、阀芯12b、弹簧13、下立管座14、管座内通道14a、环形支撑缘14b、第一密封充气座21、第一密封圈21a、第一给气道21b、第一输气软管21c、吹移结构22、吹移固定座22a、弹簧基座22b、吹移弹簧22c、受吹块22d、开阀结构23、压板23a、开阀电缸23b、第二密封充气座31、第二密封圈31a、第二给气道31b、第二输气软管31c、外包筒311、底板312、微移动结构32、第二输气悬绳32a、微动球32b、推拉基座33、推拉电缸33a、充气座竖导杆34、上推块34a、下推块34b、密封座竖导杆35、上限位座35a、下限位座35b、换气装置4、阀筒4a、阀柱4b、密封输气管4c、第三输气软管4d、第一阀密封圈41、第二阀密封圈42、第三阀密封圈43、第一气口44、第二气口45、第三气口4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清洁气体灭火器阀门装检方法,所述清洁气体灭火器阀门1包括上阀门座11、阀芯组件12、弹簧13及下立管座14,上阀门座上设有阀座内通道11a,阀芯组件包括顶杆12a、设置在顶杆上的杆密封圈及设置在顶杆上且用于阻断阀座内通道的阀芯12b,杆密封圈处在阀芯上方,上阀门座上端设有与阀座内通道连通的调节通孔,杆密封圈可与调节通孔滑动密封配合,杆密封圈可与调节通孔互相挤压,上阀门座侧壁上设有与阀座内通道连通的出口道11b,上阀门座下端设有与阀座内通道连通的进口道,进口道中设有内螺纹,下立管座上设有可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下立管座内具有贯穿下立管座轴向的管座内通道14a,下立管座内设有用于支撑弹簧的环形支撑缘14b,环形支撑缘设于管座内通道内壁上,包括以下步骤:

a.将上阀门座竖直固定,将阀芯组件以上阀门座在上、下立管座在下的形式,从下向上置入上阀门座中,使顶杆上端穿过调节通孔,并使杆密封圈进入调节通孔中,杆密封圈与调节通孔之间互相挤压,从而使阀芯组件与上阀门座临时固定在一起;

b.将弹簧竖直置入带有外螺纹的下立管座中,使弹簧下端架靠在环形支撑缘上;

c.将经a步骤组装后的阀芯组件及上阀门座从上向下置于经c步骤组装后的下立管座及弹簧上,阀芯接触弹簧上端,利用内螺纹与外螺纹的配合,将下立管座与上阀门座固定在一起,固定完成后,阀芯压住弹簧上端,弹簧处在压缩状态,阀芯阻断阀座内通道。

上述组装方式,不再是传统单件叠加式,而是将四个组件先两两装配,然后直接将将经a步骤组装后的阀芯组件及上阀门座从上向下置于经c步骤组装后的下立管座及弹簧上,如此一来,省去了弹簧定位操作,也不用在装配时对每个组件都进行定位,可有效提高装配效率及效果。且更适于批量装配。

在步骤a与步骤b之间还具有一装紧检测步骤d:将临时固定在一起的阀芯组件与上阀门座悬空,固定住顶杆上端,观察上阀门座是否会向下滑落,若不会滑落,则可以继续后续步骤,若会滑落,则需重新施行a步骤。

还包括介质流通性检测装置,所述介质流通性检测装置包括用于固定上阀门座的第一阀座夹持机械手、处在第一阀座夹持机械手下方的第一密封充气座21、用于被出口道喷出气流吹动的吹移结构22及用于下压顶杆的开阀结构23,开阀结构包括用于下压顶杆的压板23a及用于带动压板上下移动的开阀电缸23b,吹移结构包括吹移固定座22a、设于吹移固定座上的弹簧基座22b、设于吹移固定座上的标示槽、与弹簧基座连接的吹移弹簧22c及与吹移弹簧连接的受吹块22d,受吹块与吹移固定座滑动连接,受吹块处在标示槽与进口道之间,第一密封充气座上设有第一气压传感器、用于与下立管座下端端面接触密封的第一密封圈21a及用于向管座内通道供气的第一给气道21b,第一给气道内设有第一给气单向阀,第一给气道通过第一输气软管21c连通至一第一供气泵;

在步骤c之后还具有一介质流通性检测步骤e:利用第二阀座夹持机械手夹住上阀门座,并将上阀门座连同整个装配好的清洁气体灭火器阀门以上阀门座在上、下立管座在下的形式进行固定,且固定时,让下立管座下端端面压住第一密封圈,启动供气泵,让供气泵经第一输气软管、第一给气道对管座内通道及阀座内通道进行供气,由第一气压传感器检测管座内通道内的气压,待管座内通道内的气压达到检测值后,停止供气,利用开阀电缸带动压板将顶杆下压,带动阀芯向下移动,阀座内通道被打开启通,气流从出口道喷出,并吹向受吹块,受吹块移动、吹移弹簧压缩,观察受吹块的位置,若受吹块能够移动通过标示槽,则判断清洁气体灭火器阀门的阀内介质流通性合格,随后开阀电缸复位,机械手松开上阀门座。

装配完成后,需要检测内部通气效果,即:介质能否顺利通过阀门且介质通过的流畅性、喷出的流量能否合格。在生产灭火器时,会在灭火器罐中会加到一定压力,以保障在使用时,灭火器能对外界持续喷射灭火介质。本实施例中,利用供气泵对阀体内进行加压,模拟出实际的灭火器罐内压力,并通过吹动吹移结构,来检测阀内介质流通性是否合格。具体检测形式多样,在此举一个例子,先对各检测结构进行定量设计:开始不设置标示槽,先取若干(如20个)质量达标的灭火器(灭火器罐内压力为设定值),对吹移结构中的受吹块进行喷吹(喷吹方向正对受吹块且平行于吹移弹簧轴线),检测每个灭火器喷吹时受吹块的最大移动距离,取这些最大移动距离的平均值A,在吹移弹簧轴向上,距离吹移结构A处,开设标示槽。随后可进行阀门检测,检测时,只要受吹块能够移动达到或通过标示槽,即说明清洁气体灭火器阀门的阀内介质流通性合格。

还包括密封性检测装置,所述密封性检测装置包括用于固定上阀门座的第二阀座夹持机械手、处在第二阀座夹持机械手下方的第二密封充气座31及用于检测出口道是否漏气的微移动结构32,第二密封充气座包括外包筒311及与外包筒连接的底板312,外包筒竖直布置且上下两端均开口,底板封住外包筒下端开口,外包筒内侧壁上设有用于与下立管座外侧壁接触的第二密封圈31a,底板上设有第二气压传感器、用于向管座内通道供气的第二给气道31b,第二给气道内设有第二给气单向阀,第二给气道通过第二输气软管31c连通至一第二供气泵,微移动结构包括一竖直布置且上端固定的悬绳32a及设置在悬绳下端且可被出口道泄露气流吹动的微动球32b;

所述第二密封圈为具有充气内腔的充气密封圈,密封性检测装置还包括密封性检测固定座、推拉基座33、与第二密封充气座连接的充气座竖导杆34及用于带动推拉基座上下移动的推拉电缸33a,充气座竖导杆上设有上推块34a及下推块34b,密封性检测固定座上设有密封座竖导杆35,密封座竖导杆上设有上限位座35a及下限位座35b,推拉基座处在上推块与下推块之间,推拉基座与充气座竖导杆滑动配合,推拉基座处在上限位座与下限位座之间,推拉基座与密封座竖导杆滑动配合,密封性检测固定座上设有换气装置4,换气装置包括与密封性检测固定座连接的阀筒4a及穿过阀筒且可在阀筒内上下移动的阀柱4b,阀筒竖直布置且阀柱与阀筒之间形成通气间隙,阀柱竖直布置且阀柱上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阀密封圈41、第二阀密封圈42及第三阀密封圈43,阀柱上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气口44、第二气口45及第三气口46,第一气口与外界连通,第二气口通过密封输气管4c连通至第二密封圈,第三气口通过第三输气软管4d连通至第二输气软管,第三输气软管内设有管内通气单向阀;

在竖直方向上:当推拉基座接触上限位座时,第一气口处在第一阀密封圈与第二阀密封圈之间,第二气口及第三气口均处在第二阀密封圈与第三阀密封圈之间;当推拉基座接触下限位座时,第一气口及第二气口均处在第一阀密封圈与第二阀密封圈之间,第三气口处在第二阀密封圈与第三阀密封圈之间;

在步骤c或e之后还具有一密封性检测步骤f:利用第二阀座夹持机械手夹住上阀门座,并使上阀门座在上、下立管座在下,利用推拉电缸带动推拉基座上移,同时带动上推块、第二密封充气座及阀柱一起上移,电缸带动推拉基座接触上限位座后暂停,此时第二密封圈处在下立管座外侧壁与外包筒内侧壁之间,启动供气泵,对充气密封圈、管座内通道及阀座内通道进行供气,由第二气压传感器检测管座内通道内的气压,待管座内通道内的气压达到检测值后,停止供气,观察微动球是否晃动,若无明显晃动,则判断清洁气体灭火器阀门的阀内密封性合格,此时第二密封圈与下立管座外侧壁之间互相压紧,推拉电缸带动推拉基座下移复位,推拉基座下移时,带动阀柱下移,使第一气口与第二气口连通,从而第二密封圈中的气体开始向外界排出,推拉基座继续下移并接触下推动块,此时第二密封圈与下立管座外侧壁之间压紧力已经较小,推拉基座可以向下拉动第二密封充气座,并使第二密封充气座落下复位。

检测密封性时,需要避免阀体本身之外其它部位(即外包筒内侧壁与下立管座外侧壁之间)漏气所带来的影响,以保障检测结果准确性。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充气式的第二密封圈,使得检测过程中,外包筒与下立管座外侧壁之间的密封效果能够被强化(检测气体既充入阀门内,又充入第二密封圈内),从而可有效消除干扰因素,提升检测精度。不过,设置充气式的第二密封圈,也会带来不利影响:那就是第二密封圈与下立管座外侧壁之间会压的很紧,脱离起来不便。针对这一问题,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两级脱离结构”:检测完成,推拉基座最初下移复位时,由于第二密封圈与下立管座外侧壁之间压紧,所以并不能带动第二密封充气座移动,而只有先通过带动阀柱下移,让使第一气口与第二气口连通,使第二密封圈中的气体向外界排出一定量后,才能让第二密封圈与下立管座外侧壁之间压紧力变得很小或第二密封圈与下立管座外侧壁之间分离,此时才能保障第二密封充气座落下复位(此时第二密封充气座可以是由于重力落下,也可以是被推拉基座通过下推动块拉下)。如此一来,可以利用推拉电缸一次性完成所有结构的复位动作,方便快捷。此外,在检测过程中,推拉电缸也可以一次性将各结构推动到位。

需要指明的是,之所以不用介质流通性检测装置中那样的吹移结构来检测密封性,是因为检测密封性时,需要精度较高的检测结构,微移动结构就可以满足这一点,检测时,只要微动球略微移动,就说明漏气。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