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条机械方向切换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29036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齿条机械方向切换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机构,尤其是涉及一种齿条机械方向切换机构。



背景技术:

在机械中,平移机构很多,大多需要切换移动方向,一般情况下是通过切换驱动装置,如电机的旋转方向来切换运动方向,但是电机从正传切换到反转的状态需要先停止再翻转,中间有一个过程,切换缓慢而且对电机有一定的损害。在现有及技术中,如中国专利,专利申请号为201620657564.7,专利名称为一种齿条机械方向切换机构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齿条机械方向切换机构,包括手柄、转轴、齿轮支架、驱动齿轮、第一小齿轮、第二小齿轮、第三小齿轮和齿条,其技术方案中显示驱动齿轮、第一小齿轮、第二小齿轮、第三小齿轮和齿条成三角形的设置在同一平面上,这种设计在某些机械应用中会遇到竖直空间不足的问题,这样安装会比较麻烦或是要把原有机械进行大得改动,不利于生产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小型的占用空间小应用场景广泛的齿条机械方向切换机构。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齿条机械方向切换机构,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转轴固定座、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齿轮轴、切换装置和齿条;所述的转轴固定座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的第一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的第二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设置有第三齿轮,所述的第三齿轮固定连接在齿轮轴的一端上,齿轮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齿轮;所述的齿轮轴上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之间设置有切换装置;所述的第四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转动方向不一样。

本发明采用了两根转轴分别控制齿条的运动方向,在切换过程中第四齿轮始终与齿条相啮合,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各个齿轮都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占用竖直方向的空间会更小,更方便安装。

进一步,所述的切换装置包括底座、切换座、切换座槽和切换手柄,所述的底座上表面的居中位置设置有切换座槽,所述的切换座槽内滑动设置有切换座,所述的切换座上固定设置有切换手柄,切换装置主要是用来切换齿条运动的机械方向,当切换装置向左打时就会把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当切换装置向右打时就会把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

进一步,还包括切换开关,所述的切换槽的左右两端各设置有一个用于切换第一转轴或第二转轴转动的切换开关,当切换座触碰到切换开关时就会使相应的转轴转动。

进一步,所述的切换装置设置有三个档位,分别为左位档、中位档和右位档,左档位和右档位分别控制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转动,中档位则为空挡。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平行且处于同于水平面上,这样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在切换过程中更容易啮合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构设计简单,安装方便,制造成本低;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切换齿条的运动方向,安装占用的空间小,应用广泛。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一种齿条机械方向切换机构的立体图;

图2本发明一种齿条机械方向切换机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案例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或图2所示,一种齿条机械方向切换机构,包括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转轴固定座3、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第三齿轮6、第四齿轮7、齿轮轴8、切换装置9和齿条10;所述的转轴固定座3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所述的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平行且处于同于水平面上;所述的第一转轴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4,所述的第二转轴2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5;所述的第一齿轮4和第二齿轮5之间设置有第三齿轮6,三者并排处于同于水平面上;所述的第三齿轮6固定连接在齿轮轴8的一端上,齿轮轴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齿轮7;所述的齿轮轴8上第三齿轮6与第四齿轮7之间通过轴承设置有切换装置9;所述的第四齿轮7与齿条10啮合;所述的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的转动方向不一样,第一转轴1正转则第二转轴2反转。

所述的切换装置9包括底座91、切换座92、切换座槽93和切换手柄94,所述的底座91上表面的居中位置设置有切换座槽93,所述的切换座槽93内滑动设置有切换座92,所述的切换座92上固定设置有切换手柄94,在切换时通过切换手柄94切换。

还包括切换开关11,所述的切换槽93的左右两端各设置有一个用于切换第一转轴1或第二转轴2转动的切换开关11,当切换座92触碰到切换开关11时就会使相应的转轴转动。

所述的切换装置9设置有三个档位,分别为左位档、中位档和右位档,当切换装置9切换到左档位时第一齿轮4和第三齿轮6啮合;当切换装置9切换到右档位时第二齿轮5和第三齿轮6啮合;当切换装置9切换到空挡时齿条机械方向切换机构停止工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例的限制,上述实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