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回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2173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止回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止回阀。



背景技术:

止回阀是液压气控中常用的元件,在化工领域中,为了防止液体回流对设备造成伤害,以及吸泵在工作状态要保持进口管路存有液体,通常要用到各种止回阀。传统的止回阀分为旋启式止回阀、蝶式止回阀和升降式止回阀三种,其中旋启式止回阀和蝶式止回阀虽为直通式阀门,但因其结构所限,只适合金属材质制造,耐盐酸、硝酸、硫酸等强腐蚀性介质较差,并且液体在流动时还要承受来自阀门的重力和阻力,整个正向流通过程并不顺畅降低了工作效率;升降式止回阀虽然可以使用衬氟工艺制造,但打开时液体需要推动压力弹簧、运动转弯角度大,液体容易产生旋涡,阀门阻力大,流量、扬程损失较为严重,且密封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耐强腐蚀、介质流通顺畅并且密封效果好的止回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止回阀,包括阀体和阀芯,所述的阀体内壁上附设有氟质内衬,流道腔包括顺延布置的大、小管径段流道,面对进液方向的阀芯的前段为锥面状的头部,头部的锥面状区域与大、小管径段流道的变径部构成接触止回或分离导流两种配合状态,阀芯的后段直径小于大管径段流道的直径,阀芯的后段周面上周向间隔布置有翼板,翼板的板边与大管径段流道之间构成沿流道方向的移动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阀体内流道腔为顺延布置的大、小管径段流道,便于在阀体内壁上附设氟质内衬从而耐腐蚀性极强,阀芯的头部与大、小管径段流道的变径部构成接触密封或分离导通两种配合状态,阀芯的后段直径小于大管径段流道的直径,便于在阀芯的后段周面上周向间隔布置翼板,止回状态时,阀芯与变径部构成密封配合从而阻挡液体的回流;导流状态时,翼板的板边与大管径段流道之间构成沿流道方向的移动配合,阀芯在液体的推动下向大管径段流道内滑移,阀芯的头部与变径部分离,均匀布置的翼板的间隔与流道腔之间形成流道通路,阀芯的前段为锥面状的头部可以减少流动阻力,确保对液体进行顺畅的导流;导流完毕之后,回流液体推动阀芯滑移返至变径部,继续构成密封配合形成止回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拆分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止回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导流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3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止回阀,包括阀体和阀芯10,所述的阀体内壁上附设有氟质内衬20,流道腔包括顺延布置的大、小管径段流道,面对进液方向的阀芯10的前段为锥面状的头部11,头部11的锥面状区域与大、小管径段流道的变径部构成接触止回或分离导流两种配合状态,阀芯10的后段直径小于大管径段流道的直径,阀芯10的后段周面上周向间隔布置有翼板12,翼板12的板边与大管径段流道之间构成沿流道方向的移动配合。阀体内流道腔为顺延布置的大、小管径段流道,便于在阀体内壁上附设氟质内衬20从而耐腐蚀性极强,阀芯10的头部11与大、小管径段流道的变径部构成接触密封或分离导通两种配合状态,阀芯10的后段直径小于大管径段流道的直径,便于在阀芯10的后段周面上周向间隔布置翼板12,止回状态时,阀芯10与变径部构成密封配合从而阻挡液体的回流;导流状态时,翼板12的板边与大管径段流道之间构成沿流道方向的移动配合,阀芯10在液体的推动下向大管径段流道内滑移,阀芯10的头部11与变径部分离,均匀布置的翼板12的间隔与流道腔之间形成流道通路,阀芯10的前段为锥面状的头部11可以减少流动阻力,确保对液体进行顺畅的导流;导流完毕之后,回流液体推动阀芯10滑移返至变径部,继续构成密封配合形成止回状态。

所述的阀芯10包括前端的抛物面形状的头部11和头部11后端顺延布置的圆柱形的尾部13,尾部13上周向间隔布置有翼板12,所述的翼板12的板面前边121自前向后为光滑的楔形,所述的翼板12的外边位于大管径段流道上设置的滑槽内并构成移动式配合。阀芯10的头部11为抛物面形状,类似于火箭头部的整流罩状,当阀体内的流道处于导流状态时,头部11能最大程度减小液体的流动阻力起到顺畅导流的作用,尾部13为圆柱形便于在周面均匀的间隔布置翼板12,翼板12的板面前边121自前向后为光滑的楔形,即断面呈抛物线状对液体进一步起到了顺畅导流的作用,翼板12的外边位于大管径段流道上设置的滑槽内并构成移动式配合,滑槽对翼板12起到了导向作用,避免阀芯10发生转动现象,确保液体顺畅流通。

所述的翼板12的外边的前、后端布设有滚珠122与大管径流道上设置的滑槽构成滚动式配合。翼板12的外边的前、后端布设有滚珠122与大管径流道上设置的滑槽构成滚动式配合,将翼板12与滑槽的相对运动进一步设计成滚动配合,使阀芯10在工作时活动更为灵活,不会出现卡死的情况,同时大大减小了磨损和阻力,提高了阀体的寿命。

所述的阀芯10的头部11与尾部13的过渡交界处设有凹槽14,凹槽14位于头部11上,大管径段流道的轴向端面与小管径段流道的径向周面设有倒角过渡,O型密封圈50置于凹槽43内与倒角构成限位接触,翼板12的板面前边121与大、小管径段流道的变径部构成限位接触,大管径段流道靠近出液端处设有止退台阶。阀芯10的头部11与尾部13的过渡交界处设有凹槽14,凹槽14位于头部11上,大管径段流道的轴向端面与小管径段流道的径向周面之间设有倒角过渡,确保止回状态下阀体的密封性良好,将O型密封圈50置于凹槽43内与倒角构成限位接触,同时为了防止O型密封圈过度压缩损坏,使翼板12的板面前边121与大、小管径段流道的变径部构成限位接触限定阀芯10的位置,大管径段流道靠近出液端处设有止退台阶,导流状态下阀芯10向后滑移与止退台阶构成限位接触,均匀布置的翼板12的间隔与流道腔之间形成流道通路对液体进行顺畅的导流。

所述的阀体由前、后阀体30、40相连接而成,前阀体30内对应布置小管径段流道,后阀体40内对应布置大管径段流道,前、后阀体30、40的内壁附设有氟质内衬20。前、后阀体30、40相连接组成阀体,便于拆卸阀体进行放置、更换阀芯等操作,前阀体30内对应布置小管径段流道,后阀体40内对应布置大管径段流道,分别布置大、小管径段流道更有利于部件的加工,前、后阀体30、40的内壁附设有氟质内衬20,氟质内衬20在前、后阀体30、40两端布设翻边,有利于与阀体的紧密配合保证阀体的耐腐蚀性较强。

所述的后阀体40的前段41呈逐渐收缩状与后段42连接,后阀体40的后段42内的流道直径等于前阀体30内流道的直径。后阀体40的前段41呈逐渐收缩状与后段42连接,后段42内的流道直径等于前阀体30内流道的直径,后阀体40呈收缩管状,与阀芯10的尾部13组成环状收缩管,对经过阀芯10导流而来的液体进行整合汇流,使进液端面积等于出液端面积,液体流经阀体内时始终保持层流状态,保证液体的流通顺畅,减小液体流动时的阻力,加快出液进程。

所述的前、后阀体30、40的两端分别设有法兰盘,前、后阀体30、40的连接端面之间设有密封垫60。前、后阀体30、40的两端分别设有法兰盘,通过法兰盘将阀体前、后端分别与进液装置、出液装置相连接,螺栓通过法兰盘将前、后阀体30、40连接,且连接端面之间设有密封垫60保证了阀体的密封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