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螺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5242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螺母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紧固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螺母。



背景技术:

螺母就是螺帽,与螺栓或螺杆拧在一起用来起紧固作用的零件,所有生产制造机械必须用的一种元件根据材质的不同,分为碳钢、不锈钢、有色金属(如铜)等几大类型。

目前,市场上的螺母,它包括螺母本体。这种螺母本体虽然有较好的连接效果,但因为螺母侧面得不到一定的保护导致强度上的减弱,并且因为对于杂质灰尘的抵挡能力较弱,导致对于连接后拆卸的不方便,上述都是目前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度高,稳定性好的新型螺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螺母,包括螺母本体,所述螺母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二本体置于第一本体上,第二本体包括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加强块和第二加强块,第一加强块和第二加强块交替设置于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一加强块的两侧和第二加强块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截面均呈三角形状,第二本体上设有第三加强块,第三加强块和第二本体之间形成有用于阻挡杂质和灰尘的第一环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母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二本体置于第一本体上,第二本体包括第一侧面,第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加强块和第二加强块,第一加强块和第二加强块交替设置于第一侧面上,在我们的使用过程中,螺母的侧面还通常受到张力和受到的压力相对与其他部位是最大的,通过使用的第一加强块和第二加强块,并且交替设置与第一侧面上,不仅增加了对于第二本体侧面的加强,而且因为交替均匀设置的原因,可以增加侧面受力的均匀度,从而增加了第二本体的结构强度,为了进一步增加对于第一加强块和第二加强块的加强效果,第一加强块的两侧和第二加强块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通过在第一加强块的两侧和第二加强块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给了第一加强块和第二加强块支撑加强效果,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截面均呈三角形状,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并且将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置于第一加强块和第二加强块的两侧,从而进一步增加对于第二本体的结构强度,第二本体上设有第三加强块,第三加强块和第二本体之间形成有用于阻挡杂质和灰尘的第一环槽,在我们使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因为杂质和灰尘进入连接通孔时,会导致将连接通孔的堵塞,如若强行将螺帽拧出,会导致内螺纹坏死,甚至是其他连接件的螺纹的坏死,以至于连接的不稳定,因此我们在第二本体上设有第三加强块,第三加强块和第二本体之间形成有用于阻挡杂质和灰尘的第一环槽,通过第一环槽便能帮助阻挡杂质和灰尘的进入而导致对于连接通孔出现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本体还包括第一顶面,第一顶面交替设有第四加强块和第五加强块,第四加强块和第五加强块支撑于第三加强块上,第四加强块和第五加强块均包括第二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一顶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加强角,所述第一加强角呈45°,所述第四加强块的径向中心线和第五加强块的径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4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本体还包括第一顶面,第一顶面交替设有第四加强块和第五加强块,第四加强块和第五加强块支撑于第三加强块上,通过上述设置,在第一顶面上交替设置的第四加强块和第五加强块,并且将第四加强块和第五加强块支撑于第三加强块上,从而增加了对于第三加强块的支撑加强效果,第四加强块和第五加强块均包括第二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一顶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加强角,第一加强角呈45°,因为第二侧面和第一顶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加强角,并且第一加强角呈45°,使得第四加强块和第五加强块之间有一部分的三角支撑的效果,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对于第三加强块的加强效果,第四加强块的径向中心线和第五加强块的径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45°,通过第四加强块的径向中心线和第五加强块的径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45°,使得对于第三加强块的八个方位都有着支撑效果,并且增加了对于第三加强块的受力均匀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三侧面,第三侧面上设有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呈圆弧状,第三侧面还设有第一加强层,第一加强层上设有与第一加强筋相适配的第一凹槽,第一加强层和第一本体一体连接,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形成有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和第三侧面之间还设有第一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本体包括第三侧面,第三侧面上设有第一加强筋,为了增加对于第一本体的第三侧面强度上的增加,第三侧面上设有第一加强筋,并且第一加强筋呈圆弧状,因为圆弧状的结构可以加快力的传导,增加了受力的面积,为了进一步保证对于第一本体的加强效果,第三侧面还设有第一加强层,第一加强层上设有与第一加强筋相适配的第一凹槽,第一加强层和第一本体一体连接,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形成有第一台阶面,第一台阶面和第三侧面之间还设有第一倒角,通过设有的第一倒角不仅增加了对于安装操作时的安全问题性的提高,并且还能帮助第三侧面和第一台阶面的表面应力得到分散,从而增加了两者之间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为一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为一体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螺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螺母实施例的图1-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螺母实施例的侧视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螺母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螺母实施例的图4-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第一本体,10-第三侧面,101-第一加强筋,102-第一凹槽,11-第一台阶面,12-第一倒角,13-第一加强层,2-第二本体,20-第一侧面,21-第一加强块,22-第二加强块,23-第一支撑体,24-第二支撑体,25-第一顶面,250-第四加强块,251-第五加强块,26-第二侧面,27-第一加强角,3-第三加强块,30-第一环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螺母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新型螺母,包括螺母本体,螺母本体包括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第二本体2置于第一本体1上,第二本体2包括第一侧面20,第一侧面20上设有第一加强块21和第二加强块22,第一加强块21和第二加强块22交替设置于第一侧面20上,在我们的使用过程中,螺母的侧面还通常受到张力和受到的压力相对与其他部位是最大的,通过使用的第一加强块21和第二加强块22,并且交替设置与第一侧面20上,不仅增加了对于第二本体2侧面的加强,而且因为交替均匀设置的原因,可以增加侧面受力的均匀度,从而增加了第二本体2的结构强度,为了进一步增加对于第一加强块21和第二加强块22的加强效果,第一加强块21的两侧和第二加强块22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支撑体23和第二支撑体24,通过在第一加强块21的两侧和第二加强块22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支撑体23和第二支撑体24,第一支撑体23和第二支撑体24给了第一加强块21和第二加强块22支撑加强效果,第一支撑体23和第二支撑体24截面均呈三角形状,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并且将第一支撑体23和第二支撑体24置于第一加强块21和第二加强块22的两侧,从而进一步增加对于第二本体2的结构强度,第二本体2上设有第三加强块3,第三加强块3和第二本体2之间形成有用于阻挡杂质和灰尘的第一环槽30,在我们使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因为杂质和灰尘进入连接通孔时,会导致将连接通孔的堵塞,如若强行将螺帽拧出,会导致内螺纹坏死,甚至是其他连接件的螺纹的坏死,以至于连接的不稳定,因此我们在第二本体2上设有第三加强块3,第三加强块3和第二本体2之间形成有用于阻挡杂质和灰尘的第一环槽30,通过第一环槽30便能帮助阻挡杂质和灰尘的进入而导致对于连接通孔出现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二本体2还包括第一顶面25,第一顶面25交替设有第四加强块250和第五加强块251,第四加强块250和第五加强块251支撑于第三加强块3上,通过上述设置,在第一顶面25上交替设置的第四加强块250和第五加强块251,并且将第四加强块250和第五加强块251支撑于第三加强块3上,从而增加了对于第三加强块3的支撑加强效果,第四加强块250和第五加强块251均包括第二侧面26,第二侧面26和第一顶面25之间形成有第一加强角27,第一加强角27呈45°,因为第二侧面26和第一顶面25之间形成有第一加强角27,并且第一加强角27呈45°,使得第四加强块250和第五加强块251之间有一部分的三角支撑的效果,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对于第三加强块3的加强效果,第四加强块250的径向中心线和第五加强块251的径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45°,通过第四加强块250的径向中心线和第五加强块251的径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45°,使得对于第三加强块3的八个方位都有着支撑效果,并且增加了对于第三加强块3的受力均匀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本体1包括第三侧面10,第三侧面10上设有第一加强筋101,为了增加对于第一本体1的第三侧面10强度上的增加,第三侧面10上设有第一加强筋101,并且第一加强筋101呈圆弧状,因为圆弧状的结构可以加快力的传导,增加了受力的面积,为了进一步保证对于第一本体1的加强效果,第三侧面10还设有第一加强层13,第一加强层13上设有与第一加强筋101相适配的第一凹槽102,第一加强层13和第一本体1一体连接,第一本体1与第二本体2之间形成有第一台阶面11,第一台阶面11和第三侧面10之间还设有第一倒角12,通过设有的第一倒角12不仅增加了对于安装操作时的安全问题性的提高,并且还能帮助第三侧面10和第一台阶面11的表面应力得到分散,从而增加了两者之间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为一体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