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5679阅读:656来源:国知局
轴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零件,特别涉及轴瓦。



背景技术:

轴承是在机械传动过程中起固定和减小载荷摩擦系数的部件,轴承分为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而轴瓦作为滑动轴承的主要部分直接接触轴颈并与其摩擦,要求其具有好的摩擦磨损性能和力学性能,是最容易破坏的部分,而普通的轴承刚度小,耐磨性差,导致起主要承受力的下瓦很容易造成损坏,且普通的轴瓦在上瓦和下瓦上均设置有储油槽,使得油会堆积在储油槽内,很难使得轴瓦的内层表面都沾染上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强承载力和耐磨性的轴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轴瓦,包括上瓦和下瓦,所述上瓦内侧设置有贯通上瓦的储油槽,上瓦上设置有与储油槽连通的注油孔,所述下瓦两端都设置有与储油槽连通的导油槽,所述两个导油槽不连通,所述导油槽的深度由与储油槽相连的一侧至另一侧逐渐变小,所述上瓦和下瓦的两端均设置有起定位作用的凸耳。

进一步的是:所述上瓦从内至外依次为钢层、铜铅合金层、电镀镍层和铝锡合金层,所述下瓦从内至外依次为钢层、铜铅合金层、电镀镍层和铝锡合金层。

进一步的是:所述储油槽的数量为多条,注油孔的数量为多个且与储油槽一一对应,导油槽的数量为多个且与储油槽一一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轴瓦仅在上瓦中开设储油槽,在下瓦中开设导油槽,使得润滑油能顺利的流入下瓦表面,对下瓦起润滑作用,由于设置有油槽的部位强度最弱,因此在主要承重力的下瓦上未设置储油槽从而增加了下瓦的牢固性,且上瓦和下瓦均由钢层、铜铅合金层、电镀镍层和铝锡合金层,提升了上瓦和下瓦的牢固性和耐磨性,使得轴瓦的使用寿命增加,且储油槽的数量为多条,注油孔的数量为多个且与储油槽一一对应,导油槽的数量为多个且与储油槽一一对应,使得润滑油能将下瓦内侧表面充分浸润,大大降低了上瓦和下瓦内表面的摩擦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上瓦示意图。

图2为下瓦示意图。

图3为上瓦和下瓦侧面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上瓦1、下瓦2、储油槽3、注油孔4、导油槽5、凸耳6、钢层7、铜铅合金层8、电镀镍层9、铝锡合金层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的轴瓦,包括上瓦1和下瓦2,所述上瓦1内侧设置有贯通上瓦1的储油槽3,上瓦1上设置有与储油槽3连通的注油孔4,所述下瓦2两端都设置有与储油槽3连通的导油槽5,所述设置在两端的导油槽5不连通,所述导油槽5的深度由与储油槽3相连的一侧至另一侧逐渐变小,所述上瓦1和下瓦2的两端均设置有起定位作用的凸耳6,所述上瓦从内至外依次为钢层7、铜铅合金层8、电镀镍层9和铝锡合金层10,所述下瓦从内至外依次为钢层7、铜铅合金层8、电镀镍层9和铝锡合金层10,使用时,润滑油由注油孔4进入储油槽3内,通过导油槽5扩散到上瓦1和下瓦2的内壁,对轴瓦起到润滑作用,放置润滑油堆积在储油槽内,加强了润滑效果,由于设置有油槽的部位强度最弱,因此在主要承重力的下瓦2上未设置储油槽3从而增加了下瓦2的牢固性,且上瓦1和下瓦2均由钢层7、铜铅合金层8、电镀镍层9和铝锡合金层10组成,提升了上瓦1和下瓦2的牢固性和耐磨性,使得轴瓦的使用寿命增加,且凸耳6的设置有利于轴瓦与轴瓦底座的紧固定位,防止轴瓦相对轴瓦底座进行相对滑动,从而避免相对滑动而产生的烧瓦的情况产生。

此外,所述储油槽3的数量为多条,注油孔4的数量为多个且与储油槽3一一对应,导油槽5的数量为多个且与储油槽3一一对应,多个储油槽3的设置使得润滑油能将下瓦2内侧表面充分浸润,大大降低了上瓦1和下瓦2内表面的摩擦损失。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