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子变速器的线性致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1676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子变速器的线性致动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用于自行车的电子变速器的线性致动器,具体而言是指一种线性致动器,其内部设有定位件,可限制线性致动器内部的伸缩杆的最大移动行程。



背景技术:

传统用于电子变速器的线性致动器,其机壳内部设有马达、齿轮组与螺杆。齿轮组连接马达的一出力轴以及一螺杆,螺杆螺合了一伸缩杆,使马达可通过齿轮组转动螺杆,进而推动伸缩杆以及后续连接伸缩杆等零组件(例如连杆组件与拨链器),以更换变速档位。

然而,传统线性致动器多半是通过齿轮之间的螺牙啮合方式来进行内部组件的传动,因此在线性致动器的动作过程中,如果没有正确地控制伸缩杆的移动行程,有可能导致伸缩杆移动到机械结构上的死点,造成伸缩杆卡死的情况,使整个变速器失去原本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针对传统用于自行车电子变速器的线性致动器的缺陷进行改进,进而提供了一种线性致动器,其包含有一机壳、一马达、一齿轮组、一螺杆、一伸缩杆以及一第一定位件与一第二定位件。其中,马达、齿轮组与螺杆均设于机壳,并且齿轮组连接马达与螺杆,使马达可通过齿轮组而驱动螺杆转动。机壳内部还包含有一螺杆通道,螺杆通道用以容设螺杆且具有一开口。

此外,伸缩杆成中空状,其内壁面设有内螺纹且外壁面设有一第一抵顶件,并且伸缩杆通过内螺纹而螺合螺杆。第一定位件与第二定位件是间隔地固定于螺杆通道内,并且伸缩杆可于螺杆通道内的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分别抵接第一定位件与第二定位件。

通过第一定位件与第二定位件,本实用新型可限制住伸缩杆的最大移动行程,避免伸缩杆移动到机械结构上的死点,造成卡死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方面,伸缩杆具有远离上述开口的一抵接端,使得当伸缩杆位于第一位置时,伸缩杆的抵接端抵接第一定位件;并且当伸缩杆位于第二位置时,伸缩杆的第一抵顶件抵接第二定位件。

在另一个方面,第一抵顶件可与伸缩杆使用相同材质并使用一体成型制成,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第一抵顶件也可使用一衬套,并用来抵接第一定位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线性致动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线性致动器的分解图;

图3为图1沿3-3剖视线的剖视图,用于说明伸缩杆位于第一位置时的情况;以及

图4类似于图3,用于说明伸缩杆位于第二位置时的情况。

【符号说明】

1 线性致动器

10 机壳

11 组装腔室

12 螺杆通道

121 小径部

122 中径部

123 大径部

13 开口

20 马达

21 出力轴

22 出力轴齿轮

30 齿轮组

40 螺杆

41 连接段

43 啮合段

45 凸缘

50 伸缩杆

51 环形槽

53 第一抵顶件

55 抵接端

57 连接端

61 第一定位件

62 第二定位件

70 外盖

71 凹孔

80 连杆组件

90 第二抵顶件

B 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所在,本实用新型用于电子变速器的线性致动器提供了一优选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为方便说明,将以线性致动器1的开口13位于机壳10的下方作为方向基准,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本实用新型用于电子变速器的线性致动器1的主要组件包含有一机壳10、一马达20、一齿轮组30、一螺杆40、一伸缩杆50以及一第一定位件61与一第二定位件62,兹将本实施例的技术内容及其特点说明如下:

请首先参考图1与图3。机壳10呈中空状并且内部具有相连通的一组装腔室11以及一螺杆通道12。螺杆通道12由上到下依次设有一小径部121、一中径部122与一大径部123。机壳10的下方还设有一开口13,开口13连通机壳10外部与螺杆通道12的大径部123。此外,一外盖70连接大径部123,并且外盖70的中央还设有一凹孔71。

马达20与齿轮组30均设于组装腔室11内。马达20具有一出力轴21,出力轴21上套接有一出力轴齿轮22,出力轴齿轮22啮合齿轮组30,并且齿轮组30连接螺杆40。使得马达20动作时,可依次经由出力轴21、出力轴齿轮22、齿轮组30而驱动螺杆40作原地转动。

请参考图2与图3。螺杆40包含有一连接段41、一啮合段43以及设于连接段41与啮合段43之间且设于外壁面上的一凸缘45。连接段41是位于组装腔室11内,连接段41的外壁面套接有两个滚珠轴承B,并且连接段41与齿轮组30相连接。此外,凸缘45是位于小径部121,而啮合段43主要是位于中径部122。

伸缩杆50呈中空状,其内壁面设有内螺纹且外壁面设有一环形槽51,并且一第一抵顶件53是套接于环形槽51。伸缩杆50是设于螺杆通道12内并通过内螺纹而螺合螺杆4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顶件53为一衬套,衬套呈环形并且其外径大约等于螺杆通道12的宽度。另外,伸缩杆50具有远离开口13的一抵接端55,以及相对于抵接端55的一连接端57。连接端57可通过开口13与凹孔71,并可与外部的一连杆组件80与一拨链器(图未绘示)相连接,从而动作拨链器而进行变速动作。

第一定位件61与第二定位件62均呈环形并使用弹性材料制成。第一定位件61与第二定位件62围绕伸缩杆50,二者分别固定地设于凸缘45与大径部123的内壁(因此二者是间隔地设置)并且第一定位件61与第二定位件62都为一橡胶环。第一定位件61与第二定位件62用来限制伸缩杆50的最大移动行程,使伸缩杆50只可在第一位置(如图3)与第二位置(如图4)之间移动,而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的位置设定上是为线性致动器1的机械结构上容易发生死点的位置。

此外,本实施例还选择性地在大径部123设有一第二抵顶件90,第二抵顶件90也为一衬套,第二抵顶件90也呈环形,第二抵顶件90围绕伸缩杆50且邻接第二定位件62。

经由上述结构,当马达20驱动螺杆40,进而推动伸缩杆50,使伸缩杆50向上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如图3),此时伸缩杆50的抵接端55将抵接第一定位件61,使第一定位件61受到抵接端55的压迫而产生反推的力量,阻挡伸缩杆50再向上移动;另一方面,当伸缩杆50受马达20与螺杆40的驱动而向下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如图4),伸缩杆50的第一抵顶件53将通过第二抵顶件90而抵接第二定位件62,使第二定位件90受压迫而产生反推的力量,阻挡伸缩杆50再向下移动。因此,通过第一定位件61与第二定位件62,本实施例的线性致动器1可有效限制伸缩杆50的最大移动行程,避免伸缩杆50移动至机械结构上的死点,造成卡死的情况。

本实施例的第一定位件61也可改为固接于螺杆通道12的小径部121的内壁,如此也可有效避免伸缩杆50过度向上移动。再者,本实用新型也可不设置第二抵顶件90,并单纯通过第一抵顶件53来直接抵接第一定位件61与第二定位件62,如此也可有效控制伸缩杆50的最大移动行程。

综合上述说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线性致动器1的机壳10内部装设两个定位件61,62,确实可有效避免伸缩杆50进入机械结构的死点。另外,也因为定位件61,62是装设于机壳10内部,还可有效防止定位件61,62因意外碰撞而移位,或被非专业人员错误地调整而造成整个电子变速器的变速功能失效,此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所在。

最后,必须再次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于前述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构成组件仅为举例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案的范围,举凡其他可能的结构变化,或与其他等效组件的替代变化,也应为本案的申请专利范围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