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装偏的双密封圈压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6808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防装偏的双密封圈压装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可防装偏的双密封圈压装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发动机或其他机械设计中有些部位采用径向双密封结构,两个密封圈大小不一。目前的压装方案两密封圈基本同时与密封面接触,同时压装,这样较小的密封圈易压装不到位或压偏而导致密封不严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效果良好的可防装偏的双密封圈压装结构。

为达上述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防装偏的双密封圈压装结构,其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第二部件安装于第一部件,第二部件上具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可分别压装于第一部件上的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并且第一密封圈先压装于第一密封槽,第二密封圈后压装于第二密封槽。

进一步地,第一密封圈小于第二密封圈。

进一步地,第一密封圈的压装深度A大于第二密封圈的压装深度B。

进一步地,第一部件为钢体,第二部件为节温器壳体。

进一步地,节温器壳体具有一插接部,钢体具有一凹槽,插接部可安装于凹槽。

进一步地,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沿径向分设于凹槽的两侧,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沿径向分设于插接部的两侧且分别可与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密封配合。

综上所述,由于第一密封圈先压装于第一密封槽,第二密封圈后压装于第二密封槽,因此可避免第一密封槽压装不到位或压偏的问题,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此外,由于第一密封槽的深度A大于第二密封槽的深度B,可使得第一密封圈先压装于第一密封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可防装偏的双密封圈压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该可防装偏的双密封圈压装结构的步骤一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该可防装偏的双密封圈压装结构的步骤二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该可防装偏的双密封圈压装结构的步骤三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式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防装偏的双密封圈压装结构包括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第二部件2安装于第一部件1。

第二部件2上具有第一密封圈21和第二密封圈22,第一密封圈21小于第二密封圈22且第一密封圈21的压装深度A大于第二密封圈22的压装深度B。第一密封圈21和第二密封圈22可分别压装于第一部件1上的第一密封槽11和第二密封槽12并且第一密封圈21先压装于第一密封槽11,第二密封圈22后压装于第二密封槽1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件1为钢体,第二部件2为节温器壳体。节温器壳体具有一插接部23,钢体具有一凹槽13,插接部23可安装于凹槽13。第一密封槽11和第二密封槽12沿径向分设于凹槽13的两侧,第一密封圈21和第二密封圈22沿径向分设于插接部23的两侧且分别可与第一密封槽11和第二密封槽12密封配合。

如图2-4所示,在装配时,先使第一密封圈21和第一密封槽11接触,开始压装。第一密封圈21安装完成后,再使第二密封圈22和第二密封槽12接触并进行压装,第二密封圈22安装完成后,即完成了整个可防装偏的双密封圈压装结构的安装。

综上所述,由于第一密封圈21先压装于第一密封槽11,第二密封圈22后压装于第二密封槽12,因此可避免第一密封槽11压装不到位或压偏的问题,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此外,由于第一密封圈21的压装深度A大于第二密封圈22的压装深度B,可使得第一密封圈21先压装于第一密封槽11。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