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4126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连接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旋转连接单元在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通常两个旋转连接单元对接可将两个零部件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现有的旋转连接装置比较复杂,连接不稳定,拆卸也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旋转连接单元,实现两个零部件之间的可靠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旋转连接装置,包括一底座,所述旋转连接装置还包括至少一连接件,每一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每一所述连接件包括一连接槽及一连接体,一所述旋转连接装置的所述连接体卡放在另一所述旋转连接装置的所述连接槽中,实现两所述旋转连接装置的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还包括一本体,所述本体与所述连接体固定连接并在所述本体与所述连接体连接处形成所述连接槽。

优选的,所述旋转连接装置还包括一导电界面,所述导电界面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一所述旋转连接装置上的所述导电界面与另一所述旋转连接装置上的所述导电界面在两所述旋转连接装置连接后接触导电。

优选的,所述底座包括一座体,所述座体为中空圆柱体,在所述座体一端端面上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导电界面卡放在所述凹槽中。

优选的,所述座体还包括一承托体,所述承托体固定在所述座体内侧,所述承托体与所述导电界面接触以支撑所述导电界面。

优选的,所述至少两连接件包括多个,多个所述连接件沿所述座体外侧周向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底座包括若干扇环槽,所述扇环槽的数量与所述连接件的数量相同,所述连接槽设于所述扇环槽直边侧,所述连接体固定在所述扇环槽内。

优选的,所述连接体包括一弯折部及一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弯折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固定在所述扇环槽内外圆面上,所述连接槽包括一第一卡槽及一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槽相连通并且垂直,一所述旋转连接装置的所述弯折部卡放在另一所述旋转连接装置的所述第一卡槽中,一所述旋转连接装置的所述支撑部收容于另一所述旋转连接装置的所述第二卡槽中。

优选的,所述弯折部包括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长度比所述第二端的长度长,所述第一卡槽开口处比底部宽,便于一所述旋转连接装置的所述弯折部由所述第二端进入另一所述旋转连接装置的所述第一卡槽。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连接槽与所述连接体直接设在一个旋转连接装置中,结构简单,所述连接件至少有两个,增强连接的强度及稳定性,所述导电界面还可以实现接触导电,应用场景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旋转连接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为两图1所示旋转连接装置中连接件连接示意图。

图3为两图1所示旋转连接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旋转连接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旋转连接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6为两图5所示旋转连接装置卡放示意图。

图7为两图5所示旋转连接装置连接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座体;111、凹槽;112、凸台;12、承托体;13、扇环槽;14、扇环台;2、连接件;21、连接体;211、弯折部;2111、第一端;2112、第二端;212、支撑部;22、连接槽;221、第一卡槽;222、第二卡槽;23、本体;24、第一表面;25、第二表面;26、第三表面;3、入口;4、导电界面;41、导电触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为一种旋转连接装置的第一实施例,所述旋转连接装置包括一底座1、若干连接件2、若干入口3及一导电界面4。

所述底座1包括一座体11及若干承托体12。所述座体11呈中空圆柱体,所述座体11一端设有若干凹槽111,所述若干凹槽111均匀分布,相邻两所述凹槽111间形成一凸台112。每一所述承托体12固定在所述座体11内侧。所述承托体12沿所述座体11周向均匀分布。为节约材料,所述承托体12优选中空结构。

所述连接件2有4个,每一所述连接件2包括一连接体21、一连接槽22及一本体23。具体的,所述连接体21为一凸起,所述本体23与所述连接体21连接并在所述本体23与所述连接体21之间形成一凹陷,该凹陷即为所述连接槽22。所述连接体21每一所述连接件2还包括一第一表面24、一第二表面25及一第三表面26。所述第一表面24与所述第三表面26相对,所述第二表面25连接所述第一表面24与所述第三表面26。

相邻两个连接件2之间形成一所述入口3。所述入口3的数量与所述连接件2的数量一致。

所述导电界面4上设有若干环形导电圈(图未示)及若干导电触头41。

所述连接件2与所述底座1一体成型,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座体11与所述连接件1固定连接。至少两所述连接件2沿所述底座1外侧周向均匀分布。所述本体23固定在所述座体11的内侧。每一所述连接件2的所述第一表面24属于同一柱面,该柱面的轴线与所述座体11的中心轴线重合。同样的,每一所述连接件2的所述第三表面26属于同一柱面,该柱面的轴线也与所述座体11的中心轴线重合。优选的,所述连接件2固定在所述凸台112外侧,增强所述旋转连接装置整体的强度。所述导电界面4(图1未示)卡放在所述凹槽111中并与所述承托体12接触,所述承托体12支撑所述导电界面4。所述第三表面26倾斜于所述座体11端面,并向所述连接体21方向倾斜。

参阅图2及图3,使用时,在两个设备上分别安装一个所述旋转连接装置,则两个所述旋转连接装置A和B通过所述连接件2对接在一起,将两个设备连接在一起。具体的,所述旋转连接装置A的一所述连接件2放入另一所述旋转连接装置B的入口3,旋转所述旋转连接装置A,将所述旋转连接装置A的所述连接体21卡入所述旋转连接装置B的所述连接槽22,同时所述旋转连接装置B的所述连接体21卡入所述旋转连接装置A的所述连接槽22。所述旋转连接装置A和所述旋转连接装置B通过卡扣连接在一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卡扣后,所述旋转连接装置A的所述导电界面4与所述旋转连接装置B的所述导电界面4接触导电,实现两个所述设备的电连接。

图4为一种旋转连接装置的第二实施例。该实施例中的所述旋转连接装置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座体11向外延伸使得每一所述连接件2的一端面直接固定在所述座体11的端面上,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图5为一种旋转连接装置的第三实施例。

所述底座1呈圆柱体,在所述底座1上设有若干扇环槽13。具体的,所述扇环槽13有5个并均匀分布。相邻两所述扇环槽之间形成一扇环台14。所述扇环槽13的数量与所述连接件2的数量一致。

每一所述连接件2包括一连接体21及一连接槽22。所述连接体21固定在所述扇环槽13外圆弧面上。所述连接槽22设于所述扇环台14上,包括一第一卡槽221及一第二卡槽222。所述第一卡槽221的槽口朝向所述连接体21。所述第二卡槽222的槽口朝向所述底座1的端面。所述第一卡槽221与所述第二卡槽222相连通并相互垂直。所述连接体21包括一弯折部211及一支撑部212,所述支撑部212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弯折部211与所述支撑部212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支撑部212垂直。所述弯折部211向所述底座1中心轴线方向延伸。所述弯折部211的长度小于所述扇环槽13的半径。所述支撑部212的高度为所述第一卡槽221与所述第一卡槽221一侧壁厚之和。所述弯折部211包括一第一端2111及一第二端2112,所述第一端2111及所述第二端2112相对,所述第一端2111的长度比所述第二端2112的长度长,一所述旋转连接装置的所述连接体21卡入另一所述旋转连接装置的所述连接槽22中,一所述旋转连接装置的所述第二端2112先进入另一所述旋转连接装置的所述连接槽22。相应的,所述连接槽22槽口处较宽,底部较窄。方便一所述旋转连接装置的所述第二端2112卡入所述连接槽22。每一所述连接件2的所述连接体21与所述连接槽22之间形成所述入口3。

继续参照图6和图7,使用时,在两个设备上分别安装一个所述旋转连接装置,则两个所述旋转连接装置A和B通过所述连接件2对接在一起,将两个设备连接在一起。所述旋转连接装置A的一所述连接件2放入另一所述旋转连接装置B的入口3,并向下安放至所述旋转装置B的所述扇环槽13中,然后旋转所述旋转连接装置A,将所述旋转连接装置A的所述连接体21卡入所述旋转连接装置B的所述连接槽22,同时所述旋转连接装置B的所述连接体21卡入所述旋转连接装置A的所述连接槽22。具体的,所述支撑部212收容于所述第二卡槽222,所述弯折部211收容于所述第一卡槽221。实现旋转连接装置A和旋转连接装置B的连接,从而将两个设备连接在一起,操作方便。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