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刚性活动式铰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4248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高刚性活动式铰链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高刚性活动式铰链,尤指一种用以将重物可调节角度地固定至墙面的高刚性活动式铰链。



背景技术:

在工程力学中,水平向的支撑经常远比垂直向的支撑要来得困难,主要在于水平支撑时,支点及质心的距离过长时,所述的距离及重量将形成向下的力矩增加支点的负荷。

一般结合于墙面的板件(雨遮、饰板等),主要透过几种方式固定于墙面上,其中一种是透过在墙面的位置设置托架,将托架透过膨胀螺丝锁固于墙面上,透过托架上的轨道或是沟槽固定板件;另外一种方式是直接透过地面上耸立的支柱用以作为支架的支撑,并透过支架固定板件;又另外一种方式则是将铰链的二枢转部分别固定于墙面及支架,透过铰链将支架固定于墙面上,并在墙面上设置用以悬吊支架的吊索,利用吊索对支架相对支点的另一侧提供支撑,藉以减轻支架重量对支点所造成的负担。

一般而言,部分的支架可以透过机构调整角度,例如布帘式雨遮,可藉由将支撑布帘的支撑架固定于托架上多个不同角度的定位孔,藉以调整布帘的角度。然而可调整角度的雨遮大多是布帘式雨遮,原因在于布帘式的雨遮较轻,因此相对给予支点及托架的负重也比较小。另外以铰链定位支点的方式,铰链固定在不同角度时,将会改变重力作用的方向,使该重力所产生的力矩直接作用在控制角度的机构上,此时若对应的角度调整机构无法提供适当的刚性支撑,可能会导致铰链损坏、甚或严重枢轴脱离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刚性的铰链,克服习知铰链固定重物时刚性不足无法调整角度的缺失。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刚性活动式铰链,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限位枢轴,包含有一轴杆,一设置于该轴杆一端的第一止挡部,以及一设置于该轴杆另一端的第二止挡部,该第一止挡部及该第二止挡部之间界定一限位区段;

一第一枢接部,包含有一第一固定件,以及多个结合于该第一固定件一侧的第一轴套,该第一轴套上具有供该轴杆穿过以相对该轴杆枢转的轴孔;以及

一第二枢接部,包含有一第二固定件,以及一或多个结合于该第二固定件一侧的第二轴套,该第二轴套与该第一轴套交错设置,并于该第二轴套上具有供该轴杆穿过以相对该轴杆枢转的轴孔;

其中,至少其中一该第一轴套的一侧具有一第一齿状结构,该第二轴套的一侧具有一于多个角度上与该第一齿状结构啮合的第二齿状结构,并于该第二轴套相对该第二齿状结构的另一侧与另一该第一轴套间具有一活动区段,并于该活动区段上设置有一可拆卸的间隔件藉以紧迫该第一齿状结构啮合于该第二齿状结构上。

其中,该间隔件为一C型扣。

其中,于其中一或多个该活动区段上设置有一弹性元件以紧迫该第一齿状结构啮合于该第二齿状结构上。

其中,该间隔件套设于该弹性元件外侧。

其中,该间隔件为一C型扣。

其中,该第一止挡部及/或该第二止挡部能于该轴杆上移动并在固定后界定该限位区段。

其中,该轴杆为一螺栓,该第一止挡部或该第二止挡部为锁合于该螺栓上的螺母。

其中,两两该第一轴套之间具有一供该第二轴套枢转的让位槽。

其中,两两该第二轴套之间具有一供该第一轴套枢转的让位槽。

其中,该间隔件的宽度略小于该第二轴套与该第一轴套之间该活动区段的间距,该间隔件与该间距的公差小于该第一齿状结构及该第二齿状结构中齿的齿冠至齿根间的高度。

是以,本实用新型比起习知技术具有以下的优势功效:

1.本实用新型以第二轴套作为第一轴套两侧的支撑壁,提供强度更大的刚性支撑,藉由间隔件紧迫第一轴套与第二轴套之间的齿状结构时,可增加铰链于每一角度上时的刚性支撑力。

2.本实用新型于拆卸间隔件进行角度调整时,可透过弹性元件紧迫第一轴套与第二轴套之间的齿状结构,藉以分段调整该铰链的角度。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高刚性活动式铰链第一实施态样的外观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态样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1至图3-7,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态样的作动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高刚性活动式铰链第二实施态样的外观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态样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1至图6-7,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态样的作动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高刚性活动式铰链第三实施态样的外观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态样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9-1至图9-9,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态样的作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之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就配合图式说明如下。再者,本实用新型中之图式,为说明方便,其比例未必照实际比例绘制,该等图式及其比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之范围,在此先行叙明。

为便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中机构做动的方向,于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左侧对应至图式中左侧方向的位置;右侧对应至图式中右侧方向的位置;上侧对应至图式中上侧方向的位置;下侧对应至图式中下侧方向的位置,在此先行叙明。

本实用新型的高刚性活动式铰链用以结合于建筑物墙面上,用以调整并固定负重物与建筑物墙面之间的角度。所述的负重物例如可以为雨遮、饰板或活动式墙面等,本实用新型并不欲限制该上述的实施态样。

以下配合图式针对本实用新型的三种不同实施态样分别进行说明,惟,所述的实施态样仅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型态以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创作内容及创作内涵,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而对本实用新型所列举实施态样的简单修饰或变化,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针对第一实施态样的技术进行说明,请先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高刚性活动式铰链第一实施态样的外观示意图及结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

本实施态样提出一种高刚性活动式铰链100,该活动式铰链100包含有一限位枢轴110、一枢设于该限位枢轴110上的第一枢接部120、以及一枢设于该限位枢轴110上的第二枢接部130。

所述的限位枢轴110包含有一轴杆113、一设置于该轴杆113一端的第一止挡部111、以及一设置于该轴杆113另一端的第二止挡部112,该第一止挡部111及该第二止挡部112之间界定一限位区段。于本实施态样中,该轴杆113为一螺栓,该第一止挡部111为一体成形于该螺栓上的头部,该第二止挡部112为锁螺于该螺栓上的螺母。于另一较佳实施态样中,所述的第一止挡部111及该第二止挡部112均可以为锁螺于螺栓上的螺母,于本实用新型中并不欲限制该轴杆113、该第一止挡部111及该第二止挡部112的实施方式。为增加该螺母施加于该第一枢接部120及该第二枢接部130间的紧迫力量,该螺母与该第一枢接部120之间设置有一或多个强化垫片160、以及一或多个防松弹簧垫片170。

所述的第一枢接部120包含有一第一固定件121、以及二结合于该第一固定件121一侧的第一轴套122、123。于本实施态样中,该第一固定件121为板状的金属部件,于该金属部件上具有多个定位孔1211,可透过锁螺的方式穿过该定位孔1211以将该金属部件固定于物件上。该第一轴套122、123上具有供该轴杆113穿过的轴孔H1,透过该轴孔H1将该第一轴套122、123枢设于该轴杆113上,藉以将该轴杆113作为轴心枢转。为增加该活动式铰链100的刚性,该第一轴套122、123与该第一固定件121一体成型,且第一轴套122与另一第一轴套123之间具有一间隔IN,藉由二该第一轴套122、123分别作为二侧的壁面藉以于该轴杆113上界定一活动区段。于该第一轴套123朝向该活动区段的一侧具有一第一齿状结构1231,该第一齿状结构1231设置于该轴孔H1的外周围,且该第一齿状结构1231上的齿以该轴孔H1为中心放射状向外延伸而形成一圆齿盘。

所述的第二枢接部130包含有一第二固定件131,以及一结合于该第二固定件131一侧的第二轴套132。于本实施态样中,该第二固定件131与该第一固定件121相同,为板状的金属部件,并于该金属部件上具有多个定位孔1311,可透过锁螺的方式穿过该定位孔1311以将该金属部件固定于墙面或物件上。该第二轴套132上具有供该轴杆113穿过的轴孔H2,透过该轴孔H2将该第二轴套132枢设于该轴杆113上,藉以将该轴杆113作为轴心相对该第一轴套122枢转。于该第二轴套132朝向该第一轴套122的一侧具有一第二齿状结构1321,该第二齿状结构1321可以于多个角度上与该第一齿状结构1231啮合。该第二齿状结构1321设置于该轴孔H2的外周围,且该第二齿状结构1321上的每一齿以该轴孔H2为中心放射状向外延伸而形成一圆齿盘,于形状上与该第一齿状结构1231上的圆齿盘相互对应。

于另一较佳实施态样中,所述的第一齿状结构可以为于内环侧设置有齿结构的内齿盘,该第二齿状结构可以为于外环侧设置有齿结构的外齿盘,该外齿盘可以于多个角度上与该内齿盘相固定,有关于该齿盘及齿的设计于本实用新型中不予以限制。

所述的第二轴套132与该第一轴套122、123交错设置,藉以令该第一轴套122、123分别对应于该第二轴套132的二侧。由于该第一轴套122与第一轴套123的间隔IN宽度大于该第二轴套132的宽度,因此,当该第二轴套132的第二齿状结构1321啮合于一侧的该第一齿状结构1231上时,该第二轴套132与左侧的第一轴套122之间尚保留有活动区段M1(如图3-2所示),于该活动区段M1上设置有一可拆卸的间隔件140藉以紧迫该第二齿状结构1321啮合于该第一齿状结构1231上。

于一较佳实施态样中,所述的活动区段M1上亦可设置有一弹性元件150,用以紧迫该第二齿状结构1321啮合于该第一齿状结构1231上,该间隔件140套设于该弹性元件150外侧,于调整角度时,可藉由拆卸该间隔件140开放该活动区段M1,此时可由轴杆113左侧向右压缩该弹性元件150使该第一齿状结构1231相对该第二齿状结构1321脱离,以便该第一轴套122、123相对该第二轴套132枢转。其中,该间隔件140的宽度略小于该第二轴套132与该第一轴套122之间的间距,以便该间隔件140套入该活动区段M1上。另外,该间隔件140与该间距的公差小于该第一齿状结构1231及该第二齿状结构1321中齿的齿冠至齿根间的高度,因此,于该间隔件140设置于该活动区段M1上时,可紧迫该第一齿状结构1231与该第二齿状结构1321相互啮合不脱离。又于一较佳实施态样中,为避免第二轴套132相对该第一轴套122、123枢转时产生的干涉,二该第一轴套122、123之间具有一供该第二轴套132枢转的让位槽124。

请续一并参阅「图3-1」至「图3-7」,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态样的作动示意图,如图所示:

图3-1至图3-7揭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态样于调整角度时的一列作动示意。

于起始时,该间隔件140设置于该活动区段M1上,并于一侧紧迫该第二轴套132上的第二齿状结构1321啮合于该第一轴套123上的第一齿状结构1231(如图3-1所示)。

将该间隔件140拆除时,透过该活动区段M1上的弹性元件150继续紧迫该第二轴套132,于该活动区段M1上仅透过弹性元件150的作用力分别作用于二侧第一轴套122及第二轴套132的侧壁面(如图3-2所示)。

接续,请一并参阅图3-3至图3-5,透过对该轴杆113的一侧施压,使该轴杆113的第二止挡部112推动该第一轴套122向图示中的右侧移动,此时,右侧的第一轴套123亦随着该第一轴套122向右侧的方向平移,使该第一轴套123上的第一齿状结构1231与该第二轴套132上的第二齿状结构1321分离,因此,该第一轴套122、123可相对该第二轴套132枢转。该第一轴套122、123相对该第二轴套132分离时,压迫该活动区段M1上的弹性元件150(如图3-6所示),此时该弹性元件150提供弹性恢复力至该第二轴套132的侧边,迫使该第二轴套132的第二齿状结构1321与第一轴套123上的第一齿状结构1231重新啮合。

最后,如图3-7所示,于角度调整好后,将该间隔件140装设于该活动区段M1上,以紧迫该第一齿状结构1231及该第二齿状结构1321,避免该第一齿状结构1231及该第二齿状结构1321受力分离。

以下针对第二实施态样的技术进行说明,本实施态样与第一实施态样的主要差异在于第一轴套及第二轴套的数量、以及弹性元件和间隔件的配置关。请先参阅「图4」及「图5」,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态样的外观示意图及结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

本实施态样提出一种高刚性活动式铰链200,该活动式铰链200包含有一限位枢轴210、一枢设于该限位枢轴210上的第一枢接部220、以及一枢设于该限位枢轴210上的第二枢接部230。

所述的限位枢轴210包含有一轴杆213、一设置于该轴杆213一端的第一止挡部211、以及一设置于该轴杆213另一端的第二止挡部212,该第一止挡部211及该第二止挡部212之间界定一限位区段。于该第二止挡部212为螺母的实施态样时,为增加该螺母施加于该第一枢接部220及该第二枢接部230间的紧迫力量,该螺母与该第一枢接部220之间设置有一或多个强化垫片260、一或多个防松弹簧垫片270。

所述的第一枢接部220包含有一第一固定件221、以及三结合于该第一固定件221一侧的第一轴套222、223、224。该第一轴套222、223、224上具有供该轴杆213穿过的轴孔G1,透过该轴孔G1将该第一轴套222、223、224枢设于该轴杆213上,藉以将该轴杆213作为轴心枢转。该第一轴套222、223、224与该第一固定件221一体成型,且两两第一轴套222、223及第一轴套223、224之间分别具有一间隔IN1、IN2,藉由两两该第一轴套223、224分别作为二侧的壁面藉以于该轴杆213上界定二个活动区段M2、M3(如图6-2所示)。为增加铰链的刚性支撑力,于本实施态样中二活动区段M2、M3一侧的第一轴套223、224朝向该活动区段M2、M3的一侧均分别设置有第一齿状结构2231、2241,惟本实用新型亦可仅于其中一第一轴套(第一轴套223或第一轴套224)设置该第一齿状结构,同样亦可达到定位的效果,于本实用新型中并不欲限制该第一齿状结构所配置的数量,在此先行叙明。

所述的第二枢接部230包含有一第二固定件231,以及二结合于该第二固定件231一侧的第二轴套232、233。该第二轴套232、233分别设置于二该活动区段M2、M3内,透过第二轴套232、233上的轴孔G2将该第二轴套232、233枢设于该轴杆213上,将该轴杆213作为轴心相对该第一轴套222、223、224枢转。于该第二轴套232、233分别朝向该第一轴套223、224的一侧具有一第二齿状结构2321、2331,该第二齿状结构2321、2331可以于多个角度上与该第一轴套223、224上的第一齿状结构2231、2241啮合。

该第一轴套与第一轴套(第一轴套222与第一轴套223之间或第一轴套223与第一轴套224之间)的间隔宽度大于该第二轴套232、233的宽度,当该第二轴套232、233的第二齿状结构2321、2331分别啮合一侧的该第一齿状结构2231、2241上时,该第二轴套232与该第一轴套222之间(或该第二轴套233与该第一轴套223之间)尚保留有活动区段M2、M3。于本实施态样中包含有二活动区段M2、M3,其中一活动区段M2上设置有一可拆卸的间隔件240用以紧迫该第二齿状结构2331啮合于该第一齿状结构2241上,另一活动区段M3上设置有一弹性元件250,透过该弹性元件250紧迫该第二齿状结构2321啮合于该第一齿状结构2231上。于另一较佳实施态样中,设置有弹性元件250的活动区段M3上亦可设置有一间隔件240,同理,于设置有间隔件240的活动区段M2内亦可设置有一弹性元件250,于本实用新型中不予以限制。又于一较佳实施态样中,为避免第二轴套232、233相对该第一轴套222、223、224枢转时产生的干涉,两两该第一轴套222、223、224之间分别具有一供该第二轴套232、233枢转的让位槽225,且两该第二轴套232、233之间具有一供该第一轴套223枢转的让位槽234。

基本上,于其中一活动区段内设置间隔件240即可同时限制左侧第二轴套232及右侧第二轴套233朝活动区段M2、或活动区段M3的方向移动,所述的间隔件240可提供横向的刚性支撑力以增加于固定角度上的咬合力。于两个活动区段上均设置间隔件240则可以平衡轴杆213两侧的受力,避免轴杆受力形变。

请续一并参阅「图6-1」至「图6-7」,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态样的作动示意图,如图所示:

图6-1至图6-7揭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态样于调整角度时的一列作动示意。

于起始时,该间隔件240设置于该活动区段M3上,并于一侧紧迫该第二轴套233上的第二齿状结构2331啮合于该第一轴套224上的第一齿状结构2241(如图6-1所示)。

将该间隔件240拆除时,于另一活动区段M2上的弹性元件250继续紧迫该第二轴套232,于该活动区段M2上透过弹性元件250的作用力分别作用于二侧的第一轴套222及第二轴套232的侧壁面(如图6-2所示)。

接续,请一并参阅图6-3至图6-5,透过对该轴杆213的一侧施压,使该轴杆213的第二止挡部212推动该第一轴套222向图示中的右侧移动,此时,中间的第一轴套223及右侧的第一轴套224亦随着左侧的第一轴套222向右侧的方向平移,使该第一轴套223上的第一齿状结构2231与该第二轴套232上的第二齿状结构2321分离、以及使该第一轴套224上的第一齿状结构2241与该第二轴套233上的第二齿状结构2331分离,藉此使该第二轴套232、233可相对该第一轴套222、223、224枢转。该第一轴套222、223、224相对该第二轴套232、233分离时,压迫左侧活动区段M2上的弹性元件250(如图6-6所示),此时该弹性元件250提供弹性恢复力至该第二轴套232的左侧,迫使该第二轴套232的第二齿状结构2321与第一轴套223上的第一齿状结构2231重新啮合。

最后,如图6-7所示,于角度调整好后,将该间隔件240装设于右侧的活动区段M3上,以紧迫该第一齿状结构2241及该第二齿状结构2331,避免该第一齿状结构2241及该第二齿状结构2331受力分离。

以下针对第三实施态样的技术进行说明,本实施态样与第一实施态样的主要差异在于第二轴套的数量以及调整角度机构。以下针对第三实施态样的技术进行说明,请先参阅「图7」及「图8」,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态样的外观示意图及结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

本实施态样提出一种高刚性活动式铰链300,该活动式铰链300包含有一限位枢轴310、一枢设于该限位枢轴310上的第一枢接部320、以及一枢设于该限位枢轴310上的第二枢接部330。

所述的限位枢轴310包含有一轴杆313、一设置于该轴杆313一端的第一止挡部311、以及一设置于该轴杆313另一端的第二止挡部312,该第一止挡部311及该第二止挡部312之间界定一限位区段。于该第二止挡部312为螺母的实施态样时,为增加该螺母施加于该第一枢接部320及该第二枢接部330间的紧迫力量,该螺母与该第二枢接部330之间设置有一或多个强化垫片360、一或多个防松弹簧垫片370。

所述的第一枢接部320包含有一第一固定件321、以及三结合于该第一固定件321一侧的第一轴套322、323、324。该第一轴套322、323、324上具有供该轴杆313穿过的轴孔F1,透过该轴孔F1将该第一轴套322、323、324枢设于该轴杆313上,藉以将该轴杆313作为轴心枢转。该第一轴套322、323、324与该第一固定件321一体成型,且第一轴套322与第一轴套323之间以及第一轴套323与第一轴套324之间分别具有一间隔IN3、IN4,藉由两两该第一轴套322、323、324分别作为间隔IN3、IN4二侧的壁面藉以于该轴杆313上界定二个活动区段M5、M6。于该第一轴套323朝向该活动区段M5的一侧(左侧)具有一第一齿状结构3231,于该第一轴套324朝向该活动区段M6的一侧(左侧)亦具有一第一齿状结构3241。除上述的实施态样外,本实用新型亦可仅于其中一活动区段M5、M6一侧的第一轴套(第一轴套323或第一轴套324)设置该第一齿状结构3231,同样亦可达到定位的效果,于本实用新型中并不欲限制该第一齿状结构3231所配置的数量,在此先行叙明。

所述的第二枢接部330包含有一第二固定件331,以及三结合于该第二固定件331一侧的第二轴套332、333、334。该第二枢接部330透过第二轴套332、333、334上的轴孔F2将该第二轴套332、333、334枢设于该轴杆213上。该第二枢接部330中间的第二轴套333及右侧的第二轴套334分别设置于二该活动区段M5、M6内,左侧的第二轴套332靠置于左侧第一轴套322的左侧,另一侧藉由该第二止挡部312紧迫,以限制该第二轴套334朝左侧的方向移动。于中间第二轴套333朝向该第一轴套323的一侧具有一第二齿状结构3331,于右侧第二轴套334朝向该第一轴套324的一侧具有一第二齿状结构3341,该第二齿状结构3331(该第二齿状结构3341)可以于多个角度上与该第一齿状结构3231(该第一齿状结构3241)啮合。

该第一轴套322与第一轴套323之间的间隔IN3宽度大于该第二轴套333的宽度,该第一轴套323与第一轴套324之间的间隔IN4宽度大于该第二轴套334的宽度。当该第二轴套333的第二齿状结构3331啮合该第二轴套333右侧的该第一齿状结构3231上时,该第二轴套333与左侧的第一轴套322之间保留有活动区段M5,同样地,第二轴套334与两侧第一轴套323与第一轴套324的关亦相同。于本实施态样中包含有二活动区段M5、M6,二活动区段M5、M6上分别设置有一可拆卸的间隔件340用以紧迫该第二齿状结构3331(第二齿状结构3341)啮合于该第一齿状结构3231(3241)上。最左侧的第二轴套332透过第二止挡部312紧迫并限制移动,于欲进行角度调整时,将该间隔件340由该活动区段M5、M6上拆除,并将该第二止挡部312朝左侧的方向移动,以空出供该左侧的第二轴套332朝左侧的方向移动的活动区段M4。

本实施态样除了透过第一轴套322、323、324及间隔件340提供枢轴支撑向下力矩的刚性外,亦透过两侧的第一止挡部311及第二止挡部312分担该枢轴所承受的转动力矩,藉此进一步增加整体的刚性。

请续一并参阅「图9-1」至「图9-9」,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态样的作动示意图,如图所示:

图9-1至图9-9揭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态样于调整角度时的一列作动示意。

于起始时,该间隔件340分别设置于二该活动区段M5、M6上,并于一侧紧迫该第二轴套334上的第二齿状结构3341啮合于该第一轴套323上的第一齿状结构3241(如图9-1所示)。

将该第二止挡部312朝左侧的方向移动,以让出一左侧的活动区段M4,供左侧的该第二轴套322可以朝左侧的方向移动,并于该第二止挡部312向左侧松开时将该间隔件340拆除。(如图9-2所示)。

接续,请一并参阅图9-3至图9-6,将左侧的第二轴套332朝左侧的方向移动,此时中间的第二轴套333、及右侧的第二轴套334同时亦随着该左侧的第二轴套332向左侧的方向平移,藉以使该第一轴套323、324上的第一齿状结构3231、3241与该第二轴套333、334上的第二齿状结构3331、3341分离,因此,该第二轴套332、333、334可相对该第一轴套322、323、324枢转。

于角度调整完成时,将该第二轴套333、334朝右侧的方向移动,使该第二轴套333、334的第二齿状结构3331、3341与第一轴套323、324上的第一齿状结构3231、3241重新啮合。(如图9-7所示)

接续,将该间隔件340重新装设于该活动区段M5、M6上,避免该第一齿状结构3231、3241及该第二齿状结构3331、3341受力分离。(如图9-8所示)

最后,将该第二止挡部312朝右侧的方向锁紧,与该第一止挡部311由两侧紧迫该第一轴套324及该第二轴套332,使该第一轴套322、323、324及该第二轴套332、333、334之间的排列变得紧密。(如图9-9所示)

本实施态样除上述的方式外,亦可于该活动区段上设置弹性元件,于本实用新型中不予以限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以第二轴套作为第一轴套两侧的支撑壁,提供强度更大的刚性支撑,藉由间隔件紧迫该第一轴套与第二轴套之间的齿状结构时,可增加铰链于每一角度时的刚性支撑力。此外,本实用新型于拆卸间隔件进行角度调整时,可透过弹性元件紧迫该第一轴套与第二轴套之间的齿状结构,藉以分段式的调整该铰链的角度。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惟以上所述,仅惟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之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之专利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