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指环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7610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指环扣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支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指环扣。



背景技术:

现有的移动终端指环扣主要包括有贴板、转轴以及圆环件,贴板的第一侧设置有粘性层,转轴从贴板的第二侧穿过到达贴板的第一侧并进行铆合,实现转轴与贴板之间的固定转动连接;圆环件铰接在转轴上,因此圆环件具有两向转动自由度。

现有的移动终端指环扣存在的问题是,贴板、转轴以及圆环件之间均为固定连接,且粘贴在移动终端或移动终端壳上的粘性层基本为一次性粘着,不能反复拆卸,因此,在一定场合中,安装有移动终端指环扣的移动终端无法进行特殊操作,例如移动终端支架或自拍杆的夹持器与移动终端指环扣形成干涉,移动终端无法安装到移动终端支架或自拍杆上;另外,移动终端指环扣的款式单一且无法替换,容易造成使用者审美疲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分的移动终端指环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指环扣,包括贴板、连接块和圆环件,贴板的第一侧设置有粘性层,圆环件铰接于连接块上;贴板上背向第一侧的第二侧上设置有公卡合部;连接块的背侧设置有母卡合部;公卡合部和母卡合部可拆卸地卡扣配合,且连接块可相对于贴板转动。

从上述方案可见,连接块和贴板之间可拆卸地卡扣配合,且因为贴板上的公卡合部与圆环件之间没有配合关系,公卡合部的体积和高度均可设计为尽量小,在连接块和圆环件拆卸后,移动终端的背部紧剩余贴板,大大减少移动终端指环扣对移动终端在一些特殊场合的使用的阻碍;同时,由于连接块和圆环件可拆卸替换,因此可在同一贴板上置换各种各样的连接块和圆环件,给予使用者最大的美感体验。

进一步的方案是,公卡合部和母卡合部中的第一个为卡扣柱,卡扣柱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一环状凸起;公卡合部和母卡合部中的另一个为内扣座,内扣座具有圆环周壁以及位于圆环周壁中部的容纳腔,圆环周壁内周面上设置有第一内扣凸起;卡扣柱插装于容纳腔内,且第一环状凸起和第一内扣凸起之间弹性限位配合。

由上可见,弹性卡扣配合的卡扣柱和内扣座不但能稳固连接,同时两者间可相对转动和相对分拆,结构简单且有效,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方案是,圆环周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形变槽,形变槽的槽口位于圆环周壁的末,且形变槽贯通于圆环周壁的内外两侧。

由上可见,圆环周壁上设置多个形变槽可增加圆环周壁的弹性形变量,同时降低使圆环周壁产生弹性形变所需的临界力,使公卡合部和母卡合部之间卡合安装更轻松,且避免圆环周壁产生塑性形变而造成圆环周壁的永久失效。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环状凸起设置于卡扣柱的延伸末端,卡扣柱的末端端面为球冠面,且球冠面与第一环状凸起的弧面相互连接。

由上可见,球冠面与环状凸起的弧面相连,在将卡扣住安装到圆环周壁中时,球冠面可有效提供防呆作用。

进一步的方案是,贴板和连接块的其中一个为第一配合件,贴板和连接块的另一个为第二配合件;第一配合件设置有至少一个弹性限位凸起,第二配合件设置有沿第二配合件周向布置的多个限位孔,弹性限位凸起可选择地进入限位孔内。

由上可见,当贴板和连接块进行相对转动时,弹性限位凸起会连续进出于限位孔中,弹性限位凸起落入限位孔中时,贴板和连接块之间则因为弹性限位凸起和限位孔之间的卡合而相对固定,需要对贴板或连接块之间施与一定作用力才能使贴板和连接块继续相对转动,直至弹性限位凸起卡合到另一限位孔中。此设计可保证当调整移动终端转动角度后,移动终端不会因为受力不平衡而无法保持横屏状态或一些特定的倾斜状态。

进一步的方案是,公卡合部为贴板的外周面上的第二环状凸起,母卡合部为连接块的内周面上的卡合凸起,第二环状凸起和第二内扣凸起之间弹性限位配合。

由上可见,第二环状凸起和第二内扣凸起之间弹性配合且可保证贴板和连接块之间相对转动的流畅性。

进一步的方案是,贴板上连接有弹板,弹板的延伸末端连接有弹性限位凸起。

由上可见,弹板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弹板位于弹板槽内并且与贴板一体,弹板的末端连接有弹性限位凸起,弹性限位凸起可根据弹板的弹性形变产生弹性位移。

进一步的方案是,贴板上设置有沿其周向布置的多个弹板以及多个弹性限位凸起。

由上可见,弹板和弹性限位凸起的数量与贴板和连接块之间的转动启动驱动力以及贴板和连接块之间的相对稳定性成正比。

进一步的方案是,弹性限位凸起为圆柱状,弹性限位凸起周边设置倒圆角。

由上可见,弹性限位凸起进出于限位孔时,弹性限位凸起周边的倒圆角起导向作用,防止卡死。

进一步的方案是,连接块的背侧内凹而形成凹陷腔,母卡合部设置于凹陷腔的底面中,且母卡合部整体位于凹陷腔内。

由上可见,连接块对母卡合部进行遮盖保护,且连接块相对于凹陷腔地形成了一个立体轮廓,可拆卸的连接块则可设计各种各样的外观造型,以提高美感和以供人性化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指环扣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使用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指环扣第一实施例的第二使用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指环扣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指环扣第一实施例中贴板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指环扣第一实施例中连接块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指环扣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指环扣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指环扣第二实施例中连接块的结构图。

图9为图7中A处的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指环扣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指环扣1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使用状态图。移动终端指环扣1用于粘贴在手机100的背侧,当使用者手握手机100时,可将手指穿过移动终端指环扣1的圆环件30,以实现对手机100的防摔保护作用。

参见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指环扣第一实施例的第二使用状态图。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指环扣1为可分拆式移动终端指环扣,移动终端指环扣1包括有贴板10、连接块20和圆环件30,贴板10用于粘贴于手机100的背侧,连接件20连接在贴板10与圆环件30之间,以实现圆环件30相对于贴板10的两向转动自由度的可控转动。其中贴板10和连接块20之间采用弹性卡扣式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在移动终端指环扣1使用的过程中,可对贴板10和连接块20进行拆分,并对连接块20和圆环件30进行替换。

参见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指环扣1的结构分解图。移动终端指环扣1由贴板10、连接块20和圆环件30三部分组成,贴板10为周边呈圆形的硬质板,贴板10一侧的配合面111正中位置设置有卡扣柱12,卡扣柱12用于与连接块20配合;连接块20的周边轮廓呈圆形且整体呈球冠形的盖状,连接块20在靠近周边的位置上设置有铰接部21,铰接部21用于与圆环件30配合;圆环件30具有相连的圆环部31和铰接杆32,铰接杆32安装至连接块20上的铰接部21上。

参见图4,图4为贴板10的结构图。贴板10上与所述卡扣柱12所在侧背对的第二侧112设置有粘性层,粘性层用于粘贴于手机上。卡扣柱12的延伸末端的端面为球冠面122,球冠面122和卡扣柱12周面上的第一环状凸起121的弧面相连接。其中,卡扣柱12即为贴板10上的公卡合部。

参加图5,图5为连接块20的结构图。在连接块20上背向正面的另一侧上下凹设置而形成凹陷腔22,凹陷腔22由圆环状的周壁221围绕。在凹陷腔22的中部位置上,从凹陷腔22的底面沿高度方向延伸形成内扣座23,内扣座23包括有圆环周壁231以及位于圆环周壁231中部的容纳腔24。圆环周壁231的内周面在圆环周壁231的延伸末端处设置有一圈第一内扣凸起232,由于内扣座23用于与卡扣柱配合,故第一内扣凸起232在卡扣柱的进入方向上设置倒角,以提供导向作用。其中,内扣座23即为连接块20上的母卡合部。

圆环周壁231上设置有四个沿周向均匀布置的形变槽233,形变槽233的深度方向与圆环周壁231的延伸方向一直,且形变槽233从圆环周壁231的延伸末端具有槽口,形变槽233贯通于圆环周壁231的内外两侧,四个形变槽231使圆环周壁231形成了四个独立壁体,进而提高了圆环周壁231的弹性形变能力。

参见图6,图6为移动终端指环扣1的剖面图,贴板10和连接块20之间安装连接后,连接块20上的内扣座23将紧扣在卡扣柱12上且卡扣柱12位于容纳腔24内,紧扣的内扣座23和卡扣柱12之间,由第一内扣凸起232和第一环状凸起121相互限位配合,而圆环周壁231的末端端面则抵接在配合面111上,配合面111对连接块20进行限位,使连接块20和贴板10之间保持稳定的连接关系。其中,卡扣柱12末端的球冠面122提供内扣座23与卡扣柱12安装时所需的导向作用和防呆作用。而由于圆环周壁231具有弹性形变能力,因此卡扣柱12与内扣座23之间可弹性拆卸,因此可更换不同外观轮廓的连接块以及连接块上的圆环件,以实现同一贴板也可组成多种多样的移动终端指环扣。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7,图7为移动终端指环扣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第二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指环扣包括有贴板4、连接块5以及圆环件6,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贴板4周边轮廓呈圆形,而贴板4的第二环状凸起42设置在贴板4背向粘性层所在侧的一侧的周边上,而不再另设卡扣柱。

参见图8,图8为移动终端指环扣第二实施例中连接块5的结构图。与贴板4的设计相对应,连接块5周边轮廓呈圆形,且连接块5底部整体凹陷形成凹陷腔501,凹陷腔501的周壁形成环状周壁502,而在环状周壁502上设置有沿其周向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内扣凸起51。结合图4,贴板4周边上的第二环状凸起42和环状周壁502上的第二内扣凸起51弹性扣合,以实现连接块5与贴板4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在凹陷腔501的底面上设置有沿连接块5周向布置的多个限位孔52,限位孔52为圆形通孔或是具有一定深度的圆形盲孔,且每个限位孔52到连接块5中心的距离均设为z1。

参见图9,图9为图7中A处的放大图。结合图7,贴板4在粘性层所在侧相对的一侧上设置有配合面401,配合面401为圆形平面;配合面401上注塑形成三个沿贴板4周向布置的三个U型通槽41,对应地,U型通槽41由一个通槽以及通槽内的弹板412组合形成,弹板412的一端连接在配合面401所在的面板上,弹板412沿贴板4的周向延伸,且在弹板412的延伸末端设置有凸出于配合面401的弹性限位凸起413。弹性限位凸起413呈圆柱状,弹性限位凸起413的周边设置倒圆角414,且每个弹性限位凸起413到贴板4的中心距离设为z2,且中心距离z2与上述的中心距离z1相等。

参见图10,图10为移动终端指环扣的剖面图。结合图8和图9,贴板4作为第一配合件,连接块5作为第二配合件,贴板4和连接块5之间除了具有第二内扣凸起51与第二环状凸起42之间的弹性扣合外,弹板412末端的弹性限位凸起413也会进入到限位孔52中,使贴板4与连接块5之间具有相互转动方向上的一定的限位作用。由于多个限位孔52为沿周向连续布置的阵列孔组,每个限位孔52之间具有间距且由凹陷腔501的底面板的一部分分隔;而又因为弹板412具有一定长度而具有一定的弹性性变能力,弹性限位凸起413末端具有倒圆角414,当贴板4与连接块5之间相对转动,弹板412形变而倒圆角414给予导向作用,从而使弹性限位凸起413从第一个限位孔52中滑出;贴板4和连接块5之间保继续转动,直至弹性限位凸起413进入第二个限位孔52中。

由于贴板4和连接块5之间存在弹性限位凸起413与限位孔52的卡合以对贴板4和连接块5之间进行转动限位,贴板4和连接块5之间必须有一定的启动转动作用力才能使两者之间产生相对转动,故粘贴在贴板4上的移动终端在转动并调节屏幕的转动角度后,移动终端不会因为重心不在转动中心上而下坠,最终无法固定,进而实现了移动终端的横屏或是其他角度的固定使用。而其中启动转动作用力与弹性限位凸起52的数量、弹性限位凸起52的高度,倒圆角414的弧度以及弹板412的材质均有关系。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拆分的移动终端指环扣,移动终端指环扣的贴板与连接块之间采用弹性卡扣配合,贴板粘贴在移动终端背部后,可对连接块以及铰接在连接块上的圆环件进行替换,可根据此方案在连接块上设置不同的外观,甚至可在连接块上安装不同功能的配件,如广角镜配件或是触屏笔等。不需对仅有数次粘着次数的贴板进行反复拆卸,也可实现对不同外观和不同功能的移动终端指环扣的使用,同时拆卸连接块后的移动终端不再因为指环扣的干涉阻碍而无法被夹持到摄影支架或是自拍杆的夹持装置上。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如贴板的形状轮廓以及连接块的形状轮廓可以是多样的,连接块上的铰接部位置时可变的等,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