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风机系统及其防冲击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9227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冷风机系统及其防冲击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风机系统及其防冲击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在制冷系统中,经常存在因流体流速过快而对系统造成冲击的情况发生。

以冷风机系统为例,热气融霜是指将压缩机高温排气引入蒸发器,利用其显热和潜热对蒸发器进行融霜的过程。在热气融霜过程中,存在液击等情况。冲霜开始时,高压的热气以较高的速度进入蒸发器,与蒸发器中存在的低温液体接触。此时,较高速度的热气会对管路及系统产生冲击,进而对系统元器件和管路造成严重的损伤。

因此,如何避免冲击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冲击组件,以避免冲击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防冲击组件的冷风机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冲击组件,包括:

缸体,所述缸体具有供流体进入的进口及供流体流出的出口;

设置于所述缸体内的活塞结构,所述活塞结构将所述缸体的内腔分割为进口腔体及出口腔体,所述进口与所述进口腔体连通,所述出口与所述出口腔体连通;

设置于所述出口腔体内,用于向所述活塞结构施加恢复力的弹性装置;

连接于所述缸体上的第一气路及第二气路;在流体没有流入所述进口时,所述第一气路及所述第二气路的进气端与所述活塞结构的侧面对应设置;在流体初始进入所述进口时冲击所述活塞结构,所述第一气路及所述第二气路的进气端与所述进口腔体连通,所述第一气路的出气端与所述出口腔体连通,所述第二气路的出气端与所述活塞结构的侧面对应设置;在流体完成冲击并连续进入所述进口时,所述第一气路及所述第二气路的进气端与所述进口腔体连通,所述第一气路及所述第二气路出气端与所述出口腔体连通。

优选地,上述防冲击组件中,所述活塞结构包括沿所述进口到所述出口的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活塞、支撑件及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及所述第二活塞之间的空隙与所述缸体的内壁形成中间腔体;

与所述活塞结构的侧面对应设置为与所述活塞结构的所述中间腔体连通。

优选地,上述防冲击组件中,所述支撑件为刚性连接杆,所述刚性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活塞及所述第二活塞连接。

优选地,上述防冲击组件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塞及所述第二活塞之间的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缸体固定连接。

优选地,上述防冲击组件中,所述挡块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

优选地,上述防冲击组件中,还包括第三气路,所述第三气路的进气口与所述出口连通。

优选地,上述防冲击组件中,所述弹性装置为弹簧。

优选地,上述防冲击组件中,所述第一气路的流通面积小于所述出口的流通面积。

优选地,上述防冲击组件中,所述第一气路及所述第二气路的流通面积之和等于所述出口的流通面积。

优选地,上述防冲击组件中,所述第一气路的流通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气路的流通面积。

优选地,上述防冲击组件中,所述第一气路的流通面积等于所述第二气路的流通面积的1/2。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冷风机系统,包括压缩机及蒸发器,还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防冲击组件,所述防冲击组件串联于所述压缩机及所述蒸发器之间。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冲击组件,在流体没有流入进口时,活塞结构不受力,弹性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第一气路及第二气路的进气端与活塞结构的侧面对应设置,即,第一气路及第二气路为封闭状态。在流体初始进入进口时,流体由进口进入防冲击组件并冲击活塞结构,使得活塞结构朝向出口的方向移动,第一气路及第二气路的进气端与进口腔体连通,第一气路的出气端与出口腔体连通,第二气路的出气端与活塞结构的侧面对应设置,即,第二气路封闭,而第一气路连通进口腔体与出口腔体,使得由进口进入防冲击组件的流体经过进口腔体、第一气路与出口腔体后由出口流出防冲击组件。在流体完成冲击并连续进入进口时,流体对活塞结构施加的推力降低,活塞结构在弹性装置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向开口移动,由于流体连续进入所述进口,使得活塞结构无法恢复到流体没有流入进口时的位置,此时第一气路及第二气路的进气端与进口腔体连通,第一气路及第二气路出气端与出口腔体连通,即,第一气路及第二气路均连通进口腔体及出口腔体,使得流体稳定地经过防冲击组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冲击组件,有效避免了流体冲击的问题,避免了对系统零部件的冲击损害,有效提高了系统的使用寿命及运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防冲击组件的冷风机系统。由于上述防冲击组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上述防冲击组件的冷风机系统也应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冲击组件的第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冲击组件的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冲击组件的第三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冲击组件,以避免了冲击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防冲击组件的冷风机系统。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冲击组件,包括:缸体1、弹性装置2、第一气路3、第二气路4、活塞结构。缸体1具有供流体进入的进口及供流体流出的出口;活塞结构设置于缸体1内。活塞结构将缸体1的内腔分割为进口腔体13及出口腔体11。其中,进口与进口腔体13连通,出口与出口腔体11连通。弹性装置2设置于出口腔体11内,用于向活塞结构施加朝向进口腔体13的恢复力;第一气路3及第二气路4连接于缸体1上。在流体没有流入进口时,第一气路3及第二气路4的进气端与活塞结构的侧面对应设置;在流体初始进入进口时冲击活塞结构,第一气路3及第二气路4的进气端与进口腔体13连通,第一气路3的出气端与出口腔体11连通,第二气路4的出气端与活塞结构的侧面对应设置;在流体完成冲击并连续进入所述进口时,第一气路3及第二气路4的进气端与进口腔体13连通,第一气路3及第二气路4出气端与出口腔体11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冲击组件,如图1所示,在流体没有流入进口时,活塞结构不受力,弹性装置2处于静止状态,第一气路3及第二气路4的进气端与活塞结构的侧面对应设置,即,第一气路3及第二气路4为封闭状态。如图2所示,在流体初始进入进口时,流体由进口进入防冲击组件并冲击活塞结构,使得活塞结构朝向出口的方向移动,第一气路3及第二气路4的进气端与进口腔体13连通,第一气路3的出气端与出口腔体11连通,第二气路4的出气端与活塞结构的侧面对应设置,即,第二气路4封闭,而第一气路3连通进口腔体13与出口腔体11,使得由进口进入防冲击组件的流体经过进口腔体13、第一气路3与出口腔体11后由出口流出防冲击组件。如图3所示,在流体完成冲击并连续进入所述进口时,流体对活塞结构施加的推力降低,活塞结构在弹性装置2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向开口移动,由于流体连续进入所述进口,使得活塞结构无法恢复到流体没有流入进口时的位置,此时第一气路3及第二气路4的进气端与进口腔体13连通,第一气路3及第二气路4出气端与出口腔体11连通,即,第一气路3及第二气路4均连通进口腔体13及出口腔体11,使得流体稳定地经过防冲击组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冲击组件,有效避免了流体冲击的问题,避免了对系统零部件的冲击损害,有效提高了系统的使用寿命及运行稳定性。

活塞结构包括沿进口到出口的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活塞5、支撑件6及第二活塞8,第一活塞5及第二活塞8之间的空隙与缸体1的内壁形成中间腔体12。其中,第一气路3的进气端、第二气路4的进气端和第二气路4的出气端均具有与活塞结构的侧面对应设置的状态,与活塞结构的侧面对应设置为与活塞结构的中间腔体12连通,即,第一气路3的进气端与活塞结构的侧面对应设置时,第一气路3的进气端与活塞结构的中间腔体12连通;第二气路4的进气端与活塞结构的侧面对应时,第二气路4的进气端与活塞结构的中间腔体12连通;第二气路4的出气端与活塞结构的侧面对应设置时,第二气路4的出气端与活塞结构的中间腔体12连通。通过上述设置,使得中间腔体12对气路中的流体起到缓冲效果,提高了在气路封闭时的稳定性。

也可以设置单个活塞作为活塞结构,与活塞结构的侧面对应设置为与活塞的侧面外壁接触,同样能达到封闭气路的作用。

进一步地,支撑件6为刚性连接杆,刚性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活塞5及第二活塞8连接。通过将支撑件6设置为刚性连接杆,确保了第一活塞5及第二活塞8之间的间距一定,进而提高了中间腔体12的稳定性。

也可以将支撑件6设置为弹性连接件,使得中间腔体12为体积可变的腔体。

为了便于将防冲击组件连接于系统中,还包括第三气路9,第三气路9的进气口与出口连通。

优选地,弹性装置2为弹簧。在此不再一一累述且均在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冲击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活塞5及第二活塞8之间的挡块7,挡块7与缸体1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挡块7,保证了在受到较大的流体压力冲击下第二气路4也不会和出口腔体11直接联通形成冲击。进一步解决了冲击问题。

进一步地,挡块7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通过上述设置,提高了阻挡活塞的稳定性。也可以将挡块7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在此不再一一介绍。

优选地,第一气路3的流通面积小于出口的流通面积。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出口腔体11的压力缓慢上升,进一步降低了流体的冲击力。

第一气路3及第二气路4的流通面积之和等于出口的流通面积。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在出口腔体11的压力上升到一定值时,第二气路4开启,进而使得进入出口腔体11的流通面积(第一气路3及第二气路4的流通面积之和)等于流出出口腔体11的流通面积(出口的流通面积),进而提高了防冲击组件内部的压力稳定性。可以了解地是,在具有第三气路9的防冲击组件中,优选使第三气路9的流通面积等于出口的流通面积。

为了使出口腔体11的压力能够快速上升第一气路3的流通面积小于第二气路4的流通面积。即,第二气路4的流通面积大于第一气路3的流通面积,进而有效提高了第二气路4连通出口腔体11及进口腔体13时流体经过第二气路4的流量。

更进一步地,第一气路3的流通面积等于第二气路4的流通面积的1/2。确保了在流体初始进入进口时以较低的冲击力流出防冲击组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冷风机系统,包括压缩机及蒸发器,还包括如上述任一种防冲击组件,防冲击组件串联于压缩机及蒸发器之间。由于上述防冲击组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上述防冲击组件的冷风机系统也应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冷风机系统中,当蒸发温度及其他参数达到逻辑预设值时,判断冷风机系统霜层过厚,需要融霜,冷风机系统将进入融霜模式。高温气体从压缩机排气口经过四通阀、融霜电磁阀及防冲击组件进入蒸发器。通过防冲击组件,有效避免了高温高压的气体高速进入蒸发器中。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