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拖把杆锁紧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4047阅读:19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拖把杆锁紧套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拖把配件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使用方便的拖把杆旋紧套。



背景技术:

拖把锁紧套是一种连接在伸缩拖把杆内管和外管连接处的锁紧件。现有的拖把杆锁紧套一般由上套和下套组成,在上套下端设有空心螺纹管,在螺纹下方管口设三抓式的锥形锁紧条,下套内侧设有螺纹,螺纹下方设锥形管口,通过下套与上套的拧紧,下套锥形管口锁紧上套三抓式的锥形锁紧条来锁紧拖把杆的外管和内管,这种形式拖把杆锁紧套在松开下套调节拖把杆长度时,上套管口锥形锁紧条始终处于下套内,不易松开而难调节;还有这种拖把杆锁紧套的上套锥形锁紧条和下套的锥形管口需配合得很紧密,如果太松就难锁紧,如果太紧,下套与上套旋紧后,下套上端管口和上套空心螺纹管外侧的管口不能合上,因此对这种拖把杆制造精密度需较高,厂家经常制作出很多次品。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拖把杆锁紧套所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加工都较为便利的拖把杆锁紧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拖把杆锁紧套,包括:相互旋接在一起的上套体和下套体,其中上套体呈阶梯状,由两个大小不一的空心柱体连接而成,且下套体旋接在较小空心柱体上后与较大空心柱体水平设置;较小空心柱体上依次设有锁紧条、螺纹及开口槽,其中锁紧条靠近较大空心柱体,锁紧条为多条且均匀分布在较小空心柱体上,锁紧条其上还设有锁紧头,锁紧头与锁紧条的连接处呈斜坡状,通过挤压锁紧头能使锁紧头置入上套体内,开口槽其设在管口两对应侧上,下套体其内设有旋接螺纹,其与上套体的旋接侧设有一个与锁紧头配合使用的锁紧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锁紧条和锁紧头设在锁紧套上套体的中部,而不像传统的锁紧套一样设在上套体下端管口,在需要调节拖把杆的长度时,只需旋松下套体几圈,上套体的锁紧头就脱离下套体的管口,锁紧头就立刻松开拖把杆内管,不会像传统锁紧套的锁紧条卡在下套体内松不开拖把杆,而锁紧拖把杆时,只需旋紧下套体,上套体的锁紧头就被下套体包围到管口内,并且下套体上管口就与上套体中部紧密合上,这种设计便于提高产品成品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拖把杆锁紧套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套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下套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套体;101、较小空心柱体;102、较大空心柱体;2、下套体;3、锁紧条;4、螺纹;5、开口槽;6、锁紧头;7、旋接螺纹;8、锁紧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以图1为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拖把杆锁紧套,包括两相互旋接的上套体1和下套体2,通过上套体1左侧固定在拖把杆外管上,拖把杆内管穿插在上套体1的下半部和拖把杆的外套管内,下套体2设在拖把杆内管外并旋接在下套体2的下半部分,来实现对拖把杆内、外管的锁紧。

结合图2进一步说明,上述上套体1由两个大小不一的空心柱体连接而成,左半部较大空心柱体102为拖把杆外管固定部,右半部较小空心柱体101为拖把杆内管锁紧部,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较小空心柱体101从左到右依次设有锁紧条3、螺纹4及开口槽5,其中锁紧条3均匀的分布在较小空心柱体101四周,锁紧条3右端连接在上套体1上,其余三侧均与上套体1分离,可通过三边切割较小空心柱体101实现上述结构,锁紧条3左侧的切割孔内还连接有锁紧头6,且锁紧头6与锁紧条3的连接处呈斜坡状,通过挤压锁紧头6能使锁紧头6置入上套体1内,而开口槽5为两个,设置在较小空心柱体101右侧管口上,结合图3进一步说明,上述下套体2中部内管壁上固定有旋接螺纹7与上套体1较小空心柱体101上的螺纹4配合使用,下套体2上端管口内管壁比下方管壁薄形成锁紧口8,且锁紧口8与下方管壁连接处形成一定弧度,这样设计是为了与上套体1的锁紧头6配合使用。

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由于锁紧条和锁紧头设在锁紧套上套体的中部,而不像传统的锁紧套一样设在上套体下端管口,在需要调节拖把杆的长度时,只需旋松下套体几圈,上套体的锁紧头就脱离下套体的管口,锁紧头就立刻松开拖把杆内管,不会像传统锁紧套的锁紧条卡在下套体内松不开拖把杆,而锁紧拖把杆时,只需旋紧下套体,上套体的锁紧头就被下套体包围到管口内,并且下套体上管口就与上套体中部紧密合上,这种设计便于提高产品成品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改变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