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焊接多功能型钢梁夹及其组合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6222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焊接多功能型钢梁夹及其组合部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焊接多功能型钢梁夹及其组合部件。



背景技术:

工程安装技术领域,仪表管、保护管和分支槽盒上在敷设时有个共同特点:为了整体美观性,都以工字钢梁为着力点焊接敷设到使用设备上,该安装方式的缺点是焊接的施工方案将破坏工字钢梁表面的防腐层,防腐层被破坏的钢梁不能满足高盐腐蚀地区的设计和安装要求,如果采用C型钢做支架,则必须选用具有高防腐级别的C型钢,增加了钢材用量,提高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钢梁夹及使用该钢梁夹的组合部件,该部件可在不破坏防腐层的前提下,完成管件或者槽盒的固定,且安装维护便利,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焊接多功能型钢梁夹,包括钢梁夹本体,所述本体上开有连接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夹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本体上的连接臂,两个连接臂形成一个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的高度与钢梁的厚度相配合,至少一个所述连接臂上开有螺栓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本体上开有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还有:每个连接臂上开有两个螺栓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一种组合部件,所述组合部件包括钢梁夹,所述钢梁夹包括钢梁夹本体,所述钢梁夹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本体上的连接臂,两个连接臂形成一个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的高度与待连接钢梁的厚度相向配合,至少一个所述连接臂上开有螺栓固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部件还包括Z型铁,所述Z型铁具有本部,所述本部的两侧各有一个侧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本体上开有连接孔,至少一个侧壁上开有Z型铁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Z型铁连接孔与所述螺栓连接孔大小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Z型铁由连接螺栓连接在钢梁夹上,所述连接螺栓穿过Z型铁连接孔和钢梁夹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钢梁夹由固定螺栓固定在钢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单向型无焊接式钢梁夹无需焊接连接,只需要焊接或者螺栓连接在钢梁上,从而避免了焊接对钢梁防腐层造成的破坏,适于使用在盐雾腐蚀地区;与之配合的Z型铁上固定管、槽盒等被连接件,Z型铁的形式多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选择;本组合部件使用灵活、便利,装拆方便,延长了钢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有连接孔的钢梁夹主视图,附图2是附图1的左视图,附图3是附图1所示钢梁夹安装示意图,附图4是附图的右视图,附图5是与附图1配合的Z型铁结构示意图,附图6是附图5的俯视图,附图7是钢梁夹和Z型铁一种位置关系示意图(z型铁与钢梁平行),附图8是钢梁夹和Z型铁安装状态示意图(Z型铁与钢梁垂直),附图9是无连接孔的钢梁夹结构示意图,附图10是附图9所示钢梁夹安装示意图,附图11是与附图8配合的Z形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12是附图9的俯视图1是钢梁夹,11是钢梁夹本体,12是连接臂,13是螺栓固定孔,14是连接孔,2是Z型铁,21是本部,22是侧壁,23是Z型铁连接孔,24是螺栓,25是锁紧螺帽,26是不锈钢垫片,3是U型卡,4是待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首先公开了一种无焊接多功能型钢梁夹1,该钢梁夹1包括以下两种结构形式:有连接孔的钢梁夹和无连接孔的钢梁夹。

有连接孔的钢梁夹:结构见附图1-5,包括钢梁夹本体11和连接臂12,本体11上开有用于连接Z型铁的连接孔14。两个连接臂12形成一个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的高度与钢梁的厚度(相)向配合,至少一个连接臂上开有螺栓固定孔13,螺栓穿入该螺栓固定孔13可将钢梁夹1固定在钢梁上,比如工字型钢梁。

与之配合的Z型铁结构见附图4-5,Z型铁具有本部21,本部21的两侧各有一个侧壁,两个侧壁上均开有Z型铁连接孔23。

使用时,将钢梁夹1经螺栓固定孔13固定在钢梁上,Z型铁2由螺栓经连接孔14和Z型铁连接孔23固定在钢梁夹本体11上,待连接件4(比如管、槽盒等)通过螺栓经另一侧壁上的Z型铁连接孔23进行连接固定。

无连接孔的钢梁夹:结构见附图6,包括钢梁夹本体11和连接臂12,两个连接臂12形成一个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的高度与钢梁的厚度相配合,至少一个连接臂上开有螺栓固定孔13,螺栓穿入该螺栓固定孔13可将钢梁夹1固定在钢梁上,比如工字型钢梁。

与之配合的Z型铁结构见附图7-8,Z型铁具有本部21,本部21的两侧各有一个侧壁,至少侧壁上均开有Z型铁连接孔23。

使用时,将钢梁夹1经螺栓固定孔13固定在钢梁上,Z型铁2焊接固定在钢梁夹本体11上,待连接件4(比如管、槽盒等)通过螺栓经另一侧壁上的Z型铁连接孔23进行连接固定。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