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压疏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4973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殊管路领域,特别是一种稳压管。



背景技术:

在特殊行业的生产设备中,有些对管路内流体的流量有严格的要求,现有监控和调节流量比较直接的方法是测量管路内部的压力,根据内压确定和调节流体的流量。现有对管路内部流量调整的方式有多种,一是控制输出设备的功率,但其只能实现理论上的对流量的控制,随着管路内部结垢、老化,或者输出设备故障、电压不稳等影响,并不能实现真正的稳压,二是在出口处安装流量控制设备,其有点事控制灵敏、及时,但是价格较高,如果需求量较大,会严重增加生产成本,还有就是生产者通过经验判断进行调节,误差较大,容易出现误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等压疏流管。具体设计方案为:

一种等压疏流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上安装有稳压软管、分流管、溢流阀,所述稳压软管上套有调整气圈,所述分流管上安装有电磁调节阀,所述稳压软管、分流管、溢流阀沿所述管体内流体方向依次安装于管体上,所述稳压软管与分流管之间、所述管体的末端均安装有压力传感器。

所述稳压软管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稳压软管沿所述管体的轴向方向呈直线阵列分布,所述调整气圈与所述稳压软管过盈连接。

所述调整气圈通过调整孔连接有调压泵,所述调整孔为双流向通孔,所述调压泵为增压气泵或增压液泵中的一种,所述调整气圈部分填充时为环形结构,所述调整气圈完全填充后呈盘状结构。

所述分流管为回流分流管,所述分流管呈“c”形结构,所述分流管的一端与所述管体的首端焊接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稳压软管与溢流阀之间并与所述管体焊接连接。

所述溢流阀与分流管之间安装有增压环,所述增压环的外环与所述管体的内壁焊接连接,所述增压环的内侧为锥形结构,所述增压环为金属增压环。

所述溢流阀的数量为多个,在所述管体的轴向方向上,多个所述溢流阀呈直线阵列分布,在所述管体的径向方向上,多个所述溢流阀以所述管体的轴心为中心呈环状阵列分布。

所述分流管的中部设有增压料管、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流向为由管体的末端流向所述管体的首端方向,所述增压料管的末端与增压泵、集料箱连接。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得到的等压疏流管,其有益效果是:

结构简单,成本低,多级稳压、控压、调压,对压力的控制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等压疏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体;2、稳压软管;3、分流管;4、溢流阀;5、调整气圈; 6、压力传感器;7、增压环;8、增压料管;9、单向阀;10、电磁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等压疏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等压疏流管,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上安装有稳压软管2、分流管3、溢流阀4,所述稳压软管2上套有调整气圈5,所述分流管3上安装有电磁调节阀10,所述稳压软管2、分流管3、溢流阀4沿所述管体1内流体方向依次安装于管体1上,所述稳压软管2与分流管3之间、所述管体1的末端均安装有压力传感器6。

所述稳压软管2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稳压软管2沿所述管体1 的轴向方向呈直线阵列分布,所述调整气圈5与所述稳压软管2过盈连接。

所述调整气圈5通过调整孔连接有调压泵,所述调整孔为双流向通孔,所述调压泵为增压气泵或增压液泵中的一种,所述调整气圈5 部分填充时为环形结构,所述调整气圈5完全填充后呈盘状结构。

所述分流管3为回流分流管,所述分流管3呈“c”形结构,所述分流管3的一端与所述管体1的首端焊接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稳压软管2与溢流阀4之间并与所述管体1焊接连接。

所述溢流阀4与分流管3之间安装有增压环7,所述增压环7的外环与所述管体1的内壁焊接连接,所述增压环7的内侧为锥形结构,所述增压环7为金属增压环。

所述溢流阀4的数量为多个,在所述管体1的轴向方向上,多个所述溢流阀4呈直线阵列分布,在所述管体1的径向方向上,多个所述溢流阀4以所述管体1的轴心为中心呈环状阵列分布。

所述分流管3的中部设有增压料管8、单向阀9,所述单向阀9的流向为由管体1的末端流向所述管体1的首端方向,所述增压料管8 的末端与增压泵、集料箱连接。

安装后,当有流体通入时,依次经过所述稳压软管2、分流管3、溢流阀4。

在通过稳压软管2时,通过控制所述调整气圈5内填充物来实现对所述稳压软管2内径的调整,从而实现对流体压力的调整,在此过程中,当所述调整气圈5内填充物较少时,所述稳压软管2的内径较大,流体压力较小,而且此时所述稳压软管2的弹性较大,对内部压力的调节效果较好;当调整气圈5内部填充物较多时,所述稳压软管内径较小,压力较大,同时稳压软管2较硬,灵敏度底,更适合稳压。

上述过程中,可以根据流体的不同以及调节程度的不同,选择所述调整气圈5、稳压软管2的材质,以及选择所述调整气圈5内的填充物,当需要阶段流体时,可以将所述调整气圈5充满,起到断路的作用。

当流体流向分流管3时,会先流过压力传感器6,根据测的压力,通过所述电磁调节阀10调整所述分流管3的内径。

当流体流至所述分流管3时,部分流体会流入所述分流管3中,起到减压的作用,当所述压力传感器6发现流过稳压软管2的流体压力不足时,除了可以通过调整所述调整气圈5实现调控外,还可以开启所述调压泵,通过注入更多的流体实现增压,当然也可以通过所述管体1流入流体的输出设备增压。

当流体流过分流管3后,基本已经达到需求压力值,但由于压力的不稳定以及电磁调节阀10的调节精度问题,仍会存在误差,当流体流至增压环7时,会实现微量的增压,并通过溢流阀4对该微量的增压进行减压,最终实现最适压力,由于管体1内部顶端与底端的压力不同,可以通过多个溢流压力不同的溢流阀4实现控制。

上述过程中,所述稳压软管2在压力波动较大的时候,可以实现稳压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是将压力控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值内,其调节作用不需要频繁操作也控制,且压力波动的灵敏度可调,所述分流管3的主要作用是对压力值进行精准的调控,使其接近最佳值,而增压环7与溢流阀4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波动和微调对压力值进行修正,使压力值精准。

整体设备的结构简单,所用组件均为简单管路机械组件,安装方便,成本低,但是其调整范围大,调整京都套,并且监控压力小,性价比高。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