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寿命长的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4287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轴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特别是指一种结构新颖、使用寿命长的新型轴承。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轴承通常都包括内圈、外圈保持架、滚动体(钢球)以及防尘盖,内圈外侧上设有内滚道,外圈内侧设有外滚道,滚动体安装于保持架上并整体安装于内滚道和外滚道之间。这种轴承的内滚动和外滚道的径向截面的形状往往是半圆形的,钢球与内、外滚道球面接触,该结构承载力差,当载荷增加时接触应力增加从而增大了轴承疲劳剥落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接触应力增大引起轴承的发热,导致轴承的使用寿命降低。此外,该轴承的集油效果较差,往往需要在外圈或者内圈上另设注油孔,并不定期的进行注油以达到良好的润滑效果。这不仅会增加生产成本,而且本身在外圈或者内圈上设置注油孔也不利于滚动体的滚动。

另外,防尘盖通常固定安装于内圈的外壁和外圈的内壁之间的空间内,防尘盖与内、外圈之间通常留有空隙,这样可以方便注油,但是这就会导致灰尘等异物进入轴承内部,造成轴承无法正常的运转,并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由于防尘盖与内圈和外圈之间存在间隙,因此现有的防尘盖会造成轴承内部的润滑油外泄的问题。另外,在注油时,润滑油不能全部进入轴承内部,往往会有一部分吸附在轴承的外部,不仅容易沾染灰尘,而且造成极大地浪费。

除此以外,为了便于轴承的高速转动,通常外圈与轴承座的配合公差较小,因此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经常发生外圈与轴承座打滑现象,这种现象会损坏轴承和轴承座,严重降低传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改进的轴承,其主要目的在于客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结构承载力差、润滑油容易外泄以及外圈与轴承座容易打滑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轴承,包括外圈、内圈、保持架、钢球以及分别安装于内、外圈的前、后端面上的两个防尘盖,所述外圈的内壁上安装有外滚道,所述内圈的外壁上安装有配合的内滚道,所述内滚道和外滚道的径向截面均包括两个相向的斜面,所述钢球与上述各斜面均相切;所述防尘盖呈圆环形,其横截面大致呈“T”形,包括一体成型的卡接部和延伸部,所述内圈和外圈的前、后端面上设有与上述卡接部配合的卡接槽,所述延伸部伸入内、外圈之间的空隙内,且延伸部的内壁抵靠于内圈的外壁,延伸部的外壁抵靠于外圈的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两相向斜面之间的夹角为85°-135°。

更进一步的,所述两相向斜面之间的夹角为120°。减少轴承在高速运行时摩擦损耗及发热,进一步提高轴承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内滚道和外滚道的径向截面均为三角形。

进一步的,所述内滚道和外滚道的径向截面均为梯形。

更进一步的,所述防尘盖上还设有注油部,所述注油部包括圆球、弹簧、限位片以及贯穿于卡接部和伸入部的注油孔,所述圆球和弹簧安装于注油孔内,所述限位片安装于卡接部的前端面上,且其中部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圆球的前端抵靠于限位孔内,后端抵靠于弹簧的前端,所述弹簧的后端位于延伸部内。本实用新型的防尘盖上还设有专门的注油部,润滑油通过注油孔全部进入轴承内部,可显著减少润滑油的损失。

再进一步的,所述注油孔包括小孔径段、大孔径段以及支撑部,小孔径段的前端与限位孔连接,小孔径段的后端与大孔径段的前端连接,大孔径段的后端贯穿于伸入部的后端面,所述支撑部与伸入部一体成型,支撑部位于大孔径段的后端口处并小于大孔径段的直径,圆球的直径略小于小孔径段的直径,所述弹簧的后端抵靠于支撑部上。

再进一步的,所述外滚道上均匀分布有四个向外圈内侧突出的圆弧形的凸起滚道部,四个凸起滚道部相互连接,相邻凸起滚道部之间形成凹陷滚道部,且凹陷滚道部和凸起滚道部的最大半径差为5μm-30μm。通过凸起滚道部的设置,钢球会在滚道中对外圈产生轻微冲击,该轻微冲击通过外圈施加在轴承座与外圈的配合面,相当于增加预负载,有效避免了打滑现象。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钢球和斜面之间为两点接触,不仅使得接触面变小,减少滚动时的摩擦力,而且改变了钢球的受力,克服了钢球在高速滚动时离心力过大的问题。另外,防尘盖的卡接部和延伸部都能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能避免润滑油外泄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轴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轴承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外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同时参照图1和图2,一种使用寿命长的轴承,它包括内圈1、外圈2、保持架3、钢球4以及分别安装于内、外圈1、2的前、后端面上的两个防尘盖5,所述钢球4均匀安装于所述保持架3上。所述外圈2的内壁上安装有外滚道21,所述内圈1的外壁上安装有配合的内滚道11,所述内滚道11和外滚道21的径向截面均呈三角形(另外也可根据需要设计成梯形),且都由两个相向的斜面102组成,两相向斜面102之间的夹角为120°,所述钢球4与上述各斜面102均相切,即钢球4和斜面102之间为点接触,使得接触面变小,减少了钢球4滚动时的摩擦力。同时参照图4,所述外滚道上均匀分布有四个向外圈2内侧突出的凸起滚道部210,四个凸起滚道部210相互连接,并且凸起滚道部210呈圆弧形,其相对轴心的半径两端大中间小,相邻凸起滚道部210之间形成凹陷滚道部220,且凸起滚道部210和凹陷滚道部220距离轴心的最大半径差为5μm-30μm,不会影响钢球4的滚动。

同时参照图3,所述防尘盖5呈圆环形,其横截面大致呈“T”形,包括一体成型的卡接部51和延伸部52,所述内圈1和外圈2的前、后端面上设有与上述卡接部51配合的卡接槽12,所述延伸部52伸入内、外圈1、2之间的空隙内,且延伸部52的内壁抵靠于内圈1的外壁,延伸部52的外壁抵靠于外圈2的内壁。为了防止防尘盖5掉落,延伸部52的内端面上通常设有凸起部,所述内、外圈1、2上设有相应的凹槽。

所述防尘盖5上还设有注油部,所述注油部包括圆球6、弹簧7、限位片8以及贯穿于卡接部51和延伸部52的注油孔9,所述圆球6和弹簧7安装于注油孔9内,所述限位片8安装于卡接部51的前端面上,且其中部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圆球6的前端抵靠于限位孔内,限位孔与圆球6抵接的一侧形成圆弧形的凹陷,圆球6的后端抵靠于弹簧7的前端,所述弹簧7的后端固定于延伸部52内。

所述注油孔9包括小孔径段91、大孔径段92以及用于支撑弹簧7后端的支撑部93,小孔径段91的前端与限位孔连接,小孔径段91的后端与大孔径段92的前端连接,大孔径段92的后端贯穿于延伸部52的后端面。所述支撑部93与延伸部52一体成型,支撑部93位于大孔径段92的后端口处并小于大孔径段92的直径,圆球6的直径略小于小孔径段91的直径。平时,弹簧7将圆球6顶在限位孔内,当需要注油时,注油机构将圆球6顶入大直径段92内,并对轴承内部进行注油。润滑油通过注油孔9全部进入轴承内部,可显著减少润滑油的损失。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