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紧凑式软轴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2380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结构紧凑式软轴组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轴,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紧凑式软轴组件,属于传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软轴是一种柔性的传动轴,由多层钢丝绕制而成,用来传递转动以及转矩,通常使用于一些硬轴无法实现或者成本较高的场合,如传动不在直线上或传动距离较远或一些冲击震荡的场合。

目前常见的软轴长度一般在2~5米之间,且其连接方式较为直观,软轴的一端连接动力源(即电机),而软轴的另一端连接负载扭矩,软轴能够将电机的转动以及转矩传递给负载,从而完成设定的工作任务。

为了实现软轴的可靠传动以及操作安全,在目前通用的软轴组件中,软轴外侧会装配有相应长度的软管,在软管与软轴之间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的接头。且为了进一步保证轴芯的顺畅转动,在接头与轴芯之间还会安装有轴承。

在软轴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软轴的频繁弯折以及震动摩擦等因素,软轴组件中软管接头与软管的结合区域很容易发生断裂。而且这种断裂问题的发生频率大多与软管接头的长度成正比,由于软管接头的长度越长,就越难保证此连接位置保持较大的弯曲半径,也就使得此连接位置的弯曲幅度较大,从而大大增加了断裂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弯曲顺畅、能够有效地避免软管接头与软管结合区域发生断裂的软轴组件,就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结构紧凑式软轴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结构紧凑式软轴组件,包括用于传动的轴芯以及包覆于所述轴芯外侧的轴套,所述轴芯与所述轴套之间固定设置有用于保证轴芯顺畅转动的轴承,所述轴芯的中心轴线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相平行,所述轴芯的周向外侧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轴承的轴承安装区域,所述轴套周向侧壁设置有用于实现所述轴套与所述轴芯之间固定连接的软轴铆接区域,所述轴承安装区域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软轴铆接区域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叠。

优选地,所述轴芯包括用于实现柔性传动的软轴,以及设置于所述软轴的两端、用于实现所述软轴与动力源或负载之间连接的软轴接头,所述软轴接头一端的轴向方向上开设有用于实现其与所述软轴相连接的连接槽,所述软轴的一端插入所述连接槽内、并与所述软轴接头传动连接;

所述轴承安装区域位于所述软轴接头开设有所述连接槽一端的周向外侧。

优选地,所述软轴接头借助所述连接槽与所述软轴螺纹连接或过盈连接。

优选地,所述轴套包括包覆于所述软轴的周向外侧、起保护作用的软管,以及包覆于所述软轴接头与所述软轴连接位置周向外侧、起连接作用的软管接头,所述软轴与所述软管之间存在用于保证所述软轴顺畅转动的间隙。

优选地,所述软管接头的一端包覆于所述轴承的周向外侧、且将所述轴承完全包覆,另一端包覆于所述软管端口位置的周向外侧;

所述软轴铆接区域位于所述软管接头上、靠近包覆所述轴承一端的中段位置。

优选地,所述轴承的周向外侧还套设有用于避免其与所述软管接头直接摩擦的衬套。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轴承脱离所述软管接头与所述软轴接头之间区域的轴承限位机构,所述轴承限位机构包括孔用卡箍及轴用卡箍,所述孔用卡箍与所述轴用卡箍相配合实现对所述轴承的限位。

优选地,所述软管接头靠近所述软轴接头一侧的周向内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孔用卡箍的孔用固定槽,所述孔用卡箍嵌设固定于所述孔用固定槽中。

优选地,所述软轴接头的周向外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轴用卡箍的轴向固定槽,所述轴用卡箍嵌设固定于所述轴向固定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软轴组件较之现有结构更为紧凑,软管接头的长度更短,充分地保证了较大的弯曲半径,使软轴弯曲更为平滑顺畅,最大限度上降低了软轴组件中软管接头与软管结合区域的断裂风险。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灵活紧凑、通用性高,因此可广泛应用于多种机械设备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1、软轴;12、软轴接头;13、连接槽;21、软管;22、软管接头;31、轴承;32、衬套;41、孔用卡箍;42、轴用卡箍;51、轴承安装区域;52、软轴铆接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结构紧凑式软轴组件。

如图所示,一种结构紧凑式软轴组件,包括用于传动的轴芯以及包覆于所述轴芯外侧的轴套,所述轴芯与所述轴套之间固定设置有用于保证轴芯顺畅转动的轴承31,所述轴芯的中心轴线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相平行,所述轴芯的周向外侧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轴承31的轴承安装区域51,所述轴套周向侧壁设置有用于实现所述轴套与所述轴芯之间固定连接的软轴铆接区域52,所述轴承安装区域5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软轴铆接区域5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叠。

所述轴芯包括用于实现柔性传动的软轴11,以及设置于所述软轴11的两端、用于实现所述软轴11与动力源或负载之间连接的软轴接头12,所述软轴接头12一端的轴向方向上开设有用于实现其与所述软轴11相连接的连接槽13,所述软轴11的一端插入所述连接槽13内、并与所述软轴接头12传动连接。

所述轴承安装区域51位于所述软轴接头12开设有所述连接槽13一端的周向外侧。

所述软轴接头12借助所述连接槽13与所述软轴11螺纹连接或过盈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所述软轴11的转动不受连接位置的影响,所述软轴11与所述软轴接头12过盈连接。

所述轴套包括包覆于所述软轴11的周向外侧、起保护作用的软管21,以及包覆于所述软轴接头12与所述软轴11连接位置周向外侧、起连接作用的软管接头22,所述软管21的内径大于所述软轴11的外径,所述软轴11与所述软管21之间存在用于保证所述软轴11顺畅转动的间隙。

所述软管接头22的一端包覆于所述轴承31的周向外侧、且将所述轴承31完全包覆,另一端包覆于所述软管21端口位置的周向外侧。

所述软轴铆接区域52位于所述软管接头22上、靠近包覆所述轴承31一端的中段位置。

所述轴承31的周向外侧还套设有用于避免其与所述软管接头22直接摩擦的衬套32。具体而言,所述衬套32套设与所述轴承31周向外侧的中段位置。这样的结构设置既能够避免所述轴承31的磨损,也为后期的组件维护和更换提供了便利。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轴承31脱离所述软管接头22与所述软轴接头12之间区域的轴承限位机构,所述轴承限位机构包括孔用卡箍41及轴用卡箍42,所述孔用卡箍41与所述轴用卡箍42相配合实现对所述轴承31的限位。

所述软管接头22靠近所述软轴接头12一侧的周向内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孔用卡箍41的孔用固定槽,所述孔用卡箍41嵌设固定于所述孔用固定槽中。

所述软轴接头12的周向外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轴用卡箍42的轴向固定槽,所述轴用卡箍42嵌设固定于所述轴向固定槽中。

通过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得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最为重要的技术点在于将所述轴承安装区域51与所述软轴铆接区域52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重叠整合,从而达到了缩短所述软管接头22的长度、缩小软轴组件整体规格的效果。与此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即为了确保所述轴承31不会因软轴铆接过程中的受力而出现破损、变形的情况,在本实用新型的组装过程中,应先进行所述软管接头22与轴芯之间的铆接、并在此过程中预留出所述轴承31的安装空间,再将所述轴承31塞入所述安装空间内。

在上述组装过程中,软轴铆接过程中铆接力的大小会直接影响所述安装空间的大小、从而决定所述轴承31的选用规格,因此软轴铆接过程中铆接力的大小应当视具体的生产要求来进一步确定,特此说明。

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其他部件的组合及安装顺序均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软轴组件较之现有结构更为紧凑,软管接头的整体长度h由目前常见的163mm缩短为98mm,充分地保证了较大的弯曲半径,使软轴弯曲更为平滑顺畅,最大限度上降低了软轴组件中软管接头与软管结合区域的断裂风险。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灵活紧凑、通用性高,因此可广泛应用于多种机械设备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具体而言,在现有技术中,软管接头一般都由两个零件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组合而成,而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软管接头为一体式的独立零件。这样的设置方式不仅能够使软轴组件的整体结构得到简化,还能够缩小与所述软管接头相匹配的轴承的规格,使得软轴铆接区域与轴承的安装区域相重叠,从而进一步缩小了本实用新型连接位置的整体尺寸,让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变得更为灵活紧凑。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效果优异,使用寿命长,具有很高的使用及推广价值。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