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控恒温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0179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双控恒温阀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恒温阀,具体涉及一种双控恒温阀。



背景技术:

为解决了洗浴过程中冷热水压力不平衡难以调节和压力变化温度变化出水忽冷忽热的问题,人们发明了恒温阀,通过能随温度变化而膨胀收缩的热敏元件与阀芯配合,以实现冷热水进水量的调节,从而实现冷热水混合后的混合水温度的恒定(混合水的温差波动较小)。但恒温阀经长时间使用后,恒温阀的热敏元件的能受温度变化而发生体积变化的热敏部分容易结垢,导致热敏元件不再灵敏,使得混合水的温度严重偏离设定温度,影响使用者的使用,并导致热敏元件的使用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避免热敏元件结垢、能使混合水温度恒定、能延长使用寿命的双控恒温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控恒温阀,包括混合腔体、水量调节机构、水温调节机构,所述混合腔体形成有用于混合冷水和热水的内腔、用于进冷水的进冷水通道、用于进热水的进热水通道,所述内腔贯穿混合腔体的一端形成有混合腔出水口,进冷水通道和进热水通道均贯穿混合腔体设有混合腔出水口的一端,所述混合腔体内壁开有与进冷水通道相通的第一进冷水口,所述混合腔体内壁开有与进热水通道相通的第一进热水口,所述第一进冷水口和第一进热水口位于混合腔体内壁的相对两侧,所述水温调节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进冷水口的冷水的流量大小,所述水量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进冷水通道和进热水通道的进水端,所述水量调节机构用于调节进冷水通道内冷水的流量大小、调节进热水通道内热水的流量大小,所述第一进热水口延混合腔体内壁周向延伸以形成有进热水槽,所述进热水槽沿混合腔体周向的槽壁逐渐增大以与混合腔体内壁相接,所述进热水槽的周向槽壁的径向截面呈弧形设置,且所述进热水槽槽壁径向截面的弧形开口朝向所述内腔。

本实用新型在进热水口与混合腔体内壁相接处开出弧形的槽,热水会顺着弧形槽并呈弧线进入混合腔体内,热水会对热敏元件的外壁进行冲刷,以避免热敏元件上水垢的产生,从而保证热敏元件的灵敏性,以保证混合水的温度大小处于设定温度所允许的温差范围内,以使混合水温度恒定,同时保证热敏元件的使用寿命,以延长本实用新型恒温阀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进热水口相对位于混合腔出水口与第一进冷水口之间,所述水温调节机构包括位于混合腔体内腔内的热敏元件,所述热敏元件包括调节块固定部和受温度波动变化而膨胀或收缩的热敏部,所述调节块固定部上固定有调节块,所述热敏元件的热敏部位于所述第一进热水口处,所述调节块位于所述第一进冷水口处,所述热敏元件的热敏部膨胀或收缩以带动所述调节块沿所述混合腔体轴线移动,所述第一进热水口沿混合腔体周向的两端均沿混合腔体内壁周向延伸以形成两个呈对称设置的所述进热水槽。

上述设置以扩大热水对热敏元件热敏部的冲刷范围,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性能,以避免热敏元件的热敏部结有水垢。根据第一进水口的大小设置调节块的大小,以使调节块能遮盖整个第一进水口;当混合水的水温低于设定温度时,热敏元件的热敏部收缩以使调节块移动,以减少第一进水口的进水量;当混合水的水温高于设定温度时,热敏元件的热敏部膨胀以使调节块上移,以增大第一进水口的进水量,通过调节进水量的大小以保证混合水达到恒温效果。

作为优选,两个进热水槽槽壁径向截面的圆弧同心,所述热敏元件的热敏部的径向截面的外缘成圆形设置,所述热敏部径向截面所形成的圆位于两个进热水槽槽壁径向截面圆弧所构成的圆的内侧,或所述热敏部径向截面所形成的圆相切于两个进热水槽槽壁径向截面圆弧所构成的圆的内侧。上述设置以扩大热水对热敏元件热敏部的冲刷范围,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性能,以避免热敏元件的热敏部结有水垢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进冷水口延混合腔体内壁周向延伸以形成有进冷水槽,或所述第一进冷水口沿混合腔体周向的两端均沿混合腔体内壁周向延伸以形成两个呈对称设置的进冷水槽,所述进冷水槽沿混合腔体周向的槽壁逐渐增大以与混合腔体内壁相接,所述进冷水槽的周向槽壁的径向截面呈弧形设置,且所述进冷水槽槽壁径向截面的弧形开口朝向所述内腔。

由于进冷水槽和进热水槽沿混合腔体周向的槽壁逐渐增大以与混合腔体内壁相接,且进冷水槽和进热水槽的周向槽壁的径向截面呈弧形设置,且弧形开口均朝向混合腔体内腔,进冷水通道的冷水受进冷水槽槽壁导向呈弧形进入内腔,进热水通道的热水受进热水槽槽壁导向呈弧形进入内腔,冷水与热水接触混合并使混合水呈螺旋状,使冷水和热水的混合的更均匀,使得热敏元件各处膨胀或收缩程度一致,使混合水的温差波动缩小,使混合水温度波动值在设定温度的允许范围内,使混合水的温度更接近设定温度或与设定温度一致,并使混合水温度达到一个接近恒定的效果,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水温调节机构还包括阀杆,所述阀杆与所述混合腔体固定并远离所述混合腔出水口,所述热敏元件的热敏部位于所述热敏元件的中段上,所述热敏元件一端与恒温弹簧相抵,所述热敏元件的另一端与阀杆相抵,所述恒温弹簧与所述混合腔体固定,所述调节块位于阀杆与热敏部之间。为保证热敏元件的精准度,仅靠近进热水口的部分为热敏部,其余部分受水温变化而不会发生体积变化,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水量调节机构包括定阀片和动阀片,所述混合腔体外侧固定有底座,所述混合腔体包括混合腔体上段和混合腔体下段,所述混合腔体上段外径大于所述混合腔体下段外径,所述进冷水通道和进热水通道贯穿所述混合腔体上段靠近混合腔体下段的台阶面,所述混合腔出口贯穿所述混合腔体下段,所述定阀片和动阀片均套设在所述混合腔体下段上,所述定阀片和动阀片均形成有用于配合所述混合腔体下段的通孔,所述定阀片与所述混合腔体固定,所述动阀片与所述底座联动固定,所述动阀片设置于定阀片与底座之间,所述底座和动阀片能以所述混合腔体轴线为中心周向旋转,所述定阀片上设有第二进冷水口和第二进热水口,所述第二进冷水口与进冷水通道相通,所述第二进热水口与进热水通道相通,所述动阀片上设有第三进冷水口和第三进热水口,所述底座上设有底座进冷水口、底座进热水口和底座出水口,所述底座出水口与所述混合腔出水口相通,所述底座进冷水口与所述第三进冷水口相通,所述底座进热水口与所述第三进热水口相通;所述第二进冷水口、第二进热水口、第三进冷水口、第三进热水口均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二进冷水口、第二进热水口、第三进冷水口、第三进热水口的弧长一致,所述第二进冷水口、第二进热水口、第三进冷水口、第三进热水口的开口大小相同,所述第二进冷水口、第二进热水口设置于定阀片通孔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三进冷水口、第三进热水口设置于动阀片通孔的相对两侧,所述混合腔体外侧套设有外壳,所述外壳下端与所述底座固定,所述混合腔体形成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三外凸台,所述第三外凸台远离底座的一侧端面形成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固定有定位弹簧,所述定位弹簧远离底座的一端与定位件固定,所述定位件形成有定位件凸起,定位件远离定位件凸起的端面呈球面,所述定位弹簧远离底座的一端套设在所述定位件凸起外,所述外壳形成有第二内凸台,所述第二内凸台朝向混合腔体形成有定位孔的第三外凸台的端面设有两个的定位凹槽,两个定位凹槽呈以混合腔体轴线上点为中心的环形间隔设置,两个定位凹槽间的圆弧角度与所述第二进冷水口的圆弧角度相同;所述外壳内壁和混合腔体外壁形成有相互配合的若干限位凸起和若干限位槽,一个限位凸起与一个限位槽配合,所述限位槽呈弧形设置,且所述限位槽的圆弧角度与所述第二进冷水口的圆弧角度一致。

上述设置中,通过转动底座以动阀片周向旋转,以改变进入第二进冷水口和第二进热水口的水的通过面积,从而调整进水流量的大小。其中,动阀片与底座之间、定阀片与混合腔体之间均可采用多种固定方式,也为了便于动阀片和底座能以混合腔体轴线为中心旋转,可采用定位凸起与定位槽配合的定位固定。其中,为避免冷水和热水的流失,混合腔体、定阀片、动阀片和底座间均贴合设置并配合有密封圈。转动底座时,底座和外壳一起转动,定位件会缩入定位凹槽内,当底座转动一个第二进冷水口的弧长时,定位件会凸出进入另一个定位凹槽内,定位件进入定位凹槽或脱出定位凹槽都会使定位弹簧发生形变,使用者转动底座和外壳时会受到阻力,以避免使用者误操作。其中,底座和外壳转动,以使限位凸起在限位槽内呈弧形移动,当限位凸起达到最大行程距离时会与限位槽周向槽壁相抵,底座和外壳不能继续转动;由于限位槽的圆弧角度与第二进冷水口的圆弧角度相同,以当底座和外壳不能转动时,第二进冷水口的进水断面达到最大面积或第二进冷水口被封闭。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块呈环形设置并套设在所述调节块固定部周向外侧,所述调节块与混合腔体同轴设置,所述调节块形成有若干上下贯穿的贯穿孔,所述调节块内壁与所述热节块固定部外壁形成有相互配合的螺纹结构,所述调节块外缘沿混合腔体轴向的一侧延伸形成有调节块上部,所述调节块外缘沿混合腔体轴向的另一侧延伸形成有调节块下部,所述调节块上部与调节块下部之间形成有调节块中部,所述调节块中部径向外侧端面围绕有密封圈,所述调节块上部远离调节块下部的一端向径向外侧延伸,所述调节块下部远离调节块上部的一端向径向外侧延伸。调节块呈环形设置,以增加调节块外端面与混合腔体内壁的接触范围,以使热敏元件膨胀收缩时不会歪斜,以保证热敏元件与阀杆的接触。其中,调节块上部和调节块下部的设置能避免混合水对调节块中部外侧的密封圈进行冲击,以保证调节块对第一进冷水口的进水断面面积的保持。

作为优选,所述混合腔体呈相对两侧贯穿的管型结构,所述混合腔体的一端贯穿以形成所述混合腔出水口,所述混合腔体另一端贯穿以用于与所述阀杆固定,所述阀杆包括调节开关、上壳体和调节螺母,所述上壳体一端开口并与所述调节开关固定,所述上壳体另一端开口与所述混合腔体固定并使所述调节螺母延伸至所述混合腔体内,在所述恒温弹簧的作用下,所述热敏元件与所述调节螺母相抵,所述调节开关被触动以使所述调节螺母沿混合腔体轴线移动。在使用混合水之前,通过调节开关对调节螺母的位置进行改变,由于恒温弹簧的作用,未发生形变的热敏元件会带着调节块移动,以通过调整第一进水口的进水断面面积设定进冷水量,通过改变冷热水的比例进行混合水温度的设定。

作为优选,所述混合腔体下段的内径小于所述混合腔体上段的内径,所述第一进热水口与第一进冷水口均位于所述混合腔体上段,所述第一进热水口靠近所述混合腔体下段,所述第一进冷水口远离所述混合腔体下段,所述调节块的外缘与混合腔体轴线的最短距离大于所述混合腔体下段内缘的半径,所述调节块的外缘与混合腔体轴线的最短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混合腔体上段内缘的半径;所述上壳体径向外壁与所述混合腔体内壁形成有相互配合的螺纹结构,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混合腔体螺纹固定,在所述恒温弹簧的作用下,所述调节块外缘与所述上壳体相抵。上述设置用于调节块的上下限位。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开关包括位于上壳体外侧的调节部和固定在上壳体内侧的传动部,所述传动部与所述调节螺母联动,所述调节部形成有一个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外凸台,所述传动部形成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二外凸台,所述上壳体远离混合腔体的一端形成有向径向内侧延伸的第一内凸台,所述第二外凸台与所述第一内凸台配合以避免所述传动部从上壳体远离混合腔体一端的开口脱出,所述第一外凸台与上壳体之间设有卡圈,所述卡圈相对两侧端面分别与第一位外凸台及上壳体相抵,所述传动部呈中空结构,且传动部朝向混合腔体的一端开口,所述传动部内壁形成有内螺纹结构,所述调节螺母包括螺母上部和螺母下部,所述螺母上部形成有与所述传动部内壁相配合的外螺纹结构,所述螺母下部形成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若干螺母凸起,所述上壳体内壁形成有与所述螺母凸起相配合的配合槽,所述配合槽沿所述上壳体轴线的平行线设置,所述调节开关的调节部周向转动以使所述调节开关的传动部带动所述调节螺母沿所述上壳体轴线移动。第一外凸台、第二外凸台和第一内凸台和卡圈的设置便于调节开关与上壳体轴向固定;使用时,使用者转动调节开关的调节部,由于螺母凸起与配合槽的设置,传动部转动以使调节螺母沿配合槽直线移动,以改变调节螺母的所处位置,以便于设定温度的调整。

本实用新型具有避免热敏元件上水垢的产生,从而保证热敏元件的灵敏性,同时本实用新型冷热水混合更为均匀,以保证混合水的温度大小处于设定温度所允许的温差范围内,以使混合水温度恒定的优点;且还能保证本实用新型热敏元件的使用寿命,以延长本实用新型恒温阀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一种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另一种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混合腔体与水温调节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混合腔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混合腔体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混合腔体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A-A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图6的B-B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热敏元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外壳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由图1、图2、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控恒温阀,包括混合腔体1、水量调节机构、水温调节机构,混合腔体1形成有用于混合冷水和热水的内腔11、用于进冷水的进冷水通道12、用于进热水的进热水通道13,内腔11贯穿混合腔体1的一端形成有混合腔出水口14,进冷水通道12和进热水通道13均贯穿混合腔体1设有混合腔出水口14的一端,混合腔体1内壁开有与进冷水通道12相通的第一进冷水口15,混合腔体1内壁开有与进热水通道13相通的第一进热水口16,第一进冷水口15和第一进热水口16位于混合腔体1内壁的相对两侧,水温调节机构用于控制第一进冷水口15的冷水的流量大小,水量调节机构设置于进冷水通道12和进热水通道13的进水端,水量调节机构用于调节进冷水通道12内冷水的流量大小、调节进热水通道13内热水的流量大小。

由图5、图6、图7、图8所示,第一进冷水口15沿混合腔体1周向的两端均沿混合腔体1内壁周向延伸以形成两个呈对称设置的进冷水槽17,第一进热水口16沿混合腔体1周向的两端均沿混合腔体1内壁周向延伸以形成两个呈对称设置的进热水槽18,进冷水槽17和进热水槽18沿混合腔体1周向的槽壁逐渐增大以与混合腔体1内壁相接,进冷水槽17和进热水槽18的周向槽壁的径向截面呈弧形设置,进冷水槽17槽壁径向截面的弧形开口和进热水槽18槽壁径向截面的弧形开口均朝向混合腔体的内腔。

由图1、图2、图5、图7、图8所示,第一进热水口16相对位于混合腔出水口14与第一进冷水口15之间,两个进冷水槽17槽壁径向截面的圆弧同心,两个进热水槽18槽壁径向截面的圆弧同心,两个进冷水槽17槽壁径向截面圆弧所构成的圆的直径与两个进热水槽18槽壁径向截面圆弧所构成的圆的直径相同。

由图1、图2、图3、图9所示,水温调节机构包括阀杆30和热敏元件31,阀杆30与混合腔体1固定并远离混合腔出水口14,热敏元件31设置于混合腔体11的内腔内,热敏元件31包括调节块固定部和受温度波动变化而膨胀或收缩的热敏部314,调节块固定部上固定有调节块33,热敏元件的热敏部314位于第一进热水口16处,调节块33位于第一进冷水口15处。热敏元件的热敏部314位于热敏元件的中段,热敏元件31的一端与恒温弹簧32相抵,热敏元件31的另一端与阀杆相抵,恒温弹簧32与混合腔体1固定。

由图1、图2、图4、图5所示,混合腔体1包括混合腔体上段101和混合腔体下段102,混合腔体上段101外径大于混合腔体下段102外径,进冷水通道12和进热水通道13贯穿混合腔体上段101靠近混合腔体下段102的台阶面,混合腔出口14贯穿混合腔体下段102。混合腔体1外设有底座6和外壳7。

由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水量调节机构包括定阀片4和动阀片5,定阀片4和动阀片5均套设在混合腔体下段102上,定阀片4和动阀片5均形成有用于配合混合腔体下段102的通孔,定阀片4与混合腔体1固定,动阀片5与底座6联动固定,动阀片5设置于定阀片4与底座6之间,底座6、动阀片5和外壳7能以混合腔体1轴线为中心周向旋转,

由图1所示,定阀片4上设有第二进冷水口41和第二进热水口42,第二进冷水口41与进冷水通道12相通,第二进热水口42与进热水通道13相通,动阀片5上设有第三进冷水口51和第三进热水口52,底座6上设有底座进冷水口61、底座进热水口62和底座出水口,底座出水口与混合腔出水口14相通,底座进冷水口61与第三进冷水口51相通,底座进热水口62与第三进热水口52相通。

由图1、图2、图7、图8所示,第二进冷水口41、第二进热水口42、第三进冷水口51、第三进热水口52均呈弧形设置,第二进冷水口41、第二进热水口42、第三进冷水口51、第三进热水口52的弧长一致,第二进冷水口41、第二进热水口42、第三进冷水口51、第三进热水口52的开口大小相同,第二进冷水口41、第二进热水口42设置于定阀片4通孔的相对两侧,第三进冷水口51、第三进热水口52设置于动阀片5通孔的相对两侧。混合腔体1形成若干沿混合腔体轴向设置的混合腔体定位凸起,定阀片4外缘形成有若干定阀片定位缺口,底座6形成若干沿混合腔体轴向设置的底座定位凸起,动阀片5外缘形成有若干动阀片定位缺口,定阀片4与混合腔体1外缘定位,底座6与动阀片5外缘定位,外壳7与底座6卡扣固定。

由图1、图2所示,调节块33呈环形设置并套设在调节块固定部311周向外侧。调节块33径向内壁与调节块固定部311径向外壁形成有相互配合的螺纹结构,调节块33形成有若干上下贯穿的贯穿孔以供混合水通过,调节块33外缘向上侧延伸形成有调节块上部332、向下侧延伸形成有调节块下部334,调节块上部332与调节块下部334之间形成有调节块中部333,调节块中部334径向外侧端面围绕有密封圈34,调节块上部332上端向径向外侧延伸,调节块下部334下端向径向外侧延伸。

由图1、图2、图3、图9所示,混合腔体1呈相对两侧贯穿的管型结构,混合腔体1的一端贯穿以形成所述混合腔出水口14,混合腔体1另一端贯穿以与阀杆30固定,阀杆30包括调节开关35、上壳体36和调节螺母37,上壳体36一端开口并与调节开关35固定,上壳体36另一端开口与混合腔体1固定并使调节螺母37延伸至混合腔体1的内腔,在恒温弹簧32的作用下,热敏元件31与调节螺母37相抵,调节开关35被触动以使调节螺母37沿混合腔体1轴线移动。

混合腔体下段102的内径小于混合腔体上段101的内径,第一进热水口16与第一进冷水口15均位于混合腔体上段101,第一进热水口16靠近混合腔体下段102,第一进冷水口15远离所述混合腔体下段102,调节块33的外缘与混合腔体1轴线的最短距离大于混合腔体下段102内缘的半径,调节块33的外缘与混合腔体1轴线的最短距离小于混合腔体上段101内缘的半径;上壳体36径向外壁与混合腔体1内壁形成有相互配合的螺纹结构,当上壳体36与混合腔体1螺纹固定,在恒温弹簧32的作用下,调节块33外缘上端与上壳体26相抵。

调节开关35包括位于上壳体36外侧的调节部351和固定在上壳体36内侧的传动部352,传动部352与调节螺母37联动,调节部351形成有一个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外凸台353,传动部352形成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二外凸台354,上壳体36远离混合腔体1的一端形成有向径向内侧延伸的第一内凸台361,第二外凸台354与第一内凸台361配合以避免传动部352从上壳体36远离混合腔体1一端的开口脱出,第一外凸台353与上壳体36之间设有卡圈38,卡圈38相对两侧端面分别与第一位外凸台354及上壳体36相抵。

传动部352呈中空结构,且传动部352朝向混合腔体1的一端开口,传动部352内壁形成有内螺纹结构,调节螺母37包括螺母上部371和螺母下部372,螺母上部371形成有与传动部352内壁相配合的外螺纹结构,螺母下部372形成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若干螺母凸起373,若干螺母凸起373均由间隔设置在螺母下部373上以使螺母下部373径向截面外缘呈多边形。

上壳体36内壁形成有与螺母凸起373相配合的配合槽362,配合槽362沿上壳体36轴线的平行线设置,调节开关35的调节部351周向转动以使调节开关35的传动部352带动调节螺母37沿上壳体36轴线移动。

调节螺母37靠近热敏元件31的一侧端面沿调节螺母37轴线向内侧延伸以形成有调节腔374,调节腔374内设有调节弹簧375和调节帽376,调节帽376靠近调节弹簧375的一侧端面形成有调节帽凸起377,调节弹簧375的一端与调节腔374轴向腔壁相抵,调节弹簧375的另一端套设在调节帽凸起377外侧,调节帽376靠近热敏元件31的一侧端面向内侧延伸以形成有锥形槽378,热敏元件31形成有第一相抵凸起312和第二相抵凸起313,第一相抵凸起312外径小于锥形槽378的最大内径,第一相抵凸起312外缘与锥形槽378的周向槽壁相抵。

由图2、图9所示,第二相抵凸起313直径小于第一相抵凸起312直径以形成台阶结构,锥形槽378具有轴向端面且锥形槽378的轴向端面为平面,第二相抵凸起313轴向端面与锥形槽378轴向端面接触;第二相抵凸起313轴向端面的外缘呈圆环形的平面,第二相抵凸起313轴向端面中心处内凹以形成球面槽结构。

由图1、图2、图3、图10所示,混合腔体1形成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三外凸台103,第三外凸台103远离底座6的一侧端面形成有定位孔104,定位孔104内固定有定位弹簧105,定位弹簧105远离底座6的一端与定位件106固定,定位件106形成有定位件凸起107,定位件106远离定位件凸起107的端面呈球面,定位弹簧105远离底座6的一端套设在定位件凸起107外,外壳7形成有第二内凸台71,第二内凸台71朝向混合腔体1形成有定位孔106的第三外凸台103的端面设有两个的定位凹槽72,两个定位凹槽72呈以混合腔体1轴线上点为中心的环形间隔设置,两个定位凹槽72间的圆弧角度与第二进冷水口41的圆弧角度相同;

由图1、图3、图4、图10所示,外壳7内壁的相对两侧各形成有一个限位凸起73,混合腔体1外壁的相对两侧各形成有一个限位槽108,一个限位凸起73与一个限位槽108配合,限位槽108呈弧形设置,且限位槽108的圆弧角度与第二进冷水口41的圆弧角度一致,当外壳套设在混合腔体外,限位凸起73位于限位槽108内。

本实用新型在进热水口与混合腔体内壁相接处开出弧形的槽,热水会顺着弧形槽并呈弧线进入混合腔体内,热水会对热敏元件的外壁进行冲刷,以避免热敏元件上水垢的产生,从而保证热敏元件的灵敏性,以保证混合水的温度大小处于设定温度所允许的温差范围内,以使混合水温度恒定,同时保证热敏元件的使用寿命,以延长本实用新型恒温阀的使用寿命。

由于进冷水槽和进热水槽沿混合腔体周向的槽壁逐渐增大以与混合腔体内壁相接,且进冷水槽和进热水槽槽壁径向截面均呈弧形设置,进冷水通道的冷水受进冷水槽槽壁导向呈弧形进入内腔,进热水通道的热水受进热水槽槽壁导向呈弧形进入内腔,冷水与热水接触混合并使混合水呈螺旋状,使冷水和热水的混合的更均匀,使混合水的温度更接近设定温度或与设定温度一致,并使混合水温度达到一个接近恒定的效果,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