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动车用横向油压减振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6127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速动车用横向油压减振器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振器,具体地涉及一种横向油压减振器,尤其涉及一种高速动车用横向油压减振器。



背景技术:

目前减振器大多数采用双筒式油压减振器,这是一种被动式减振器,当减振器制造完成后,内部结构、液压油和空气,包括力学参数都是不可改变的。油液作为工作介质,通过一定措施,使其通过阀系时产生规定规定的阻尼力;空作为弹性介质,用于补偿活塞杆进出带来内部空间的变化,使储油缸内的油液保持低压水平,便于密封。油压减振器在机车车辆上的安装方式主要有两类:垂向安装和水平安装(或近似这两方式都归于此类)。不论哪一种安装方式的油压减振器,在工作过程中务必保证工作缸内充满油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减振器阻尼力的稳定性;一旦空气进入工作缸内,由于空气是弹性体,会引起减振器阻尼力的紊乱和波动,影响减振器功能的正常发挥。

当减振器垂向安装时,储油缸内的油液在储油缸下部,空气在储油缸上部,底阀完全被油液淹没,减振器在拉伸过程中从底阀进入到工作缸内的始终只有油液,保证了减振器功能的正常。如果将此减振器横向安装,储油缸内的油液始终在储油缸下部,空气在储油缸上部,但是底阀没有全部淹没在油液中,底阀上部分与空气接触,因此减振器在拉伸过程中从底阀进入到工作缸内既有油液,又有空气,工作缸内是“油气”混合物,影响了减振器阻尼力的稳定。

而气囊式横向减振器结构使用初期,效果非常好,原因就是采用油气分离措施(气囊结构);但仍存在以下的问题:

(1)气囊是橡胶类的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本身存在气密封性的问题,随着放置时间和使用时间延长,气囊受到温度、压力的作用,空气会从气囊内通过气囊壁渗透出来进入储油缸中,与油液混合;由于底阀周围有多个“补油通道”,工作时空气可能从底阀高处的“补油通道”把油液被吸入工作缸内,引起减振器性能的变化;(2)气囊两端通过粘接或热合工艺,如果粘接质量不可靠,粘接部位存在开胶漏气的风险,气囊内气体从粘接部泄漏,进入储油缸中。

同样地,非气囊式横向减振器结构中的“补油通道”一定设置在储油缸下部,静止状态下,油液在储油缸的下部、空气在上部,工作时油液从最低位置即“补油通道”被吸工作缸内,保证减振器性能稳定。不过,减振器工作缸与储油缸是一个“连通器”,连通器的连通通道可能是导向孔与活塞杆的间隙,也可能是系阀上的常通小孔。当减振器停止工作时,工作缸内的油液与储油筒内的油液要保持压力保持平衡,工作缸内油液液面下降,内部就会出现真空或有空气进入。当减振器再次工作的时候,减振器会产生空程(工作内有空气或真空),减振器阻尼力衰减明显。所以,再次工作时,需通过一定时间的往复拉压工作,当工作缸内空气被完全排出后,减振器功能才得以恢复正常。另外,空气与油液接触,如果空气中的水分含量高,导致油液乳化变质,使用寿命变短。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横向油压减振器,包括减振器本体,所述减振器本体水平设置,所述减振器本体的两端设置有节点,所述减振器本体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储油缸和工作缸,所述储油缸与所述工作缸的左端部设置有导向密封装置,所述导向密封装置的轴向中部密封设置有活塞杆总成,所述活塞杆总成的一端与减振器左端的节点相连接,另一端伸入工作缸内并与工作缸内设置的活塞总成相连接;所述储油缸的右端部密封连接储油缸座;所述工作缸外侧套接有气囊,所述气囊的两端用扎带将所述气囊固定于所述工作缸上,所述气囊内表面与所述工作缸的外表面形成的空腔用于储存空气;所述工作缸的右端设置有底阀总成,所述底阀总成的右端上部设置有沿右端轴向方向的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卡接于所述储油缸座的内侧槽口内,所述突起部沿所述底阀总成右端面的圆周方向延伸,且在底阀总成的右端下部具有空缺区,从而使得所述底阀总成的右端下部与所述储油缸座间形成缺口,所述底阀总成的下端开设有补油通道,所述补油通道与所述缺口连通,用于工作缸和储油缸内的油液流通。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两端内侧设置有沿所述工作缸外表面凸起的密封韧,所述密封韧与所述工作缸外侧形成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为橡胶类或树脂类复合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弹性、气密性。

进一步地,所述底阀总成的右端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储油缸座的左端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销安装于所述定位槽内,所述底阀总成与所述储油缸座之间存在的间隙用于储存油液。

进一步地,所述储油缸座的内侧槽口内安装有密封圈,与所述底阀总成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阀总成右端上部的突起部在径向方向为半圆环状。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外表面与所述储油缸内表面之间存在的间隙用来储存油液。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轨道机车车辆用油压气囊减振器的优点在于:

(1)该减振器在装车运行中,首先利用气囊的特性,使油气完全分离,油液只能通过底底部的“补油通道”进出工作缸,保证了减振器的正常工作,油气分离后,避免产生油液乳化变质的问题。

(2)当运行条件改变,气囊一旦不能做到可靠的密封,气体渗透或泄露到气囊外面,气囊油气分离的功能失效,油液依就只能通过底阀底部的“补油通道”进出工作缸,保证减振器正常工作,因为气囊只可能空气渗出,气囊内的空气即使含有水分,水分依然会被隔离在气囊里,保证了油液免受被水分的乳化。

(3)气囊设计成圆管结构套于工作缸外圆,气囊和工作缸外圆共同形成包容气体的容积,与现有的气囊相比,新型气囊材料占有的体积小,气体的容量多,有利于降低储油缸内的压强,对减振器密封十分有利。

(4)气囊设计整体式台阶状圆管结构,套于工作缸外圆,两端用扎带扎紧在工作缸外圆上,与现有的气囊相比,密封环节少,更容易实现对气体的密封。

(5)将现有气囊式横向减振器和非气囊式横向减振器的结构进行了组合,同时对部分结构作了改进完善,使之具备了两类减振器的优点,使减振器的性能更加可靠,寿命得到延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横向油压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横向油压减振器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横向油压减振器气囊结构示意图。

1-节点、2-导向密封装置、3-扎带、4-密封圈、5-储油缸座、6-定位销、7-定位槽、8-补油通道、9-底阀总成、10-活塞总成、11-活塞杆总成、12-气囊、13-空气、14-储油缸、15-工作缸、16-油液、121-密封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横向油压减振器,尤其是一种高速动车用横向油压减振器进行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横向油压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节点1、导向密封装置2、扎带3、密封圈4、储油缸座5、定位销6、定位槽7、补油通道8、底阀总成9、活塞总成10、活塞杆总成11、气囊12、储油缸14、工作缸15。

所述减振器本体水平设置,所述减振器本体的两端设置有节点1,所述减振器本体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储油缸14和工作缸15,所述储油缸14与所述工作缸15的左端部设置有导向密封装置2,所述导向密封装置2的轴向中部密封设置有活塞杆总成11,所述活塞杆总成11的一端与减振器左端的节点1相连接,另一端伸入工作缸15内并与所述工作缸15内设置的活塞总成11相连接;所述储油缸14的右端密封连接储油缸座5。所述工作缸14外侧套接有气囊12,所述气囊12的两端用扎带3将所述气囊12固定于所述工作缸14上,所述气囊12内表面与所述工作缸14的外表面形成的空腔用于储存空气。所述工作缸14的右端设置有底阀总成9,所述底阀总成9的右端上部设置有沿右端轴向方向的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卡接于所述储油缸座5的内侧槽口内,所述突起部沿所述底阀总成9右端面的圆周方向延伸,且在底阀总成9的右端下部具有空缺区,从而使得所述底阀总成9的右端下部与所述储油缸座5间形成缺口,所述底阀总成9右端上部的突起部在径向方向为半圆环状。所述底阀总成9的下端开设有补油通道8,所述补油通道8与所述缺口连通,用于工作缸14和储油缸15内的油液流通,所述储油缸座5的内侧槽口内安装有密封圈4,与所述底阀总成9密封连接,所述底阀总成9的右端设置有定位销6,所述储油缸座5的左端设置有定位槽7,所述定位销6安装于所述定位槽7内,所述底阀总成9与所述储油缸座5之间存在的间隙用于储存油液。

图1中在补油通道8处所出现的箭头,表示的是储油缸14中的油液进入工作缸15的流向方向。

如图2所示的是本发明横向油压减振器A-A截面结构示意图,包括气囊12、储油缸14、工作缸15,所述气囊12套接于所述工作缸14的外侧,并与所述工作缸15的外表面形成了空气腔,用于储存空气13,所述工作缸15内部空腔形成了油液腔,用于工作缸15内的油液16流通,在气囊12外侧表面与储油缸14内表面之间同样形成了油液腔,用于储存油液16。所述气囊12外壁与储油缸内径留有一定间隙,间隙可以是整周的,也可以是局部的。

如图3所示的是发明横向油压减振器气囊结构示意图,主要是突出了气囊12内侧设置的密封韧121的结构。所述气囊12两端内侧设置有沿所述工作缸外表面凸起的密封韧121,所述密封韧121与所述工作缸15外侧形成过盈配合。本发明中所述气囊优选为橡胶类或树脂类复合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弹性、气密性。图中所示的密封韧在气囊两端均设置有两处,仅是本发明一个特殊的实施例,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相应地设置多处或者仅设置一处密封韧。

底阀总成9与密封圈4及储油缸座5之间,除补油通道8部位存在缺口外,其余部位完全密封,从而保证了气体的密封。

优选地,一种横向油压减振器的使用方法,包括:

使减振器内部的油气完全分离,油液只能通过底阀总成下端设置的补油通道进出工作缸,保证减振器的正常工作,避免了油液乳化变质的问题。

(1)该减振器本体进行装配时,减振器本体内部充满油液,保证补油通道始终被淹没在油液中。

(2)该减振器在装车运行中,利用气囊的特性,使减振器内部的油气完全分离,油液只能通过底阀总成下端设置的补油通道进出工作缸,保证减振器的正常工作,油气分离后,避免了油液乳化变质;当运行条件改变,气囊不能做到可靠的密封,气体渗透或泄露到气囊外面,油液只能通过底阀底部的补油通道进出工作缸,保证减振器正常工作。

装配时,减振器内部充满了油液;装车时,如图1所示方向安装,保证补油通道开口朝向地面方向,并使得补油通道始终被淹没在油液中。

该减振器在装车运行中,首先利用气囊的特性,使油气完全分离,油液只能通过底底部的“补油通道”进出工作缸,保证了减振器的正常工作,油气分离后,减少油液乳化变质的机会。

当运行条件改变,气囊一旦不能做到可靠的密封,气体渗透或泄露到气囊外面,气囊油气分离的功能失效,油液依就只能通过底阀底部的补油通道进出工作缸,保证减振器正常工作。气囊内的空气即使含有水分,因为气囊只可能空气渗出,水份依然会被隔离在气囊里,保证了油液免受水分的侵害。

气囊设计成圆管结构套于工作缸外圆,气囊和工作缸外圆共同形成包容气体的容积。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气囊相比,新型气囊材料占有的体积小,气体的容量多,有利于降低储油缸内的压强,对减振器密封十分有利。

气囊设计整体式台阶状圆管结构,套于工作缸外圆,两端用扎带扎紧在工作缸外圆上,与现有技术中出现的气囊相比,密封环节少,更容易实现对气体的密封。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横向油压减振器是针对现有气囊式横向减振器和非气囊式横向减振器的结构进行了组合,同时对部分结构作了改进完善,使之具备了两类减振器的优点,使减振器的性能更加可靠,寿命得到延长。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 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 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 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