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41515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滑动轴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动轴承,其通过将轴承外周面侧嵌合固定于支架并将支架用转动轴嵌合压入于轴承内周面侧,来将支架与支架用转动轴相互转动自如地支承,尤其涉及汽车座椅支架用滑动轴承。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汽车用滑动轴承,已知如下发明的滑动轴承(例如,专利文献1):在里衬金属上设置轴承合金层,在该轴承合金层的内周面在轴向形成多个沿圆周方向延伸的环状槽,将在轴向相邻的环状槽间的部位作为沿着圆周方向延伸的凸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2795306号公报(尤其,参照第0006段以及图1)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由于上述现有的滑动轴承为凸部由金属形成的结构,例如,在用于汽车座椅的座椅支架的情况下,由于对于嵌合压入于内周的支架用转动轴的按压力过大,存在着在为了调整座椅的位置和姿势而转动嵌合压入于内周的支架用转动轴时的摩擦阻力过大的问题,或者由于金属的凸部发生塑性形变而在凸部与支架用转动轴之间产生间隙因而汽车座椅产生松动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为用于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的方案,即,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避免支架中发生的松动,并减少滑动轴承与支架用转动轴之间的摩擦阻力而减少在通过电动机或手动方式调整相对位置/姿势时的动力负荷的滑动轴承。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技术方案1的发明提供一种滑动轴承,包括轴承外周面和轴承内周面,通过将所述轴承外周面侧嵌合固定于支架(frame)并将支架用转动轴嵌合压入于所述轴承内周面侧,来将支架与支架用转动轴相互转动自如地支承,其中,所述轴承外周面和所述轴承内周面之中至少轴承内周面由树脂层形成,所述轴承内周面具有由与所述支架用转动轴接触的凸状接触部和与所述支架用转动轴不接触而形成空隙的凹状非接触部形成的凹凸形状,据此解决所述问题。

本技术方案2的发明通过如下方案来进一步解决所述问题: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滑动轴承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凹状非接触部向所述轴承外周面形成为锥体状或者球形。

在此,所谓“锥体状”,不仅是具有尖端的锥体,也包括切除了尖端的截头锥体。

本技术方案3的发明通过如下方案来进一步解决所述问题: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滑动轴承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凹状非接触部向所述轴承外周面形成为四角锥状。

在此,所谓“四角锥状”,不仅是具有尖端的锥四角锥,也包括切除了尖端的截头四角锥。

本技术方案4的发明通过如下方案来进一步解决所述问题:在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滑动轴承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轴承内周面的所述凸状接触部与凹状非接触部的排列构成格子状图案。

本技术方案5的发明通过如下方案来进一步解决所述问题: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滑动轴承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格子状图案为排列多个具有相互正交的虚拟对角线的菱形而构成,所述菱形的相互正交的虚拟对角线中的一方指向与支架用转动轴的转动轴方向相同的方向。

本技术方案6的发明通过如下方案来进一步解决所述问题:在技术方案1~5中任一项所述的滑动轴承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轴承外周面由金属板形成;所述树脂层经由含浸有所述树脂层的一部分的青铜烧结层而层叠于所述金属板。

本技术方案7的发明通过如下方案来进一步解决所述问题:在技术方案1~6中任一项所述的滑动轴承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支架为汽车座椅的座椅支架(seatframe);所述支架用转动轴为所述汽车座椅的支架用转动轴;通过将所述轴承外周面侧嵌合固定于所述汽车座椅的座椅支架,并将所述支架用转动轴嵌合压入于所述轴承内周面侧,来将汽车座椅的座椅支架与支架用转动轴相互转动自如地支承。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滑动轴承包括轴承外周面和轴承内周面,通过将所述轴承外周面侧嵌合固定于支架并将支架用转动轴嵌合压入于所述轴承内周面侧,不仅能够将支架与支架用转动轴相互转动自如地支承,还能够取得如下的特有的效果。

根据本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滑动轴承,将轴承外周面侧嵌合固定于支架并将支架用转动轴嵌合压入于轴承内周面侧,由树脂层形成的轴承内周面具有与支架用转动轴接触的凸状接触部,据此凸状接触部与支架用转动轴无间隙地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在支架中容易产生的松动或偏磨损的发生。

此外,由树脂层形成的轴承内周面具有由与支架用转动轴接触的凸状接触部和与支架用转动轴不接触而形成空隙的凹状非接触部形成的凹凸形状,据此,构成轴承内周面的树脂层的凸状接触部变得容易向着凹状非接触部侧发生形变,并构成轴承内周面的树脂层的凹状非接触部使与支架用转动轴的接触面积变小而使摩擦阻力变小,因此,能够减少调整相对位置/姿势所需的电动机或手动的动力负荷。

根据本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滑动轴承,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取得的效果的基础上,凹状非接触部向轴承外周面形成为锥体状或者球形,据此,由于在与支架用转动轴间作用的按压力,凸状接触部变得容易发生形变,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凸状接触部的形变量,从而避免松动的发生并减少摩擦阻力。

根据本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滑动轴承,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取得的效果的基础上,凹状非接触部向轴承外周面形成为四角锥状,据此,能够取得与技术方案2的发明同样的效果。

根据本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滑动轴承,在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的发明取得的效果的基础上,轴承内周面的凸状接触部与凹状非接触部的排列构成格子状图案,据此,在轴承内周面整体中,由于在与支架用转动轴间作用的按压力,凸状接触部变得容易发生形变,因此,能够在轴承内周面整体中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凸状接触部的形变量,从而避免松动的发生并减少摩擦阻力。

根据本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滑动轴承,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取得的效果的基础上,构成格子状图案的菱形的相互正交的虚拟对角线中的一方指向与支架用转动轴的转动轴方向相同的方向,据此,凸状接触部不仅在转动轴方向而且在转动方向上也发生形变,与仅在转动轴方向上发生形变时相比,在与支架用转动轴间作用的按压力变小,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滑动轴承与支架用转动轴之间的摩擦阻力。

根据本技术方案6的发明的滑动轴承,在技术方案1~5中任一项的发明取得的效果的基础上,轴承外周面由金属板形成,树脂层经由含浸有树脂层的一部分的青铜烧结层而层叠于金属板,据此,树脂层不易剥落,因此,能够长期抑制松动的发生并减少调整相对位置/姿势所需的电动机或手动的动力负荷。

根据本技术方案7的发明的滑动轴承,在技术方案1~6中任一项的发明取得的效果的基础上,支架为汽车座椅的座椅支架,支架用转动轴为汽车座椅的支架用转动轴,通过将轴承外周面侧嵌合固定于所述汽车座椅的座椅支架,并将所述支架用转动轴嵌合压入于所述轴承内周面侧,来将汽车座椅的座椅支架与支架用转动轴相互转动自如地支承,据此,能够抑制在汽车座椅中容易产生的松动或偏磨损的发生。

此外,还能够减少调整汽车座椅位置/姿势所需的电动机或手动的动力负荷。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具有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层滑动轴承的汽车座椅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a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层滑动轴承的俯视图。

图2b为从图2a所示的附图标记2b观察的侧视图。

图3a为从图2a所示的附图标记3a观察的内周面的凹凸形状的放大示意图。

图3b为在图3a所示的附图标记3b-3b观察的剖面示意图。

图4a为从支架用转动轴没有负荷发生作用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4b为从支架用转动轴向垂直方向下方的负荷发生了作用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滑动轴承,包括轴承外周面和轴承内周面,通过将轴承外周面侧嵌合固定于支架并将支架用转动轴嵌合压入于轴承内周面侧,来将支架与支架用转动轴相互转动自如地支承,其中,轴承外周面和轴承内周面之中至少轴承内周面由树脂层形成,轴承内周面具有由与支架用转动轴接触的凸状接触部和与支架用转动轴不接触而形成空隙的凹状非接触部形成的凹凸形状,据此避免支架中发生的松动,并减少滑动轴承与支架用转动轴之间的摩擦阻力从而减少在通过电动机或手动方式调整相对位置/姿势时的动力负荷,只要能实现上述效果,具体的实施形态可以为任意的方式。

例如,滑动轴承只要至少具有形成轴承内周面的树脂层,轴承外周面侧嵌合固定于支架,支架用转动轴嵌合压入于轴承内周面侧,则可以为具有凸缘的形状,也可以为不具有凸缘的形状。

另外,作为树脂层的形成材料,使用聚四氟乙烯树脂,但是,也可以为包括聚酰亚胺树脂等的填充材料的聚四氟乙烯树脂或者聚甲醛树脂、含有润滑油剂的含油聚甲醛树脂等的合成树脂,只要能使金属制支架用转动轴容易滑动,则可以为任意材料。

此外,例如,在滑动轴承为具有树脂层和金属板的多层滑动轴承的情况下的金属板的形成材料,虽然优选为由不锈钢板(sus)、冷轧钢板(spcc)、电解镀锌钢板(secc)、黄铜板或者铝板形成的金属板,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由其他的金属形成。

实施例

以下,基于图1对具有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滑动轴承的一个示例的多层滑动轴承100a~100e的汽车座椅vs进行说明,基于图2a至图4b对多层滑动轴承100a~100e进行说明。

在此,图1为示出具有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层滑动轴承的汽车座椅的示意性侧视图,图2a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层滑动轴承的俯视图,图2b为从图2a所示的附图标记2b观察的侧视图,图3a为从图2a所示的附图标记3a观察的内周面的凹凸形状的放大示意图,图3b为从图3a所示的附图标记3b-3b观察的剖面示意图,图4a为从支架用转动轴没有负荷没有发生作用的状态的示意图,图4b为从支架用转动轴向垂直方向下方的负荷发生了作用的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汽车座椅vs包括:安装轨道rl;前侧连杆lk1,作为设置于座椅两侧的支架的一个示例的座椅支架lk;后侧连杆lk2,同样地作为座椅支架lk;座部倾斜调整连杆lk3,同样地作为座椅支架lk;安装轨道前侧支架用转动轴ax1,作为在嵌合固定于座椅支架lk的多层滑动轴承100a的内周中被嵌合压入的金属制支架用转动轴ax;座部前侧支架用转动轴ax2,同样地作为被嵌合压入于多层滑动轴承100b的内周的支架用转动轴ax;安装轨道后侧支架用转动轴ax3,同样地作为被嵌合压入于多层滑动轴承100c的内周的支架用转动轴ax;座部后侧支架用转动轴ax4,同样地作为被嵌合压入于多层滑动轴承100d的内周的支架用转动轴ax;座部中前侧支架用转动轴ax5,同样地作为被嵌合压入于多层滑动轴承100e的内周的支架用转动轴ax;座部st;靠背部br;以及头枕部hr。

其中,安装轨道rl安装于未图示的汽车的底盘。

前侧连杆lk1设置于汽车座椅vs的前侧,在前侧与安装轨道rl以及座部st相连接。

在前侧连杆lk1的两端侧嵌合固定有多层滑动轴承100a、100b,前侧连杆lk1的一端侧的多层滑动轴承100a压入有设置于安装轨道前侧的安装轨道前侧支架用转动轴ax1,前侧连杆lk1的另一端侧的多层滑动轴承100b压入有设置于座部前侧的座部前侧支架用转动轴ax2。

后侧连杆lk2设置于汽车座椅vs的后侧,在后侧与安装轨道rl以及座部st相连接。

与前侧连杆lk1相同,在后侧连杆lk2的两端侧嵌合固定有多层滑动轴承100c、100d,后侧连杆lk2的一端侧的多层滑动轴承100c压入有设置于安装轨道后侧的安装轨道后侧支架用转动轴ax3,后侧连杆lk2的另一端侧的多层滑动轴承100d压入有设置于座部后侧的座部后侧支架用转动轴ax4。

座部倾斜调整连杆lk3构成为:设置于汽车座椅vs的前侧,与座部前侧部分st1以及主体的座部st相连接,自如地调整座部前侧部分st1的倾斜。

与前侧连杆lk1相同,座部倾斜调整连杆lk3的一端侧嵌合固定有多层滑动轴承100e,座部倾斜调整连杆lk3的一端侧的多层滑动轴承100e压入有设置于座部中前侧的座部中前侧支架用转动轴ax5。

此外,座部倾斜调整连杆lk3的另一端侧与座部前侧部分st1的摇动端侧例如转动自如地和滑动自如地连接。

另外,靠背部br相对于座部st转动自如、即、倾斜自如地设置于座部后侧。

头枕部hr设置于座部上方。

由此,虽然省略了详细的图示,但至少前侧连杆lk1、后侧连杆lk2以及座部倾斜调整连杆lk3被构成为各自通过作为一个示例的电动机的动力借助于使用者的操作而摇动,从而调整座椅各部分的位置/姿势。

接下来,对多层滑动轴承100a~100e进行说明。

由于多层滑动轴承100a~100e、座椅支架lk(lk1~lk3)与支架用转动轴ax(ax1~ax5)的关系各自相同,因此仅作为座椅支架lk、支架用转动轴ax来进行以下说明。

如图2a至图4b所示,多层滑动轴承100a~100e各自均包括圆筒部110以及凸缘120,其中至少圆筒部110具有形成轴承外周面的金属板111、作为形成轴承内周面的滑动层的树脂层113以及在金属板111与树脂层113之间形成的含浸有树脂层113的一部分的多孔性的青铜烧结层112。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树脂层113形成的轴承内周面具有由与支架用转动轴ax接触的格子状图案的凸状接触部113a和与支架用转动轴ax不接触且与凸状接触部113a之间形成空隙的多个凹状非接触部113b所形成的凹凸形状。

据此,凸状接触部113a与支架用转动轴ax无间隙地接触。

即,能够抑制在作为汽车座椅vs的座椅支架lk的前侧连杆lk1、后侧连杆lk2、座部倾斜调整连杆lk3中容易产生的松动和偏磨损的发生。

此外,构成轴承内周面的树脂层113的凸状接触部113a变得容易向凹状非接触部侧发生形变,并且构成轴承内周面的树脂层113的凹状非接触部113b使与支架用转动轴的接触面积变小而使摩擦阻力变小。

即,能够减少调整汽车座椅的位置/姿势所需的电动机或手动的动力负荷。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多层滑动轴承100a~100e为将包括金属板111、树脂层113和青铜烧结层112的长方形的多层板卷制成圆筒状,也即所谓的卷制轴套,因此,圆筒部110为将接合端113a、114b接合而形成的。

另外,由凸状接触部113a与凹状非接触部113b所形成的凹凸形状为在卷制为圆筒状之前的状态下由轧辊的轧碾等所形成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凸状接触部113a构成为由支架用转动轴ax的压入而发生弹性形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树脂层113形成的轴承内周面具有由凸状接触部113a和凹状非接触部113b形成的格子状图案。

此外,凹状非接触部113b形成为向支架用转动轴ax扩展的倒四角锥状。

即,凹状非接触部113b形成为向轴承外周面的四角锥状。

据此,凸状接触部113a在借助于在与支架用转动轴ax之间作用的按压力而发生形变时,凸状接触部113a的形变的方向为附近的凹状非接触部侧。

即,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凸状接触部113a的形变量,从而避免松动的发生并减少摩擦阻力。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凹状非接触部113b形成为倒四角锥状,但是也可以将凸状接触部113a形成为四角锥状,将由凸状接触部113a和凹状非接触部113b形成的格子状图案形成为与图3a的结构相反的图案。

另外,关于所述凸状接触部113a的凸形状,只要构成为凸状接触部113a的一部分发生弹性形变,则不仅可以将凹凸形状形成为四角锥状,也可以形成为球状或半球状、三角锥状、圆锥状、圆柱状、角柱状(例如三角状、四角状、多角状)等其他形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格子状图案的菱形的相互正交的虚拟对角线中的一方指向与支架用转动轴ax的转动轴方向x相同的方向。

据此,凸状接触部113a不仅可以向转动轴方向x发生形变也可以向转动方向r发生形变,从而与仅向转动轴方向x发生形变时相比,在与支架用转动轴ax之间发生作用的按压力变小。

另外,如上所述,树脂层113经由含浸有树脂层113的一部分的青铜烧结层112而层叠于金属板111。

据此,树脂层113变得不易剥落。

另外,由于凸状接触部113a的一部分构成为发生弹性形变,从如图4a所示支架用转动轴ax仅嵌合压入于多层滑动轴承100a~100e的状态,到如图4b所示,例如,在通过使用者在汽车座椅vs上就座而使从支架用转动轴ax向着垂直方向的下方的负荷作用于多层滑动轴承100a~100e的情况下,下方的凸状接触部113a发生更大的弹性形变,但是作为另一方的上方的凸状接触部113a的弹性形变变小,即,由于想要恢复到发生弹性形变前的状态,在上方的凸状接触部113a与支架用转动轴ax之间不产生间隙。

即,即使在相对于支架用转动轴ax向放射方向的特定方向偏移而负荷产生作用的情况下,在作为汽车座椅vs的座椅支架lk的前侧连杆lk1、后侧连杆lk2以及座部倾斜调整连杆lk3处也不会产生松动。

另外,即使在由汽车的移动引起的负荷在座椅前后左右不同方向上产生作用的情况下,在作为汽车座椅vs的座椅支架lk的前侧连杆lk1、后侧连杆lk2以及座部倾斜调整连杆lk3中也不会产生松动。

此外,虽然说明了作为汽车座椅支架用的多层滑动轴承100a~100e,但是多层滑动轴承100a~100e也可以用于汽车座椅以外的地方例如汽车的车门和后备箱门的铰链处,此外,还可以用于汽车以外的铰链处。

如上所述而获得的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作为滑动轴承的多层滑动轴承100a~100e,将轴承外周面侧各自嵌合固定于作为支架的一个示例的作为汽车座椅vs的座椅支架lk的前侧连杆lk1、后侧连杆lk2以及座部倾斜调整连杆lk3,并在轴承内周面侧嵌合压入汽车座椅vs的支架用转动轴ax(ax1~ax5);由树脂层113形成的轴承内周面具有凹凸形状,所述凹凸形状是由与支架用转动轴ax(ax1~ax5)接触的多个凸状接触部113a和与支架用转动轴ax(ax1~ax5)不接触而在与凸状接触部113a的相互之间形成空隙的多个凹状非接触部113b形成,据此,能够避免在作为汽车座椅vs的座椅支架lk的前侧连杆lk1、后侧连杆lk2以及座部倾斜调整连杆lk3中发生松动,并减少多层滑动轴承100a~100e与支架用转动轴ax(ax1~ax5)之间的摩擦阻力,从而减少在通过电动机或手动方式调整汽车座椅的位置/姿势时的动力负荷。

另外,由树脂层113形成的轴承内周面具有由凸状接触部113a和凹状非接触部113b形成的格子状图案,凹状非接触部113b形成为向支架用转动轴ax(ax1~ax5)扩展的倒四角锥状,据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凸状接触部113a的形变量,从而避免松动的发生并减少摩擦阻力。

此外,构成格子状图案的菱形的相互正交的虚拟对角线中的一方指向与支架用转动轴ax(ax1~ax5)的转动轴方向x相同的方向,据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多层滑动轴承100a~100e与支架用转动轴ax(ax1~ax5)之间的摩擦阻力。

另外,树脂层113经由将含浸有树脂层113的一部分的青铜烧结层112而层叠于金属板111,据此,能够长期抑制松动的发生并减少调整汽车座椅位置/姿势所需要的电动机或手动的动力负荷等,所述效果非常显著。

(附图标记说明)

100a~e:多层滑动轴承;110:圆筒部;111:金属板;112:青铜烧结层;

113:树脂层(滑动层);113a:凸状接触部;113b:凹状非接触部;114a:接合端;

114b:接合端;120:凸缘;vs:汽车座椅;rl:安装轨道;lk:座椅支架;

lk1:前侧连杆;lk2:后侧连杆;lk3:座部倾斜调整连杆;ax:支架用转动轴;

ax1:安装轨道前侧支架用转动轴;ax2:座部前侧支架用转动轴;

ax3:安装轨道后侧支架用转动轴;ax4:座部后侧支架用转动轴;

ax5:座部中前侧支架用转动轴;st:座部;st1:座部前侧部分;

br:靠背部;hr:头枕部;x:转动轴方向;r:转动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