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振降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4197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扭振降低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通过因惯性质量体的角加速度变化而产生的惯性扭矩来降低扭矩的变动(脉动)的扭振降低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扭振降低装置,在经由设置在扭矩转换器的内部的扭矩转换器离合器(以下,称为tcc)将从发动机输出的扭矩向变速器传递时,降低该扭矩的变动(脉动)。该扭振降低装置包括:从tcc被传递扭矩的环状的盘;从该盘经由弹簧被传递扭矩的输出构件;由从盘的侧面中的朝向与tcc相反的一侧的侧面突出的轴保持为能够自转的小齿轮;与小齿轮啮合且连结有惯性质量体的太阳轮;以及与小齿轮啮合的齿圈。上述齿圈形成于板构件,该板构件在其与盘之间收容太阳轮、惯性质量体及小齿轮并与输出构件一体化。

上述的扭振降低装置在向盘传递的扭矩发生了变动的情况下,以该扭矩的变动为主要原因而太阳轮的角加速度变化,该太阳轮的角加速度变化产生的惯性扭矩经由齿圈向输出构件传递。这样经由齿圈向输出构件传递的扭矩的相位成为从盘经由弹簧向输出构件传递的扭矩的相位的相反相位。其结果是,能够降低输出构件的扭矩的变动。此外,专利文献1记载了如下情况:之所以如上所述将太阳轮作为惯性质量体并将齿圈与输出构件一体形成,是因为通过增大太阳轮相对于盘或齿圈往复旋转的振幅,能够在不使惯性质量体大型化的情况下增大振动降低效果。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6401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扭振降低装置中,惯性质量体的基于质量的惯性力矩或惯性质量体的角加速度越大,降低振动的效果越提高。因此,如专利文献1记载那样使太阳轮为惯性质量体并使齿圈与输出构件一体化,由此,在向盘输入的扭矩发生了变动的情况下,能够增大太阳轮的角加速度,能够使降低振动的效果提高。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结构中,太阳轮的大小受到将齿圈与输出构件连结的板构件和盘围成的空间的大小的限制,因此太阳轮可能难以大型化。即,可能难以提高与太阳轮的质量对应的振动的降低效果。

本发明着眼于上述的技术性课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提高配置惯性质量体的自由度而能够使降低振动的效果提高的扭振降低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扭振降低装置,其具备:流体传动装置,所述流体传动装置通过流体流将发动机的输出扭矩向输出构件传递;离合器,所述离合器具有输入侧旋转构件和输出侧旋转构件,通过所述输入侧旋转构件与所述输出侧旋转构件卡合,将所述发动机的输出扭矩不经由所述流体传动装置而向所述输出构件传递;输入构件,所述输入构件经由所述离合器而被传递所述发动机的输出扭矩;弹性体,所述弹性体设置在所述输入构件与所述输出构件之间,通过弹性力将所述输入构件的扭矩向所述输出构件传递;及惯性质量体,所述惯性质量体使相位与经由所述弹性体向所述输出构件传递的扭矩的变动相反的惯性扭矩作用于所述输出构件,所述扭振降低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保持构件,所述保持构件沿着所述流体传动装置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离合器及所述流体传动装置空出规定的间隔地配置;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由所述保持构件保持为能够自转,并且具备隔着所述保持构件而形成在与所述流体传动装置相反的一侧的第一啮合部和形成在所述保持构件与所述流体传动装置之间的第二啮合部;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啮合部啮合;及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啮合部啮合,所述第二齿轮构成为与所述输入构件成为一体地旋转,所述第三齿轮构成为与所述输出构件和所述惯性质量体中的一方成为一体地旋转,所述保持构件构成为与所述输出构件和所述惯性质量体中的另一方成为一体地旋转。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是,所述惯性质量体构成为与所述第三齿轮成为一体地旋转,所述第二啮合部的节圆直径形成得比所述第一啮合部的节圆直径大。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是,所述惯性质量体构成为与所述保持构件成为一体地旋转,所述保持构件具备内径比所述第二啮合部及第三齿轮大且向所述流体传动装置侧延伸的圆筒部,所述惯性质量体构成为与所述圆筒部成为一体地旋转,且配置在所述流体传动装置与所述第二啮合部及所述第三齿轮之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具备由保持构件保持为能够自转的第一齿轮,该第一齿轮中的隔着保持构件而形成在与流体传动装置相反的一侧的第一啮合部与第二齿轮啮合,该第二齿轮与从发动机被输入扭矩的输入构件一体地旋转,该第一齿轮中的形成在保持构件和流体传动装置之间的第二啮合部与第三齿轮啮合,该第三齿轮与输出构件和惯性质量体中的一方一体地旋转。而且,保持构件与输出构件和惯性质量体中的另一方一体地旋转。从而,能够将输入构件、输出构件以及惯性质量体沿轴线方向并列配置。因此,能够配置在经由离合器而传递扭矩用的构成构件与流体传动装置之间,能够提高配置惯性质量体的自由度。换言之,能够抑制配置惯性质量体的位置或区域受到输入构件或输出构件的限制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放宽惯性质量体的大小的限制,因此能够通过使惯性质量体大型化来提高扭振降低装置的振动降低的效果。

另外,在惯性质量体构成为与第三齿轮一体旋转的情况下,通过使与第三齿轮啮合的第二啮合部的节圆直径形成得比从输入构件被传递扭矩的第一啮合部的节圆直径大,能够增大经由弹性体向输出构件传递的扭矩发生了变动(脉动)时的惯性质量体的角加速度的变化量。其结果是,能够提高扭振降低装置的振动降低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是其概要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各旋转构件的扭矩的变动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5是其概要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7是其概要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9是其概要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在载板上连结惯性质量体的结构的一例的概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扭振降低装置,2…扭矩转换器(tc),3…扭矩转换器离合器(tcc),4…壳体,5…惰性减震器(イナータダンパ),6…弹簧减震器,7…发动机,13…前罩,19…涡轮轮毂,21…从动板,25、39、45…盘,27…螺旋弹簧,28、40、46…输出板,31…轴,32、33…小齿轮,34…齿圈,35、47…太阳轮,36、37…行星齿轮机构,43…载板,50、53…内齿齿轮,51、52…外齿齿轮,i1、i2、i3…惯性质量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用于说明在本发明中能够作为对象的扭振降低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其概要图如图2所示。图1及图2所示的扭振降低装置1具备:扭矩转换器(以下,记为tc)2;用于不经由该tc2而传递扭矩的扭矩转换器离合器(以下,记为tcc)3;设置在收容上述tc2及tcc3的壳体4的内部的所谓惰性减震器5及弹簧减震器6。

图1所示的tc2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流体传动装置”,与以往已知的扭矩转换器同样,包括:从发动机7被输入扭矩的泵叶轮8;与该泵叶轮8相向地配置,且与变速器9的输入轴10连结的涡轮转子(タービンランナー)11;以及配置在泵叶轮8及涡轮转子11之间的定子12。

另外,上述的tc2是通过流体流来传递扭矩的结构,因此,设有收容其流体的壳体4。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由从发动机7被传递扭矩的前罩13、与前罩13一体化的泵壳14、与泵壳14一体化的圆筒轴15构成壳体4。

上述的前罩13形成为有底圆筒状,在其发动机7侧的面上,沿圆周方向空出规定的间隔地焊接有安设块16,经由该安设块16从发动机7被输入扭矩。

另外,泵壳14形成为环状,并以其内周部及外周部位于比半径方向上的内周部与外周部之间的部分靠前罩13侧的位置的方式弯曲形成。并且,泵壳14的外周部与前罩13的圆筒状的部分通过焊接等而被一体化。需要说明的是,在泵壳14的内表面上一体化有与以往已知的扭矩转换器同样地沿着泵壳14的内周面的形状的泵叶轮8。

此外,泵壳14的内周部通过焊接等而一体化于在圆筒轴15的一方的端部形成的凸缘部17。需要说明的是,在变速器9的箱体上连结有未图示的固定轴,上述圆筒轴15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与该固定轴嵌合。

上述的涡轮转子11与泵叶轮8形成为对称形状。即,涡轮转子11形成为环状,并以其内周部和外周部比半径方向上的内周部与外周部之间的部分从泵叶轮8分离的方式弯曲形成。在涡轮转子11的内周部设有形成为环状的连结板18,该连结板18和与变速器9的输入轴10进行花键卡合的涡轮轮毂19通过铆钉20而被一体化。

该连结板18的内周部比外周部向轴线方向上的前罩13侧弯折形成,在与涡轮转子11的外表面中的最向前罩13侧突出的部分相比靠前罩13侧的位置处,涡轮轮毂19与连结板18被铆紧。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涡轮轮毂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输出构件”。

如上所述构成的泵叶轮8通过从发动机7被传递扭矩而旋转。因此,收容在泵叶轮8与涡轮转子11之间的空间内的流体产生流动。通过该流体流使涡轮转子11旋转,向涡轮轮毂19传递扭矩。为了调整这样从泵叶轮8朝向涡轮转子11的流体的流动方向而设置定子12。该定子12与以往已知的定子同样地构成。具体而言,该定子12经由单向离合器而与未图示的固定轴连结,在泵叶轮8的转速是比涡轮转子11的转速高的转速的情况下,单向离合器卡合,在与之相反泵叶轮8的转速是比涡轮转子11的转速低的转速的情况下,单向离合器释放,定子12能够旋转。

另一方面,在泵叶轮8与涡轮转子11的转速大体一致等情况下,存在将发动机7的输出扭矩不经由上述的tc2向涡轮轮毂19传递而扭矩的传递效率更良好的情况,因此,设有通过使输入侧旋转构件与输出侧旋转构件卡合而能够从前罩13向涡轮轮毂19传递扭矩的tcc3。该tcc3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离合器”,与以往已知的扭矩转换器离合器同样地构成。具体而言,使前罩13与安装在从动板21中的与前罩13相向的面上的摩擦件22接触来传递扭矩。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前罩13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输入侧旋转构件”,从动板21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输出侧旋转构件”。

另外,从动板21的内周部与从涡轮轮毂19向轴线方向上的前罩13侧突出的第一圆筒部23嵌合,通过使从动板21与前罩13的间隙的液压变化而使从动板21沿轴线方向移动。

此外,在从动板21的外周部形成有朝向与前罩13相反的一侧突出的第二圆筒部24,形成为环状的第一盘25的外周部与该第二圆筒部24的内表面进行花键卡合。

在该第一盘25上形成有沿圆周方向空出规定的间隔且沿圆周方向具有规定的长度的多个第一贯通孔26,在该第一贯通孔26分别收容有沿第一盘25的圆周方向被压缩的螺旋弹簧27。而且,第一内齿齿轮50与第一盘25的内周面连结,以成为一体地旋转。该内齿齿轮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二齿轮”。

与上述第一盘25中的涡轮转子11侧的侧面相邻地配置环状的第一输出板28。该第一输出板28通过上述螺旋弹簧27的弹簧力而从第一盘25被传递扭矩。具体而言,在与形成于上述第一盘25的第一贯通孔26在半径方向及圆周方向上一致的部位,形成具有与第一贯通孔26相同的长度的第二贯通孔29。即,第二贯通孔29沿着第一输出板28的圆周方向空出规定的间隔地形成与形成第一贯通孔26的个数相同的个数。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输出板28的内周部由连结板18与涡轮轮毂19夹持,连结板18、涡轮轮毂19、第一输出板28一并被铆紧。并且,在将第一盘25与第一输出板28相邻地配置的状态下,以比第一盘25向从动板21侧突出及比第一输出板28向涡轮转子11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上述螺旋弹簧27。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盘25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输入构件”,第一输出板28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保持构件”,螺旋弹簧27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弹性体”。

因此,在向第一盘25传递的扭矩(以下,记为输入扭矩)tin变动而第一盘25的角速度(或角加速度)增大时,螺旋弹簧27被压缩。当螺旋弹簧27被这样压缩时,该螺旋弹簧27的弹簧力以使第一输出板28的角速度(或角加速度)增大的方式发挥作用。因此,在螺旋弹簧27被压缩之后,第一输出板28的角速度(或角加速度)增大。同样,在输入扭矩tin变动而第一盘25的角速度(或角加速度)减少时,螺旋弹簧27向与上述第一盘25的角速度(或角加速度)增大时相反的一侧被压缩。在螺旋弹簧27被这样压缩的情况下,该螺旋弹簧27的弹簧力以使第一输出板28的角速度(或角加速度)减少的方式发挥作用。因此,在螺旋弹簧27被压缩之后,第一输出板28的角速度(或角加速度)减少。即,在输入扭矩tin发生了变动的情况下,输入扭矩tin的脉动的相位与作用于第一输出板28的扭矩的脉动的相位不同。

另外,通过如上所述经由螺旋弹簧27从第一盘25向第一输出板28传递扭矩,从而从第一盘25向第一输出板28传递的扭矩(以下,记为减震扭矩)td的振幅降低。即,由第一盘25、第一输出板28、螺旋弹簧27构成弹簧减震器6。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输入扭矩tin变动的主要原因主要在于使发动机7的燃料燃烧(爆炸)的情况。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在第一输出板28上,在比上述第二贯通孔29靠半径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形成有第三贯通孔30,轴31以能够自转的方式插入于该第三贯通孔30。需要说明的是,形成第三贯通孔30的个数可以不与第一贯通孔26或第二贯通孔29相同。

在上述的轴31中的从动板21侧的端部形成有与一体化于第一盘25的第一内齿齿轮50啮合的第一小齿轮32,在涡轮转子11侧的端部形成有第二小齿轮33。该第一小齿轮32与第二小齿轮33的齿数、直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小齿轮32、第二小齿轮33、轴31一体化后的结构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第一齿轮”,第一小齿轮32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啮合部”,第二小齿轮33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啮合部”。

并且,形成有内齿的第一齿圈34和形成有外齿的第一太阳轮35与第二小齿轮33啮合。形成为环状的第一惯性质量体i1与该第一齿圈34连结,以成为一体地旋转,形成为环状的第二惯性质量体i2与第一太阳轮35连结,以成为一体地旋转。因此,第一惯性质量体i1成为如图1所示填埋由半径方向的涡轮转子11的外侧的外壁、壳体4以及第一输出板28围成的空间那样的形状而增大第一惯性质量体i1的体积,同样,第二惯性质量体i2成为填埋由半径方向上的涡轮转子11的内侧的外壁、连结板18以及第一输出板28围成的空间那样的形状而增大第二惯性质量体i2的体积。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设置第一齿圈34(或第一惯性质量体i1)和第一太阳轮35(或第二惯性质量体i2)中的任一方,上述的齿轮34、35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三齿轮”。

接下来,说明图1及图2所示的扭振降低装置1的作用。输入扭矩tin如上所述以燃料燃烧(爆炸)为主要原因而如图3所示变动。该输入扭矩tin的脉动的频率成为与构成发动机7的汽缸的数量、发动机7的转速等对应的频率。并且,在如上所述输入扭矩tin发生了变动的情况下,由于经由螺旋弹簧27向第一输出板28传递该扭矩,因此根据螺旋弹簧27的弹簧常数等而使减震扭矩td的脉动的振幅如图3所示比输入扭矩tin减小。即,通过弹簧减震器6降低扭矩的变动。而且,该减震扭矩td的脉动的相位与输入扭矩tin的脉动的相位不同。

另一方面,由上述的第一盘25、第一输出板28、第一齿圈34构成一个行星齿轮机构36,由第一盘25、第一输出板28、第一太阳轮35构成另一个行星齿轮机构37。

因此,在如上所述输入扭矩tin发生了变动的情况下,第一盘25与第一输出板28相对旋转,伴随于此,第一齿圈34、第一太阳轮35旋转。此时的第一齿圈34、第一太阳轮35的旋转是容许第一盘25与第一输出板28相对旋转的程度的旋转,而且,第一盘25和第一输出板28反复进行一方的转速(速度)暂时性地比另一方的转速(速度)增大,然后,一方的转速(速度)暂时性地比另一方的转速(速度)减少那样的行为,因此,第一齿圈34、第一太阳轮35相对于第一盘25、第一输出板28在规定角度的范围内往复移动。这样第一齿圈34、第一太阳轮35往复移动的频率与减震扭矩td的脉动的频率一致。

通过这样第一齿圈34、第一太阳轮35的往复移动,产生基于惯性力矩和角加速度的惯性扭矩,该惯性力矩与第一惯性质量体i1、第二惯性质量体i2的质量相对应,该惯性扭矩作用于第一输出板28。这样通过第一齿圈34、第一太阳轮35的往复移动而作用于第一输出板28的扭矩(以下,记为惯性扭矩)ti如图3所示。具体而言,惯性扭矩ti的脉动的相位成为与减震扭矩td的脉动的相位相反的相位。

如上所述,减震扭矩td和惯性扭矩ti作用于第一输出板28。并且,上述的扭矩td、ti的脉动的相位成为相反相位。因此,通过惯性扭矩ti来降低减震扭矩td的变动。其结果是,从第一输出板28向变速器9等的输出侧的旋转构件传递的扭矩tout的脉动的振幅能够如图3所示降低。

另外,如上所述在轴31的两端部形成小齿轮32、33,使第一小齿轮32与以成为一体地旋转的方式与第一盘25连结的第一内齿齿轮50啮合,使第二小齿轮与以成为一体地旋转的方式与惯性质量体i1、i2连结的第一齿圈34、第一太阳轮35啮合,由此,能够将第一盘25、第一输出板28、惯性质量体i1、i2沿轴线方向并列配置。因此,能够将第一惯性质量体i1、第二惯性质量体i2配置于第一输出板28与涡轮转子11之间的空间,能够提高配置惯性质量体i1、i2的自由度。换言之,能够抑制配置惯性质量体i1、i2的位置或区域受到第一盘25或第一输出板28的限制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缓和惯性质量体i1、i2的大小的限制,因此能够通过使惯性质量体i1、i2大型化来增大惯性扭矩ti。通过这样增大惯性扭矩ti,能够增大用于与减震扭矩td的变动相抵的扭矩,因此能够使降低从第一输出板28输出的扭矩的变动的效果提高。

图4示出用于说明在本发明中能够作为对象的扭振降低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其概要图如图5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图1及图2同样的结构,标注同一参照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从动板21形成有第三圆筒部38,该第三圆筒部38比设置在第一输出板28上的轴31朝向内侧的部分突出,在该第三圆筒部38的端部连结有形成为环状的第二盘39的外周部。在该第二盘39形成有沿圆周方向空出规定的间隔且沿圆周方向具有规定的长度的未图示的多个第一切口部。并且,螺旋弹簧27以被压缩的方式配置于该第一切口部,且形成于第一输出板28的第二贯通孔29形成在半径方向上与第一切口部相同的部位。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输出板28空出规定的间隔地配置环状的第二输出板40,第二盘39位于第一输出板28与第二输出板40之间。在该第二输出板40的外周部,在圆周方向上的与第一切口部相同的部位形成有具有与第一切口部相同的长度的未图示的第二切口部。并且,螺旋弹簧27以被压缩的方式收容在上述各切口部与第二贯通孔29之间。而且,将第二输出板40的内周部、涡轮轮毂19、第一输出板28、连结板18一并铆紧。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二盘39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输入构件”。

此外,在第三圆筒部38的端部的外周面形成有第一外齿齿轮51,该第一外齿齿轮51与第一小齿轮32啮合。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外齿齿轮51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二齿轮”。

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由第二盘39、第一输出板28、第一太阳轮35构成一个行星齿轮机构36,由第二盘39、第一输出板28、第一齿圈34构成另一个行星齿轮机构37,第二盘39和第一输出板28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相对旋转。因此,在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输入扭矩发生了变动的情况下,经由螺旋弹簧27向第一输出板28传递减震扭矩td,且以第一齿圈34或第一太阳轮35的角加速度的变动为主要原因的惯性扭矩ti成为与减震扭矩td相反的相位而发挥作用。因此,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图6示出用于说明在本发明中能够作为对象的扭振降低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其概要图如图7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图1及图2同样的结构,标注同一参照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盘25上,沿圆周方向空出规定的间隔且沿圆周方向具有规定的长度的多个第四贯通孔41形成在半径方向上的与第三贯通孔30相同的部位。并且,向第三贯通孔30和第四贯通孔41插入轴31,在其两端部形成各小齿轮32、33。即,第一盘25和第一输出板28配置在各小齿轮32、33之间。而且,在第一盘25的内周部形成有向从动板21侧突出的第四圆筒部42,第二外齿齿轮52与第四圆筒部42的外周面连结,以成为一体地旋转,该第二外齿齿轮52与第一小齿轮32啮合。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外齿齿轮52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二齿轮”。

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在输入扭矩tin发生了变动的情况下,第一盘25与第一输出板28相对旋转,此时,轴31沿着第四贯通孔41的长度方向移动。其他的作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图8示出用于说明在本发明中能够作为对象的扭振降低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其概要图如图9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图1及图2同样的结构,标注同一参照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一小齿轮32的节圆直径与第二小齿轮33的节圆直径不同。更具体而言,第二小齿轮33的节圆直径形成得比第一小齿轮32的节圆直径大。

通过这样使第一小齿轮32的节圆直径与第二小齿轮33的节圆直径不同,能够调整输入扭矩tin发生了变动时的第一齿圈34、第一太阳轮35的角加速度的变化量。即,能够调整用于与减震扭矩td相抵的扭矩(惯性扭矩ti)的大小,即,能够调整减振性能的程度。尤其是通过使第二小齿轮33的节圆直径形成得比第一小齿轮32的节圆直径大,能够增大减震扭矩td发生了变动时的第一齿圈34、第一太阳轮35的角加速度的变化量。因此,能够增大用于与减震扭矩td相抵的扭矩(惯性扭矩ti),因此能够提高减振性能。

此外,在本发明中能够作为对象的扭振降低装置没有限定为使惯性质量体与第二小齿轮33啮合的结构。图10示出用于说明将第三惯性质量体i3与载板43连结的结构的概要图。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图1、2及图4至图9同样的结构,标注同一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从动板21在外周连结有向涡轮转子11侧突出的第五圆筒部44,在该第五圆筒部44的轴线方向上的中央部分连结有形成为环状的第三盘45的外周面。并且,第三盘45与第三输出板46经由螺旋弹簧27连结成能够进行扭矩传递。具体而言,在第三盘45的内周部,沿圆周方向空出规定的间隔而形成有未图示的多个切口部,在第三输出板46的外周部,沿圆周方向空出规定的间隔而形成有未图示的多个切口部,螺旋弹簧27以沿圆周方向被压缩的方式配置于这些切口部。

另外,第二内齿齿轮53连结于第五圆筒部44的端部,以成为一体地旋转。此外,环状的第二太阳轮47连结于涡轮轮毂19的轴线方向上的比第三输出板46靠连结板18侧的部分,更具体而言,连结于在轴线方向上比上述第五圆筒部44的端部靠涡轮转子11侧的部分,以成为一体地旋转。并且,在轴线方向上的第五圆筒部44的端部与第二太阳轮47之间配置环状的载板43。需要说明的是,该载板43由未图示的轴承等保持为能够与涡轮轮毂19进行相对旋转。

并且,在载板43上,沿圆周方向空出规定的间隔地形成有多个第五贯通孔48,轴31能够自转地保持于该第五贯通孔48。而且,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地在该轴31上形成第一小齿轮32和第二小齿轮33,该第一小齿轮32与形成于第五圆筒部44的内齿啮合,第二小齿轮33与第二太阳轮47啮合。此外,载板43的外径形成至比第二小齿轮33靠半径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在其外周部形成有朝向涡轮转子11侧突出的第六圆筒部49,在该第六圆筒部49上连结有第三惯性质量体i3。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内齿齿轮53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二齿轮”,第二太阳轮47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三齿轮”。

即便是如图10所示构成的情况下,在第三输出板46与涡轮转子11之间的空间也能够配置第三惯性质量体i3,因此能够起到与图1及图2同样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