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传动线性模组的涨紧组件及包括其的线性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38665发布日期:2018-12-19 06:47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带传动线性模组的涨紧组件及包括其的线性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带传动线性模组的涨紧组件,并进一步涉及包括其的带传动线性模组。

背景技术

线性模组用于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搬运或输送工作,并且能够实现精确定位,有利于提高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目前的生产和制造工艺对生产线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对线性模组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带传动线性模组的现有设计中常用的线性模组之一。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带传动线性模组的纵剖示意图。如图中所示,线性模组包括主动带轮1、从动带轮2和传动带3,主动带轮1和从动带轮2分别设置在线性模组两端的轴承4、5上,传动带3涨紧地绕在主动带轮1和从动带轮2上。在传动带3与滑台6连接,通过电机(未图示)驱动主动带轮1正、反转,使滑台6沿着导轨7在主动带轮1和从动带轮2之间往复移动。

图2是图1中的线性模组的从动端的横剖示意图。如图中所示,从动端处的支承轴8安装至线性模组的主框架(外壳)9,每个轴承5分别通过两个卡簧10固定在支承轴8上,从动带轮2套装在轴承5的外圈上,从动带轮2的两端设有防止传动带3滑落的凸缘。

通常而言,图2中的轴承5通过卡簧10固定在支承轴8上,构成了设置在线性模组的从动端(即涨紧端)的涨紧组件。在这种线性模组中可以通过移动该涨紧组件而在从动端涨紧传动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带传动线性模组的涨紧组件。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前述涨紧组件的带传动线性模组。

为了实现前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带传动线性模组的涨紧组件,其中,所述涨紧组件包括:

支承轴,其适于安装于所述线性模组的从动端;以及

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设置于所述支承轴,并且所述轴承的外圈适于被所述线性模组的传动带包绕,从而涨紧所述线性模组的传动带。

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涨紧组件中,在所述支承轴上设置有两个卡簧,所述轴承的内圈夹在两个所述卡簧之间。

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涨紧组件中,所述轴承的数量多于一个,且相邻地并排设置。

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涨紧组件中,所述涨紧组件包括u型的轴承座,所述支承轴的两端分别安装至所述轴承座的两个侧板,并且所述轴承座的两个所述侧板的上端高出所述轴承的外圈。

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涨紧组件中,两个所述侧板上分别形成有朝向一端开口的支承轴安装槽,每个所述支承轴安装槽的侧壁上设有限位螺丝,所述限位螺丝分别将所述支承轴的两端限定在所述支承轴安装槽内。

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涨紧组件中,两个所述侧板上分别形成有朝向所述一端开口的调节螺孔。

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涨紧组件中,所述轴承座的底板的底部形成有定位边缘,所述定位边缘适于与所述线性模组的主框架的底部上的基准边缘对齐,并且所述轴承座的底板处形成有定位孔。

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涨紧组件中,在所述轴承座的底板的底部形成有定位凸条,所述定位凸条的一个侧面作为所述定位边缘。

为了实现前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带传动线性模组,其中,在所述线性模组的从动端处设置有如前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涨紧组件,并且所述线性模组的传动带涨紧地绕在所述轴承的外圈上。

为了实现前述目的,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带传动线性模组,所述线性模组包括从动端,其中,所述线性模组包括通过u型的轴承座安装于所述从动端的支承轴,在所述支承轴上设置有轴承,所述支承轴的两端分别安装至所述轴承座的两个侧板,其中,

所述线性模组的传动带涨紧地绕在所述轴承的外圈上,并且

所述轴承座的两个所述侧板上分别形成有一端开口的支承轴安装槽,所述轴承座设置成使得所述支承轴安装槽的开口朝向所述从动端的末端。

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线性模组中,两个所述侧板的所述一端上分别形成调节螺孔,所述从动端的末端处的端板通过调节螺栓连接到所述调节螺孔,并且所述端板和所述轴承座之间预留有调节距离。

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线性模组中,所述轴承座的底板的底部形成有定位边缘,所述线性模组的主框架的底部上形成有基准边缘,所述定位边缘和所述基准边缘均沿所述线性模组的纵向延伸,所述轴承座以所述定位边缘对齐所述基准边缘的方式定位在所述主框架内。

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线性模组中,在所述轴承座的底板的底部形成有定位凸条,所述定位凸条的一个侧面作为所述定位边缘;在所述线性模组的主框架的底部上形成有基准凸条,所述基准凸条的一个侧面作为所述基准边缘。

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线性模组中,所述轴承座的底板形成有通孔,所述主框架内形成有t型槽,所述轴承座通过穿过所述通孔的螺栓固定至所述t型槽。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发明的公开内容将更加显然。应当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线性模组的纵剖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线性模组的从动端的横剖示意图,其中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涨紧组件;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线性模组的从动端的纵剖局部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线性模组的从动端的横剖示意图;以及

图5是图3中的轴承安装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应的技术特征。各附图仅用于说明和示意的目的,并未按比例绘制。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线性模组的从动端的纵剖局部示意图。根据本申请的教示,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用该从动端替换现有技术中线性模组的从动端而获得该实施方式的线性模组。

可以了解,该从动端在线性模组中可以起到对传动带进行导向、涨紧的作用,一方面通过传动带控制滑台的运动方向,另一方面控制传动带的涨紧,从而使线性模组有效地工作。

如图3中所示,在该线性模组的从动端处安装有支承轴11,在支承轴11上设置有轴承12。在该从动端内,线性模组的传动带13涨紧地绕在轴承12的外圈121上,而轴承12的内圈122则固定至支承轴11。

根据该实施方式,在轴承12的轴承外圈121上没有设置额外的从动带轮,而是将传动带13直接绕装在轴承的轴承外圈121上,将轴承外圈121作为从动带轮(导向带轮)。这种设计省略了额外的从动带轮,显著地减少了成本,同时使得结构更加紧凑,相应地减少了组装从动带轮的步骤,节省了装配时间且使得更易于装配。

支承轴11本身可以旋转固定(使支承轴11自身不能旋转)至该从动端内,也可以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该从动端内,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用螺栓固定、卡接、嵌套等方式安装在从动端内。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可以沿线性模组的纵向调节支承轴11的安装位置以调节传动带的涨紧度。

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支承轴11可以如图2中所示那样在线性模组的从动端直接安装至线性模组的主框架。

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支承轴11先被组装至轴承座14,进而轴承座14安装至线性模组的主框架19(见图4)。对此,下文中会结合图4和图5进一步地进行详细描述。

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该实施方式中,轴承座14上可以形成有朝向线性模组的从动端的末端开口的调节螺孔141,其通过调节螺栓16连接到端板15。调节螺栓16穿过端板15的通孔,但与其并未螺纹连接。端板15可以通过例如但不限于螺栓连接等方式安装至线性模组的从动端的末端。如图中所示,端板15和轴承座14之间预留有调节距离,可以了解,通过旋拧调节螺栓16可以牵引轴承座14,从而相对于端板15调节轴承座14的位置,实现调节传动带13的涨紧度。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选用各种类型的传动带13,例如但不限于平板带、齿形带、三角带、v形带、圆形带、网带等。需要指出的是,此处并不排除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不同种类传动带的组合应用。在使用这些不同种类的传动带的情况下,依据本申请的教示,可以根据不同种类传动带的具体特征对与传动带相邻接的部件作出相应的设计。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轴承12可以选用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滚动轴承,例如滚珠轴承、滚子轴承等。这种轴承12可以具有轴承外圈121、轴承内圈122及分布在轴承外圈121与轴承内圈122之间的滚珠或滚子。如前所述,线性模组的传动带13绕接在轴承外圈121上,而轴承内圈122则装配在支承轴11上。

图4是图3中的线性模组的从动端的横剖示意图。如图中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轴承座14安装在线性模组的主框架19内,三个轴承12通过支承轴11并排地安装在轴承座14内,三个轴承12通过两个卡簧17在支承轴11上限位。传动带13直接绕在轴承12的外圈上。

轴承座14可以由铝或铝合金材料制成,在满足刚度需求的同时,能够尽量地减轻产品的重量。可以了解,此处并不排除其它实施方式中可以选用其它材料。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轴承座14可以通过例如但不限于挤压、机加工等工艺制造形成。

图5是图3中的轴承安装的立体示意图。从图5中可以直观地看出在该实施方式中的轴承座14的结构,以及带有轴承12的支承轴11在其中的安装方式。

结合图3至图5中的示例,下面对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可以了解,虽然图中的示例中在支承轴11上设置了三个并排的轴承13,但是,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仅一个、或者多于一个的其它数量的轴承,而不局限于图示的数量。当轴承的数量多于一个时,这些轴承11可以邻接地设置;在不影响线性模组的工作性能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相邻地轴承间稍有间隔。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选用适当的紧固件将轴承12的轴承内圈122定位到支承轴11上,由此实现轴承12在支承轴上的定位。图示实施方式选用了卡簧17,便于使用,可以直接卡进支承轴11上的轴槽内,限制轴承在支承轴11上的轴向移动。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卡簧17的具体形式可以为e形卡簧、c形卡簧或u形卡簧等。

在此,“紧固件”意在包括例如但不限于卡簧的所有适用的紧固件,例如紧固套、螺栓等,轴承的一端处也可以采用轴肩定位,轴承的内圈还可以过盈配合在支承轴上。

图中在支承轴11上共设置有两个卡簧17,分别位于相邻并排轴承的左端和右端处,将轴承内圈夹在之间。这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减少了卡簧的个数,可以节省向支承轴11安装轴承12的步骤。在其它的可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考虑在每个轴承的两端处均布置例如卡簧等紧固件。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轴承座14呈u型结构,设计简单、易于加工。该实施方式中,轴承座14可以包括两个侧板142和一个底板143,支承轴11设置在两个侧板142且朝向一端开口的支承轴安装槽144内,轴承座14自身则通过底板143定位和固定在主框架19内。从图5中可以直观地看到轴承座14的侧板142上的支承轴安装槽144及底板143上的定位凸条145及定位孔146。图5中还示出了支承轴安装槽144内的侧壁上的限位螺丝147及形成在支承轴安装槽144的开口所在的侧板142的端面上的调节螺孔141。

在组装时,可以先将轴承12组装到支承轴11上,用卡簧17(或其它适用的紧固件)进行轴向固定,形成子组件,再将此子组件装配到轴承座14的两个侧板142中的支承轴安装槽144内。

在每个支承轴安装槽144内均设置有伸出的限位螺丝147,起到该子组件在其中的限位作用,防止子组件的松动甚至脱落。在图示示例中,限位螺丝147具体地布置在支承轴安装槽144的上侧壁处。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调整限位螺丝147的布置位置,例如可以布置在支承轴安装槽144的下侧壁处。

在此可以了解,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带传动线性模组的涨紧组件,该涨紧组件可以仅包括本上下文中描述的由支承轴11和轴承12组成的子组件,也可以同时包括本上下文中描述的轴承座14。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这些支承轴、轴承和轴承座可以具有相应的改型和变型。该涨紧组件适于安装在带传动线性模组的从动端,为传动带提供导向和涨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利用轴承座14的两个侧板142起到防止传动带13从轴承12上滑落的作用,例如可以通过将两个侧板142的上端设置得高出轴承的外圈来实现。在进一步的可选实施方式中,侧板142可以设置得高出绕在轴承的外圈上的传动带13。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从动带轮的两端处的凸缘而言,这种实现方式更易于实现,并且性能更加可靠。

从图3中可以看出轴承座12在线性模组内的安装方向。具体地,支承轴安装槽144的开口朝向线性模组的从动端的末端,与传动带13的涨紧拉力方向相反。

依据图3,线性模组的从动端的末端处设置有端板15,其通过调节螺栓16连接到调节螺孔141,并且端板15和轴承座14之间预留有调节距离。可以了解,调节螺栓16穿过端板15内的通孔或开槽而并无螺纹连接,调节螺栓16螺接在轴承座14的调节螺孔141内。由于端板15的位置固定,所以通过旋拧调节螺栓16可以相对于端板15牵引轴承座14,从而实现传动带13的涨紧调节。

如图4中示出了线性模组的主框架19上的四个螺孔191,端板15可以通过四个螺栓固定在这些螺孔191处。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其它数量的螺孔-螺栓连接、或者其它固定件来将端板15固定至主框架19。

如图4和图5所示,在轴承座14的底板143的底部形成有定位凸条145及可选的定位孔146,定位凸条145沿线性模组的纵向延伸。如图4中所示,在线性模组的主框架19的底部上形成有基准凸条192和可选的t型槽193。

在将轴承座14安装到主框架19内时,利用定位凸条145的一个侧面作为定位边缘对齐基准凸条192的一个侧面实现二者的相对定位,基准凸条192的该侧面作为基准边缘。

可以了解,为了实现轴承座14在主框架19内的定位,并不具体限定图示实施方式中的定位凸条145和基准凸条192的具体形状;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只要轴承座的底板的底部形成有定位边缘,线性模组的主框架内形成有基准边缘,定位边缘和基准边缘均沿线性模组的纵向延伸,轴承座即可以定位边缘对齐基准边缘的方式定位在主框架内。

通过提供上述定位边缘及基准边缘的设计,使得轴承座14在主框架19内的对齐和定位非常便利,不仅节省了组装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使得具有更少技术的操作人员保质保量地完成该组装工作成为可能,可以实现节约人工成本;同时,也使得用于组装的地点选择更加灵活,派送时间更快,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靠近客户的多个位置处组装成为可能。

轴承座14相对于主框架19的固定则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实现。具体地,螺栓(未图示)可以从轴承座14的底板143的上侧插入其定位孔146,且螺栓的末端可以伸到主框架19的t型槽193内,在t型槽193可以设置螺母(未图示)或具有螺孔的导条(未图示),螺栓则接合至螺母或导条。可以了解,在适当地松动此处的螺纹连接后可以沿线性模组的纵向方向调节轴承座14,相应地,螺母或导条可以在t型槽内滑移。

为了帮助理解,在图3中也示出了主框架19内的t型槽193以及形成在轴承座14的底板143内的定位孔146。在未设置t型槽193和定位孔146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可以由调节螺栓本身实现对轴承座的纵向固定。

在本说明书中结合图3-5中的线性模组的从动端的各个视图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根据本申请的教示,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的线性模组的从动端替换现有技术中线性模组的从动端从而获得相应实施方式的线性模组。所得到的这些线性模组将具有本说明书中结合各个特征描述的相应的技术优点,实现对现有技术的线性模组的改善。

可以了解,此处提到的可以被替换的现有技术中的线性模组的从动端,并不仅指代图1-2中所示的具体的线性模组形式,而是可以包括任何其它适用类型的、能够在线性模组的从动端处调节从动带轮而调节传动带涨紧的带传动式的线性模组。

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上述说明中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思想的前提下,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多种组合、变形和/或修改,而这些组合、变形和/或修改均应当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