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钢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9720发布日期:2019-07-10 10:09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钢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型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超细晶粒钢在生产中所用加热炉设备的支撑用方钢管结构。



背景技术:

超细晶粒钢是指通过特殊的冶炼和轧制方法得到的晶粒尺寸在微米级或亚微米级的新一代超强结构钢。它是当前汽车用钢铁材料的研究热点,是21世纪先进高性能结构材料的代表。工业上的超细晶粒钢是指微米级的超细晶粒钢。由于超细晶粒钢具有优良的抗疲劳性能、良好的焊接性、较高的强度以及良好的低温韧性等优点,其在加工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获得超细晶粒钢,已开发出多种工艺方法,同一快速加热条件下的热处理反复多次作用、金属粉末机械研磨、控轧、控冷等。利用生产工艺技术是获得超细晶粒的主要手段,是超细晶粒钢具有优良强韧综合性能的决定因素,因此超细晶粒钢与传统钢所不同的是其化学成分不能用于预测钢种的强度。超细晶粒钢批量使用于制造卡车横梁或汽车底盘加强梁。

超细晶粒钢在生产中需要加热炉设备,加热炉支撑部件一般采用方钢管结构,由于钢材热膨胀系数相对高,受热会产生变形,使得加热设备需要定期的维护,而且造成加热设备安全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方钢管结构,解决了超细晶粒钢在生产加热炉支撑方钢管结构,热膨胀系数相对高,受热会产生变形,使得加热设备需要定期的维护,而且造成加热设备安全性降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钢管结构,在所述的方钢管四个面上沿轴线分别设有凹槽。

在方钢管表面粘接有碳纤维层。

所述碳纤维层3的厚度为0.8-1.3毫米。优选的是:所述碳纤维层3的厚度为0.9-1.1毫米。

本发明在方钢管的表面粘接有碳纤维层,因此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且整体热膨胀系数小。本发明做为超细晶粒钢在生产加热炉支撑型钢,具有结构稳定,安全性能高的优点,可以减少设备维修次数,降低设备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方钢管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中,1、方钢管,2、碳纤维层,3、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型钢结构,包括方钢管1,在方钢管1的四个表面分别设有凹槽3,方钢管1表面粘接有碳纤维层2。所述碳纤维层3的厚度为0.98毫米。

碳纤维,顾名思义,它不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又兼具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增强纤维。与传统的玻璃纤维(gf)相比,杨氏模量是其三倍多;它与凯芙拉纤维(kf-49)相比,不仅杨氏模量是其二倍左右,而且在有机溶剂、酸、碱中不溶不胀,耐蚀性出类拔萃。目前应用较普遍的碳纤维主要是聚丙烯腈碳纤维和沥青碳纤维。碳纤维的制造包括纤维纺丝、热稳定化(预氧化)、碳化、石墨化等4个过程。其间伴随的化学变化包括,脱氢、环化、预氧化、氧化及脱氧等。本发明碳纤维层采用的是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布,其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且热膨胀系数小。聚丙烯腈是一种石油提炼物。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钢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方钢管四个面上沿轴线分别设有凹槽,在方钢管表面粘接有碳纤维层,所述碳纤维层的厚度为0.8‑1.3毫米,优选厚度为0.9‑1.1毫米。本发明提供一种方钢管,解决了超细晶粒钢在生产加热炉支撑型钢,热膨胀系数相对高,受热会产生变形,使得加热设备需要定期的维护,而且造成加热设备安全性降低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姜玉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姜玉娟
技术研发日:2017.12.30
技术公布日:2019.07.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