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人行道踏板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2979阅读:81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人行道踏板链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人行道踏板链。



背景技术:

自动人行道踏板链是用于自动人行道中的,其作用是带动自动扶梯转动,自动人行道的活动路面在倾斜情况下也不形成阶梯状,适用于人流集中的地方,但是链条在长期运行后会出现松动现象,其出现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是两个链轮的距离有移动,还有就是链条有被拉长,这不仅会影响自动人行道踏板链的正常运行,而且也会降低自动人行道中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自动人行道踏板链。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自动人行道踏板链,包括内链节、外链节、连接链节、外链板、挡圈、滚轮、销轴,所述内链节、外链节、连接链节、外链板的两侧上开有通孔,所述内链节与所述外链节两侧的通孔依次安放在所述销轴上,所述外链板两侧的通孔安放在所述销轴上且与所述内链节及所述外链节贴合在一起,所述连接链节的两侧上开有通孔,所述连接链节的通孔安放在所述销轴上,所述外链板两侧的通孔安放在所述销轴上且与所述连接链节贴合在一起,所述挡圈卡接在所述销轴的卡槽内。

所述滚轮的内部形成有空腔,所述滚轮的空腔中镶接有滚珠轴承,所述滚珠轴承与所述滚轮固结成一体结构。

所述销轴穿过所述滚珠轴承且呈过盈配合。

所述外链板的中部形成有连接链板,所述连接链板为左右对称的两个。

所述滚轮为若干个。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自动人行道踏板链通过添加外链板来增强整体强度及抗拉性能,可保证在长期运行中配对链条踏板轴间距同步偏差≤0.2mm,配对链条链长同步偏差≤0.2mm,提高了自动人行道踏板链的直线度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自动人行道踏板链的主视图。

图2为自动人行道踏板链的俯视图。

图3为自动人行道踏板链的滚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3,一种自动人行道踏板链,包括内链节1、外链节2、连接链节3、连接链板4、外链板5、挡圈6、滚轮7、销轴8,滚轮7的内部形成有空腔,滚轮7的空腔中镶接有滚珠轴承71,且滚珠轴承71与滚轮7固结成一体结构,滚珠轴承71在套入滚轮7时应充填二硫化钼润滑脂,这是为了滚珠轴承71转动灵活,滚轮7转动无卡阻,销轴8穿过滚珠轴承71且呈过盈配合,具体地,滚轮7为若干个,内链节1、外链节2、连接链节3、外链板5的两侧上开有通孔,外链板5的中部形成有连接链板4,连接链板4为左右对称的两个,首先内链节1与外链节2两侧的通孔依次安放在销轴8上,接着外链板5两侧的通孔安放在销轴8上且与内链节1及外链节2贴合在一起,之后通过挡圈6卡接在销轴8的卡槽内,这样内链节1、外链节2与滚轮7连接成一体结构,进一步,连接链节3的两侧上开有通孔,连接链节3的通孔安放在销轴8上,接着外链板5两侧的通孔安放在销轴8上且与连接链节3贴合在一起,之后通过挡圈6卡接在销轴8的卡槽内,这样内链节1、外链节2、连接链节3通过外链板5依次搭配连接成链条整体,此时链条装配完成并形成一条完整的自动人行道踏板链,装配完毕后要保证滚轮7与检测平台的单边间隙不大于0.3mm,链条两端销轴8的连线在4400mm长度上的直线度为2mm。

之后进一步测试链条的机械性能,在拉伸试验中链条的最小破断载荷不低于180KN,进一步,对35节长的链条先在60KN载荷下预拉1分钟,然后在10KN载荷下测量,应达到链长精度:测量节数3节的销轴8间距为400±0.2mm,腰圆孔间距为400±0.2mm,相邻腰圆孔间距133.33±0.15mm,相邻腰圆孔与销轴8间距为66.67±0.05mm,对测量节数为36节的销轴8间距为4800±2.4mm,通过连接链板4来固定配对链条,使配对链条踏板轴间距同步偏差≤0.2mm,配对链条链长同步偏差≤0.2mm,配对链条中较长一根的两端要标有“+”标号,标在最末一节链节的链板外侧,如两链条长度相等则不必标记,测试完毕后自动人行道踏板链进行清洗并上油防锈处理,之后密封包装,自动人行道踏板链通过添加外链板来增强整体强度及抗拉性能,可保证在长期运行中配对链条踏板轴间距同步偏差≤0.2mm,配对链条链长同步偏差≤0.2mm,提高了自动人行道踏板链的直线度及安全性,自动人行道踏板链免去人工加油的麻烦,大大提高了使用寿命,保证噪音低,经久耐用、维修方便,自动人行道踏板链和平行式扶手共同驱动自动人行道,大大降低了自动人行道运行时的摩擦损耗,与同规格的传动自动扶梯相比,可节省30%的电耗,同时自动人行道踏板链的倾角为0~12°,这样乘客站在自动人行道上下楼会有如履平地的感觉。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