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油管快速接头紧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3444阅读:6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管的连接装置,尤其是一种汽车油管快速接头紧固装置,属于机械传动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油管快速接头是一种不需要工具就能实现管路连通或断开的接头。现目前油管上安装的接头主要有:快速接头、高压软管、旋转式管接头等,它们主要用于通用型模具接口,可以彻底实现模具互换操作的简单化,加强防锈功能。其中快换接头应用得相对更加广泛,现有的油管快速接头大多带有带单向阀,它是通过单向阀端与油源相连,当断开时单向阀油管自动关闭,接通时活动端顶针把单向阀打开。但是,这种结构的油管接头存在安装不方便的问题,误差较大,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漏油的情况,而且由于安装后拆卸不方便,因此在维护保养时,不仅不方便拆卸,而且清洗难度较大,这样就容易造成堵塞,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目前油管快速接头安装不方便、维护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安装方便、维护成本较低的汽车油管快速接头紧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油管快速接头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在所述内管的前端套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前端为圆筒形状,在连接管的后端形成一个弹簧卡槽,在所述连接管的前端套有弯管,所述弯管的前端为进油口;在所述弹簧卡槽内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连接管抵紧,弹簧的另一端与挡圈抵紧;所述挡圈套在外管的前端,所述挡圈与外管螺纹连接,所述外管套在内管的后端,在外管上还套有含油轴承和限位环,在外管的中部设有一个限位槽,所述限位环与限位槽抵紧,所述含油轴承卡在挡圈和限位环之间;在所述含油轴承的外侧套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前端与连接管相连,外壳的后端与外管压紧;在所述外管的后端还套有用于连接油管的法兰,所述法兰与外管过盈配合。

优化地,在所述连接管的中部设有一个排气口。

优化地,在外管与外壳之间还设有石墨球面密封环,所述石墨球面密封环一端与限位环抵紧,石墨球面密封环的另一端与外壳的内壁抵紧。

优化地,在所述外壳的后端与外管之间还设有摩擦副环。

优化地,在所述外壳上还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设于外壳的前端。

优化地,在所述弹簧卡槽的外侧设有一个环形支耳,所述连接管通过穿过环形支耳的螺栓与外壳连接固定。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安装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油管快速接头采用弯管与直管的配合结构,使得安装更加方便、快捷,而且安装后的精度较高。

2、清洗方便:由于采用了内管和外管的结构,因此方便清洗,能够保障设备的可靠工作。

3、降低了维修成本,可靠性好,使用寿命较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油管快速接头紧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管,2—连接管,3—弹簧卡槽,4—弯管,5—进油口,6—弹簧,7—挡圈,8—外管,9—含油轴承,10—限位环,11—限位槽,12—外壳,13—法兰,14—排气口,15—石墨球面密封环,16—摩擦副环,17—连接孔,18—环形支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油管快速接头紧固装置,包括内管1,在所述内管1的前端套有连接管2,所述连接管2的前端为圆筒形状,在连接管2的后端形成一个弹簧卡槽3,在所述连接管2的前端套有弯管4,所述弯管4的前端为进油口5;在所述弹簧卡槽3内安装有弹簧6,所述弹簧6的一端与连接管2抵紧,弹簧6的另一端与挡圈7抵紧;所述挡圈7套在外管8的前端,所述挡圈7与外管8螺纹连接,所述外管8套在内管1的后端,在外管8上还套有含油轴承9和限位环10,在外管8的中部设有一个限位槽11,所述限位环10与限位槽11抵紧,所述含油轴承9卡在挡圈7和限位环10之间;在所述含油轴承9的外侧套有外壳12,所述外壳12的前端与连接管2相连,外壳12的后端与外管8压紧;在所述外管8的后端还套有用于连接油管的法兰13,所述法兰13与外管8过盈配合。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连接管2的中部设有一个排气口14。在外管8与外壳12之间还设有石墨球面密封环15,所述石墨球面密封环15一端与限位环10抵紧,石墨球面密封环15的另一端与外壳12的内壁抵紧。在所述外壳12的后端与外管8之间还设有摩擦副环16。在所述外壳12上还设有连接孔17,所述连接孔17设于外壳12的前端。在所述弹簧卡槽3的外侧设有一个环形支耳18,所述连接管2通过穿过环形支耳18的螺栓与外壳12连接固定。

工作原理:工作时,油液从进油口5经过弯管进入到内管1中,再从内管1的另一端进入相应的设备。这里的弯管4可以起到减小油液冲击力的作用,而且整体设备采用分装的结构,安装方便,清洗时也便于操作,可靠性很好。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不能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