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主轴的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4184发布日期:2018-06-23 00:09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主轴的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机床高速主轴的轴承润滑形式主要有预充脂润滑和油气润滑。预充脂润滑是在轴承装配到主轴前,填充一定量的润滑脂,装配后不再填充或更换润滑脂。预充脂润滑使主轴设计较简单,可对轴承终生润滑,系统及维护成本较低,是目前大多数超精密主轴的轴承润滑方式。

但润滑脂的寿命往往决定了轴承的寿命,相对而言,轴承的疲劳对轴承的寿命影响非常小。也就是说,轴承本可更长寿命的使用,却因润滑脂快速失效的过早报废。

油气润滑是指未经雾化的油在压缩空气的推动下,连续精确的输送到润滑区域。油气润滑使轴承得到精确的润滑,同时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散热良好,温升较低。使用油气润滑的主轴可以达到更高的极限转速,轴承寿命基本上由轴承的疲劳影响。

但油气润滑的系统成本高,主轴噪声较大,排除的废气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主轴的润滑结构,其可对轴承滚道定时定量输送并更换润滑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主轴的润滑结构,包括机体、轴芯以及轴承组件;所述轴芯通过所述轴承组件枢接于机体内;机体上设有进气通道、排脂通道以及注脂通道,所述轴芯外部设有注脂套组件,注脂套组件抵接于所述轴承组件的端部;所述注脂套组件上设有注脂嘴以及气嘴;所述注脂嘴的一端与注脂通道连通,注脂嘴的另一端连通至轴承组件靠近注脂套组件的端面;气嘴的一端与进气通道连通;气嘴的另一端连通至轴承组件靠近注脂套组件的端面;轴承组件远离注脂套组件的端面与所述排脂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组件包括上轴承组件以及下轴承组件,注脂套组件包括上注脂套组件以及下注脂套组件;上注脂套组件以及下注脂套组件上均设有所述注脂嘴和所述气嘴;轴芯的两端分别通过上轴承组件以及下轴承组件枢接于机体内;上注脂套组件抵接于上轴承组件的端面,下注脂套组件抵接于下轴承组件的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上轴承组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枢接于轴芯外部的第一轴承以及第二轴承,上注脂套组件包括上注脂套以及上注脂隔圈;上注脂套以及上注脂隔圈上均设有所述注脂嘴和所述气嘴;所述上注脂套抵接于第二轴承的下端面;上注脂隔圈夹持于第一轴承的下端以及第二轴承的上端之间;所述第一轴承的上端面与所述排脂通道连通;所述上注脂隔圈上设有第一排孔;第一排孔与所述排脂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下轴承组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枢接于轴芯外部的第三轴承以及第四轴承,下注脂套组件包括下注脂套以及下注脂隔圈;下注脂套以及下注脂隔圈上均设有所述注脂嘴和所述气嘴;所述下注脂套抵接于第三轴承的上端面;下注脂隔圈夹持于第三轴承的下端以及第四轴承的上端之间;所述第三轴承的下端面与所述排脂通道连通;所述下注脂隔圈上设有第二排孔;第二排孔与所述排脂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进气通道、排脂通道以及注脂通道均设有两个;其中一个进气通道与上注脂套组件的气嘴连通,另一个进气通道与下注脂套组件的气嘴连通;其中一个排脂通道与上轴承组件端面连通;另一个排脂通道与下轴承组件的端面连通;其中一个注脂通道与上注脂套组件的注脂嘴连通,另一个注脂通道与下注脂套组件的注脂嘴连通。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可通过注脂通道注脂,使轴承得到润滑,而在主轴工作一段时间后,可通过进气通道导入气体至轴承,吹动润滑脂离开轴承的滚动体和滚道,清洁了滚动区域;且被吹出的润滑脂可在气体的作用下由排脂通道导出,如此,再通过注脂通道注入新鲜的润滑脂即可,即是说,轴承的滚动体和滚道可定时定量输送并更换润滑脂,使轴承工作在新鲜的,微量的润滑状态。从而,避免轴承因润滑脂快速失效而损坏,极大的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且脂润滑轴承工作过程无压缩空气作用,没有强烈的噪音,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机体;110、进气通道;120、排脂通道;130、注脂通道;10、轴芯;11、气嘴;12、注脂嘴;20、第一轴承;30、第二轴承;40、第三轴承;50、第四轴承;60、上注脂套;61、气嘴;62、注脂嘴;70、上注脂隔圈;73、第一排孔;80、下注脂套;90、下注脂隔圈;93、第二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主轴的润滑结构,包括机体100、轴芯10以及轴承组件;轴芯10通过轴承组件枢接于机体100内。具体机体100上设有进气通道110、排脂通道120以及注脂通道130,在轴芯10外部设有注脂套组件,使注脂套组件抵接于轴承组件的端部。另外,注脂套组件上设有注脂嘴12以及气嘴11,使注脂嘴12的一端与注脂通道130连通,而注脂嘴12的另一端则可连通至轴承组件靠近注脂套组件的端面。使气嘴11的一端与进气通道110连通,而气嘴11的另一端连通至轴承组件靠近注脂套组件的端面。上述轴承组件远离注脂套组件的端面与排脂通道120连通。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主轴的润滑结构对主轴进行润滑时,可使轴芯10通过轴承组件枢接在机体100内,可在注脂通道130注入润滑脂,并经过注脂套组件上的注脂嘴12进入到轴承组件,使轴承的滚动体和滚道得到润滑。而在主轴工作一段时间后,可在进气通道110导入压缩气体,经注脂套的气嘴11将压缩气体导入轴承组件的端面,压缩气体可吹动残余的润滑脂离开轴承组件的滚动体和滚道,清洁了滚动区域;且被吹出的润滑脂可在压缩气体的作用下由排脂通道120导出。如此,再通过注脂通道130注入新鲜的润滑脂即可,即是说,轴承组件的滚动体和滚道可定时定量输送并更换润滑脂,使轴承工作在新鲜的,微量的润滑状态。从而,避免轴承因润滑脂快速失效而损坏,极大的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且脂润滑轴承工作过程无压缩空气作用,没有强烈的噪音,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轴承组件具体可包括上轴承组件以及下轴承组件,对应的注脂套组件包括上注脂套组件以及下注脂套组件。在上注脂套组件以及下注脂套组件上均可设有上述的注脂嘴12和气嘴11。而轴芯10的两端分别通过上轴承组件以及下轴承组件枢接于机体100内,上注脂套组件抵接于上轴承组件的端面,下注脂套组件抵接于下轴承组件的端面。在此结构基础上,上述轴芯10的两端均分别通过上轴承组件以及下轴承组件枢接在机体100内,便于轴芯10的转动顺畅。而可分别使上注脂套组件注脂嘴12和下注脂套组件的注脂嘴12均与机体100的注脂通道130连通,同时使上注脂套60的气嘴11和下注脂套组件的气嘴11均与机体100的进气通道110连通,即,在主轴转动一段时间后,则可进气通道110内导入压缩气体,分别通过上注脂套组件气嘴11和下注脂套组件的气嘴11将气体吹入上轴承组件和下轴承组件,便于同时对上轴承组件和下轴承组件的清洁。此后,再在注脂通道130内导入润滑脂,上注脂套组件注脂嘴12和下注脂套组件的注脂嘴12可将注脂通道130内的润滑脂分别导入上轴承组件和下轴承组件,进行上轴承组件和下轴承组件的润滑。如此,便可使上轴承组件的轴承的滚动体和滚道和下轴承组件的轴承的滚动体和滚道定时定量输送并更换润滑脂,使上轴承组件和下轴承组件均可工作在新鲜的,微量的润滑状态。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上轴承组件可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枢接于轴芯10外部的第一轴承20以及第二轴承30,上注脂套组件包括上注脂套60以及上注脂隔圈70。在上注脂套60以及上注脂隔圈70上均设有注脂嘴12和气嘴11,使上注脂套60抵接于第二轴承30的下端面,上注脂隔圈70夹持于第一轴承20的下端以及第二轴承30的上端之间。另外,第一轴承20的上端面与排脂通道120连通;上注脂隔圈70抵接于第二轴承30上端面的端部可设有第一排孔73;第一排孔73与排脂通道120连通。

如此,在进行上轴承组件的润滑时,可分别通过上注脂套60的注脂嘴12和上注脂隔圈70的注脂嘴12导入润滑脂至第一轴承20和第二轴承30,使轴芯10的上端转动顺畅。在主轴工作一段时候后,可在进气通道110内导入气体,气体可经上注脂套60的气嘴11导入第二轴承30的下端,气体可将第二轴承30的滚动体和滚道内残余润滑脂吹出,并经上注脂隔圈70的第一排孔73排入排脂通道120,而气体也可经上注脂隔圈70的气嘴11导入第一轴承20的下端,气体可将第一轴承20的滚动体和滚道内残余润滑脂吹出,第一轴承20内的残余油脂则可直接进入排脂通道120内,即可同时对上轴承组件的第一轴承20和第二轴承30定时定量输送并更换润滑脂,使上轴承组件可工作在新鲜的,微量的润滑状态。

同样的,下轴承组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枢接于轴芯10外部的第三轴承40以及第四轴承50,下注脂套组件包括下注脂套80以及下注脂隔圈90。在下注脂套80以及下注脂隔圈90上均设有注脂嘴12和气嘴11;使下注脂套80抵接于第三轴承40的上端面;下注脂隔圈90夹持于第三轴承40的下端以及第四轴承50的上端之间。另外,第四轴承50的下端面与排脂通道120连通;下注脂隔圈90抵接在第三轴承40下端面的端部可设有第二排孔93;第二排孔93与排脂通道120连通。

如此,在进行下轴承组件的润滑时,可分别通过下注脂套80的注脂嘴12和下注脂隔圈90的注脂嘴12导入润滑脂至第三轴承40和第四轴承50,使轴芯10的下端转动顺畅。在主轴工作一段时候后,可在进气通道110内导入气体,气体可经下注脂套80的气嘴11导入第三轴承40的上端,气体可将第三轴承40的滚动体和滚道内残余润滑脂吹出,并经下注脂隔圈90的第二排孔93排入排脂通道120。而气体也可经下注脂隔圈90的气嘴11导入第四轴承50的上端,气体可将第四轴承50的滚动体和滚道内残余润滑脂吹出,第四轴承50内的残余油脂则可直接进入排脂通道120内,即可同时对下轴承组件的第三轴承40和第四轴承50定时定量输送并更换润滑脂,使下轴承组件可工作在新鲜的,微量的润滑状态。

进一步地,上述的进气通道110、排脂通道120以及注脂通道130均可设有两个;其中一个进气通道110与上注脂套组件的气嘴11连通,另一个进气通道110与下注脂套组件的气嘴11连通;其中一个排脂通道120与上轴承组件端面连通;另一个排脂通道120与下轴承组件的端面连通;其中一个注脂通道130与上注脂套组件的注脂嘴12连通,另一个注脂通道130与下注脂套组件的注脂嘴12连通。如此,便于上轴承组件、下轴承组件的润滑作业的单独进行,互不干扰。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