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回路保护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8659发布日期:2018-07-11 02:28阅读:13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四回路保护阀。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商用车中普遍采用四回路保护阀,在以压缩空气为媒介的制动系统中,该阀负责各个储气筒的气压分配和供气量的调度。

当四回路保护阀的进气口气压升高到指定值的时候,便向储气筒充气。每个出口开启压力的设定是通过一个螺线阀控制的,通过调整螺钉可以设定不同的压力值,实现按设定的先后顺序向不同的储气筒充气。设定每个出气口的开启压力,以满足不同储气筒的工作要求。

从干燥器出来的压缩空气进入到四回路保护阀中,随着气压增高,阀门压板受到向上的压力逐渐增大,该力通过膜片向上给弹簧施压,当压力值增大到能够克服弹簧的预紧力时,阀门压板向上产生位移,打开进气阀门,压缩空气进入输出腔并流向该腔连接的储气筒。这时弹簧受到的压缩力突然增大,实现快速向储气筒充气。当空气消耗或由于出现故障气压下降时,弹簧受到向上的压缩力逐渐减小,阀门压板复位,阀门关闭。

公告号为CN201257960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四回路保护阀,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调整螺钉、弹簧座、调压弹簧、下弹簧座、膜片、阀门压板、阀门、辅助弹簧,上壳体与下壳体构成四回路保护阀腔体,下弹簧座与阀门压板安装在膜片两侧,阀门压板安装在阀门上,其特征在于:膜片与下弹簧座、膜片与阀门压板均采用球面接触,下弹簧座、膜片、阀门压板三个零件的压紧面为球面。本实用新型四回路保护阀解决了阀门口密封力不均匀漏气等问题,阀门密封更可靠,弹簧力就是密封力,调整螺钉作用灵敏。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的四回路保护阀的每个出气口处会接一个储气筒,储气筒一般可用于汽笛、刹车等蓄能;需要先将空气存储在储气筒中,等待关键时刻使用;但是储气筒本身非常占位置,非常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四回路保护阀,能够减少一个储气筒,节省空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如下:

四回路保护阀,包括四回路保护阀本体,四回路保护阀本体内设有四个进气腔和四个出气腔,且进气腔和出气腔两两相互连通;四个出气腔的上方均依次连接有膜片、弹簧座、弹簧和调节螺钉;膜片用于在进气腔内气体压力作用下控制出气腔和进气腔的连通;其中一个出气腔的腔口的直径大于另外三个出气腔的腔口直径;且腔口直径大的出气腔对应的弹簧的预紧力大于其他弹簧的预紧力。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将腔口直径大的出气腔连接到系统(例如:汽笛或刹车等处),其余的三个出气腔分别连接一个储气筒。然后采用调节螺钉对腔口直径大的出气腔对应的弹簧进行调节,使得此处的弹簧的预紧力大于其余弹簧的预紧力。

干燥器出来的压缩空气分别从四回路保护阀本体的四个进气腔进入,随着气体压力的增大,三个连接储气筒的出气腔处的膜片逐渐被气体向上推动,膜片向上推动弹簧座,弹簧座向上推动弹簧,进而使得膜片离开出气腔的腔口,气体从进气腔进入出气腔内,最后进入到储气筒内。

然后腔口直径大的出气腔处的膜片也逐渐被气体向上推动,原理同上,膜片向上推动弹簧座,弹簧座向上推动弹簧,最后气体从进气腔进入出气腔内,直接给系统(例如汽笛或刹车等)供气。

本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其中一个出气腔的腔口的直径大于另外三个出气腔的腔口直径;且腔口直径大的出气腔对应的弹簧的预紧力大于其他弹簧的预紧力,所以推开此处的膜片的气体的压力要大于其他的地方,所以能够保证在其余三个出气腔均打开向储气筒充气后,腔口直径大的出气腔才打开,直接给系统(例如汽笛或刹车等)供气,保证供气的稳定性;综上,采用本方案能够减少一个储气筒,节省汽车内部的空间。

优选方案一: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另外三个出气腔的腔口直径相同。进一步保证对另外三个出气腔处的储气筒同步充气。

优选方案二:作为对优选方案一的进一步优化,出气腔包括上腔口和下腔;上腔口由固定连接在下腔顶部的一圈接触部构成;接触部用于与膜片接触。

进一步保证了膜片与出气腔之间的密封性,当膜片将出气腔盖住时,膜片具体是与接触部接触。

优选方案三:作为对优选方案二的进一步优化,接触部与膜片为线接触。

接触部与膜片为线接触,更进一步保证了膜片与出气腔之间的密封性。

优选方案四:作为对优选方案三的进一步优化,接触部为一圈凸起。

非常简单的实现了接触部与膜片为线接触。

优选方案五:作为对优选方案四的进一步优化,直径大的出气腔的上腔口直径为a,另外三个出气腔的上腔口直径为b;且a>b;下腔的腔口直径大小均相同。

进一步非常简单的保证了直径大的上腔口处能够实现晚开晚闭。

优选方案六:作为对优选方案五的进一步优化,a为b的1.5~2倍。进一步保证了直径大的上腔口处能够比其他三个上腔口晚开和晚闭。

优选方案七:作为对优选方案六的进一步优化,10mm≤a≤20mm。进一步限定了直径大的上腔口a的直径,非常简单的实现了直径大的上腔口处的晚开和晚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四回路保护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3是图2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C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四回路保护阀本体1、进气腔11、第一出气腔12、第二出气腔13、第三出气腔14、第四出气腔15、调节螺钉16、弹簧17、弹簧座18、膜片19、接触部2。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四回路保护阀,包括四回路保护阀本体1,四回路保护阀本体1上设有四个进气腔11和四个出气腔,且进气腔11和出气腔两两相互连通。四个出气腔的上方均连通有一个放置腔,放置腔内均从下至上依次连接有膜片19、弹簧座18、弹簧17和调节螺钉16。本方案中的膜片19为橡胶片;膜片19覆盖在相应位置的进气腔和出气腔上,且膜片19与放置腔的腔壁固定连接。膜片19用于在进气腔11内气体压力作用下控制出气腔和进气腔11的连通;弹簧座18与放置腔的腔壁滑动连接;调节螺钉16用于调节出气腔处的气体压力。

其中一个出气腔的腔口的直径大于另外三个出气腔的腔口直径,且另外三个出气腔的腔口直径相同;腔口直径大的出气腔对应的弹簧17的预紧力大于其他弹簧17的预紧力。本实施例中直径大的出气腔口为第一出气腔12,另外三个出气腔分别为第二出气腔13、第三出气腔14和第四出气腔15。

如图3和图4所示,具体设置的时候,第一出气腔12、第二出气腔13、第三出气腔14和第四出气腔15均包括上腔口和下腔;上腔口由固定连接在下腔顶部的一圈接触部2构成;接触部2用于与膜片19接触。接触部2为一圈圆弧形的凸起,接触部2与膜片19为线接触。第一出气腔12的上腔口的直径大于第二出气腔13、第三出气腔14和第四出气腔15的上腔口直径。

第一出气腔12的上腔口的直径为a;第二出气腔13、第三出气腔14和第四出气腔15的上腔口的直径均为b;且a为b的1.5~2倍。本实施例具体取值时,a=10.02mm;b=6.68mm。

使用时,将第一出气腔12连接到系统(例如:汽笛或刹车等处),第二出气腔13、第三出气腔14和第四出气腔15分别连接一个储气筒。然后通过第一出气腔12处的调节螺钉16对该处的弹簧17进行调节,使得此处的弹簧17的预紧力大于其余弹簧17的预紧力(即:此处的弹簧对此处的膜片施加的力更大,由于该膜片将第一出气腔覆盖,若要将该膜片推开,必须要此处的进气腔内的气体压力更大)。

干燥器出来的压缩空气分别从四回路保护阀本体1的第一出气腔12、第二出气腔13、第三出气腔14和第四出气腔15进入,随着气体压力的增大,第二出气腔13、第三出气腔14和第四出气腔15处的膜片19均被气体向上推动,膜片19向上推动弹簧座18,弹簧座18向上推动弹簧17,进而使得膜片19离开出气腔的腔口,气体从进气腔11进入出气腔内,最后进入到储气筒内。

然后第一出气腔12处的膜片19也逐渐被气体向上推动,原理同上,膜片19向上推动弹簧座18,弹簧座18向上推动弹簧17,最后气体从进气腔11进入出气腔内,直接给系统(例如汽笛或刹车等)供气。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出气腔12的上腔口的直径为a;第二出气腔13、第三出气腔14和第四出气腔15的上腔口的直径均为b;本实施例中a=13.06mm;b=8.01mm。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出气腔12的上腔口的直径为a;第二出气腔13、第三出气腔14和第四出气腔15的上腔口的直径均为b;本实施例中a=15.06mm;b=8.09mm。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出气腔12的上腔口的直径为a;第二出气腔13、第三出气腔14和第四出气腔15的上腔口的直径均为b;本实施例中a=15.06mm;b=8.06mm。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出气腔12的上腔口的直径为a;第二出气腔13、第三出气腔14和第四出气腔15的上腔口的直径均为b;本实施例中a=18.21mm;b=10.15mm。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出气腔12的上腔口的直径为a;第二出气腔13、第三出气腔14和第四出气腔15的上腔口的直径均为b;本实施例中a=19.88mm;b=9.94mm。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