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臂托式摄影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8905发布日期:2018-07-11 02:37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摄影支架,特别是一种臂托式摄影支架。



背景技术:

摄影支架,顾名思义是一种用以支撑摄影设备的支架,是为方便摄影者拍摄而设计的。现有的摄影支架主要有两大类:一种是固定式的,如三脚架,这种支架虽然稳定度高,但不适用于移动或瞬间取景的拍摄,不能够满足角度拍摄的灵活性;另一种是可灵活移动的,主要是将支架固定在人体上的,摄影设备可跟随人体移动,在保障摄影稳定性的同时,能够实现移动拍摄、角度拍摄等多种拍摄要求,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现有这种类型的支架一般将支架固定在肩部、背部或者腰部等,结构较为繁重,对于一些较轻的摄影设备来说,支架的重量都大于了摄影设备的重量,使用不便。

并且,传统技术中的摄影支架,在移动拍摄时,不但具有设备重量大,导致摄影者负重大等缺陷,还具有拍摄时容易抖动、难以保证稳定性等缺陷。

为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摄影支架进行改进和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结构更为轻便、能同时兼顾负重和减少抖动的臂托式摄影支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臂托式摄影支架,包括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连接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一端部设置有用于抵接人体手臂的臂托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支撑臂为一根,位于所述连接座的左侧边或右侧边;或者所述支撑臂为两根,分别位于所述连接座的左右两侧边。

优选的,所述臂托件抵靠于手臂的肘关节内侧处,所述臂托件设置有与手臂内侧表面形状适配的曲面轮廓。

进一步,所述曲面轮廓包括使用状态下可抵接前臂内侧的第一侧曲面、可抵接后臂内侧的第二侧曲面及连接所述第一侧曲面和第二侧曲面的底面,所述第一侧曲面、底面和第二侧曲面形成类V字型结构。

进一步,所述底面包括可抵接在肘关节内侧处的凹部,所述凹部两侧形成有抵靠手臂内侧的第一凸部和抵靠手臂外侧的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比所述第二凸部更朝下凸出。

进一步,所述臂托件可在所述支撑臂上径向转动。

优选的,所述支撑臂包括与所述连接座连接的纵臂,以及位于所述纵臂下端部、且可相对所述纵臂横折的横臂,所述臂托件设置在所述横臂上。

所述横臂通过转动关节连接在所述纵臂上,所述转动关节的转轴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卡槽,所述转动关节内设置有活动的第一定位件以及第一锁定操作件,所述第一锁定操作件可推动并保持所述第一定位件卡入所述第一定位卡槽中,所述第一定位件限制转动关节转动实现锁定;所述第一锁定操作件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定位件的第一让位槽,操作第一锁定操作件,所述第一定位件落入所述第一让位槽以脱离所述第一定位卡槽,所述转动关节可转动以实现解锁。

进一步,所述纵臂包括与所述连接座连接的支撑外杆和支撑内杆,所述支撑内杆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横臂连接,所述支撑内杆在所述支撑外杆中可伸缩设置。

优选的,所述连接座为快速锁紧装置。

进一步,所述支撑臂铰接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支撑臂相对所述连接座可旋转摆动以方便收纳。

优选的,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卡槽,所述支撑臂内设置有活动的第二定位件以及第二锁定操作件,所述第二锁定操作件可推动并保持所述第二定位件卡入所述第二定位卡槽中,所述第二定位件限制支撑臂转动实现锁紧定位;所述第二锁定操作件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定位件的第二让位槽,操作第二锁定操作件,所述第二定位件落入所述第二让位槽以脱离所述第二定位卡槽,所述支撑臂可转动以实现对锁紧定位的解除。

进一步,所述第二定位件为钢球;或者所述第二定位件由球面顶柱以及钢球组成。

优选的,所述连接座通过安装支架与所述支撑臂铰接,所述第二定位卡槽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上。

进一步,所述安装支架一体成型在所述连接座上;或者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连接座分体设置,安装支架连接安装在所述连接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臂托式摄影支架,通过设置有连接座,连接座上连接有支撑臂,支撑臂的一端部设置有用于抵接人体手臂的臂托件,使得臂托式摄影支架通过连接座连接快装板或相机主支架上,臂托件用来抵接在人体手臂上,既能够实现臂托式摄影支架单独支撑相机使用,又能够与皮可汀尼(Picat inny rai l)或梯形导轨的相机主支架配合使用,小巧玲珑,相机负重由手臂支撑,使手动模式对焦和参数调整更加灵活快捷,相对于传统技术中由手掌掌控相机负重的情形,手臂本身在拍摄时动作幅度不大,支撑更稳定,更不容易发生拍摄时的抖动,提高了相机拍摄时的稳定性,有利于获得更好的拍摄画面,能够更好的满足移动拍摄、角度拍摄等多种拍摄要求,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收纳不占用空间,成本低廉,经测试,深得摄友的喜爱与推荐,可广泛应用于相机摄影领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双臂摄影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单臂摄影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双臂摄影支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臂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臂处于收纳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臂处于拍摄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座与支撑臂处于收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座与支撑臂处于拍摄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座(具体为快速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双臂摄影支架单独支撑相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臂托式摄影支架与肩托组件、手握组件组合使用时拍摄状态图;

图12是双夹快速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双夹快速锁紧装置的主视图;

图14是图13中的剖视图(为清楚展示结构,给予剖视图放大展示);

附图标号说明:

1-连接座,101-第二定位卡槽,102-安装支架,103-固定压紧槽,104-活动压紧槽,105-拉杆,106-凸轮扳手,107-枢接轴,108-转轴;

2-支撑臂,21-纵臂,22-横臂;211-支撑外杆,212-支撑内杆,201-第二定位件,2011-顶柱,2012-钢球,202-第二锁定操作件,2021-第二让位槽,203-操作件固定座;

3-臂托件,31-第一侧曲面,32-第二侧曲面,33-底面,331-凹部,332-第一凸部,333-第二凸部;

4-相机;

5-转动关节,51-转轴,52-第一锁定操作件,53-第一定位件,511-第一定位卡槽,521-第一让位槽;

11-快装板;

12-相机主支架;

13-手握组件;

14-肩托组件;

15-快装板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参见图1~图1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臂托式摄影支架,包括有连接座1,连接座1可用于连接快装板11或相机主支架12,快装板11为相机领域的习知结构,用于连接摄影器材如单反相机,通过快装板实现相机在摄影支架上的固定;相机主支架12结构如图11中所示,功能配件如肩托组件14等根据使用需求可通过连接座在相机主支架上安装和拆卸,其中,连接座1在本实施例中为快速锁紧装置,快速锁紧装置为习知技术,主要利用了皮卡汀尼导轨(英文名为Picatinny rail)或梯形导轨实现扣合连接,具体的,参见图9所示以及图12~14,所述快速锁紧装置包括固定压紧槽103、活动压紧槽104,所述固定压紧槽103与活动压紧槽104上连接有可调节活动压紧槽104张开或闭合的拉杆105,所述拉杆105上枢接有凸轮扳手106,所述凸轮扳手106可绕枢接轴107转动,因凸轮扳手106凸轮曲面的曲率变化,使枢接轴107的圆心随凸轮曲率变化相对于凸轮曲面的距离而不同,使得在操作凸轮扳手106转动时,带动所述拉杆104作轴向移动,拉杆105带动活动压紧槽104绕转轴108摆动,以调节所述固定压紧槽103与活动压紧槽104的开合距离。使用时,扳动凸轮扳手106,调整固定压紧槽103与活动压紧槽104的张开距离,使其卡接在所述的皮卡汀尼导轨或梯形导轨上,然后操作凸轮扳手106,以调节所述固定压紧槽103与活动压紧槽104的闭合距离相互靠拢,从而实现夹紧;当需要拆卸时,只需扳动凸轮扳手106,以调节所述固定压紧槽103与活动压紧槽104的张开距离至最大,从而实现解锁,操作方便快捷,连接可靠,真正实现快速锁紧和拆卸。

所述连接座1上连接有支撑臂2,所述支撑臂2的一端部设置有用于抵接人体手臂的臂托件3。使用时,通过臂托件3将摄影支架抵接在手臂上。在拍摄过程中,手臂作为主要的稳定和负重支撑点,考虑到拍摄角度、不同使用者的手臂长度、舒适性需求不同,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臂托件3可在所述支撑臂2上径向转动,径向转动方向如图4中箭头A-A’所指,以此来满足更多的角度需求,提供更好的舒适性。

所述支撑臂2可以为一根或者多根,参见图2所示,支撑臂2设置为一根,可以位于所述连接座1的左侧边或右侧边,简称左臂摄影支架或者右臂摄影支架;参见图1所示,所述支撑臂2为两根,分别位于所述连接座1的左右两侧边,使得左右手臂都作为负重支撑点。

为了更好的提高使用舒适性,本实施例中的臂托件3采用了人体工学,即所述臂托件3设置有与手臂内侧表面形状适配的曲面轮廓,最好是,所述曲面轮廓包括使用状态下可抵接前臂内侧的第一侧曲面31、可抵接后臂内侧的第二侧曲面32及连接所述第一侧曲面31和第二侧曲面32的底面33,所述第一侧曲面31、底面33和第二侧曲面32形成类V字型结构,这种构造与手臂弯曲时肘关节位置的外轮廓相贴合,能同时与前臂内侧和后臂内侧接触,与手臂的接触面积大,受力均匀,舒适度高,移动拍摄更灵活。

考虑到手臂弯曲时肘关节内侧(靠近人体一侧)高度相对外侧高度较低,具体参见图3和图4所示,箭头B’所在一侧即为此处所指外侧,箭头B所在一侧即为此处所指内侧,为了适配肘关节构造,本实施例中,最好是,所述底面33包括可抵接在肘关节内侧(指的是肘关节弯曲后,前、后臂之间形成的类V形部位)处的凹部331,所述凹部331两侧形成有抵靠手臂内侧(箭头B所在一侧)的第一凸部332和抵靠手臂外侧(箭头B’所在一侧)的第二凸部333,所述第一凸部332比所述第二凸部333更朝下凸出,使得在大角度拍摄等情况下,臂托件3能紧紧贴合在手臂上而避免掉落,提高摄影器材的安全性,有利于使用者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拍摄画面,而不必担忧器材滑落。

为了减少摄影支架收纳时占用的空间,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支撑臂2包括与所述连接座1连接的纵臂21,以及位于所述纵臂21下端部、且可相对所述纵臂21横折的横臂22,横臂22通过转动关节5连接在所述纵臂21上,臂托件3安装在横臂22的端部,在需要收纳时,横臂22通过转动关节5摆动至与所述纵臂21成直线,即横臂的延伸方向与纵臂21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参见图5所示,如此可以有效的降低横向占用空间,方便收纳;在使用时,将横臂22相对纵臂21横折,使得横臂22相对纵臂21绕转动关节的转轴51摆动,横臂22与纵臂21的端部呈一定夹角连接,如图6所示,从而使得横臂22端部的臂托件3恰好抵接在肘关节位置,横臂22的设置,也有利于连接座1连接的相机更靠近人眼位置,人们在拍摄时无需侧头从取景器中取景,显然,这给摄影者带来了方便。

参见图3~图6,为了保证横臂22相对纵臂21横折后不发生相对转动,可以通过设置定位机构来实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如下方式实现:所述转轴5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卡槽511,所述转动关节5内设置有活动的第一定位件53以及第一锁定操作件52,第一定位件53可以是钢珠,或者为柱状球面体,所述第一锁定操作件52可推动并保持所述第一定位件53卡入所述第一定位卡槽511中,其中,可以在所述第一锁定操作件52的端部设置复位弹簧来实现第一锁定操作件52具有推动并保持上述状态,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如弹性橡胶件等来代替上述的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定位件53限制转动关节5转动实现锁定;所述第一锁定操作件52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定位件53的第一让位槽521,操作第一锁定操作件52,所述第一定位件53落入所述第一让位槽521以脱离所述第一定位卡槽511,所述转动关节5可转动以实现解锁。具体来说,参见图5,为收纳状态时的横臂22状态,当需要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摄影支架时,将横臂22横折至图6所示状态,此时,第一定位件53卡入到所述的第一定位卡槽511中,第一定位件53相对于第一定位卡槽511不可绕转轴51转动,与横臂22连接的转动关节5受第一定位件53的限制作用亦不能绕转轴51转动或摆动,此时,横臂22与纵臂21的状态稳定,保证了臂托件3稳固的支撑在人手臂上;当需要重新收纳起本实用新型所述摄影支架时,按压第一锁定操作件52,使得第一定位件53落入所述第一让位槽521中,从而脱离了第一定位卡槽511,第一定位卡槽511解除了对第一定位件53的锁止作用,与转动关节5连接的横臂22可绕转轴51转动至图5所示的收纳状态。

具体参见图7、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收纳,还可以将所述支撑臂2与所述连接座1铰接,在不需要使用时,可将连接座1相对支撑臂2旋转摆动。

另外,为了保持支撑臂2与连接座1在工作状态时不发生相对转动,可以采用定位结构实现对连接座1与支撑臂2之间的相对位置锁定,具体通过以下结构实现:所述连接座1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卡槽101,所述支撑臂2内设置有活动的第二定位件201以及第二锁定操作件202,优选在支撑臂2内设置操作件固定座203,第二锁定操作件202在所述第二锁定操作件202的端部可以设置复位弹簧或弹性橡胶件或其他结构,本实施例中,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操作件固定座203中,使得所述第二锁定操作件202可推动并保持所述第二定位件201卡入所述第二定位卡槽101中,所述第二定位件201限制支撑臂2转动实现锁紧定位;所述第二锁定操作件202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定位件201的第二让位槽2021,操作第二锁定操作件202,所述第二定位件201落入所述第二让位槽2021以脱离所述第二定位卡槽101的限定,所述支撑臂2可转动以实现对锁紧定位的解除。

具体参见图7,为收纳状态时支撑臂2与连接座1的相互位置关系,当需要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摄影支架时,将支撑臂2转动至图8所示状态,此时,第二定位件201卡入到所述第二定位卡槽101中,第二定位件201相对于第二定位卡槽101不可转动,此时,支撑臂2受第二定位件201的锁止而不能转动,支撑臂2与连接座1的相对状态稳定;当需要重新收纳时,按压第二锁定操作件202,使得第二定位件201落入所述第二让位槽2021中,第二定位卡槽101解除了对第二定位件201的锁止作用,支撑臂2转动至图7所示状态,为了保证在图7所示收纳状态时,支撑臂2与连接座1之间没有相对位移,可以在图7所示状态的连接座1上再设置一个第二定位卡槽,利用两个第二定位卡槽与第二定位件201相互配合,起到对收纳和使用状态分别具有锁止定位作用。

所述第二定位件201可以为钢球;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7和图8,所述第二定位件由球面顶柱2011以及钢球2012组成。

为了方便连接座1与支撑臂2的连接和安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1通过安装支架102与所述支撑臂2铰接,所述第二定位卡槽101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102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102朝向左下方和/或右下方斜向延伸,这种结构能够更好的保证臂托件3抵接在肘关节位置时,相机与摄影者人眼位置对应,相比于其他构造,也能够有效减小臂托式摄影支架的整体重量。所述的安装支架102可选择一体成型在所述连接座1上,或者所述安装支架102与所述连接座1分体设置,安装支架102通过螺钉等方式连接安装在所述连接座1上。

安装支架102上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两个,具体参见图2所示,安装支架102为一个,装配上支撑臂2后,构成单臂摄影支架,具体参见图1所示,安装支架102为两个,两侧均装配上支撑臂2后,构成双臂摄影支架。

考虑到使用者和使用环境等不同,本实施例中,具体参见图3,所述纵臂21包括与所述连接座1连接的支撑外杆211,以及与所述横臂22连接的支撑内杆212,所述支撑内杆212在所述支撑外杆211中可伸缩设置,通过支撑内杆、支撑外杆的可伸缩设置,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支撑臂2的长度,以便更好的满足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臂托式摄影支架,通过设置有连接座1,连接座1上连接有支撑臂2,支撑臂2的一端部设置有用于抵接人体手臂的臂托件3,使得臂托式摄影支架通过连接座1连接快装板或连接在相机主支架上,臂托件3用来抵接在人体手臂上,具体如图10所示,既能够实现臂托式摄影支架单独支撑相机4使用,具体如图11所示,又能够与具有皮可汀尼(Picatinny rail)或梯形导轨的相机主支架12配合使用,相机主支架12上设置有皮可汀尼(Picat inny rail)或梯形导轨,手握组件13、肩托组件14、快装板组件15以及本实用新型的臂托式摄影支架均连接在相机主支架12上,具体参见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臂托式摄影支架配合肩托组件、手握组件在拍摄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工作原理为:肩托组件14支撑在摄影者肩膀上,臂托件3抵接在摄影者左手肘关节位置,摄影装置如单反相机通过快装板组件15安装在相机主支架12上,其中快装板组件15可以选用快装板与快速锁紧装置组合而成,此处不再赘述;需要手动模式对焦和参数调整时,由于摄影设备负重有臂托件3进行支撑,摄影者可腾出左手操作相机镜头或相机上的操控按键,当不需要对焦和参数调整时,摄影者左手可握住手握组件13,以便对整个摄影设备有更好的支撑,摄影者右手握住单反相机,并且可操作单反相机快门,由于臂托件3、肩托组件14的存在,显然,在移动拍摄时,能够很好的满足对焦、参数调整和快门操作的需求,并且,整个摄影设备由手握组件13、肩托组件14、臂托件3进行三点支撑,支撑更稳定,更不容易发生拍摄时的抖动,提高了相机拍摄时的稳定性,有利于获得更好的拍摄画面,能够更好的满足移动拍摄、角度拍摄等多种拍摄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臂托式摄影支架,小巧玲珑,相机负重由手臂支撑,使手动模式对焦和参数调整更加灵活快捷,相对于传统技术中由手掌掌控相机负重的情形,手臂本身在拍摄时动作幅度不大,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收纳不占用空间,成本低廉,经测试,深得摄友的喜爱与推荐,可广泛应用于相机摄影领域。

以上具体结构或尺寸数据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