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线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7573发布日期:2018-07-04 22:20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线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管线固定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线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管线路固定装置的作用是连接、固定两个相邻管路或者线路,使两个相邻管路或线路保持相互约束。

现有技术中,请参照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公开的管线固定装置的轴测图,其中包括第一管夹1'、第二管夹2'和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管夹1'连接,所述连接杆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管夹2'连接;这种管夹虽然能够实现对相邻管路或线路之间保持相互约束。但由于第一管夹1'与第二管夹2'之间无法进行角度调节,只能在管线之间距离一定,管线走向一定的情况下适用。当管线之间的距离不同或者管线走向不同的情况下,就无法使用该管线固定装置。

如何提高管线固定装置的适用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线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能够提高管线固定装置的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线固定装置,其中,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管夹和第二管夹;

所述第一管夹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第一管夹的一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销轴;

所述第二管夹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二管夹的一端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位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连接头与所述销轴转动连接。

如上所述的管线固定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管夹包括第一卡爪、第二卡爪和第一安装环,所述第一卡爪与所述第二卡爪均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卡爪与所述第二卡爪对称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环上,形成C字形结构;所述第一安装环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凹槽的一端上。

如上所述的管线固定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连杆靠近所述第一管夹的一端的外周上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安装环的两侧。

如上所述的管线固定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杆的端部,且所述第一限位部为环状。

如上所述的管线固定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限位部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二限位部沿所述第一连杆的周向均匀分布。

如上所述的管线固定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限位部在所述第一连杆的径向方向上的尺寸沿靠近所述第一限位部的方向逐渐变大。

如上所述的管线固定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管夹与所述第二管夹具有相同的结构。

如上所述的管线固定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连杆的直径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直径相等。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管夹与第二管夹,并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将第一管夹和第二管夹连接起来,由于第一管夹与第一连杆之间可转动地连接,第二管夹与第二连杆之间可转动地连接。如此,可根据管线走向的不同将两束管线分别夹持在第一管夹和第二管夹内。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走向的两束管线。此外,由于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通过销轴铰接,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可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从而对第一管夹与第二管夹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如此,能够适用于各种距离不同的两束管线之间的约束。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公开的管线固定装置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轴测图;

图4为第一管夹的轴测图;

图5为第二管夹的轴测图;

图6为第一连杆的轴测图;

图7为第二连杆的轴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管夹,2'-第二管夹,3'-连接杆;

1-第一连杆,2-第二连接,3-第一管夹,4-第二管夹,5-凹槽,6-销轴,7-连接头,8-第一卡爪,9-第二卡爪,10-第一安装环,11-第一限位部,12-第二限位部,13-通孔,14-第三卡爪,15-第四卡爪,16-第二安装环,17-第三限位部,18-第四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照图2和图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轴测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线固定装置,其中,包括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第一管夹3和第二管夹4;

所述第一管夹3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杆1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杆1远离所述第一管夹3的一端设有凹槽5,所述凹槽5内设有销轴6;

所述第二管夹4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杆2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杆2远离所述第二管夹4的一端设有连接头7;所述连接头7位于所述凹槽5内,且所述连接头7与所述销轴6转动连接。

具体实施时,将第一管夹3与第一连杆1转动连接,并限制第一管夹3在第一连杆1上的轴向移动;将第二管夹4与第二连杆2转动连接,并限制第二管夹4在第二连杆2上的轴向移动。然后将连接头7套设在销轴6上,使连接头7与销轴6之间可相对转动。使用时,用第一管夹3夹紧第一束管线,通过转动第一管夹3或第二管夹4调节第一管夹3与第二管夹4之间的角度,使第一管夹3与第二管夹4与两束管线的走向匹配。同时,通过调节第一连杆1与第二连杆2,使第一管夹3与第二管夹4之间的距离与两束管线之间的距离相匹配。由于第一管夹3与第二管夹4之间的角度及距离均可调节,能够适用于多种不同走向及距离的两束管线的约束。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请参照图4,图4为第一管夹的轴测图;所述第一管夹3包括第一卡爪8、第二卡爪9和第一安装环10,所述第一卡爪8与所述第二卡爪9均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卡爪8与所述第二卡爪9对称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环10上,形成C字形结构;所述第一安装环10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杆1远离所述凹槽5的一端上。如此,能够保证第一管夹3根据需要进行转动,以适应两束管线之间的不同走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夹3与所述第二管夹4具有相同的结构。在具体实施时,第一管夹3与第二管夹4的尺寸也相同。请参照图5,图5为第二管夹的轴测图;第二管夹4包括第三卡爪14、第四卡爪15和第二安装环16,所述第三卡爪14与所述第四卡爪15均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三卡爪14与所述第四卡爪15对称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环16上,形成C字形结构;所述第二安装环16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杆1远离所述连接头7的一端上。具体地,所述第一卡爪8、所述第二卡爪9、所述第三卡爪14和所述第四卡爪15的结构及尺寸均相等,所述第一安装环10与所述第二安装环16的结构及尺寸相同,如此,第一管夹3与第二管夹4之间可以替换,有利于少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模具及部件数量,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根据具体使用环境,也可以将第一管夹3和第二管夹4做成不同的尺寸,当第一管夹3与第二管夹4的尺寸不同时,第一安装环10与第二安装环16仍具有相同的形状及尺寸,如此,不仅能够满足不同直径的管线之间的需要,还能够保证部件的通用性。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请参照图6,图6为第一连杆的轴测图;所述第一连杆1靠近所述第一管夹3的一端的外周上设有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2,所述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安装环10的两侧。如此,能够从两侧对第一安装环10进行限位,防止第一管夹3在第一连杆1的轴线方向移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部11位于所述第一连杆1的端部,且所述第一限位部11为环状。如此,能够防止第一连杆1穿过所述第一安装环10的长度过大而对管夹3内的管线造成干涉。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部12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二限位部12沿所述第一连杆1的周向均匀分布。如此,能够保证第一安装环10的受力较为均匀。具体地,所述第二限位部12在所述第一连杆1的径向方向上的尺寸沿靠近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逐渐变大。如此,便于将第一管夹3沿从第二限位部12到第一限位部11的方向套设到第一限位部11与第二限位部12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连杆1的直径与所述第二连杆2的直径相等。请参照图7,图7为第二连杆的轴测图,其中,第二连杆2上设有第三限位部17和第四限位部18,所述第三限位部17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杆2远离所述连接头7的一端,所述第三限位部17和所述第四限位部18分别位于第二安装环16的两侧;第三限位部17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1具有相同的形状及尺寸,所述第四限位部18与第二限位部12具有相同的形状及尺寸。如此,第一管夹3和第二管夹4均能安装在第一连杆1上,也均能安装在第二连杆2上。

具体实施时,请参照图1和图7,连接头7上设有通孔13,所述销轴6穿设所述通孔13,所述销轴6的两端分别与凹槽5的两侧壁连接。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