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截止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7493发布日期:2018-07-04 21:50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向截止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截止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截止阀。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二位二通阀;流体从左端进入,由于密封件承受弹簧向下压力和流体对密封件向下的压力,使密封件与下方的孔洞保持密封,流体无法从右侧流出;当电磁线圈通电后,产生磁力,将铁芯组件吸合上去(F吸合>F弹簧),流体通过密封件下方孔洞流向右侧;流体也可以从右端进入,但是当右端的流体压力大于弹簧压力+左侧流体压力的时候,密封件将不会起到密封的作用发生泄漏现象。

也即是说,现有的二位二通阀内的流体进出有固定的方向,在流体逆向流动时,容易产生泄露现象;若要实现根据需求切换流动方向的目的,需要两个现有的二位二通电磁阀进出气反向串联在管道上,增加阀的数量也增加功耗,结构复杂。

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双向截止阀,其包括:

一阀体,

一开关装置,其设置在所述阀体上,进行打开和关闭操作;

一第一进流口和一第二进流口,其设置在所述阀体内,与所述开关装置连通;

一第一出流口和一第二出流口,其设置在所述阀体内,与所述开关装置连通,在所述开关装置打开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一进流口,所述第二进流口连通;在所述开关装置关闭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一进流口,所述第二进流口断开;

一第一通道,其设置在所述阀体上,与所述第一进流口和所述第一出流口连通;

一第二通道,其设置在所述阀体上,与所述第二进流口和所述第二出流口连通;

所述第一进流口和所述第二进流口分别设置有单向流通装置,防止流体反向流出;

所述第一出流口和所述第二进流口分别设置有所述单向流通装置,防止流体反向流入。

较佳的,所述开关装置包括一动作机构和一管口,所述管口与所述第一出流口、所述第二出流口连通;所述动作机构与所述第一进流口、所述第二进流口连通,产生打开/关闭动作;所述动作机构末端顶靠所述管口。

较佳的,所述阀体包括上阀体、中阀体和下阀体,所述上阀体、所述中阀体和所述下阀体固定连接。

较佳的,所述第一进流口、所述第二进流口设置在所述上阀体内,下端穿出所述上阀体的下端面;所述第一出流口、所述第二出流口,上端设置在所述上阀体内,下端穿出所述上阀体的下端面,并贯穿所述中阀体,所述管口贯穿所述上阀体和所述中阀体。

较佳的,所述上阀体下端面设置有阀室,四个所述阀室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流口穿出所述上阀体的位置处、所述第二进流口穿出所述上阀体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出流口穿出所述上阀体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出流口穿出所述上阀体的位置处,容纳对应的所述单向流通装置。

较佳的,所述第一进流口、所述第二进流口对应的所述阀室上端开设有流通口,所述流通口用于流通所述第一进流口、所述第二进流口中的流体,所述中阀体上端面对应该阀室位置处设置有固定凸起。

较佳的,所述单向流通装置包括阀片和阀片弹簧,所述阀片弹簧一端套设在所述固定凸起上,另一端与阀片内侧套接,用于抵靠所述阀片;所述阀片抵靠所述流通口,断开所述流体的流通。

较佳的,所述阀片朝向所述流通口的一侧,镶嵌有弹性垫。

较佳的,所述流通口朝向所述阀片的一侧向外突出,这样可以加强密封效果。

较佳的,所述上阀体和所述中阀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至少具有一个孔洞,将所述第一进流口穿出所述上阀体的位置处、所述第二进流口穿出所述上阀体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出流口穿出所述上阀体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出流口穿出所述上阀体的位置处、所述管口穿出所述上阀体的位置处中的至少一处周围密封。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根据需求随时切换流动方向(流体压力大的一侧向流体压力小的一侧),且在开关装置关闭时,不会产生流体的泄露;结构简单,实现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向截止阀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向截止阀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双向截止阀实施例六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双向截止阀的爆炸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双向截止阀的爆炸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双向截止阀局部I的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双向截止阀动铁芯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双向截止阀的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双向截止阀A-A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双向截止阀B-B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双向截止阀C-C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双向截止阀E-E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双向截止阀局部II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其为;其中,所述双向截止阀包括:

一阀体3,

一开关装置4,其设置在所述阀体3上,进行打开和关闭操作;

一第一进流口11和一第二进流口21,其设置在所述阀体3内,与所述开关装置4连通;

一第一出流口12和一第二出流口22,其设置在所述阀体3内,与所述开关装置4连通,在所述开关装置4打开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一进流口11,所述第二进流口21连通;在所述开关装置4关闭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一进流口11,所述第二进流口21断开;

一第一通道1,其设置在所述阀体3上,与所述第一进流口11和所述第一出流口12连通;

一第二通道2,其设置在所述阀体3上,与所述第二进流口21和所述第二出流口22连通;

所述第一进流口11和所述第二进流口21分别设置有单向流通装置5,防止流体反向流出;

所述第一出流口12和所述第二进流口21分别设置有所述单向流通装置5,防止流体反向流入。

为了描述方便,我们将单向流通装置5朝向开关装置4的一侧称为内侧,背向开关装置4(朝向第一通道1/第二通道2)的一侧称为外侧,这样,第一进流口11和第二进流口21内的单向流通装置5会使得通过的流体仅能从外侧流向内侧;第一出流口12和第二出流口22内的单向流通装置5会使得流体仅能从其内侧流向外侧。

这样,如果从第一通道1进入流体,则该流体会进入与第一通道1连通的第一进流口11和第一出流口12,由于第一出流口12处设置有单向流通装置5,流体会被阻挡在单向流通装置5的外侧;进入第一进流口11的流体,则会通过其中的单向流通装置5,直至接触到开关装置4为止;这样,在不打开开关装置4的情况下,流体被阻挡在开光装置的一侧,且不会产生流体压力过大而产生泄露至第二通道2的情况;若其中第一进流口11和第二进流口21没有严格隔离,则流体也会经过第一进流口11进入第二进流口21,由于第二进流口21中单向流通装置5的存在,流体会被阻挡在单向流通装置5的内侧,不会进入与第二进流口21连通的第二通道2;在此情况下,打开开关,则流体会(经过开关装置4)进入第一出流口12和第二出流口22;此时,在第一出流口12处,流体会进入第一出流口12并接触单向流通装置5的内侧,此时,在此单向流通装置5的外侧,也聚集着从第一通道1进入第一出流口12但被单向流通装置5阻挡的流体,对此单向流通装置5来说,其外侧的流体由于流通方向等的原因(也可以这样认为,若要使流体从第一通道1流向第二通道2,则第一通道1内流体的压力要大于第二通道2内流体的压力),产生的压力是大于其内侧的流体产生的压力的,该压力差会迫使单向流通装置5保持关闭状态,使得该单向流通装置5内侧的流体无法流到外侧;此时,在第二出流口22处,流体会进入第二出流口22并接触单向流通装置5的内侧,由于该单向流通装置5外侧为空置(或者压力小于内侧的压力)且流体流通方向正向(即流通方向与单向流通装置5允许液体流通的方向相同),该单向流通装置5打开,流体经过该单向流通装置5后从第二出流口22流出,进入第二通道2。

流体进入第二通道2之后,会沿着第二通道2与第二进流口21的连接口进入第二进流口21,并接触第二进流口21的单向流通装置5的外侧;此时,该单向流通装置5的内侧,也聚集着从第一进流口11进入第二进流口21的流体,其内侧的流体由于流通方向等的原因(也可以这样认为,若要使流体从第一通道1流向第二通道2,则第一通道1内流体的压力要大于第二通道2内流体的压力),产生的压力是大于其外侧的流体产生的压力的,该压力差的方向与此单向流通装置5的正向相反,会迫使单向流通装置5保持关闭状态,使得该单向流通装置5外侧的流体无法流到内侧。

反之,如果流体从第二通道2流入第一通道1,其具体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对。

这样,可以根据需求随时切换流动方向(流体压力大的一侧向流体压力小的一侧),且在开关装置4关闭时,不会产生流体的泄露;结构简单,实现方便。

其中,所述流体可以为液体,也可以为气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实施例2

如上述所述的双向截止阀,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开关装置4包括一动作机构6和一管口42,所述管口42与所述第一出流口12、所述第二出流口22连通;所述动作机构6与所述第一进流口11、所述第二进流口21连通,产生打开/关闭动作;所述动作机构6末端与所述管口42连接,在产生关闭动作后,所述动作机构6末端顶靠所述管口42,使所述管口42封闭。

这样,在所述动作机构6产生打开动作后,所述动作机构6末端离开所述管口42,使所述管口42开通,所述第一进流口11、所述第二进流口21与所述第一出流口12、所述第二出流连通;在所述动作机构6产生关闭动作后,所述动作机构6末端顶靠所述管口42,使所述管口42封闭,所述第一进流口11、所述第二进流口21与所述第一出流口12、所述第二出流断开。

所述开关装置4可以为常开型开关装置4,这样,所述动作机构6保持打开动作,在接受外界信号后,产生关闭动作,使所述第一进流口11、所述第二进流口21与所述第一出流口12、所述第二出流断开。

所述开关装置4也可以为常闭型开关装置4,这样,所述动作机构6保持关闭动作,在接受外界信号后,产生打开动作,使所述第一进流口11、所述第二进流口21与所述第一出流口12、所述第二出流连通。

实施例3

如上述所述的双向截止阀,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进流口11与第二进流口21是连通的,这样结构简单,且所述第一进流口11与第二进流口21内分别设置了单向流通装置5,防止因连通而可能产生的流体泄露。

实施例4

如上述所述的双向截止阀,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进流口11与所述第二进流口21互相隔离,这样,可以直接防止从第一进流口11/第二进流口21流入的流体从第二进流口21/第一进流口11泄露;且不需要在所述第一进流口11/所述第二进流口21内设置单向流通装置5。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实施例5

如上述所述的双向截止阀,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动作机构6包括:动铁芯61、线圈62、弹簧63和螺母64;所述线圈62设置在所述双向截止阀的阀体3上,内部中空;所述螺母64固定在所述线圈62的一端;所述动铁芯61设置在所述线圈62中空的内部,且一端抵靠所述管口42;所述弹簧63一端固定在所述螺母64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动铁芯61上,使所述动铁芯61复位。

这样,在使用时,所述动铁芯61抵靠所述管口42,使所述第一进流口11、所述第二进流口21与所述第一出流口12、所述第二出流口22断开;在需要连通时,对所述线圈62通电,产生电磁场;所述动铁芯61在所述电磁场的作用下,离开所述管口42,压缩弹簧63向所述螺母64运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进流口11、所述第二进流口21与所述第一出流口12、所述第二出流口22连通;通电完毕后,线圈62产生的电磁场消失,所述动铁芯61在所述弹簧63的作用下复位,抵靠所述管口42,使所述第一进流口11、所述第二进流口21与所述第一出流口12、所述第二出流口22断开。

这样,通过通电即可以控制所述第一通道1和第二通道2的通断;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只需一个电磁线圈62组件就可以控制阀两端流体进出(压力大的一侧向压力低的一次流动);且通过低功率线圈62实现了大通径(大流量)的阀的控制。

其中,所述动铁芯61与所述弹簧63固定的一端具有凹槽611,用以存放压缩的弹簧63;同时起到限位作用(凹槽611的边沿抵靠螺母64后,动铁芯61到达最高位置)。

所述动铁芯61竖直放置,其上端与所述弹簧63固定;这样,所述动铁芯61在复位时受到重力和弹簧63弹力的共同作用,复位便捷,且可以在弹簧63出现故障后由于重力作用自动复位,提高使用寿命。

实施例6

如上述所述的双向截止阀,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所述动作机构6包括:电机66、顶杆67和固定套68;所述固定套设置在所述双向截止阀的阀体3上,内部中空;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固定套的一端;所述顶杆一端抵靠所述管口42,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套的内部中空与所述电机连接,在所述电机的带动下进行动作。

这样,在使用时,在需要断开时,所述电机带动所述顶杆抵靠所述管口42,使所述第一进流口11、所述第二进流口21与所述第一出流口12、所述第二出流口22断开;在需要连通时,所述电机带动所述顶杆离开所述管口42,使所述第一进流口11、所述第二进流口21与所述第一出流口12、所述第二出流口22连通。

这样,根据实际需要使得所述第一进流口11、所述第二进流口21与所述第一出流口12、所述第二出流口22连通/断开;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所述动作机构6还包括密封垫34,所述密封垫34设置在所述固定套内,对所述顶杆和所述固定套之间的空隙进行密封,防止流体泄露。

实施例7

如上述所述的双向截止阀,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动作机构6为先导式结构,这样,通电时,电磁力把先导孔打开,上腔室压力迅速下降,在关闭件周围形成上低下高的压差,流体压力推动关闭件向上移动,阀门打开;断电时,弹簧63力把先导孔关闭,入口压力通过旁通孔进入腔室,在关闭件周围形成下低上高的压差,流体压力推动关闭件向下移动,关闭阀门。

这样,功耗小,可以频繁通电,长时间通电而不会烧毁,而且节能;流体压力范围上限较高,且可以实现更精确的控制效果。

实施例8

如上述所述的双向截止阀,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单向流通装置5为单向阀,这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实施例9

如上述所述的双向截止阀,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所示4-13,所述动作机构6还包括静铁芯65,所述静铁芯65卡接在所述阀体3上。

所述静铁芯65一端卡机在所述阀体3上,另一端具有外螺纹,与所述螺母64螺纹连接。

所述线圈62套设在所述静铁芯65上,一端抵靠在所述阀体3上,另一端抵靠所述螺母64,通过螺母64的旋拧,固定在所述静铁芯65上。

所述线圈62一侧设置有电源插头,用于与外界电源连接,对线圈62供电。

其中,所述线圈62与所述静铁芯65同轴设置。

其中,所述静铁芯65与所述线圈62套设的部分,从具有外螺纹的一端开始,外壁直径呈阶梯状增大,这样便于将线圈62套设在静铁芯65上,便于安装和拆卸;所述静铁芯65该部分外壁的最大直径与所述线圈62的内壁直径相同;这样,所述静铁芯65该部分最大直径的外壁与所述线圈62的内壁贴合,以保证所述静铁芯65与所述线圈62同轴,防止所述线圈62相对于所述静铁芯65晃动;然后旋拧所述螺母64,就可以将所述线圈62固定。

所述静铁芯65卡接所述阀体3的一端设置有槽孔651,所述槽孔651一端开口;所述动铁芯61可滑动装配在所述槽孔651内,沿所述槽孔651的轴向滑动。

所述动铁芯61的外壁与所述槽孔651内壁贴合,这样防止所述动铁芯61在所述槽孔651内滑动时,在槽孔651的径向产生移动。

其中,所述槽孔651的横截面可以为方形或其他形状,只要所述动铁芯61可以沿着所述槽孔651进行顺利的滑动即可。

所述动铁芯61横截面形状与所述槽孔651横截面相配。

其中,所述槽孔651为圆柱形,其朝向所述阀体3的一端开口,便于所述动铁芯61从此开口向阀体3滑动。

所述动铁芯61和所述静铁芯65同轴设置,这样便于所述动铁芯61滑动。

所述动铁芯61侧壁设置有凹槽611,所述凹槽611贯通所述动铁芯61两端,这样,所述动铁芯61滑动配合在所述槽孔651内时,所述动铁芯61两端保持连通。

实施例10

如上述所述的双向截止阀,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13所示,所述阀体3包括上阀体31、中阀体32和下阀体33,所述上阀体31、所述中阀体32和所述下阀体33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在一起,这样便于加工,组装和拆卸。

所述上阀体31和所述中阀体32之间设置有密封垫34,防止所述流体泄露。

所述中阀体32和所述下阀体33之间设置有密封圈35,防止所述流体泄露。

所述第一进流口11、所述第二进流口21设置在所述上阀体31内,下端穿出所述上阀体31的下端面。

所述第一出流口12、所述第二出流口22,上端设置在所述上阀体31内,下端穿出所述上阀体31的下端面,并贯穿所述中阀体32。

所述管口42贯穿所述上阀体31和所述中阀体32,所述上阀体31上端面设置有卡接槽口36,所述动作机构6(静铁芯65)卡接在所述卡接槽口36;所述管口42上端设置在所述卡接槽口36内,所述管口42,所述卡接槽口36和所述静铁芯65的槽孔651连通。

所述动铁芯61的下端抵靠在所述管口42上端,断开所述管口42与所述卡接槽口36的连通。

所述上阀体31内设置有连通孔311,所述连通孔311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流口11/第二进流口21连通,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卡接槽口36内,将卡接槽口36与所述第一进流口11/第二进流口21连通。

所述中阀体32下端面设置有连通槽321,所述连通槽321与所述管口42的下端、所述第一出流口12的下端、所述第二出流口22的下端连通。

所述第一通道1和第二通道2设置在所述上阀体31内,所述第一通道1贯通所述第一进流口11和第一出流口12的上端,并从所述上阀体31一侧穿出;所述第二通道2贯通所述第二进流口21和第二出流口22的上端,并从所述上阀体31的一侧穿出。

所述上阀体31的下端面设置有密封垫槽312,用于容纳(也具有定位作用)所述密封垫34;所述密封垫34至少具有一个孔洞,将所述第一进流口11穿出所述上阀体31的位置处、所述第二进流口21穿出所述上阀体31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出流口12穿出所述上阀体31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出流口22穿出所述上阀体31的位置处、所述管口42穿出所述上阀体31的位置处中的至少一处周围密封,防止流体从该处沿所述上阀体31下端面与所述中阀体32上端面的接触部分泄露。

在上述基础上,推荐所述密封垫34设置五个孔洞,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流口11穿出所述上阀体31的位置处、所述第二进流口21穿出所述上阀体31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出流口12穿出所述上阀体31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出流口22穿出所述上阀体31的位置处、所述管口42穿出所述上阀体31的位置处对应,将五处位置的周围密封,防止流体泄露(该泄露包括从一个位置处泄露至外界,以及从一个位置处泄露至另一个位置处)。

所述中阀体32的下端面设置有密封圈槽322,用于容纳(也具有定位作用)所述密封圈35;所述密封圈35设置在所述连通槽321周围,在所述中阀体32与所述下阀体33接触固定后,所述密封圈35上端面挤压所述密封圈槽322内壁,下端面挤压所述下阀体33上端面,防止所述连通槽321内的流体泄露。

所述上阀体31下端面设置有阀室7,四个所述阀室7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流口11穿出所述上阀体31的位置处、所述第二进流口21穿出所述上阀体31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出流口12穿出所述上阀体31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出流口22穿出所述上阀体31的位置处,容纳对应的单向流通装置5(单向阀)。

所述第一进流口11、所述第二进流口21对应的所述阀室7上端开设有流通口71,所述流通口71用于流通所述第一进流口11、所述第二进流口21中的流体,所述中阀体32上端面对应该阀室7位置处设置有固定凸起72。

所述第一出流口12、所述第二出流口22对应的所述阀室7上端开设有固定凸起72,所述中阀体32上端面对应该阀室7位置处设置有流通口71,所述流通口71用于流通所述第一出流口12、所述第二出流口22中的流体。

所述单向流通装置5,可以是单向阀,也可以是其他起到限制流通方向的阀门等装置。

所述单向阀包括阀片51和阀片弹簧52,所述阀片弹簧52一端套设在所述固定凸起72上,另一端与阀片51内侧套接,用于抵靠所述阀片51;所述阀片51抵靠所述流通口71,断开所述流体的流通。

其中,所述阀片51朝向所述流通口71的一侧,镶嵌有弹性垫53,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

所述流通口71朝向所述阀片51的一侧向外突出,这样可以加强密封效果。

所述弹簧63为圆柱形筒状,其内侧直径与所述固定凸起72的外侧直径相同,这样,所述弹簧63套设在所述固定凸起72上时,连接稳固,且不会在径向移动。

所述弹簧63的外侧直径与所述阀片51的内侧直径相同,这样,所述弹簧63抵靠所述阀片51的一侧与所述阀片51结合稳固。

所述管口42与所述动铁芯61接触的一端设置有环形凸起421,加强封闭效果;所述动铁芯61与所述管口42接触的端面设置有圆形凸起612,加强封闭效果;所述圆形突起的直径大于所述管口42的直径,且小于所述动铁芯61的直径,从而加强封闭效果。

这样,当第一通道1通入流体后,所述流体经过第一通道1同时进入上阀体31内的第一进流口11和第一出流口12;进入第一出流口12的流体,会直接进入第一出流口12设置在上阀体31的阀室7内,并充满该阀室7,该阀室7内,阀片弹簧52向下顶动阀片51,抵靠在流通口71上,流体沿流入流通口71的方向(向下)移动,流体作用力与阀片弹簧52对阀片51的作用力方向相同(均向下),使阀片51更加稳固地抵靠在流通口71上,形成封闭效果,流体被阻挡在阀室7内;进入第一进流口11的流体,会经过第一进流口11设置在所述上阀体31的阀室7内,该阀室7内,阀片弹簧52向上顶动阀片51,抵靠在流通口71上,流体沿流出流通口71的方向(向下)移动,流体作用力(向下)与阀片弹簧52对阀片51的作用力(向上)方向相反,随着流体压力的增大,阀片51被从流通口71处(向下)顶开并压缩所述阀片弹簧52,流体进入该阀室7,并通过连通孔311进入卡接槽口36内,并逐步充满卡接槽口36。

假设此时的卡接槽口36内,动铁芯61抵靠在管口42上,则一部分流体会通过连通孔311进入第二进流口21,另一部分流体会通过动铁芯61侧壁的凹槽611,进入动铁芯61上端与静铁芯65的槽孔651围成的空间内;进入第二进流口21的流体,会首先进入第二进流口21设置在上阀体31的阀室7内,并充满该阀室7,该阀室7内,阀片弹簧52向上顶动阀片51,抵靠在流通口71上,流体沿流入流通口71的方向(向上)移动,流体作用力与阀片弹簧52对阀片51的作用力方向相同(均向上),使阀片51更加稳固地抵靠在流通口71上,形成封闭效果,流体被阻挡在该阀室7内;进入动铁芯61上端的流体,会与卡接槽口36内的流体一起,充满整个卡接槽口36、静铁芯65的槽孔651围成的空间内,在该空间内,动铁芯61会受到流体挤压向下的作用力,动铁芯61的重力的影响,紧紧抵靠在管口42上,形成封闭;此时,流体被阻挡。

要打开开关,需要向线圈62通电,线圈62产生磁场,动铁芯61在磁场的向上的作用力下,向上移动,同时离开管口42,流体流入管口42内;流体从管口42的下端流出,沿着中阀体32下端面设置的连通槽321,同时进入所述第一出流口12的下端和所述第二出流口22的下端;进入第一出流口12的下端的流体,会沿着第一出流口12贯通中阀体32的部分向上移动,到达中阀体32上端面的流通口71处,该流通口71对应的阀室7为第一出流口12设置在上阀体31内的阀室7,此时,该阀室7内已经充满流体,且阀片51受到阀片弹簧52和阀室7内流体压力的共同作用(向下),到达流通口71的流体会给阀片51向上的作用力,但该作用力最大不超过阀室7内流体的压力,也即是说阀片51会一直受到不小于阀片弹簧52作用力的向下作用,抵靠流通口71,形成封闭;进入第二出流口22下端的流体,会沿着第二出流口22贯通中阀体32的部分向上移动,到达中阀体32上端面的流通口71处,该流通口71对应的阀室7为第二出流口22设置在上阀体31内的阀室7,此时,该阀室7内为中空,阀片51仅在阀片弹簧52的向下作用力下抵靠流通口71,流通口71下方的流体对阀片51产生向上的作用力,当该作用力大于阀片弹簧52的作用力后,阀片51被向上推动,离开流通口71,流体进入阀室7内,并经由该阀室7进入与第二出流口22连通的第二通道2。

进入第二通道2的流体,还会进入与第二通道2连通的第二进流口21内,到达流通口71;此时,第二进流口21设置在上阀体31的阀室7内,充满了流体,阀片51在阀片弹簧52以及阀室7内流体的向上作用力下,抵靠流通口71,形成封闭,流通口71内的流体对阀片51仅能施加不大于阀室7内流体的向上作用力的向下作用力,阀片51会仍然保持封闭状态。

这样,打开开关,使得流体从第一通道1进入第二通道2;若此时关闭开关,则动铁芯61会在自重和弹簧63(安装在动铁芯61和的静铁芯65的槽孔651上端之间的弹簧63)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并抵靠在所述管口42上,形成封闭(密封),进而断开流体的流动,达到关闭效果。

反之,若流体从第二通道2进入第一通道1,则具体过程与上述反向进行。

这样,不需要固定的流体进出口方向,可以根据需要使流体进行流动(压力大的一侧向压力小的一侧流动);只需一个开关装置4(一个线圈62)就可以控制阀体3两个通道流体的进出,简单方便;可以防止流体的逆向流动,不会产生泄露;且通过低功率线圈62就实现了大流量的阀的控制。

实施例11

如上述所述的双向截止阀,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动铁芯61与所述静铁芯65的槽孔651上端之间不设置弹簧63,这样,线圈62通电结束后,动铁芯61在重力作用下复位;这样设置简单,方便,但是对双向截止阀的防止方向会额外要求。

实施例12

如上述所述的双向截止阀,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单向阀中,所述阀片51一端可旋转设置在与所述流通口71相同的端面内,另一端绕该位置处旋转;所述阀片弹簧52为扭簧,所述扭簧一端抵靠在阀片51上,另一端抵靠在该端面上,使所述阀片51抵靠所述流通口71。

这样,对上阀体31的阀室7空间要求较小,设置方便,使用简单,结构紧凑。

上述阀室7内固定凸起72、流通口71等的设置是根据所述单向阀的流通方向确定的,但在具体应用中,单向阀的流通方向可以通过设置U型进流口/出流口来改变,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通过其他可行的方式进行改变,使其更加符合实际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对本申请的具体内容进行理解时,应该对此种情况加以考虑。

上述的顶端、底端、竖直、水平、上、下等涉及的方位判定,是以所述双向截止阀竖直安装为基础进行的,此时其内的螺钉等处于竖直状态;若是所述双向截止阀水平安装或者倾斜安装或者沿其他方向进行安装,则相应的方位判定和描述也会发生变化,但该变化并不会改变各个部件的相对方向和相对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对本申请的具体内容进行理解时,应该对此种情况加以考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