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接头及卡定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85754发布日期:2019-04-20 06:48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管接头及卡定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管接头及卡定构件。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管接头,具有如下这样的管接头,即,用于阻止插入到管接头的管体自管接头脱离的卡定构件配置于供管体插入的插入空间的外周侧(进一步来说是连接于管接头的管体的外周侧)(例如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管接头中,卡定构件通过在管体插入到插入空间的状态下卡定管体的外周面来阻止管体自管接头脱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2-3128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那样的管接头中,需要在供管体插入的插入空间的外周侧设置用于覆盖卡定构件、卡定构件的周围的构件,因此存在管接头的外径较大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小管接头的外径的管接头及卡合构件。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管接头包括:内筒部,管体沿预定的插入方向插套到该内筒部的外周侧;以及卡定构件,其呈环状,收纳于在所述内筒部的外周面设置的第1槽,并在所述管体插套到所述内筒部的外周侧的状态下卡定所述管体的内周面。

本发明的卡定构件是上述的管接头所使用的卡定构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减小管接头的外径的管接头及卡合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分别表示本发明的管接头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管体插入之前的状态和管体插入之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管接头并且一同表示管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3的(a)是表示本发明的卡定构件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3的(b)是表示图3的(a)的卡定构件的沿着3b-3b线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在组装管接头时将卡定构件组装于内筒部上时的情形的剖视图。

图5是分别表示本发明的管接头的第1变形例的管体插入之前的状态和管体插入之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分别表示本发明的管接头的第2变形例的管体插入之前的状态和管体插入之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的(a)是表示卡定构件的第1变形例的立体图,图7的(b)是表示图7的(a)的卡定构件的沿着7b-7b线的剖视图。

图8的(a)是表示卡定构件的第2变形例的立体图,图8的(b)是表示图8的(a)的卡定构件的沿着8b-8b线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卡定构件的第3变形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例示说明本发明的管接头和卡定构件的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管接头1,并且一同示出了连接于管接头1的管体2。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管接头1的沿着管接头1的中心轴线o的截面,图1中的上侧示出了将管体2插入到管接头1之前的状态,图1中的下侧示出了将管体2插入到管接头1之后的状态。图2是表示图1的管接头1并且一同表示管体2的分解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管接头1能够适当地应用于供水/供热水用的配管,但也能够应用于包含气体和除了水以外的液体在内的所有流体用的配管。如后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管接头1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卡定构件40。

管接头1的中心轴线o是指,划定于管接头1的内部的流体通路的流路轴线。在本例中,管接头1构成为中心轴线o呈直线状这样的大致字母i形。不过,本发明的管接头可以构成为例如大致字母l形、大致字母t形、大致十字形等任意的形状。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管接头1在轴线方向第1侧(图1中的右侧。下同。)的端部具有一个配管连接口101,在轴线方向第2侧(图1中的左侧。下同。)的端部具有另一个配管连接口102。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在观察管接头1时与管接头1的中心轴线o平行的方向和在单独观察卡定构件40时与卡定构件40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称为“轴线方向”。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管接头1包括在内周侧划定出流体通路的管状的管接头主体10、本实施方式的卡定构件40、封闭构件30以及盖20。

管接头主体10由例如金属或树脂形成。在图1的例子中,管接头主体10在其轴线方向第2侧(图1中的左侧)的部分具有在内周侧划定出流体通路的筒状的小径筒部11和配置于小径筒部11的外周侧的筒状的大径筒部12。大径筒部12的内径比小径筒部11的外径大。小径筒部11的轴线方向第1侧(图1中的右侧)的端部和大径筒部12的轴线方向第1侧(图1中的右侧)的端部利用在管接头主体10的轴线方向中间部沿着径向延伸的连结部15连结在一起。

在本例中,管接头主体10的小径筒部11构成管接头1的内筒部110。

小径筒部11构成供管体2连接的配管连接口102。更具体而言,小径筒部11(即内筒部110)构成为管体2沿预定的插入方向id插入到小径筒部11的外周侧。在图1的例子中,“预定的插入方向id”是与轴线方向平行且朝向轴线方向第1侧(图1中的右侧)的方向。管体2是例如聚丁烯制或交联聚乙烯制的供水/供热水用管。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也将轴线方向第1侧称为“插入方向id的远侧”,也将轴线方向第2侧称为“插入方向id的近侧”。

在图1的例子中,小径筒部11的轴线方向第2侧(图1中的左侧)的端部位于比大径筒部12的轴线方向第2侧的端部靠轴线方向第2侧的位置。

在图1的例子中,管接头主体10在比连结部15靠轴线方向第1侧(图1中的右侧)的部分的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由此,构成配管连接口101。该配管连接口101供在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的管体、水龙头构件等(未图示)连接。

盖20由例如金属或树脂形成。盖20配置于比管接头主体10的小径筒部11靠外周侧且比管接头主体10的大径筒部12靠内周侧的位置。在图1的例子中,盖20具有筒状的周壁部21和环状的端壁部22,该端壁部22自周壁部21的轴线方向第1侧(图1中的右侧)的端部向内周侧延伸,该端壁部22的内周侧端部与管接头主体10的小径筒部11的外周面相对。

在本例中,盖20的周壁部21构成管接头1的配置于管接头1的内筒部110(即小径筒部11)的外周侧的外筒部120。

在图1的例子中,盖20的周壁部21的内径比管接头主体10的小径筒部11的外径大。并且,盖20的周壁部21在管接头主体10的小径筒部11的轴线方向上的大致全长的范围内位于小径筒部11的外周侧。并且,在小径筒部11(即内筒部110)的外周面与盖20的周壁部21(即外筒部120)的内周面之间划定出供管体2插入的环状的插入空间50。

盖20的周壁部21(即外筒部120)具有抑制插入到插入空间50内的管体2因管体2内部的流体的压力的上升而欲进行扩径变形的趋势的功能。通过抑制管体2的扩径变形,能够抑制管体2的内周面自卡定构件40分开,进而能够抑制因卡定构件40对于管体2的咬入不足而导致管体2自管接头1脱离。此外,通过抑制管体2的扩径变形,能够抑制管体2的内周面自封闭构件30分开,进而也能够抑制流体泄漏。

从提高盖20的抑制管体2的扩径变形的功能的观点来看,优选的是,盖20由比管体2硬的材料形成,具体而言,优选的是,盖20由金属或比构成管体2的材料硬的树脂形成。另外,在将盖20设为金属制的情况下,还能够期望管接头1的耐候性的提高。

对于盖20的周壁部21的外径而言,与管接头主体10的大径筒部12的内径大致相同或者比管接头主体10的大径筒部12的内径小一些。管接头主体10的大径筒部12具有抑制盖20的扩径变形(进一步来说是管体2的扩径变形)的功能,并且也具有收纳和/或保持盖20的功能。

在图1的例子中,在管体2插入到插入空间50的状态下,通过将盖20的端壁部22夹持在管体2与管接头主体10的连结部15之间而将盖20保持为不自管接头主体10的大径筒部12脱离。

不过,也可以是,通过将盖20的外周面嵌合或压入于管接头主体10的大径筒部12的内周面而将盖20保持为不自管接头主体10的大径筒部12脱离。此外,也可以是,盖20不具有端壁部22。

卡定构件40由例如金属形成。更具体而言,卡定构件40例如是通过对一张金属板实施冲压加工、缺口形成以及折弯成形等而形成的。

如图1所示,卡定构件40沿着内筒部110的周向呈环状延伸。卡定构件40收纳于在内筒部110的外周面设置的环状的第1槽14内。由此,卡定构件40配置于插入空间50的内周侧。

此处,关于卡定构件40,“环状”不限于沿着内筒部110的周向呈环状(字母o状)连续地延伸的情况,也包含将1个以上的部位设为不连续而结果呈例如字母c状等沿着内筒部110的周向断续地延伸的情况。

更具体而言,在图1的例子中,卡定构件40沿着内筒部110的周向在整周的范围内呈环状延伸。

卡定构件40在管体2插入到处于内筒部110的外周侧的插入空间50内的状态下卡定管体2的内周面。通过使卡定构件40卡定管体2的内周面,来阻止插入到管接头1的管体2自管接头1脱离。

另外,在本例中,卡定构件40在内筒部110的整周的范围内呈环状延伸,因此与不呈环状延伸的情况相比,卡定构件40不易发生扩径。因此,一旦将卡定构件40安装于第1槽14内,卡定构件40就会牢固地保持于内筒部110,能够有效地抑制卡定构件40的相对于第1槽14的错位、过度的变形,因此卡定构件40不易自第1槽14脱离。由此,在管体2插入到内筒部110的周围时,卡定构件40不易自第1槽14脱离。此外,这也有助于提高卡定构件40卡定管体2的功能,进而从管体2的内周侧抑制管体2的扩径变形。

不过,也可以是,卡定构件40沿着内筒部110的周向呈例如字母c状等断续地延伸。在该情况下,在组装管接头1时,能够将卡定构件40更简单地安装于内筒部110的第1槽14内。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卡定构件40一体地具有内筒卡合部41和管体卡定部42,在卡定构件40安装于内筒部110上的状态下进行观察时,该内筒卡合部41与内筒部110的外周面上的第1槽14的壁面卡合,该管体卡定部42自内筒卡合部41的插入方向id的远侧的端部朝向外周侧延伸,并至少以外周侧端部卡定被插入到内筒部110的外周侧的管体2的内周面。

在卡定构件40未安装于内筒部110的状态(即未对卡定构件40作用外力的状态)下,卡定构件40的内筒卡合部41的外径比内筒部110的外径小一些。由此,在卡定构件40安装于内筒部110的状态下,内筒卡合部41牢固地保持于内筒部110。

此外,如图1所示,在本例中,在管体2未插入到插入空间50的状态下,管体卡定部42自内筒卡合部41朝向插入方向id的远侧且是外周侧延伸,管体卡定部42的顶端部(外周侧端部)突出至比内筒部110的外周面靠外周侧的位置(进一步来说是插入空间50内),指向插入空间50的远侧。由此,管体卡定部42的顶端部(外周侧端部)在管体2沿插入方向id插入到处于内筒部110的外周侧的插入空间50内时以抓住管体2的内周面的方式卡合于管体2的内周面。并且,若插入到插入空间50内的管体2被向与插入方向id相反的方向(朝向轴线方向第2侧的方向)牵拉,则管体卡定部42的顶端部(外周侧端部)逐渐咬入管体2的内周面而卡定管体2的内周面。由此,阻止管体2向与插入方向id相反的方向移动,进而防止管体2自管接头1脱离。

另外,也可以是,管体卡定部42自内筒卡合部41朝向外周侧并沿着与卡定构件40的中心轴线o垂直的方向延伸,在该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封闭构件30由例如o型密封圈等环状的弹性构件形成。封闭构件30收纳于在整周的范围内设于内筒部110的外周面的环状的第2槽13内。由此,封闭构件30配置于插入空间50的内周侧。

如图1所示,在管体2未插入到插入空间50的状态下,封闭构件30的外径比内筒部110的外径大一些。若管体2插入到处于内筒部110的外周侧的插入空间50内,则封闭构件30发生变形而紧贴于管体2的内周面,由此,将内筒部110的外周面与管体2的内周面之间以流体密封的方式封闭。由此,防止流体泄漏。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定构件40收纳于在内筒部110的外周面设置的第1槽14,由此,卡定构件40配置于供管体2插入的插入空间50的内周侧(进一步来说是连接于管接头1的管体2的内周侧)。并且,卡定构件40在管体2插入到内筒部110的外周侧的状态下卡定管体2的内周面。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与假如在管体2的外径不变的条件下将卡定构件40配置于插入空间50的外周侧(进一步来说是连接于管接头1的管体2的外周侧)的情况相比,能够在维持卡定构件40的功能的同时减小管接头1的外径,进而能够使管接头1的整体变得更紧凑。由此,能够削减管接头1的制造所需要的材料的使用量、部件件数,能够降低成本。此外,能够提高管接头1的外观。

此外,如上所述,在图1的例子中,封闭构件30收纳于在内筒部110的外周面设置的第2槽13,由此,封闭构件30也配置于插入空间50的内周侧。因此,与假如将封闭构件30配置于插入空间50的外周侧而使其能够接触管体2的外周面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管接头1的外径。

在图1的例子中,卡定构件40位于比封闭构件30靠插入方向id的远侧(轴线方向第1侧)的位置。

不过,也可以是,封闭构件30位于比卡定构件40靠插入方向id的远侧(轴线方向第1侧)的位置。然而,在该情况下,在管体2插入到插入空间50时,管体2的内周面在被卡定构件40抓住之后接触封闭构件30,因此存在由卡定构件40在管体2的内周面形成的损伤,由此在管体2的内周面与封闭构件30之间产生间隙,其结果,存在封闭构件30的抑制流体泄漏的效果降低的可能。由此,从防止流体泄漏的观点来看,优选的是,如图1的例子那样使卡定构件40位于比封闭构件30靠插入方向id的远侧(轴线方向第1侧)的位置。

在图1的例子中,管接头主体10的大径筒部12的轴线方向第2侧(图1中的左侧)的端部位于比第1槽14和第2槽13靠轴线方向第1侧(图1中的右侧)的位置。对于该结构而言,例如在利用模具成形制造管接头主体10的情况下,易于将管接头主体10从模具取出,从这一点来看较为理想。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例中,在盖20的周壁部21形成有1个或多个(在图2的例子中是4个)贯通孔20a。在本例中,上述的贯通孔20a沿着周向空开间隔地排列。在盖20插入到管接头主体10的大径筒部12的内周侧的状态下,盖20的贯通孔20a的至少局部暴露于外部而未被大径筒部12覆盖。由此,管体2的插入作业人员能够从外部通过目视确认管体2插入到插入空间50的内部的状况。

另外,在将贯通孔20a替换为由透明的树脂等形成的窗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或者,在利用优选为比构成管体2的材料硬的透明的树脂形成盖20的局部或整体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图3示出了本例的卡定构件40。为了便于说明,在图3中同时示出了在卡定构件40安装于内筒部110上的状态下的管接头1的中心轴线o的位置和插入方向id。在卡定构件40组装于管接头1的状态下,管接头1的中心轴线o与卡定构件40的中心轴线大致一致。

如图3所示,在本例中,卡定构件40在内筒卡合部41与管体卡定部42之间弯折。更具体而言,在本例中,卡定构件40的内筒卡合部41以与卡定构件40的轴线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笔直地延伸。此外,卡定构件40的管体卡定部42自内筒卡合部41的插入方向id的远侧的端部(轴线方向第1侧的端部)朝向插入方向id的远侧且是外周侧笔直地延伸。在本例中,卡定构件40在内筒卡合部41与管体卡定部42之间弯折,进而形成为在剖视时呈不等号“<”这样的形状,因此与例如卡定构件40在从内筒卡合部41到管体卡定部42的范围内笔直地延伸这样的结构相比,根据卡定构件40的弹性变形效果,管体2的插入较为容易,并且卡定构件40易于咬入管体2。

在本例中,优选的是,在观察卡定构件40的沿着中心轴线o的截面时,管体卡定部42相对于卡定构件40的轴线方向的倾斜角度中的90°以下的倾斜角度α2比内筒卡合部41相对于卡定构件40的轴线方向的倾斜角度中的锐角的倾斜角度α1大。

通过使管体卡定部42相对于轴线方向的插入方向id的远侧的角度α2比较大,能够使管体卡定部42更牢固地卡定管体2的内周面。

另一方面,通过使内筒卡合部41相对于轴线方向的插入方向id的近侧的角度α1比较小,能够使内筒卡合部41更牢固地保持于第1槽14的壁面。由此,例如,在被卡定构件40卡定的管体2被向与插入方向id相反的方向牵拉时,能够有效地抑制卡定构件40在从管体2传递来的牵拉力的作用下向与插入方向id相反的方向弯回。特别是,在该角度α1为大致0°的情况下,即内筒卡合部41以与卡定构件40的轴线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延伸的情况下,能够将来自管体2的轴线方向的载荷可靠地传递至内筒部110,因此能够特别有效地抑制卡定构件40的弯回。

另外,也可以是,内筒卡合部41沿着相对于轴线方向以锐角的角度倾斜的方向延伸,即随着从管体卡定部42朝向与插入方向id相反的方向去(随着朝向图3的(b)中的左侧去)而逐渐朝向外周侧或内周侧延伸。

从使管体卡定部42能够更有效地卡定管体2的内周面的观点来看,管体卡定部42相对于卡定构件40的轴线方向的倾斜角度中的90°以下的倾斜角度α2优选为锐角,更优选为10°~50°,进而优选为20°~40°。

此外,从使内筒卡合部41更牢固地保持于第1槽14的壁面的观点来看,内筒卡合部41相对于卡定构件40的轴线方向的倾斜角度中的锐角的倾斜角度α1优选为0°~20°,进而优选为0°~10°。在图3的例子中,该角度α1为0°。

此外,管体卡定部42相对于轴线方向的倾斜角度中的90°以下的倾斜角度α2与内筒卡合部41相对于轴线方向的倾斜角度中的锐角的倾斜角度α1之间的差(α2-α1)优选为0°~50°,进而优选为20°~40°。

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卡定构件40的内筒卡合部41沿着卡定构件40的周向(进一步来说是在卡定构件40安装于内筒部110的周围的状态下的内筒部110的周向)断续地延伸。更具体而言,内筒卡合部41具有沿着周向空开间隔地排列的多个缺口41a,利用上述的缺口41a形成为在周向上不连续的结构。

由此,内筒卡合部41的扩径变形/缩径变形较为容易。因此,在组装管接头1时,能够将卡定构件40更简单地组装于内筒部110上。例如,如图4所示,在进行使卡定构件40收纳于第1槽14内的作业时,首先使卡定构件40的内筒卡合部41进行扩径变形而嵌于内筒部110的外周面上,利用例如具有直径与内筒部110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孔的夹具j将卡定构件40的内筒卡合部41向插入方向id推压而使其向插入方向id移动。此时,内筒卡合部41能够容易地进行扩径变形,因此易于进行该作业。此外,在卡定构件40收纳于第1槽14时,扩径变形至此的内筒卡合部41能够进行缩径变形而牢固地卡合于第1槽14的壁面。由此,能够使内筒卡合部41牢固地保持于第1槽14的壁面。

此外,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卡定构件40的管体卡定部42也沿着卡定构件40的周向(进一步来说是在卡定构件40安装于内筒部110的周围的状态下的内筒部110的周向)断续地延伸。更具体而言,管体卡定部42具有沿着周向空开间隔地排列的多个缺口42a,利用上述的缺口42a形成为在周向上不连续的结构。

由此,管体卡定部42的与内筒卡合部41连结的那一侧的端部的周围处的弯曲变形较为容易。因此,在将管体2连接于管接头1时,能够以更小的插入力将管体2插入到内筒部110的外周侧(进一步来说是卡定构件40的外周侧)。此外,利用该结构,例如,在卡定构件40卡定的管体2被向与插入方向id相反的方向牵拉时,管体卡定部42易于咬入管体2的内周面。由此,管体卡定部42能够更有效地卡定管体2的内周面。

此外,在该情况下也是,卡定构件40的扩径变形/缩径变形变得更容易,因此在组装管接头1时,能够将卡定构件40更简单地组装于内筒部110上。

另外,在本例中,形成于内筒卡合部41的缺口41a和形成于管体卡定部42的缺口42a沿着卡定构件40的周向交替地配置。由此,卡定构件40的扩径变形/缩径变形变得更容易。

本发明的管接头和卡定构件不限于上述的例子,能够实施各种变形例。

图5示出了管接头1的第1变形例。在图5的例子中,管接头1不具备盖20,管接头主体10的大径筒部12在管接头主体10的小径筒部11(进一步来说是管接头1的内筒部110)的轴线方向上的大致全长的范围内位于小径筒部11的外周侧。并且,大径筒部12构成管接头1的外筒部120。在小径筒部11(即内筒部110)的外周面与大径筒部12(即外筒部120)的内周面之间划定出供管体2插入的环状的插入空间50。从其他的方面来看与图1的例子相同。根据图5所示的例子,管接头1不具备盖20,能够与之相应地进一步削减部件件数。另外,在该例中也是,能够利用大径筒部12有效地抑制插入到插入空间50内的管体2的扩径变形。

另外,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如图5所示那样大径筒部12具有贯通孔12a。由此,管体2的插入作业人员能够从外部通过目视确认管体2插入到插入空间50的内部的状况。

另外,在图5的例子中,也可以是,管接头主体10的大径筒部12(进一步来说是外筒部120)的轴线方向第2侧(图5中的左侧)的端部位于比管接头主体10的小径筒部11(进一步来说是管接头1的内筒部110)的轴线方向第2侧(图5中的左侧)的端部靠轴线方向第1侧(图5中的右侧)的位置。例如,从管接头主体10的制造容易程度的观点来看,也可以是,管接头主体10的大径筒部12(进一步来说是外筒部120)的轴线方向第2侧(图5中的左侧)的端部位于比第1槽14和第2槽13靠轴线方向第1侧(图5中的右侧)的位置。

图6示出了管接头1的第2变形例。在图6的例子中,管接头1不具备盖20,除此之外,管接头主体10不具有大径筒部12。即,管接头1具备内筒部110而不具备外筒部120。因此,在内筒部110的外周侧未划定环状的插入空间50。从其他的方面来看与图1的例子相同。根据图6所示的例子,管接头1不具备外筒部120,能够与之相应地进一步减小管接头1的外径,此外,能够进一步削减部件件数、材料。此外,在该例中,插入到内筒部110的外周侧的管体2的外周面会完全暴露于外部,因此管体2的插入作业人员能够容易地避免管体2的插入不足。

另外,图6的例子的管接头1不具有从管体2的外周侧抑制管体2的扩径变形的部分,因此优选为在压力比较低的条件下使用。

图7示出了卡定构件40的第1变形例。图7的例子的卡定构件40能够适当地应用于上述的各例的管接头1。在图7的例子中,卡定构件40的内筒卡合部41和管体卡定部42沿着直径随着朝向插入方向id去(随着朝向图7中的右侧去)而逐渐扩大的同一个假想圆锥的侧面延伸。更具体而言,卡定构件40在其轴线方向上的全长的范围内朝向插入方向id的远侧且是外周侧笔直地延伸。因此,内筒卡合部41相对于卡定构件40的轴线方向的倾斜角度中的锐角的倾斜角度α1与管体卡定部42相对于卡定构件40的轴线方向的倾斜角度中的锐角的倾斜角度α2相同。从其他的方面来看与图3的例子相同。

对于图7的例子的卡定构件40而言,与图3的例子相比,刚度较高且不易变形,因此例如在卡定构件40卡定的管体2被向与插入方向id相反的方向牵拉时也不易产生弯回这样的变形,能够更牢固地保持于内筒部110。此外,与图3的例子相比,在制造卡定构件40时不需要折弯成形,与之相应地制造变得容易。

图8示出了卡定构件40的第2变形例。图8的例子的卡定构件40能够适当地应用于上述的各例的管接头1。在图8的例子中,卡定构件40还具有自管体卡定部42朝向与插入方向id相反的方向(朝向插入方向id的近侧(图8中的左侧))延伸的附加片部43。并且,附加片部43相对于卡定构件40的轴线方向的倾斜角度中的锐角的倾斜角度α3与内筒卡合部41相对于卡定构件40的轴线方向的倾斜角度中的锐角的倾斜角度α1不同。更具体而言,附加片部43和内筒卡合部41以沿着周向交替地配置的方式分别沿着周向断续地配置,此外分别自管体卡定部42朝向与插入方向id相反的方向(朝向图8中的左侧)延伸。附加片部43与内筒卡合部41之间被缺口41a、43a彼此截断。此外,在图8的例子中,内筒卡合部41相对于轴线方向的倾斜角度中的锐角的倾斜角度α1比附加片部43相对于轴线方向的倾斜角度中的锐角的倾斜角度α3大。从其他的方面来看与图7的例子相同。

采用图8的例子的卡定构件40,在组装管接头1时,能够将卡定构件40更简单地组装于内筒部110上。即,例如,如以上参照图4所说明的那样,在进行使卡定构件40收纳于第1槽14内的作业的过程中,在利用例如具有直径与内筒部110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孔的夹具j将嵌于内筒部110的外周面上的内筒卡合部41向插入方向id推压而使其向插入方向id移动的期间,夹具j能够接触内筒卡合部41和附加片部43这两者。因此,管接头1的组装作业人员能够使推力在夹具j上的更分散的位置作用于卡定构件40,因此易于进行该作业。

图9示出了卡定构件40的第3变形例。图9的例子的卡定构件40能够适当地应用于上述的各例的管接头1。对于图9的例子的卡定构件40而言,在观察卡定构件40的沿着中心轴线o的截面时,在内筒卡合部41与管体卡定部42之间未产生弯折,在从内筒卡合部41到管体卡定部42的范围内以向中心轴线o侧凸起的方式平滑地弯曲而形成为大致喇叭形状,这一点与图3的例子不同。

在如图3的例子那样在内筒卡合部41与管体卡定部42之间产生弯折的结构的情况下,在将管体2插入到内筒部110的外周侧而管体2的轴线方向上的端部接触管体卡定部42的壁面时,突然产生针对管体2的插入的阻力,其结果,存在使作业人员产生难以插入这样的感受的可能。另一方面,图9的例子的卡定构件40在从内筒卡合部41到管体卡定部42的范围内平滑地弯曲,因此在将管体2插入到内筒部110的外周侧而管体2的轴线方向上的端部接触管体卡定部42的壁面时,阻力会逐渐增大。其结果,产生对于管体2的插入作业人员而言易于插入的感受。

此外,在如图3的例子那样在内筒卡合部41与管体卡定部42之间产生弯折的结构的情况下,应变易于集中于该弯折的部位,其结果,也存在卡定构件40以弯折的部位作为起点而破坏的可能。另一方面,根据图9的例子的结构,能够抑制卡定构件40内的应变的集中,进而抑制卡定构件40的破坏。

另外,在图9的例子中,测量管体卡定部42的插入方向id的远侧的端部(图9中的右侧的端部)处的角度作为上述的“管体卡定部42相对于卡定构件40的轴线方向的倾斜角度中的90°以下的倾斜角度α2”。此外,在图9的例子中,测量内筒卡合部41的插入方向id的近侧的端部(图9中的左侧的端部)处的角度作为上述的“内筒卡合部41相对于卡定构件40的轴线方向的倾斜角度中的锐角的倾斜角度α1”。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管接头能够应用于例如冷水、温水、油、气体等任意的流体用的配管。

本发明的卡定构件能够应用于管接头。

附图标记说明

1、管接头;2、管体;10、管接头主体;11、小径筒部;12、大径筒部;12a、贯通孔;13、第2槽;14、第1槽;15、连结部;20、盖;20a、贯通孔;21、周壁部;22、端壁部;30、封闭构件;40、卡定构件;41、内筒卡合部;41a、缺口;42、管体卡定部;42a、缺口;43、附加片部;43a、缺口;50、插入空间;101、102、配管连接口;110、内筒部;120、外筒部;j、夹具;o、中心轴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