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平板电脑的保护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72498发布日期:2019-01-18 23:40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平板电脑的保护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平板电脑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平板电脑的保护架。



背景技术:

平板电脑也叫便携式电脑是一种小型、方便携带的个人电脑,以触摸屏作为基本的输入设备。它拥有的触摸屏允许用户通过触控笔或数字笔来进行作业而不是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用户可以通过内建的手写识别、屏幕上的软键盘、语音识别或者一个真正的键盘实现输入。

随着使用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平板电脑已经走入千家万户,平板电脑不像笔记本电脑那样,用的时候可以将屏幕支撑起来,不用的时候再把屏幕合,因此平板电脑使用的时候使用者往往需要用支架将其支撑起来,但是现有的支架过于简洁,在使用的时候平板电脑电脑虽然可以直接放置在支架上,由于平板电脑并非固定在支架上,使得支架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倒塌现象,从而在使用支架的过程中无法保证平板电脑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平板电脑的保护架,解决了现有的支架过于简洁,使得支架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倒塌现象,从而在使用支架的过程中无法保证平板电脑的安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平板电脑的保护架,包括放置框,所述放置框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口,并且放置框内壁的四角处均设置有挡块,并且放置框内壁的正面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放置框的左侧面设置有通孔,所述放置框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转轴,并且两个转轴相对远离的一端分别套接在两个第一支撑板相对面开设的凹槽内,并且右侧凹槽内壁的右侧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并且螺纹柱的左端与转轴的右端搭接,并且螺纹柱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扭动装置。

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与底座的上面固定连接,并且底座的下表面与第三橡胶垫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位于挡块的正前方。

所述放置框的背面与连接装置的正面固定连接,并且连接装置的左侧面与第二支撑板的右侧面铰接,并且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延伸至底座上表面开设的定位槽内,所述定位槽的数量不少于三个,并且每个定位槽之间的间距相同。

优选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下表面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并且限位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垫,所述限位板位于挡块的正前方,并且限位板上表面的高度大于转轴轴心到底座上表面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扭动装置包括旋钮,所述旋钮的左侧面与螺纹柱的右端固定连接,并且旋钮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正面与放置框的背面固定连接,并且连接板的左侧面通过销轴与第二支撑板的右侧面铰接。

优选的,所述放置框的上表面设置有盖板,并且盖板为柔性橡胶制成。

优选的,所述螺纹孔的直径大于凹槽的直径,并且螺纹孔的深度与凹槽的深度相同。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用于平板电脑的保护架,通过设置放置框、放置口、挡块、散热孔、通孔、转轴、第一支撑板、凹槽、底座、连接装置、第二支撑板、定位槽、盖板和第三橡胶垫,使用者先通过放置口将平板电脑放置到放置框内,然后盖上盖板,然后向后拉动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移动通过销轴以及连接板带动放置框向后转动,当放置框内平板电脑倾斜的角度达到使用者舒适角度的时候,使用者将第二支撑板放置到相应的定位槽内,由于第二支撑板抵触在定位槽内,使得第二支撑板不会左右滑动,避免放置框左右两侧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发生倒塌现象,从而对平板电脑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平板电脑放置在放置框内,并且放置框的上方设置有盖板,使得放置框倾斜的时候平板电脑不会从放置框内滑出,从而进一步的对平板电脑进行保护。

2、该用于平板电脑的保护架,通过设置螺纹孔、螺纹柱和扭动装置,使得在安装转轴的时候,使用者可以先把将通过旋钮将螺纹孔拧出螺纹孔,然后将右侧的转轴完全伸入右侧的凹槽内,然后再将左侧的转轴对准左侧的凹槽,同时水平推动放置框将左侧的转轴伸入左侧的凹槽,然后使用者再通过旋钮将螺纹柱拧进螺纹孔,反之既可以将转轴从凹槽内取出,从而方便使用者组装放置框。

3、该用于平板电脑的保护架,通过设置限位装置,使得放置框在受到外力向前翻动的时候,放置框以及挡块会撞击在限位板的背面,而由于限位板的上表面的高度大于转轴轴心到底座上表面的高度,使得放置框和挡块转动到限位板的时候就会停止运动,避免放置框受力向前运动发生倾翻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左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放置框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放置框、2放置口、3挡块、4散热孔、5通孔、6转轴、7第一支撑板、8凹槽、9底座、10限位装置、101限位板、102第一橡胶垫、11螺纹孔、12螺纹柱、13扭动装置、131旋钮、132第二橡胶垫、14连接装置、141连接板、142销轴、15第二支撑板、16定位槽、17盖板、18第三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平板电脑的保护架,包括放置框1,放置框1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口2,放置框1的上表面设置有盖板17,并且盖板17为柔性橡胶制成,通过设置盖板17,使盖板17可以遮挡住放置口2,避免放置框1倾斜的时候平板电脑从放置口2内滑出,从而对平板电脑起到保护作用,并且放置框1内壁的四角处均设置有挡块3,通过设置挡块3,使得挡块3可以挡住平板电脑,从而使平板电脑可以固定在放置框1内,并且放置框1内壁的正面设置有散热孔4,放置框1的左侧面设置有通孔5,通过设置散热孔4和通孔5,使得平板电脑的散热效果得到保证,同时通孔5方便使用者将数据线插入平板电脑上,从而保证平板电脑的正常工作性能,放置框1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转轴6,并且两个转轴6相对远离的一端分别套接在两个第一支撑板7相对面开设的凹槽8内,并且右侧凹槽8内壁的右侧面开设有螺纹孔11,螺纹孔11的直径大于凹槽8的直径,并且螺纹孔11的深度与凹槽8的深度相同,通过设置螺纹孔11的直径大于凹槽8的直径,并且螺纹孔11的深度与凹槽8的深度相同,由于螺纹孔11的直径大于凹槽8的直径,使得螺纹柱12不会拧进凹槽8内,从而保证凹槽8可以支撑柱转轴6,螺纹孔11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12,并且螺纹柱12的左端与转轴6的右端搭接,并且螺纹柱1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扭动装置13,扭动装置13包括旋钮131,通过设置旋钮121,使得使用者可以旋钮131拧动螺纹柱12,从而方便使用者对螺纹柱12进行拆卸,旋钮131的左侧面与螺纹柱12的右端固定连接,并且旋钮13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垫132。

第一支撑板7的下表面与底座9的上面固定连接,并且底座9的下表面与第三橡胶垫1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三橡胶垫18,使得第三橡胶垫18增加底座9与支撑物体的摩擦力,从而使底座9可以稳的放置在支撑物体上,底座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装置10,限位装置10位于挡块3的正前方,限位装置10包括限位板101,通过设置限位板101,由于限位板101的上表面的高度大于转轴6轴心到底座9上表面的高度,使得放置框1和挡块3转动到限位板101的时候就会停止运动,避免放置框1受力向前运动发生倾翻现象,限位板101的下表面与底座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并且限位板10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垫102,并且限位板101上表面的高度大于转轴6轴心到底座9上表面的高度。

放置框1的背面与连接装置14的正面固定连接,并且连接装置14的左侧面与第二支撑板15的右侧面铰接,连接装置14包括连接板141,连接板141的正面与放置框1的背面固定连接,并且连接板141的左侧面通过销轴142与第二支撑板15的右侧面铰接,通过设置销轴142,使得第二支撑板15可以转动,从而使第二支撑板15可以带动放置框1转动,并且第二支撑板15的下表面延伸至底座9上表面开设的定位槽16内,定位槽16的数量不少于三个,并且每个定位槽16之间的间距相同,通过设置定位槽16,使得第二支撑板15可以放置到不同的定位槽16内,从而对放置框1放置的倾斜角度进行固定,同时第二支撑板15放置在定位槽16内,使得第二支撑板15不会左右移动,从而避免放置框1左右两侧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发生倒塌现象。

本发明的操作步骤为:

s1、使用者先把将通过旋钮131将螺纹孔11拧出螺纹孔11,然后将右侧的转轴6完全伸入右侧的凹槽8内,然后再将左侧的转轴6对准左侧的凹槽8,同时水平推动放置框1将左侧的转轴6伸入左侧的凹槽8,然后使用者再通过旋钮131将螺纹柱12拧进螺纹孔11;

s2、然后使用者通过放置口2将平板电脑放置到放置框1内,然后盖上盖板17,然后向后拉动第二支撑板15,第二支撑板15移动通过销轴142以及连接板141带动放置框1向后转动,当放置框1内平板电脑倾斜的角度达到使用者舒适角度的时候,使用者将第二支撑板15放置到相应的定位槽16内;

s3、当使用者需要取出平板电脑的时候,使用者先将盖板17拆卸下来,然后按住平板电脑向上推动使其漏出放置口2既可以将平板电脑取出。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