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控淋浴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7982发布日期:2019-02-12 22:29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控淋浴龙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龙头生产行业,尤其是与一种温控淋浴龙头有关。



背景技术:

恒温淋浴龙头,其给予使用者很好的使用体验,有效防止在开水时水温过热烫伤使用者,也不会因水温太低而产生较差淋浴体验;但是,现有的恒温淋浴龙头仍存在诸多不足:(1)现有的恒温龙头通过感温棒实现出水温度为人体接受的恒定温度,但当需要高温热水时,感温棒浸没高温热水后会膨胀,且温度越高膨胀越大,市场因膨胀过度将整个管路堵死,导致无法正常出水;此外,感温棒的使用寿命也容易减损,进而无法实现精准调温;(2)现有的恒温淋浴龙头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存在出水忽冷忽热现象,其原因是因为一般热水器内的热水由热水进水管进入恒温淋浴龙头中,而热水器一般高度约为高于恒温淋浴龙头3-4m,因此热水的进水压力并不大,冷水则直接接通冷水进水管路,在管路开启过程中,正常冷水水压力大于热水的进水压,进而使得出水突然变冷,而当处于高楼等水压小的时候,热水压力又大于冷水压力,这个时候热水水压大于冷水水压,使得出水变热,故在使用过程中时常出现忽冷忽热现象,严重影响到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温控淋浴龙头,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易实现,提供多种出水方式供用户选择,在使用环境较差的情况下仍能够保持正常使用,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温控淋浴龙头,该淋浴龙头包括龙头本体及恒温阀芯,该龙头本体设有冷、热水进水口、出水口及温水腔;该温水腔的入口处及出口处分别对应连通冷、热水进水口与出水口;该恒温阀芯设置于温水腔内;其还包括一调节开关阀及混合水流道,该混水流道导通出水口;该调节开关阀装设于龙头本体内位于冷、热水进水口与温水腔的入口处之间,并与混水流道导通;该调节开关阀用于调节所述冷热进水口与温水腔、或混水流道选择导通或全部封闭。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开关阀包括阀壳及装设于阀壳内的水路切换单元,该水路切换单元包括阀座及切换件,该阀座设有第一、二、三、四过水口及混合水出口,该第一、第二过水口分别连通冷、热水进水口,第三、第四过水口分别连通温水腔;该切换件上设有第一、第二及第三导水部,所述第一导水部用于混合水出口与第一或第二过水口选择导通、或混合水出水口与第一、第二过水口皆导通;第二导水部用于第一、第三过水口导通;第三导水部分别用于第二、第四过水口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开关阀还包括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穿设于阀壳与水路切换单元相接,且用于带动切换件相对阀座转动以切换过水。

进一步地,所述阀座包括底座及基片,所述底座与阀壳装接;所述基片固接于底座上且相对于切换件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基片上的各个过水口为阶梯式过水口,且于各阶梯式过水口上面对切换件一侧的过水面积大于远离切换件一侧的过水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切换件与基片为陶瓷制成的切换件及基片。

进一步地,所述龙头本体隔设冷、热水进水流道、冷、热水过水流道及出水流道;该冷水进水流道用于冷水进水口与第一过水口连通;该热水进水流道用于热水进水口与第二过水口连通;该冷、热水过水流道分别用于第三、第四过水口与温水腔连通;所述出水流道用于温水腔、混合水出水口分别与出水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恒温阀芯包括感温元件、弹性件、阀杆及阀体;所述感温元件、弹性件及阀杆分别装设于阀体内,且阀体开设有连通温水腔的冷、热水入水口;所述感温元件与弹性件、阀杆相接;其中,所述感温元件感温后膨胀或收缩,联动所述弹性件压缩或复位,以使所述阀杆调节阀体上的冷、热水入水口的进水面积。

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提供一种温控淋浴龙头,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易实现,提供多种出水方式供使用者选择,通过调节开关阀实现恒温功能出水及常规的高、低温出水,具备多种使用功能,在高温出水需求下,切换至未经恒温阀芯的水道出水,起到保护恒温阀芯的作用;此外,在使用环境较差的情况下仍能够保持正常使用,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所述温控淋浴龙头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温控淋浴龙头的俯视图一;

图3为本发明所述恒温功能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龙头本体内流道布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图2中a-a剖面用于冷水进水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图2中b-b剖面用于恒温出水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图2中c-c剖面用于热水进水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恒温阀芯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所述温控淋浴龙头的俯视图二;

图10为本发明所述恒温功能关闭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所述图9中e-e剖面用于显示冷水进水且恒温阀芯关闭状态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所述图9中f-f剖面用于显示混合流道出水状态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所述图9中g-g剖面用于显示热水进水且恒温阀芯关闭状态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所述调节开关阀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所述切换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所述基片的平面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所述切换件与基片配合出恒温水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所述关闭状态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所述切换件与基片配合出混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所述切换件与基片配合出热水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所述切换件与基片配合出冷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一种温控淋浴龙头,该淋浴龙头主要包括以下部分组成,包括龙头本体1、恒温阀芯2、调节开关阀3及冷、热水进水接头41、42;

该龙头本体1设有冷、热水进水口11、12、出水口13、温水腔14以及各流道15、16、17、18(如图2至图7、图9至图14所示);冷、热水进水接头41、42固定于墙体,并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龙头本体1密封对接,当然,冷、热水进水接头41、42与龙头本体1对接的方式亦可为其他的连接方式,例如扣位连接等,在此不作详尽说明;

所述恒温阀芯2与调节开关阀3分别装设在龙头本体1的两侧,以作为至少两种功能的控制,具体控制后续详细描述;(如图2至图7、图9至图14所示)所述龙头本体1内部形成有多条流道15、16、17、18,各流道15、16、17、18通过隔墙的方式独立隔开,并分别用于冷、热水进水口11、12、温水腔14、调节开关阀3及出水口13的导通;现做详细说明:(如图5、11所示)冷水进水接头41进入的水流通过隔设形成的冷水进水流道15进入到调节开关阀3第一过水口31,再经第三过水口33后,从冷水过水流道17进入温水腔14;(如图7、图13所示)热水进水接头42进入的热水通过所述热水进水流道16进入调节开关阀3的第二过水口32,而经过第四过水口34,热水从热水过水流道18进入到温水腔14;(如图6、12所示)温水腔14的出口及混合水出水口13则分别连通出水口13;

恒温阀芯2,本发明所述的恒温阀芯2装设于温水腔14内,且使温水腔14的入口处分别连通冷水过水流道17及热水过水流道18,而所述温水腔14的出口处则与所述出水口13导通,这样冷、热水经恒温阀芯2后变成设定的38°温水(该温度为人为设定亦可自动更改为其他设定温度)从出水口13流出;(如图8所示)该恒温阀芯2包括感温元件21、弹性件22、阀杆23及阀体24;所述感温元件21、弹性件22及阀杆23分别装设于阀体24内,且阀体24开设有连通温水腔14的冷、热水入水口241、242;所述感温元件21与弹性件22、阀杆23相接;具体工作时,冷热水分别从冷、热水入口241、242进入,此时的感温元件21感应到热水温度后进行膨胀或收缩,当温度高于感温元件21设定的温度时,则感温元件21膨胀,进而压缩弹性件22,使得与之配合的阀杆23滑动进而减小阀体24上热水入水口242的进水面积,同时增大冷水入水口241的进水面积,以达到设定的温度;当感温元件21感应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时,则感温元件21收缩,使得与之配合的弹性件22复位,并带动阀杆23滑动以扩大阀体24上热水入水口242的进水面积,同时减小冷水入水口241的进水面积,以达到调节至设定的温度;温度达到后在流经出水口13;所述感温元件21为现有技术,具体材质再此不作过多描述;

所述调节开关阀3,其装设在龙头本体1一侧,其具备开关及切换功能;(如图14所示)该调节开关阀3包括阀壳35及装设于阀壳35内的水路切换单元37,当然所述水路切换单元37亦可以直接装设在龙头本体1,将阀壳35制成龙头本体1的一部分;本发明以带具有阀壳35及底座36调节开关阀3为例,其内装设的水路切换单元37包括基片371、切换件372及驱动单元373,该底座36与基片371分体设置,亦可以一体成型,本发明为了制作工艺更简便,且提升基片371的使用寿命以及操作手感佳,将基片371与切换件372以陶瓷材质制成,这样基片371与切换件372的摩擦阻力会减小,当然本发明以陶瓷材质为例,亦可以是其他材质制成的基片371与切换件372,皆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如图14、15、16所示)所述底座36与基片371上对应开设有第一、二、三、四过水口31、32、33、34及混合水出口38,此时的第一、第二过水口31、32分别连通冷、热水进水口11、12,第三、第四过水口33、34分别连通温水腔14;而陶瓷制成的切换件372上则设有第一、第二及第三导水部391、392、393,所述第一导水部391用于混合水出口38与第一或第二过水口31、32选择导通、或混合水出水口13与第一、第二过水口31、32皆导通;第二导水部392用于第一、第三过水口31、33导通;第三导水部393用于第二、第四过水口32、34导通;

所述切换件372通过穿设于阀壳35的驱动单元373带动作转动,二者通过扣位连接、定位连接等方式进行配合,本发明不限定二者的配合关系,只需二者能够保证同步转动即可;

为了方便切换件372能够实现快速切换,且方便切换件372上第一、二、三导水部391、392、393更好的利用切换空间(如图14、15所示),于所述基片371开设阶梯式的第一、二、三、四过水口31、32、33、34,(如图14、16所示)各过水口31、32、33、34靠近底座36一面为小孔,而面对切换件372的一面的过水面积更大,所述切换件372只需转动小角度即能进行切换,同时,在各过水口31、32、33、34同时打开时亦能快速实现,且对各过水口31、32、33、34的布局更巧妙合理;

(如图17至21所示)本发明通过调节开关阀3用于调节所述冷、热水进水口11、12与温水腔14、或混水流道15、16、17、18选择导通或全部封闭;进而给予用户更多的使用体验;具体为:当用户需要使用温水时,调节开关阀3至温水档位,进而出温水;当需要常温的冷水或者高温的热水时,调节开关阀3调节到常规档位(普通档位),即可出高温水或正常水温的水,此时的温水部分即被关闭,高温的热水不会影响到温水部分的感温元件21,当然亦可以关闭不出水,本发明给予用户更多的使用选择,同时克服高温水对感温元件21的影响,不易减损使用寿命,同时亦解决用户使用忽冷忽热的恒温水,具体实现的方案如下:

当需要使用恒温水的时候(如图3、17所示),调节开关阀3开启,冷水从管道中流出,从冷水进水接头41到冷水进水流道15,而热水从热水器流出,经热水进水接头42到热水进水流道16;冷、热水分别从底座36及基片371上第一过水口31及第二过水口32进入,此时的冷、热水从基片371阶梯式过水口31、32进入(即小孔进入,大孔流出);转动所述驱动单元373,驱动单元373则带动切换件372旋转,直至第二导水部392分别导通第一、第三过水口31、33,第三导水部393分别导通第二、第四过水口32、34,需说明的是,所述第二、第三导水部392、393为类似于槽状的导水部,其面积可以覆盖到两个过水口;此时冷水从第一过水口31进入,经第二导水部392后再从第三过水口33流进冷水过水流道17,而后进入到恒温阀芯24的冷水入口241;热水也同样从第二过水口32进入,经第三导水部393后在从第四过水口34流进热水过水流道18,而后进入到恒温阀芯24的热水入口242;冷、热水都到了温水腔14内的恒温阀芯2,恒温阀芯2内的感温元件21感温后自动调整阀杆23的位置,通过调节阀体上冷、热入水口241、242的进水面积的方式将水温调整到设定温度,再由出水口13流出温水;上述过程中,所述切换件372的第一导水部391与第一、第二过水口31、32为错位状态,故水流不会从混合水出口38流出;此为恒温水出水状态;

当需要使用常温水(自来水水温)或高温水时,冷、热水进入到调节开关阀3的部分相同,不再重复描述,不同在于驱动单元373带动切换件372旋转至一定角度(如图10、19所示),使得第二、第三导水部392、393与第一、第二过水口31、32错位,这样水流无法进入到第三、第四过水口33、34,这样高温水不经过温水腔14及恒温阀芯2,进而不会因感温元件21感应高温后过度膨胀而堵塞温水腔14;此时第一导水部391部分覆盖第一、第二过水口31、32,这样第一、第二过水口31、32的冷热水便从第一导水部391流入,再经与第一导水部391连通的混合水出口38流出;当然上述为混合水,单独出冷水或热水亦可实现,只需转动角度上稍微变化,冷水时,(如图21所示)第一导水部391只与第一过水口31连通,即可流出冷水;当需要高温热水(即热水器流出的高温水),(如图20所示)第一导水部391只与第三过水口33连通,即可流出热水;

当然需要全部关闭时,(如图18所示)只需要在上次出常规水的基础上,将第一导水部391转动到与各过水口31、32、33、34皆错位的状态,即可实现关闭状态。

本发明所提供一种温控淋浴龙头,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易实现,提供多种出水方式供使用者选择,通过调节开关阀实现恒温功能出水及常规的高、低温出水,具备多种使用功能,在高温出水需求下,切换至未经恒温阀芯的水道出水,起到保护恒温阀芯的作用;此外,在使用环境较差的情况下仍能够保持正常使用,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