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启动电机及其单向离合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0486发布日期:2018-10-19 22:43阅读:9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启动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启动电机及其单向离合器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启动电机单向离合器减速总成是属于启动电机的重要部件,只要是启动电机,其内部就会有这类的单向离合器减速总成。

启动电机在启动发动机时所需要的动力就是通过这类单向离合器减速总成进行减速然后增加力矩,完成动力传递的,因此单向离合器减速总成是启动电机的重要部件。

现有技术中,一般的单向离合器减速总成主要是由单向器、行星轴、行星齿轮、捏齿圈等零件进行轴线叠加组装完成的,这样会造成单向离合器减速总成的轴向长度总长很长,会占用启动电机很大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启动电机及其单向离合器结构,能够优化单向离合器安装结构,大大缩短了单向离合器总成的轴向距离,减少了启动电机的整体体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单向离合器结构,包括:

定套圈,

内齿圈,装配在定套圈的内壁上,

行星轴,其中一侧具有端面法兰,端面法兰上周向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行星齿轮,

配置有行星齿轮的行星轴依靠端面法兰套接在内齿圈内部后再集中装配在定套圈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内齿圈与定套圈同心设置,内齿圈具有可与定套圈配合转动的外周面以及可与行星齿轮进行啮合的内齿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定套圈的内壁上均布多个楔形定位槽,楔形定位槽内设置有滚柱和扁簧,扁簧的一端抵接在滚柱上,扁簧的另一端抵接在楔形定位槽的侧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内齿圈通过滚柱和扁簧装配在定套圈的内壁上,滚柱可滚动式设置在内齿圈的外周面和定套圈的内壁之间,内齿圈可相对定套圈进行自由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端面法兰上均布有多个行星轴滚柱,每个所述行星轴滚柱上均安装有一个可进行转动的行星齿轮,行星齿轮与内齿圈的内齿面进行啮合,装配有行星齿轮的端面法兰配置在定套圈的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行星轴的法兰端面转动连接有动力输入轴,行星轴的法兰端面内部安装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对与行星轴法兰端面连接的动力输入轴进行支承。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行星齿轮的内部安装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沿着行星齿轮的转动方向进行支承。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行星轴上还安装有第三轴承可对行星轴的转动方向进行支承,第三轴承在行星轴上与法兰端面相对的另一侧并装配在定套圈内部, 定套圈的端面通过定套压片进行限位固定,然后通过油封实现密封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为滚针轴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启动电机,包括单向离合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启动电机及其单向离合器结构,能够优化单向离合器安装结构,大大缩短了单向离合器总成的轴向距离,减少了启动电机的整体体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单向离合器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单向离合器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单向离合器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第一轴承,2、行星齿轮,3、第二轴承,4、行星轴滚柱,5、行星轴,501、端面法兰,6、扁簧,7、滚柱,8、内齿圈,9、定套圈,901、楔形定位槽,10、定套压片,11、第三轴承,12、油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实施例一

一种单向离合器结构,包括:定套圈9、内齿圈8和行星轴5,内齿圈8装配在定套圈9的内壁上,行星轴5的其中一侧具有端面法兰501。

端面法兰501上周向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行星齿轮2,配置有行星齿轮2的行星轴5依靠端面法兰501套接在内齿圈8内部后再集中装配在定套圈9内部。

内齿圈8与定套圈9同心设置,内齿圈8具有可与定套圈9配合转动的外周面以及可与行星齿轮2进行啮合的内齿面。

定套圈9的内壁上均布多个楔形定位槽901,楔形定位槽901内设置有滚柱7和扁簧6,扁簧6的一端抵接在滚柱7上,扁簧6的另一端抵接在楔形定位槽901的侧壁上。

内齿圈8通过滚柱7和扁簧6装配在定套圈9的内壁上,滚柱7可滚动式设置在内齿圈8的外周面和定套圈9的内壁之间,内齿圈8可相对定套圈9进行自由旋转。

滚柱7和扁簧6置于楔形定位槽901内,一方面可以保证内齿圈8与定套圈9之间的安装结构更加紧凑,减小了安装体积,另一方面可以对滚柱7和扁簧6的定位效果更好,不易出现损坏现象,此外扁簧6可以促进滚柱7的快速复位,且不会发生碰撞,保证了内齿圈8与定套圈9之间转动的稳定性。

端面法兰501上均布有多个行星轴滚柱4,每个所述行星轴滚柱4上均安装有一个可进行转动的行星齿轮2,行星齿轮2与内齿圈8的内齿面进行啮合,装配有行星齿轮2的端面法兰501配置在定套圈9的内部,优化了单向离合器的内部结构,减小了单向离合器的装配体积。

行星轴5的法兰端面501转动连接有动力输入轴,行星轴5的法兰端面501内部安装有第一轴承1,第一轴承1对与行星轴5法兰端面501连接的动力输入轴进行支承。

行星齿轮2的内部安装有第二轴承3,第二轴承3沿着行星齿轮2的转动方向进行支承。

行星轴5上还安装有第三轴承11可对行星轴5的转动方向进行支承,提高了行星轴5的转动稳定性。

第三轴承11在行星轴5上与法兰端面501相对的另一侧并装配在定套圈9内部, 定套圈9的端面通过定套压片10进行限位固定,然后通过油封12实现密封设置。

其中,第一轴承1、第二轴承3和第三轴承11为滚针轴承。滚针轴承与行星齿轮2和行星轴5的接触面积大,装配方式也简单且装配效果好,不易损坏,保证单向离合器的工作更加稳定可靠。

在单向离合器中,内齿圈8、扁簧6、滚柱7、行星轴5、行星齿轮7、行星轴滚柱4以及装配轴承等结构均限定在定套圈9的内部结构中,即各个零部件都集中装配在定套圈9内,大大优化了单向离合器安装结构,大大缩短了单向离合器总成的轴向距离,减少了启动电机的整体体积。

实施例二

一种汽车启动电机,包括单向离合器结构,单向离合器结构,包括:定套圈9、内齿圈8和行星轴5,内齿圈8装配在定套圈9的内壁上,行星轴5的其中一侧具有端面法兰501。

端面法兰501上周向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行星齿轮2,配置有行星齿轮2的行星轴5依靠端面法兰501套接在内齿圈8内部后再集中装配在定套圈9内部。

内齿圈8与定套圈9同心设置,内齿圈8具有可与定套圈9配合转动的外周面以及可与行星齿轮2进行啮合的内齿面。

定套圈9的内壁上均布多个楔形定位槽901,楔形定位槽901内设置有滚柱7和扁簧6,扁簧6的一端抵接在滚柱7上,扁簧6的另一端抵接在楔形定位槽901的侧壁上。

内齿圈8通过滚柱7和扁簧6装配在定套圈9的内壁上,滚柱7可滚动式设置在内齿圈8的外周面和定套圈9的内壁之间,内齿圈8可相对定套圈9进行自由旋转。

滚柱7和扁簧6置于楔形定位槽901内,一方面可以保证内齿圈8与定套圈9之间的安装结构更加紧凑,减小了安装体积,另一方面可以对滚柱7和扁簧6的定位效果更好,不易出现损坏现象,此外扁簧6可以促进滚柱7的快速复位,且不会发生碰撞,保证了内齿圈8与定套圈9之间转动的稳定性。

端面法兰501上均布有多个行星轴滚柱4,每个所述行星轴滚柱4上均安装有一个可进行转动的行星齿轮2,行星齿轮2与内齿圈8的内齿面进行啮合,装配有行星齿轮2的端面法兰501配置在定套圈9的内部,优化了单向离合器的内部结构,减小了单向离合器的装配体积。

行星轴5的法兰端面501转动连接有动力输入轴,行星轴5的法兰端面501内部安装有第一轴承1,第一轴承1对与行星轴5法兰端面501连接的动力输入轴进行支承。

行星齿轮2的内部安装有第二轴承3,第二轴承3沿着行星齿轮2的转动方向进行支承。

行星轴5上还安装有第三轴承11可对行星轴5的转动方向进行支承,提高了行星轴5的转动稳定性。

第三轴承11在行星轴5上与法兰端面501相对的另一侧并装配在定套圈9内部, 定套圈9的端面通过定套压片10进行限位固定,然后通过油封12实现密封设置。

其中,第一轴承1、第二轴承3和第三轴承11为滚针轴承。滚针轴承与行星齿轮2和行星轴5的接触面积大,装配方式也简单且装配效果好,不易损坏,保证单向离合器的工作更加稳定可靠。

在汽车启动电机中,单向离合器中的各个零部件都集中装配在定套圈9内,大大优化了单向离合器安装结构,大大缩短了单向离合器总成的轴向距离,减少了启动电机的整体体积。

本实用新型单向离合器结构的有益效果是:

对汽车启动电机单向离合器减速总长的零部件进行了优化设计,各个零部件都集中装配在定套圈内,大大缩短了总成的轴向距离,减少了启动电机的整体体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